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刻铜墨盒距今不过100多年,随着自来水笔的出现,逐渐地替代了铜墨盒,而被人们淡忘。在刻铜墨盒盛行的年代,只要你会写字,只要你想写字,是离不开刻铜墨盒的,文人雅士更为有一方称心如意的刻铜墨盒而专门定制。名人画稿的刻铜墨盒当时就重金难求,清末民国时期,北京会聚了较多的名人画家,他们画出了许多珍贵的名画,有的至今就留在了刻铜墨盒上。
铜墨盒上刻有名人的画稿,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名人当时亲手在铜墨盒上书画的,再由刻铜者操刀依样镌刻;另一种则是刻铜者或有关人依据名家画稿,缩小比例,在铜盒上照样画出,再行镌刻。后一种指清末民初,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现仿不在此列。画得好,刻得不好,不是精品;刻得好,画得不好,也不是精品,二者相辅相成。对刻铜者的要求,不仅要把原作丝毫不差地刻画出来,还要把名人的特点、手法刻画在方寸之间的墨盒上,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作品。刻名人画稿,署名的是名家,未署名的,也应该是刻铜高手。名家画稿的刻铜墨盒,经过百年尘封,至今存世的已不多见,品相好的更是少之又少。本人藏有几方名家画稿的刻铜墨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同好共赏。感悟其中之道,年长者或许能回忆起那个年代的生活片段。请前辈或有识之士指教,以增笑意。
陈师曾画稿刻铜墨盒
此盒白铜质,包浆熟旧,正方形,边长7.5厘米,高2.5厘米。上刻鸡冠花数朵,下刻大公鸡一只。鸡冠花挺立开放,大公鸡昂首雄姿,鸡冠高耸。此图取意为“官上加官”,是清末民国时期常见的一种吉利图稿。盒的左上刻行书“半山仁兄属,师曾”,方章内一字,是否为“朽”字,不敢断言。
陈师曾(1876-1923年),又名陈衡恪,号朽道人、槐堂。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13年到北京任教育部编审,后历任北京各大学校教授,是吴昌硕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写意、花鸟画师学吴昌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民国期间,曾多次到琉璃厂“同古堂”给刻铜名家张樾丞墨盒画稿,存世已见师曾画稿刻铜墨盒数方。此盒上半山仁兄不知为何人,是受人之托还是他人代笔,见仁见智罢了。
齐白石画稿刻铜墨盒
此盒白铜质,正方形,边长6厘米,高3.5厘米。包浆凝重,使用痕迹自然。上刻四只大虾,逼真戏游,虾须自然流畅,活灵活现。右面刻:“白石八十二”,方印内“木人”二字。
齐白石(1864-1957年),湖南湘潭人,白石宗族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濒生、白石山人。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借山翁、寄园等大量笔名与自号,以白石名行世最多。白石大师幼贫寒,做过木匠,“木人”自有此意。
白石大师1921年57岁定居北京,居住在跨车胡同一所四合院,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郭葆荪等皆为挚友。建国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名誉教授等。一生画作数千件,尤工花鸟草虫、水墨虾蟹,生动活泼,别具特色。1957年9月16日病逝北京,享年93岁。此盒面刻“白石八十二”,应为1946年。此盒面画稿虽无证白石亲手所画,但画刻确为一流高手的水平。
张大千画稿刻铜墨盒
此盒黄铜质,椭圆形,9×7厘米,高2.5厘米。盒面中下刻一少女依着一棵树干掩面而睡。上刻七言四句诗为:“满天红雨乱缤纷,无赖春风月困人。间倚碧桃根下睡,尽教梦里过芳辰。”左上刻:“大千张爰”,方印:“张爰”。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张大千幼时聪明,九岁时随母、兄、姐学画,十岁时就能画比较复杂的花卉、人物。18岁时随兄张善去日本留学,两年后回国,专心研究古人书画,把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张大千在“而立之年”便与齐白石共享“南张北齐”之美誉,他在上海、北平、天津、兰州、香港、重庆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轰动国内。他的画在世界多国展出,让世人认识了中国画的风采。
