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an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为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法也应作相应的改变。借助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从收集、“编码”中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让学生对文本沿波计源、披文入情,培养鉴赏能力;求同求异,培养迁移能力;让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分析综合能力 鉴赏能力 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研究性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提高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这些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它能使教学中固有的师生“传承”教学模式得以根本性的改造,让学生从令人几近窒息的接受性学习中解放出来,时刻保持较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融入自我、张扬个性、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一、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研究性阅读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因此,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独立自主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衍生出新的信息。
   如《失街亭》,马谡自以为是、纸上谈兵,导致街亭失守,可谓是“街亭失,大势去。”那么造成这个结局的原因何在呢?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就可找到以下信息:马谡据守街亭、王平相助,高翔屯兵街亭东北,魏延屯兵街亭之右,赵云、邓芝布疑兵,诸葛亮自出斜谷。马谡违令,山上扎寨,受围;马谡夺荒而逃,王平增援受阻;魏延及时增援,遭魏方重兵埋伏;王平引兵援延,王平魏延与高翔夜袭魏营,又遭埋伏;列柳城失陷,退守阳平关。在理出这些信息后,学生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后,就可以得到“战前部署可谓步步步为营,而战争过程却处处被动”这个结论,继而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失街亭究竟是谁之过。这样学生对“失街亭,孰之过”这个话题的分析就会有理有据,而不至于泛泛而谈。网络交互性为阅读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并尊重每一个独立个体的发言权。这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教师不仅
  
  二、培养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实际上也就是审美能力。美的事物需要人去感知,学生审美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鉴赏美的能力。因此,鉴赏文学作品,必须要从作品本身出发,通过与作家、作品“对话”,碰撞出激越的思维火花。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解读课文或阅读材料,不断培养个性才华,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生活理念去寻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一切都产生于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悟。
   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学生初读沈从文的《边城》后,可能对小说的“田园诗”的特点只能有一个朦胧的感觉,但是通过研究性阅读,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通过对沈从文小说的拓展性延伸性阅读,就可以对小说中刻画的独特而美丽的景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美感享受,能体会到小说中所流露出的一种顺乎自然的人生,感悟到闪烁着的正直朴素的人性美,体会到一种深藏在湘西边远山乡底层人们之中的良知和明慧。研究性学习正是打开传统阅读教学的桎梏、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最好的途径。
  
  三、培养迁移能力
  
  “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之一。在新教材的教法研讨中,比较阅读是经常被提及的一种教法。文本解读中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作品、作家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确定了事物间的异同,还要深入地解释这种异与同。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使比较不流于肤浅、达到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目的。
   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与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同样以生命为主题的两篇散文。史铁生对生死的豁达是基于“生和死是不可抗逆的自然规律”的观念,显然是受到了道家生死观的影响,托尔斯泰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渴望过的是苦行僧般朴素的生活,死能和土地结合,在自然中寻求灵魂的安宁。通过对这两篇文章围绕生命主题的比较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生之可贵、生之美丽,加深对生命的感悟,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中西生命文化的不同,了解汉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的精华。
  
  四、培养创新能力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问题往往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善于创新。例如阅读《失街亭》,传统的观点是马谡的自以为是、不听诸葛亮的再三告诫,不听王平的劝说,一意孤行,导致战争的失利。面对这个传统的、正统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查寻资料,在充分了解历史事件、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思考,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以为权威是不可侵犯的,不要人云亦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为什么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就不能自成一说呢?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有“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陶行知语)的信念和决心。
   总之,如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我们的教学就能从单一的掌握知识进入培养创造力的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就成了问题的关键。研究性学习正是培养个性才华、展现个性才华的最佳舞台,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我们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它能使创新之树常青,创新之花常开。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路就在我们脚下。
其他文献
随着交通的便利、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而素质训练是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的主线之一,它对人体生长发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如何抓住这个有利阶段,通过训练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至关重要。我通过不懈的实践、总结、搜集和整理,对体育训练总结自己一些体会和收获。现归纳如下:   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各器官系统是相互紧密联系的。通过
期刊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力量。一旦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执着的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同时也是比较难学的自然科学,因此在物理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使学生的物理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学习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兴趣的激发不仅可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变得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一半是教学,一半是艺术”。这话确实道出了语文教学的奥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的“导演”艺术。其中较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课堂激趣法”  关键词:课堂 激趣 艺术 领悟     “语文教学一半是教学,一半是艺术”。这话确实道出了语文教学的奥妙。所谓“教学艺术”,对教师而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兴趣绝不是架空地强调语文重要,空道理要少讲,因为空道理是苍白无力的。重要的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知识本身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由于认识了以前未知的东西而感到高兴与满足。  关键词:阅读教学 兴趣 激发 策略    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兴趣绝不是架空地强调语文重要,空道理要少讲,因为空道理是苍白无力的。重要的在于抓
期刊
摘要:搞好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培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品德 活动课 教学 思考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它着眼于思想品德学科的开放特点,把“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活动的中心,通过活动去体会和实践,进而实现知识
期刊
现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作了新的界定。即《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因此,学生在上课中,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是进行体育锻炼、学习体育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若在备课和上课的环节中,考虑欠周到;学生不注意自我保护,忽视安全,就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  近年来,我通过观察、了解、听
期刊
摘要:课堂设疑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路,争取良好课堂效果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获得反馈信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掌握设疑技巧,把握设疑时机又是衡量设疑效果的重要标示。本文作者从设疑的时机选择,设疑的时机和方法阐述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堂设疑与时机。  主题词:课堂设疑、时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如果说高新技术的基础是数学,那么计算则是高新技术的基础的基础。因此,计算教学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教育目的之一。然而,尽管我国小学数学历来都非常重视计算教学。但从我国目前的计算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我们的计算教学质量与我们期待的结果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一、改变思想,加强指导,杜绝用计算器代替计算    计算器的使用有它的优越性,在现代化
期刊
摘要:教师激疑、生疑后,要注意设置辨疑、析疑的条件与气氛,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比较,分析,判断,推理。这种火花是思维进入最佳状态的闪耀,教师敏捷地抓住这些火花,把它在全班学生心中点燃,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效果会大大加强。可以说是拨亮一盏灯,照得通屋明。  关键词:语文 辨疑 析疑 素质    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但要不断深入进行,却有赖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逐步展开。教师激疑、生疑后,要注意设置辨
期刊
内容摘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各种历史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维;激发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历史现象,表述自己观点,从而发挥历史学科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使学生树立正确世界。  关键词:历史 三激教学法 实验研究    以历史《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主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