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初以来,随着吉林市龙潭区脱贫攻坚战的逐步走向深入,贫困户真切感受来自党和政府真心实意地帮扶,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汩汩暖流。
送慰问品、送农资、送项目、送技术、送医送药……龙潭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给贫困群众送去的不仅是温暖,更送去了摆脱贫穷、改变命运的希望。曾经冷清的贫寒农家热闹起来,曾经满面的愁容舒展开来,龙潭区一千余户贫困家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发展生产干劲十足,对早日脱贫信心满满。
“精准”攻坚 全力帮扶困难群众向幸福生活奋进
最近,龙潭区江密峰镇茶棚村贫困户孙录家的四头小黑猪越长越壮,一家人喜上眉梢,等到年底卖了猪,能有近万元的收入。给这个不幸的贫困家庭带来美好憧憬的小黑猪,是今年春天龙潭区委主要领导亲自带人送来的。
脱贫攻坚活动开展以后,龙潭区委主要领导入户走访对接,详细了解包保对象孙录的家庭经济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脱贫方案。几年前,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孙录因车祸致残,一家人的生活立即陷入困顿。经过与茶棚村党支部书记和孙录的母亲一同商量,区委主要领导决定帮助孙录家发展庭院经济,依靠孙录母亲的饲养经验养猪增收。同时,在龙潭区扶贫办帮助下,军民共建单位65313部队与孙录的女儿建立起包保脱贫联系,每年为孩子提供2500元助学金。现在,孙录一家人觉得心里越来越亮堂,对幸福生活越发有了希望!
在帮助有生产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加强技能培训实现脱贫之外,对于占大多数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龙潭区委、区政府采用“因地制宜”这一精准脱贫的“总方针”,深入挖掘本地生态、矿产、企业资源,精心设计脱贫项目,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文化活动+贫困户”、“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53岁的郭彦军10年前因车祸落下了残疾,他的妻子因脑血栓致半身不遂,长年卧病在床。全家主要靠5亩地收益维持生计,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
2016年3月,在市级包保部门和镇政府的帮助下,前窑村成立了以村委会为主导的青水养殖专业合作社,郭彦军和村里其他42户贫困户成为了合作社社员,依托村里半山区林地多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林下走地鸡养殖。
养殖场的建设资金,由市级包保部门出资225万元解决。“有了建设资金,我们村委会干部一定把这个项目干好,让村里的贫困户都脱贫”。2016年新任的村书记鲁凤来对贫困户脱贫充满了信心。
江密峰镇夹信子村地处山区,远离工业企业,水质、空气质量优异。凭借生态优势,这个省级贫困村在谋划脱贫项目时,与当地的水稻种植合作社合作,发展有机水稻种植。通过包保该村的市委统战部的协调,吉林小微企业商会与该村农户签订订单,将稻米定向销售给海南、浙江、安徽小微企业商会,进而推动实现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依靠生态资源,龙潭区还开发建设文化旅游项目,由政府搭台,文化唱戏,创新性地通过文化为脱贫攻坚助力。依托江密峰镇鞍山村一处拥有数千株百年梨树的古梨园资源,由龙潭区委宣传部牵头,设计举办了“精彩龙潭·梨园春晓”系列文化活动,面向省内外文艺界名家和爱好者征集书法、绘画、摄影、文学作品,其中优秀的书法、绘画作品经作者捐赠,通过拍卖公司公开拍卖,拍卖所得15万余元全部用于江密峰镇精准扶贫工作。
球黏土是省级贫困村前窑村富有的天然矿产,以前村民们因为它导致庄稼收成差而受穷。随着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球粘土作为多用途的宝贵资源,优势日益凸显,很多企业也趋之若鹜。然而村里没有资金,只能枕着“金山”过穷日子。脱贫攻坚活动开始后,村里以村集体土地入股的形式,与驻村的球粘土加工企业合资成立矿业公司,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开展球粘土开采、加工、销售等经营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为村集体盈利20万元。昔日的土坷垃,如今成了助农脱贫的“金矿”。