1936年张大千迁居北京,住西城府右街罗贤胡同一所四合院,他与谢稚柳、张伯驹、沈尹默、梅兰芳、叶恭绰、叶浅予、于非、方介堪等挚友交往甚密,“南张”与“北齐”在北京聚首畅谈。
晚年大千定居海外,1983年4月2日在台北荣民医院病逝,享年84岁。此画稿由谁所画,此诗谁作,各抒己见了。
金农画稿刻铜墨盒
此方墨盒白铜,包浆古朴,正方形,边长7.7厘米,高2.8厘米。盒面镌刻一幅梅花绽开图,数朵梅花在枝上开放,似芳香扑面,右边题写:“耻春翁画野梅,无数花枝颠倒开,舍南舍北处处石黏苔,最难写,天寒欲雪水际小楼台。但见冻禽上下啼香弄影,不见有人来。”题款:“杭郡,金农”,一方印不解何字。此盒刻功流畅,刀简意明。
金农(1687-1764年),清中期著名画家,浙江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别号金牛、竹泉、耻春翁、金二十六郎等。工于诗文书法,书法兼有楷、隶体势。五十三岁后工画,其画用笔简朴,初画竹,继画马,尤喜爱画寒梅,以梅花言志,为“扬州八怪之一”。
此盒有“耻春翁画,杭郡金农”。金农家有“耻春亭”,故自号“耻春翁”。此盒虽为金农画稿,但盒之形制为清末民初所见,应为清末民初时,“后人”仿金农画稿所画刻。
范曾画稿刻铜墨盒
此盒黄铜质,包浆熟旧,使用痕迹凝重。圆形,直径12厘米,高3厘米。盒面刻一男童半蹲半坐,一只手拿着一根引须,在蟋蟀罐里动作,男童笑容满面,专注玩耍,质朴可爱。左上刻“促织”二字,下款“范曾”。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后转入中国画系。特长中国人物画、诗文、书法。有多幅画被“中国美术馆”、“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美国伯明翰博物馆”收藏。
70岁的范老先生,一代书画大家,大隐于世,对公益事业的善举,在中国知识阶层内标新立先。曾为母校南开大学捐赠“非典款”50万元,为贫困地区孩子捐助100万元,为四川汶川地震捐款1000万元。范曾画作精于白描,尤善写意、人物。此盒面所刻“促织”,意为蟋蟀,画面线条流畅,比例匀称,简练精确。此画稿是否为范老先生亲画,不敢定论,如范老先生见到此画,自然明朗,或许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刻铜墨盒盛行的年代,这些名人的画稿为刻铜墨盒增光添彩,使刻铜墨盒在今天能引起众多收藏爱好者的注目,成为刻铜墨盒族中的珍品,不虚名也。(责编:石晓)
铜墨盒上刻有名人的画稿,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名人当时亲手在铜墨盒上书画的,再由刻铜者操刀依样镌刻;另一种则是刻铜者或有关人依据名家画稿,缩小比例,在铜盒上照样画出,再行镌刻。后一种指清末民初,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现仿不在此列。画得好,刻得不好,不是精品;刻得好,画得不好,也不是精品,二者相辅相成。对刻铜者的要求,不仅要把原作丝毫不差地刻画出来,还要把名人的特点、手法刻画在方寸之间的墨盒上,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作品。刻名人画稿,署名的是名家,未署名的,也应该是刻铜高手。名家画稿的刻铜墨盒,经过百年尘封,至今存世的已不多见,品相好的更是少之又少。本人藏有几方名家画稿的刻铜墨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同好共赏。感悟其中之道,年长者或许能回忆起那个年代的生活片段。请前辈或有识之士指教,以增笑意。
陈师曾画稿刻铜墨盒
此盒白铜质,包浆熟旧,正方形,边长7.5厘米,高2.5厘米。上刻鸡冠花数朵,下刻大公鸡一只。鸡冠花挺立开放,大公鸡昂首雄姿,鸡冠高耸。此图取意为“官上加官”,是清末民国时期常见的一种吉利图稿。盒的左上刻行书“半山仁兄属,师曾”,方章内一字,是否为“朽”字,不敢断言。
陈师曾(1876-1923年),又名陈衡恪,号朽道人、槐堂。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13年到北京任教育部编审,后历任北京各大学校教授,是吴昌硕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写意、花鸟画师学吴昌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民国期间,曾多次到琉璃厂“同古堂”给刻铜名家张樾丞墨盒画稿,存世已见师曾画稿刻铜墨盒数方。此盒上半山仁兄不知为何人,是受人之托还是他人代笔,见仁见智罢了。
