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价,最近涨得很猛。笔者走访了多地的农贸市场,发现已难觅“一元菜”,菜贩和市民普遍反映菜价贵。
据农业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今年第一周,28种蔬菜中27种价格上涨,周均价每公斤为4.17元,环比涨4.5%,为连续第十周上涨,累计涨幅55.0%。事实上,菜价上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去年12月份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3.65元/公斤,比11月份涨22.4%,比10月份涨35.4%。菜价为何连连上涨?目前的上涨势头正常吗?
荣价上涨符合常年规律
在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农产品市场预警专家孔繁涛看来,目前的蔬菜价格上涨,符合常年规律。一般来说,正常年份蔬菜价格12月份比11月份上升20%左右,如:2011年、2009年12月份2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环比均上涨22%,而2012年为2055%,还算是正常的季节性波动。
孔繁涛分析说,菜价上涨的一个原因是持续的低温。去年11月份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明显的雨雪天气,有的地方甚至创下低温纪录。叶类菜最容易受天气影响,易受冻、损耗大、储藏难,导致价格异常波动:低温天气减缓了黄瓜、西红柿、青椒等生长发育,降低了产量、减少了供应。灾害性天气的频发还增加了运输难度,造成阶段性、区域性蔬菜供给偏紧、价格上涨。
此外,成本增加也拉动了菜价上涨。国家发改委成本收益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到2011年,蔬菜总成本年均增长18.55%,其中,雇工工价年均上涨14.18%,化肥年均上涨15.21%,机械作业费上涨21.06%。
从田间到餐桌经过4到6个环节,每增加一个环节成本增5%-10%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孔令羽认为,我国蔬菜水果流通领域还有不少问题,“供应链条长、流通环节多”。
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近郊土地减少,大中城市周边的农业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城市蔬菜自给率下降。原来就近供应的农产品需要跨区长距离调运,运输半径延长,运输成本上涨。
另一方面,流通环节多增加成本。据测算,我国蔬菜从田间到达消费者餐桌一般经过4到6个环节,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成本将增加5%-10%,加上各种税收和管理费用,目前流通环节成本较高。同时,由于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外调蔬菜还面临气候变化、路途拥堵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造成大量损耗。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介绍说,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经过的环节至少包括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其中有一级批发市场,也有二级批发市场。“比如河北石家庄消费者要买到海南蔬菜,需要从海南市场到北京新发地市场、再到河北石家庄市场,然后再到超市或者零售菜场,甚至还要经过三级批发市场。”
直供社区有障碍,降低流通费用10项措施需落实
孔令羽表示,为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商务部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减环节、降成本、提效率、增效益”的目标,构建以农批对接为主渠道、农超对接为发展方向、直供直销为补充、网上交易为探索的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据了解,国务院近日出台了降低流通费用的10项措施,包括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用水用电价格,规范和降低农产品市场收费等。一些流通企业负责人说,这些规定很及时,但必须落到实处。
业内人士表示,为有效稳定蔬菜市场供应,平抑菜价,政府部门应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为扩大“蔬菜直供”创造条件。由蔬菜生产企业对社区进行蔬菜直供,可以有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损耗与价格。但目前推广社区直供仍存在许多障碍,一是不少社区没有合适的销售场所和车辆停放地,另外少数正在进行的蔬菜直供试点缺乏长期性,建议政府部门重点扶持具备实力的大型合作社、农业种植龙头企业,实现产销对接,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减少流通环节,海南和一些北方地区建立了20多条蔬菜直销链条
“目前商务部正在进行的产需链条建设,就是为了减少流通环节。”戴中久表示,减少流通环节对降低菜价的效果很明显。比如海南蔬菜跟一些北方地区建立了20多条直销链条,就可以从产地直接到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安,比原来海南先到寿光或者北京,然后再到西安、哈尔滨的渠道明显优化。
2012年,商务部选择北京、上海、湖北宜昌、河北张家口等9个城市开展城市便民菜场建设试点。此外,商务部开展的南菜北运和西果东送试点,累计建设97个产地集配中心和30个销地交易配送专区,打造127条跨区域产销链条,拓宽畅通了南北东西农产品大流通主渠道。
孔令羽表示,国家下一步将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量化考核体系,对地级以上城市菜地面积、产量、叶类蔬菜的自给能力,以及政府扶持生产基地、集贸市场建设、社区集贸市场、评价商店规划建设和蔬菜储备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如果每个城市对哪里的菜有需求,就跟那个地区建立直接关系,让农民生产时就知道将来的菜大致要奔哪个方向去。”
据农业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今年第一周,28种蔬菜中27种价格上涨,周均价每公斤为4.17元,环比涨4.5%,为连续第十周上涨,累计涨幅55.0%。事实上,菜价上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去年12月份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3.65元/公斤,比11月份涨22.4%,比10月份涨35.4%。菜价为何连连上涨?目前的上涨势头正常吗?
