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学习是人的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特定学习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教师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而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流行的理性化阅读教学的偏差,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提高课堂实效。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策略。
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体验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那么,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教读叶文玲的《洛阳诗韵》时,可先用多媒体放映洛阳的风光片,把学生引入浓郁文化底蕴的洛阳风景中,让学生在兴致正浓时去阅读鉴赏课文内容。在教学《音乐就在你心中》一文时,播放各种风格的音乐,在课堂中营造出音乐艺术的独特氛围,感受不同音乐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收到触动人心、抚慰灵魂的效果,从而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第二,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去亲身体验。
学生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经验,课堂教学要及时唤起学生的经历,重现当时的情境,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例如,《好雪片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一个买奖券的流浪老人的描写,刻画了具有“人的好品质”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而对于衣食无忧中的中学生,大多数并不知道弱势群体的生活是怎样的情景,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艰辛和无奈,为了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这样,学生通过体验生活,具体地了解身边人的艰辛,看到了自己所不知道的人群的生活,就能更好地感知文本,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自身的人生感悟,引导自己更好的生活。
第三,通过游戏、小品等形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体验。
比如教铁凝的小说《香雪》时,可以让学生做表演,模仿人物的生活:卖鸡蛋、卖山货等,然后进行人物对话表演,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进而认识社会、体验人生,在感悟与思辨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策略二:陈述内心感受,交流体验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评价,能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外部的合理评价,从而进一步强化正确的感受,矫正过激或偏向的情绪,升华道德情感。
第一,可以对定论进行质疑。林语堂先生在《论读书》中提到:“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如此读书,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入圈套,满口烂调,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因此,要对现有教材的人事、知识进行再评估分析,提倡学生从反面或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
第二,可以易位思考,提出新见解。如阅读《项链》,从旁观者角度看文中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形象,这是一个为了一夜风光而付出十年代价的可怜的女人。这是命运,还是虚荣?似乎都有。然而换位思考一下,从她的角度看,她又何尝不饱含着小人物的辛酸呢?只为了一个假项链就为之付出了如此惨痛的教训,在追究其个人的性格缘由的同时,社会又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而在经过这样的变故之后,主人公的面对债务的态度是否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呢?这个创新点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被充分利用,无疑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第三,可以伺机触发灵感,展现个性。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灵感从认知的发生看,是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活动,不能准确预期它的降临。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会在紧张的思考或激烈的争论之后,突然对迷惑不解的问题在瞬间萌发出奇特的见解。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创新点,触动学生阅读中的灵感,使之充分燃烧起来并形成思维层面上的质的飞跃,让学生鲜活的个性得以展露,促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策略三:评价激励,完善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后,教师应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等方法及时、灵活、客观加以评价,保护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第一,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发生交锋,碰撞出新的火花,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而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起同学的重视和争论,本身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可谓是“一箭双雕”。
第二,教师评价。为了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评价就要做到以下几点:⑴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时不能“一刀切”。⑵对学生的独特体验要作积极的评价,多鼓励,多赞赏,不要轻易否定,不要求全责备。⑶评价要客观、公正,有分寸。提倡多元读解、个性化读解,但应尊重“原文本”;提倡批判性读解,但反对盲目的“反文本”。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否定的要否定。
策略四:拓展运用,升华体验
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提供现实场景,进行针对性操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交往过程中自我检验、自我评价、自主发展,从而促进主体性发展。如阅读《离太阳最近的树》,可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讨论:为避免“红柳的悲剧”或“人类的悲剧”的发生,你认为应怎样避免集体的无知?作为地球人,该怎样正确对待“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你认为该如何处理好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这种联系现实的联想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在争鸣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总之,体验式阅读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具体文本,活用文本,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使他们心灵深处产生有效反应,获得感动、喜好或憎恨、厌恶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心向机制。这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所学知识在一次次的体验、一次次的碰撞交流中不断内化,真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电子信息学校(455000)