立足脱贫基金管理平台,找准企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的契合点,引导辖区内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参与脱贫攻坚,也是龙潭区领导筹划解决贫困户脱贫的另一条思路。
江北乡棋盘农业集团是近几年在龙潭区逐渐成长壮大的企业,去年该企业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园被市政府命名为“吉林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验区”。示范园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今年该企业计划将周边几个村的400公顷土地集中流转,开展连片机械化耕种。在江北乡党委领导的协调下,企业将周边村41户贫困户的土地也集中流转,使贫困户能够通过土地流转收益一部分、打工收益一部分、年底分红收益一部分,来实现增收脱贫。
缸窑镇老少沟村金 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逐渐壮大的村集体企业,现存栏肉牛130头。村党支部班子经过商议,决定帮助企业向上申请国家扶贫资金100万元,用于扩大发展肉牛养殖规模,这个项目能够带动该村和附近的大屯村1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为了鼓励更多企业和集体经济参与到脱贫攻坚产业项目建设中来,龙潭区积极推进脱贫项目基金贷款申报工作,在配合金融部门做好借款申请人评级授信工作基础上,经过层层筛选,帮助有貸款意愿的14家企业和合作社,申请意向贷款额度2510万元,目前已经发放贷款215万元。
在设计增收脱贫项目的同时,按照规定,龙潭区加大资金投入实施设施脱贫项目建设。今年龙潭区落实设施项目34项,投资6876.3万元,其中,改善农村道路10项22.3公里,桥涵12座,水利设施建设7项,治理河道8.1公里,路灯设施建设1项,新建通信基站1项。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进入招投标阶段、水利设施外业已结束,正在进行设计;域内省级贫困村路灯建设已经完成;农村环境整治,清收还林“三北”五期工程已经投入资金820万元。
有了产业脱贫项目、设施脱贫项目的物资支撑,在龙潭区整镇推进脱贫显现端倪。
在龙潭区大口钦镇,吉林市宇乾半亩源农业有限公司与大口钦镇七村的贫困户签订协议,开展大棚有机蔬菜种植,这个项目直接带动81户贫困户脱贫,合作社特色养殖项目带动全村43户贫困户脱贫,大军元牧业有限公司肉牛育肥项目带动25户贫困户脱贫,通过产业项目带动,全镇149户贫困户今年将实现脱贫。
送慰问品、送农资、送项目、送技术、送医送药……龙潭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给贫困群众送去的不仅是温暖,更送去了摆脱贫穷、改变命运的希望。曾经冷清的贫寒农家热闹起来,曾经满面的愁容舒展开来,龙潭区一千余户贫困家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发展生产干劲十足,对早日脱贫信心满满。
“精准”攻坚 全力帮扶困难群众向幸福生活奋进
最近,龙潭区江密峰镇茶棚村贫困户孙录家的四头小黑猪越长越壮,一家人喜上眉梢,等到年底卖了猪,能有近万元的收入。给这个不幸的贫困家庭带来美好憧憬的小黑猪,是今年春天龙潭区委主要领导亲自带人送来的。
脱贫攻坚活动开展以后,龙潭区委主要领导入户走访对接,详细了解包保对象孙录的家庭经济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脱贫方案。几年前,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孙录因车祸致残,一家人的生活立即陷入困顿。经过与茶棚村党支部书记和孙录的母亲一同商量,区委主要领导决定帮助孙录家发展庭院经济,依靠孙录母亲的饲养经验养猪增收。同时,在龙潭区扶贫办帮助下,军民共建单位65313部队与孙录的女儿建立起包保脱贫联系,每年为孩子提供2500元助学金。现在,孙录一家人觉得心里越来越亮堂,对幸福生活越发有了希望!