荣价上涨符合常年规律
在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农产品市场预警专家孔繁涛看来,目前的蔬菜价格上涨,符合常年规律。一般来说,正常年份蔬菜价格12月份比11月份上升20%左右,如:2011年、2009年12月份2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环比均上涨22%,而2012年为2055%,还算是正常的季节性波动。
孔繁涛分析说,菜价上涨的一个原因是持续的低温。去年11月份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明显的雨雪天气,有的地方甚至创下低温纪录。叶类菜最容易受天气影响,易受冻、损耗大、储藏难,导致价格异常波动:低温天气减缓了黄瓜、西红柿、青椒等生长发育,降低了产量、减少了供应。灾害性天气的频发还增加了运输难度,造成阶段性、区域性蔬菜供给偏紧、价格上涨。
此外,成本增加也拉动了菜价上涨。国家发改委成本收益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到2011年,蔬菜总成本年均增长18.55%,其中,雇工工价年均上涨14.18%,化肥年均上涨15.21%,机械作业费上涨21.06%。
从田间到餐桌经过4到6个环节,每增加一个环节成本增5%-10%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孔令羽认为,我国蔬菜水果流通领域还有不少问题,“供应链条长、流通环节多”。
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近郊土地减少,大中城市周边的农业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城市蔬菜自给率下降。原来就近供应的农产品需要跨区长距离调运,运输半径延长,运输成本上涨。
另一方面,流通环节多增加成本。据测算,我国蔬菜从田间到达消费者餐桌一般经过4到6个环节,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成本将增加5%-10%,加上各种税收和管理费用,目前流通环节成本较高。同时,由于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外调蔬菜还面临气候变化、路途拥堵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造成大量损耗。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介绍说,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经过的环节至少包括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其中有一级批发市场,也有二级批发市场。“比如河北石家庄消费者要买到海南蔬菜,需要从海南市场到北京新发地市场、再到河北石家庄市场,然后再到超市或者零售菜场,甚至还要经过三级批发市场。”
直供社区有障碍,降低流通费用10项措施需落实
孔令羽表示,为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商务部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减环节、降成本、提效率、增效益”的目标,构建以农批对接为主渠道、农超对接为发展方向、直供直销为补充、网上交易为探索的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据了解,国务院近日出台了降低流通费用的10项措施,包括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用水用电价格,规范和降低农产品市场收费等。一些流通企业负责人说,这些规定很及时,但必须落到实处。
业内人士表示,为有效稳定蔬菜市场供应,平抑菜价,政府部门应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为扩大“蔬菜直供”创造条件。由蔬菜生产企业对社区进行蔬菜直供,可以有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损耗与价格。但目前推广社区直供仍存在许多障碍,一是不少社区没有合适的销售场所和车辆停放地,另外少数正在进行的蔬菜直供试点缺乏长期性,建议政府部门重点扶持具备实力的大型合作社、农业种植龙头企业,实现产销对接,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减少流通环节,海南和一些北方地区建立了20多条蔬菜直销链条
“目前商务部正在进行的产需链条建设,就是为了减少流通环节。”戴中久表示,减少流通环节对降低菜价的效果很明显。比如海南蔬菜跟一些北方地区建立了20多条直销链条,就可以从产地直接到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安,比原来海南先到寿光或者北京,然后再到西安、哈尔滨的渠道明显优化。
2012年,商务部选择北京、上海、湖北宜昌、河北张家口等9个城市开展城市便民菜场建设试点。此外,商务部开展的南菜北运和西果东送试点,累计建设97个产地集配中心和30个销地交易配送专区,打造127条跨区域产销链条,拓宽畅通了南北东西农产品大流通主渠道。
孔令羽表示,国家下一步将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量化考核体系,对地级以上城市菜地面积、产量、叶类蔬菜的自给能力,以及政府扶持生产基地、集贸市场建设、社区集贸市场、评价商店规划建设和蔬菜储备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如果每个城市对哪里的菜有需求,就跟那个地区建立直接关系,让农民生产时就知道将来的菜大致要奔哪个方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