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大胆探索,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日趋深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被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所取代。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从学科实际出发,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渠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改中逐步探索出以“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为基本结构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合作竞争,愉快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1.1 教师引导是前提。在教学中,学生的合作是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对学生做适当的指导,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良好的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对探求知识的渴望。例如:有时,我们在上课时会安排这样的任务:请理解并背诵课文。但半小时甚至一节课之后背熟的仍寥寥无几,毕竟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有限,这时老师不妨按故事的情节为线索,把重点词句投影到黑板上,或以时间顺序,类别等为线索画成表格,引导学生复述,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1.2 自主探究是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每提出一个学习任务,先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询知识,为小组讨论作好准备。
1.3 小组讨论是主体。在学生自主探究、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小组长把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但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释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1.4 组际交流是关键。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阐述该组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然后其他各组依次进行。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解惑,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1.5 练习评定是检测。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练习。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当堂给予肯定和鼓励的方式,反馈迅速,矫正有效,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2 勇于放手,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
在建立评价机制时,不仅注重阶段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无论哪一种评价,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设置不同的任务,通过小组内部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根据各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评价小组,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又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另外,在小组的奖励和评价上实行 “以个体评价全体”的原则,激励每个小组成员为自己和小组的成功而努力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在小组之间开展流动红旗学习小组的竞争活动,提高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除设立红旗学习小组之外,还设立最团结小组,成员进步最大小组,课堂最佳表现组,最有创意组,争取人人有进步,组组有闪光点。通过合理的评价,激发小组的内部活力,真正发挥小组的实效性。
评价体制一般包括三部分:课堂授课、单词测试与单元综合测试。
2.1 课堂授课。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乐学善学、敢说会说,主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大胆开口,培养他们读、说、听、写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又激烈的竞赛中来完成。
在课堂中精心设计各种任务与情境,如各种各样的表演竞赛、讲故事、课前2分钟自由问答等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只要完成任务好的小组就会获得一枚小五星。在小五星的激励下,学生在上课时就会认真听讲,勤于动脑,遇到需要共同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之间就会积极认真地合作交流。为了多得小五星,为自己小组争得荣誉,学生在课下就会及时而主动地预习和复习。
2.2 单词测试。英语词汇的记忆是学生的一大难点,为了让学生掌握词汇,我采用了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成绩分工法”。每次默写完后,马上交给对应小组组员,(如1组与3组)利用1分钟时间进行批阅,得出每个人的分数,一般一个单词一分,全对者满分+奖励分1分,不达标-1分。看完后,马上交给自己的组长,让组长在下一节课之前算出平均分,在下一节课上课时向全班汇报成绩,评出成绩最佳的两个小组。
2.3 单元综合测试 第一单元的测试成绩要由组长按原成绩算出总分及平均分,然后向全体学生宣称,这一次成绩作为单元测试的基础分。这次考试不达标的,如果在下次考试达标,就要给他们的小组总分+10分;已经达标的,只要进步一个分数段10分,就给他们小组总分+5分,优秀成绩若能继续保持,也会给他们小组的总分+5分,否则则相反。在这种含有提高分的评分制度下,只要测试成绩高于过去,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为其所在的小组做出贡献,就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时我们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评价机制。例如在考完某一模块后,发现班里不达标的学生比较多。为了激励不达标的学生,在复习这一模块的时候在班里宣布:该模块不达标的同学,如果认真复习,在下一模块测试时达标,将会给该小组总分加20分!听到这个消息后,各小组马上沸腾起来,特别是平日总分最差的二组,二组的成员马上把邱勇围了起来喊到:邱勇,你一定得加油,只要你再努力一点点的话,我们就会加上20分!我们都帮你。
3 大胆质疑,在问题中不断提升能力 改革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太多的困惑,但我不灰心,耐心求教,反复实践,不断改进,解除了课改中的一些困惑,从而使课改活动得心应手,现就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跟大家一起交流。
3.1 合作小组怎样划分才更有效?实行小组学习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组与组之间成绩差距太大,于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凑在一起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每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别差异等都尽量均衡,我们在小组中设置了博学之星、纪律卫士、协调能手、策划专家。博学之星,主要在课内、课下给本组成员讲解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对本组成员的各科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汇报给课代表。纪律卫士,对本组成员的出勤、学习纪律等进行督促和管理。协调能手,协调小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制定小组成员的月考目标,负责本小组周总结的撰写,使小组团结一致,奋发上进。策划专家,策划小组内的学习方式、方法及时间利用方式,策划组内每个成员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及小组总分,使小组总成绩优秀。这样,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干得热火朝天。
3.2 所有的教学任务是否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会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原来我们都以为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终于有一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嘛!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3.3 教学难点如何界定?课改中,我对教学难点作了调整。这里的难点,主要是指在达成目标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阻碍重点问题研究或基本知识掌握的一些困难。而不再是超过学生认知水平的难点。这个困难有些是知识性的(如,我们常说的连这点常识也不知道),有些是能力性的(如连这样简单的问题也不会解决),有些是习惯性的(如,我说完了,他就在那里瞪着眼看,根本不知道动笔),有些是态度方面的(如,我不会,我不做)等等。这些难点在老师眼里可能已经非常简单,但它确确实实阻碍着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目标就无法达成,所以,它就是难点。
3.4 时间应怎样分配?在教学中应该科学合理地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问题,我们规定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3.5 试题怎样命制更易达标?学生毕竟存在智力、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有时不管怎么努力,总有很多学生不达标,甚至不及格,于是在考试试题命制度,我们尝试了推行满分卷、AB卷。要求教师教什么就练什么,练什么就考什么,考什么就要会什么。每一份试卷的得分率不能低于85%。