齐白石画稿刻铜墨盒
此盒白铜质,正方形,边长6厘米,高3.5厘米。包浆凝重,使用痕迹自然。上刻四只大虾,逼真戏游,虾须自然流畅,活灵活现。右面刻:“白石八十二”,方印内“木人”二字。
齐白石(1864-1957年),湖南湘潭人,白石宗族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濒生、白石山人。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借山翁、寄园等大量笔名与自号,以白石名行世最多。白石大师幼贫寒,做过木匠,“木人”自有此意。
白石大师1921年57岁定居北京,居住在跨车胡同一所四合院,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郭葆荪等皆为挚友。建国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名誉教授等。一生画作数千件,尤工花鸟草虫、水墨虾蟹,生动活泼,别具特色。1957年9月16日病逝北京,享年93岁。此盒面刻“白石八十二”,应为1946年。此盒面画稿虽无证白石亲手所画,但画刻确为一流高手的水平。
张大千画稿刻铜墨盒
此盒黄铜质,椭圆形,9×7厘米,高2.5厘米。盒面中下刻一少女依着一棵树干掩面而睡。上刻七言四句诗为:“满天红雨乱缤纷,无赖春风月困人。间倚碧桃根下睡,尽教梦里过芳辰。”左上刻:“大千张爰”,方印:“张爰”。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张大千幼时聪明,九岁时随母、兄、姐学画,十岁时就能画比较复杂的花卉、人物。18岁时随兄张善去日本留学,两年后回国,专心研究古人书画,把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张大千在“而立之年”便与齐白石共享“南张北齐”之美誉,他在上海、北平、天津、兰州、香港、重庆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轰动国内。他的画在世界多国展出,让世人认识了中国画的风采。
1936年张大千迁居北京,住西城府右街罗贤胡同一所四合院,他与谢稚柳、张伯驹、沈尹默、梅兰芳、叶恭绰、叶浅予、于非、方介堪等挚友交往甚密,“南张”与“北齐”在北京聚首畅谈。
晚年大千定居海外,1983年4月2日在台北荣民医院病逝,享年84岁。此画稿由谁所画,此诗谁作,各抒己见了。
金农画稿刻铜墨盒
此方墨盒白铜,包浆古朴,正方形,边长7.7厘米,高2.8厘米。盒面镌刻一幅梅花绽开图,数朵梅花在枝上开放,似芳香扑面,右边题写:“耻春翁画野梅,无数花枝颠倒开,舍南舍北处处石黏苔,最难写,天寒欲雪水际小楼台。但见冻禽上下啼香弄影,不见有人来。”题款:“杭郡,金农”,一方印不解何字。此盒刻功流畅,刀简意明。
金农(1687-1764年),清中期著名画家,浙江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别号金牛、竹泉、耻春翁、金二十六郎等。工于诗文书法,书法兼有楷、隶体势。五十三岁后工画,其画用笔简朴,初画竹,继画马,尤喜爱画寒梅,以梅花言志,为“扬州八怪之一”。
此盒有“耻春翁画,杭郡金农”。金农家有“耻春亭”,故自号“耻春翁”。此盒虽为金农画稿,但盒之形制为清末民初所见,应为清末民初时,“后人”仿金农画稿所画刻。
范曾画稿刻铜墨盒
此盒黄铜质,包浆熟旧,使用痕迹凝重。圆形,直径12厘米,高3厘米。盒面刻一男童半蹲半坐,一只手拿着一根引须,在蟋蟀罐里动作,男童笑容满面,专注玩耍,质朴可爱。左上刻“促织”二字,下款“范曾”。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后转入中国画系。特长中国人物画、诗文、书法。有多幅画被“中国美术馆”、“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美国伯明翰博物馆”收藏。
70岁的范老先生,一代书画大家,大隐于世,对公益事业的善举,在中国知识阶层内标新立先。曾为母校南开大学捐赠“非典款”50万元,为贫困地区孩子捐助100万元,为四川汶川地震捐款1000万元。范曾画作精于白描,尤善写意、人物。此盒面所刻“促织”,意为蟋蟀,画面线条流畅,比例匀称,简练精确。此画稿是否为范老先生亲画,不敢定论,如范老先生见到此画,自然明朗,或许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刻铜墨盒盛行的年代,这些名人的画稿为刻铜墨盒增光添彩,使刻铜墨盒在今天能引起众多收藏爱好者的注目,成为刻铜墨盒族中的珍品,不虚名也。(责编: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