在帮助有生产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加强技能培训实现脱贫之外,对于占大多数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龙潭区委、区政府采用“因地制宜”这一精准脱贫的“总方针”,深入挖掘本地生态、矿产、企业资源,精心设计脱贫项目,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文化活动+贫困户”、“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53岁的郭彦军10年前因车祸落下了残疾,他的妻子因脑血栓致半身不遂,长年卧病在床。全家主要靠5亩地收益维持生计,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
2016年3月,在市级包保部门和镇政府的帮助下,前窑村成立了以村委会为主导的青水养殖专业合作社,郭彦军和村里其他42户贫困户成为了合作社社员,依托村里半山区林地多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林下走地鸡养殖。
养殖场的建设资金,由市级包保部门出资225万元解决。“有了建设资金,我们村委会干部一定把这个项目干好,让村里的贫困户都脱贫”。2016年新任的村书记鲁凤来对贫困户脱贫充满了信心。
江密峰镇夹信子村地处山区,远离工业企业,水质、空气质量优异。凭借生态优势,这个省级贫困村在谋划脱贫项目时,与当地的水稻种植合作社合作,发展有机水稻种植。通过包保该村的市委统战部的协调,吉林小微企业商会与该村农户签订订单,将稻米定向销售给海南、浙江、安徽小微企业商会,进而推动实现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依靠生态资源,龙潭区还开发建设文化旅游项目,由政府搭台,文化唱戏,创新性地通过文化为脱贫攻坚助力。依托江密峰镇鞍山村一处拥有数千株百年梨树的古梨园资源,由龙潭区委宣传部牵头,设计举办了“精彩龙潭·梨园春晓”系列文化活动,面向省内外文艺界名家和爱好者征集书法、绘画、摄影、文学作品,其中优秀的书法、绘画作品经作者捐赠,通过拍卖公司公开拍卖,拍卖所得15万余元全部用于江密峰镇精准扶贫工作。
球黏土是省级贫困村前窑村富有的天然矿产,以前村民们因为它导致庄稼收成差而受穷。随着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球粘土作为多用途的宝贵资源,优势日益凸显,很多企业也趋之若鹜。然而村里没有资金,只能枕着“金山”过穷日子。脱贫攻坚活动开始后,村里以村集体土地入股的形式,与驻村的球粘土加工企业合资成立矿业公司,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开展球粘土开采、加工、销售等经营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为村集体盈利20万元。昔日的土坷垃,如今成了助农脱贫的“金矿”。
立足脱贫基金管理平台,找准企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的契合点,引导辖区内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参与脱贫攻坚,也是龙潭区领导筹划解决贫困户脱贫的另一条思路。
江北乡棋盘农业集团是近几年在龙潭区逐渐成长壮大的企业,去年该企业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园被市政府命名为“吉林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验区”。示范园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今年该企业计划将周边几个村的400公顷土地集中流转,开展连片机械化耕种。在江北乡党委领导的协调下,企业将周边村41户贫困户的土地也集中流转,使贫困户能够通过土地流转收益一部分、打工收益一部分、年底分红收益一部分,来实现增收脱贫。
缸窑镇老少沟村金 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逐渐壮大的村集体企业,现存栏肉牛130头。村党支部班子经过商议,决定帮助企业向上申请国家扶贫资金100万元,用于扩大发展肉牛养殖规模,这个项目能够带动该村和附近的大屯村1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为了鼓励更多企业和集体经济参与到脱贫攻坚产业项目建设中来,龙潭区积极推进脱贫项目基金贷款申报工作,在配合金融部门做好借款申请人评级授信工作基础上,经过层层筛选,帮助有貸款意愿的14家企业和合作社,申请意向贷款额度2510万元,目前已经发放贷款215万元。
在设计增收脱贫项目的同时,按照规定,龙潭区加大资金投入实施设施脱贫项目建设。今年龙潭区落实设施项目34项,投资6876.3万元,其中,改善农村道路10项22.3公里,桥涵12座,水利设施建设7项,治理河道8.1公里,路灯设施建设1项,新建通信基站1项。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进入招投标阶段、水利设施外业已结束,正在进行设计;域内省级贫困村路灯建设已经完成;农村环境整治,清收还林“三北”五期工程已经投入资金820万元。
有了产业脱贫项目、设施脱贫项目的物资支撑,在龙潭区整镇推进脱贫显现端倪。
在龙潭区大口钦镇,吉林市宇乾半亩源农业有限公司与大口钦镇七村的贫困户签订协议,开展大棚有机蔬菜种植,这个项目直接带动81户贫困户脱贫,合作社特色养殖项目带动全村43户贫困户脱贫,大军元牧业有限公司肉牛育肥项目带动25户贫困户脱贫,通过产业项目带动,全镇149户贫困户今年将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