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流行的理性化阅读教学的偏差,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提高课堂实效。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策略。
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体验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那么,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教读叶文玲的《洛阳诗韵》时,可先用多媒体放映洛阳的风光片,把学生引入浓郁文化底蕴的洛阳风景中,让学生在兴致正浓时去阅读鉴赏课文内容。在教学《音乐就在你心中》一文时,播放各种风格的音乐,在课堂中营造出音乐艺术的独特氛围,感受不同音乐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收到触动人心、抚慰灵魂的效果,从而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第二,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去亲身体验。
学生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经验,课堂教学要及时唤起学生的经历,重现当时的情境,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例如,《好雪片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一个买奖券的流浪老人的描写,刻画了具有“人的好品质”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而对于衣食无忧中的中学生,大多数并不知道弱势群体的生活是怎样的情景,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艰辛和无奈,为了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这样,学生通过体验生活,具体地了解身边人的艰辛,看到了自己所不知道的人群的生活,就能更好地感知文本,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自身的人生感悟,引导自己更好的生活。
第三,通过游戏、小品等形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体验。
比如教铁凝的小说《香雪》时,可以让学生做表演,模仿人物的生活:卖鸡蛋、卖山货等,然后进行人物对话表演,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进而认识社会、体验人生,在感悟与思辨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策略二:陈述内心感受,交流体验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评价,能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外部的合理评价,从而进一步强化正确的感受,矫正过激或偏向的情绪,升华道德情感。
第一,可以对定论进行质疑。林语堂先生在《论读书》中提到:“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如此读书,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入圈套,满口烂调,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因此,要对现有教材的人事、知识进行再评估分析,提倡学生从反面或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
第二,可以易位思考,提出新见解。如阅读《项链》,从旁观者角度看文中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形象,这是一个为了一夜风光而付出十年代价的可怜的女人。这是命运,还是虚荣?似乎都有。然而换位思考一下,从她的角度看,她又何尝不饱含着小人物的辛酸呢?只为了一个假项链就为之付出了如此惨痛的教训,在追究其个人的性格缘由的同时,社会又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而在经过这样的变故之后,主人公的面对债务的态度是否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呢?这个创新点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被充分利用,无疑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第三,可以伺机触发灵感,展现个性。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灵感从认知的发生看,是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活动,不能准确预期它的降临。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会在紧张的思考或激烈的争论之后,突然对迷惑不解的问题在瞬间萌发出奇特的见解。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创新点,触动学生阅读中的灵感,使之充分燃烧起来并形成思维层面上的质的飞跃,让学生鲜活的个性得以展露,促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策略三:评价激励,完善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后,教师应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等方法及时、灵活、客观加以评价,保护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第一,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发生交锋,碰撞出新的火花,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而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起同学的重视和争论,本身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可谓是“一箭双雕”。
第二,教师评价。为了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评价就要做到以下几点:⑴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时不能“一刀切”。⑵对学生的独特体验要作积极的评价,多鼓励,多赞赏,不要轻易否定,不要求全责备。⑶评价要客观、公正,有分寸。提倡多元读解、个性化读解,但应尊重“原文本”;提倡批判性读解,但反对盲目的“反文本”。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否定的要否定。
策略四:拓展运用,升华体验
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提供现实场景,进行针对性操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交往过程中自我检验、自我评价、自主发展,从而促进主体性发展。如阅读《离太阳最近的树》,可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讨论:为避免“红柳的悲剧”或“人类的悲剧”的发生,你认为应怎样避免集体的无知?作为地球人,该怎样正确对待“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你认为该如何处理好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这种联系现实的联想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在争鸣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总之,体验式阅读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具体文本,活用文本,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使他们心灵深处产生有效反应,获得感动、喜好或憎恨、厌恶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心向机制。这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所学知识在一次次的体验、一次次的碰撞交流中不断内化,真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电子信息学校(4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