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编排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的作品,其内容的丰富、语言的优美、修辞的精当,无不体现了汉语言的博大精深。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悉心品味,体验文本中蕴含的语意美,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阅读;语意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课文的语意美,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领悟课文的主旨,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提高朗读水平,在赏读中品味语言意趣
众所周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素。而赏读就是在朗读的基础上赏析语言的美,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感受语言和意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课文的作者往往通过优美的文字来表现自然界的大好风光,或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复杂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朗读中能够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促使学生去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就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情感。教学中,播放了电影《惊涛骇浪》中的视频片段,给学生展现了那滔滔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给长江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场景。接着,又播放了武警战士、公安干警肩扛手搬,把大堤不断加高的场面,很多战士排成排,用身体堵住大堤的渗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情势的危急,激起了心中的情感。此时,再来赏读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形象地体会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形象,回忆那扣人心弦的场景。当然,语文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范读中要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倾注到字里行间中去。这样,才能真正感染学生,让学生入境入情,从而品味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意趣。
二、创设语意情境,在生动情境中进行品味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进行思维的。”儿童的这一认知规律告诉我们,情境是拨动思维的支点。语文教学中情境是阅读的媒介。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阅读内容需要创设出形象、具体、趣味的场景来刺激学生的思维。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意趣。其实,语言的意趣是具体、可感知的。感受到语言的意趣,就可以让学生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进而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廬山的云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就利用多媒体创设庐山的有关画面,然后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句子。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庐山云雾具有“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也从直观地感受自然的美升华到抽象地感悟语言的美,这就是利用儿童思维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从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美。
三、激活语言趣味,感受课本中语言的生动美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善于感受趣味的语言,并且产生审美的体验。有趣味的语言是鲜活的,能感染人、激励人。小学生心理正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总表现出浓烈的趣味。如果我们把语文课讲得妙趣横生,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果讲得平淡而枯燥,他们就会漫不经心。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提高语言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感受课本中语言的生动美。例如在教学《放小鸟》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辨别“鸟”“乌”字的区别,可以这样激活语言的趣味:“小鸟不仅有漂亮的羽毛,而且有黑黑的眼珠,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来。因此“鸟”字里面有一点;而乌鸦全身都长着黑羽毛,并且不让我们看到它的黑眼珠,因此“乌”字里面就缺少这一点。”通过老师这样的激趣,学生感受到形象又有趣的文字,不仅清楚地辨别了这两个字,而且产生审美的享受。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还应该进行语言与文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趣。这样,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生字,又能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品味修辞手法,体会修辞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汉语言自从有了修辞以后,就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传神,很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也变得耐人寻味。可以说,恰当的修辞使文章熠熠生辉。比喻能让不同的事物给读者以生动、形象,从而具体可感。而拟人能让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人情味”,从而留下鲜明的印象。所以,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作者的表情达意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语义更加鲜明。因此,我们应该品味语句中的修辞手法,感受修辞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其中有“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它告诉读者西沙群岛鱼多。但这其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而不给人有言过其实的感觉,让鱼多的意蕴表达出来,从而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实践证明,语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味作者的修辞手法。这样,就能让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展开思维的想象,把无形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而且修辞的使用也可以把本来一些索然无味的意象变得更加有血有肉,从而产生回味无穷的效果。
总之,语意美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生动的语言能让深奥的知识变得更加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从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感受语意美。同时,在语言文字的生动性上下足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让语言文字“活”起来、“动”起来,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的内涵。
【关键词】语文阅读;语意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课文的语意美,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领悟课文的主旨,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提高朗读水平,在赏读中品味语言意趣
众所周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素。而赏读就是在朗读的基础上赏析语言的美,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感受语言和意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课文的作者往往通过优美的文字来表现自然界的大好风光,或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复杂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朗读中能够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促使学生去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就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情感。教学中,播放了电影《惊涛骇浪》中的视频片段,给学生展现了那滔滔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给长江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场景。接着,又播放了武警战士、公安干警肩扛手搬,把大堤不断加高的场面,很多战士排成排,用身体堵住大堤的渗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情势的危急,激起了心中的情感。此时,再来赏读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形象地体会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形象,回忆那扣人心弦的场景。当然,语文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范读中要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倾注到字里行间中去。这样,才能真正感染学生,让学生入境入情,从而品味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意趣。
二、创设语意情境,在生动情境中进行品味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进行思维的。”儿童的这一认知规律告诉我们,情境是拨动思维的支点。语文教学中情境是阅读的媒介。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阅读内容需要创设出形象、具体、趣味的场景来刺激学生的思维。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意趣。其实,语言的意趣是具体、可感知的。感受到语言的意趣,就可以让学生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进而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廬山的云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就利用多媒体创设庐山的有关画面,然后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句子。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庐山云雾具有“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也从直观地感受自然的美升华到抽象地感悟语言的美,这就是利用儿童思维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从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美。
三、激活语言趣味,感受课本中语言的生动美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善于感受趣味的语言,并且产生审美的体验。有趣味的语言是鲜活的,能感染人、激励人。小学生心理正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总表现出浓烈的趣味。如果我们把语文课讲得妙趣横生,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果讲得平淡而枯燥,他们就会漫不经心。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提高语言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感受课本中语言的生动美。例如在教学《放小鸟》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辨别“鸟”“乌”字的区别,可以这样激活语言的趣味:“小鸟不仅有漂亮的羽毛,而且有黑黑的眼珠,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来。因此“鸟”字里面有一点;而乌鸦全身都长着黑羽毛,并且不让我们看到它的黑眼珠,因此“乌”字里面就缺少这一点。”通过老师这样的激趣,学生感受到形象又有趣的文字,不仅清楚地辨别了这两个字,而且产生审美的享受。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还应该进行语言与文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趣。这样,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生字,又能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品味修辞手法,体会修辞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汉语言自从有了修辞以后,就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传神,很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也变得耐人寻味。可以说,恰当的修辞使文章熠熠生辉。比喻能让不同的事物给读者以生动、形象,从而具体可感。而拟人能让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人情味”,从而留下鲜明的印象。所以,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作者的表情达意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语义更加鲜明。因此,我们应该品味语句中的修辞手法,感受修辞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其中有“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它告诉读者西沙群岛鱼多。但这其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而不给人有言过其实的感觉,让鱼多的意蕴表达出来,从而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实践证明,语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味作者的修辞手法。这样,就能让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展开思维的想象,把无形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而且修辞的使用也可以把本来一些索然无味的意象变得更加有血有肉,从而产生回味无穷的效果。
总之,语意美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生动的语言能让深奥的知识变得更加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从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感受语意美。同时,在语言文字的生动性上下足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让语言文字“活”起来、“动”起来,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