课堂教学改革日趋深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被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所取代。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从学科实际出发,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渠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改中逐步探索出以“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为基本结构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合作竞争,愉快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1.1 教师引导是前提。在教学中,学生的合作是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对学生做适当的指导,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良好的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对探求知识的渴望。例如:有时,我们在上课时会安排这样的任务:请理解并背诵课文。但半小时甚至一节课之后背熟的仍寥寥无几,毕竟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有限,这时老师不妨按故事的情节为线索,把重点词句投影到黑板上,或以时间顺序,类别等为线索画成表格,引导学生复述,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1.2 自主探究是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每提出一个学习任务,先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询知识,为小组讨论作好准备。
1.3 小组讨论是主体。在学生自主探究、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小组长把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但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释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1.4 组际交流是关键。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阐述该组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然后其他各组依次进行。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解惑,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1.5 练习评定是检测。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练习。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当堂给予肯定和鼓励的方式,反馈迅速,矫正有效,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2 勇于放手,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
在建立评价机制时,不仅注重阶段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无论哪一种评价,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设置不同的任务,通过小组内部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根据各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评价小组,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又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另外,在小组的奖励和评价上实行 “以个体评价全体”的原则,激励每个小组成员为自己和小组的成功而努力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在小组之间开展流动红旗学习小组的竞争活动,提高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除设立红旗学习小组之外,还设立最团结小组,成员进步最大小组,课堂最佳表现组,最有创意组,争取人人有进步,组组有闪光点。通过合理的评价,激发小组的内部活力,真正发挥小组的实效性。
评价体制一般包括三部分:课堂授课、单词测试与单元综合测试。
2.1 课堂授课。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乐学善学、敢说会说,主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大胆开口,培养他们读、说、听、写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又激烈的竞赛中来完成。
在课堂中精心设计各种任务与情境,如各种各样的表演竞赛、讲故事、课前2分钟自由问答等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只要完成任务好的小组就会获得一枚小五星。在小五星的激励下,学生在上课时就会认真听讲,勤于动脑,遇到需要共同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之间就会积极认真地合作交流。为了多得小五星,为自己小组争得荣誉,学生在课下就会及时而主动地预习和复习。
2.2 单词测试。英语词汇的记忆是学生的一大难点,为了让学生掌握词汇,我采用了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成绩分工法”。每次默写完后,马上交给对应小组组员,(如1组与3组)利用1分钟时间进行批阅,得出每个人的分数,一般一个单词一分,全对者满分+奖励分1分,不达标-1分。看完后,马上交给自己的组长,让组长在下一节课之前算出平均分,在下一节课上课时向全班汇报成绩,评出成绩最佳的两个小组。
2.3 单元综合测试 第一单元的测试成绩要由组长按原成绩算出总分及平均分,然后向全体学生宣称,这一次成绩作为单元测试的基础分。这次考试不达标的,如果在下次考试达标,就要给他们的小组总分+10分;已经达标的,只要进步一个分数段10分,就给他们小组总分+5分,优秀成绩若能继续保持,也会给他们小组的总分+5分,否则则相反。在这种含有提高分的评分制度下,只要测试成绩高于过去,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为其所在的小组做出贡献,就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时我们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评价机制。例如在考完某一模块后,发现班里不达标的学生比较多。为了激励不达标的学生,在复习这一模块的时候在班里宣布:该模块不达标的同学,如果认真复习,在下一模块测试时达标,将会给该小组总分加20分!听到这个消息后,各小组马上沸腾起来,特别是平日总分最差的二组,二组的成员马上把邱勇围了起来喊到:邱勇,你一定得加油,只要你再努力一点点的话,我们就会加上20分!我们都帮你。
3 大胆质疑,在问题中不断提升能力 改革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太多的困惑,但我不灰心,耐心求教,反复实践,不断改进,解除了课改中的一些困惑,从而使课改活动得心应手,现就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跟大家一起交流。
3.1 合作小组怎样划分才更有效?实行小组学习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组与组之间成绩差距太大,于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凑在一起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每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别差异等都尽量均衡,我们在小组中设置了博学之星、纪律卫士、协调能手、策划专家。博学之星,主要在课内、课下给本组成员讲解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对本组成员的各科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汇报给课代表。纪律卫士,对本组成员的出勤、学习纪律等进行督促和管理。协调能手,协调小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制定小组成员的月考目标,负责本小组周总结的撰写,使小组团结一致,奋发上进。策划专家,策划小组内的学习方式、方法及时间利用方式,策划组内每个成员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及小组总分,使小组总成绩优秀。这样,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干得热火朝天。
3.2 所有的教学任务是否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会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原来我们都以为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终于有一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嘛!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3.3 教学难点如何界定?课改中,我对教学难点作了调整。这里的难点,主要是指在达成目标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阻碍重点问题研究或基本知识掌握的一些困难。而不再是超过学生认知水平的难点。这个困难有些是知识性的(如,我们常说的连这点常识也不知道),有些是能力性的(如连这样简单的问题也不会解决),有些是习惯性的(如,我说完了,他就在那里瞪着眼看,根本不知道动笔),有些是态度方面的(如,我不会,我不做)等等。这些难点在老师眼里可能已经非常简单,但它确确实实阻碍着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目标就无法达成,所以,它就是难点。
3.4 时间应怎样分配?在教学中应该科学合理地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问题,我们规定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3.5 试题怎样命制更易达标?学生毕竟存在智力、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有时不管怎么努力,总有很多学生不达标,甚至不及格,于是在考试试题命制度,我们尝试了推行满分卷、AB卷。要求教师教什么就练什么,练什么就考什么,考什么就要会什么。每一份试卷的得分率不能低于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