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减轻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应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作文环境,要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教会学生留心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训练学生捕捉周围人、事、物的特征及发展变化,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洞察力;要善于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3-01
许多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教学感到畏惧,特别是农村小学作文更是一块薄弱环节,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如何减轻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让学生学会感知
《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就告诉我们,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是充实。但是,学生要习作时大多头脑空空,托腮咬笔,笔下无墨。究其什么缘由呢?关键在于学生缺乏感知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去感受生活,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用心感受知生活,捕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为我所用。如在一次小练笔中,有位学生这样写:“星期天,我和姐姐一起去采桔子。一到桔园,我就采几个吃,很酸。姐姐看到后,采了几个给我吃,却很甜。后来我采了一筐就回家吃饭了。”于是我就做这样的引导:思考“为什么姐姐采的桔子很甜?我采的却很酸?姐姐是怎么说的?”不明白向姐姐请教。后来,这位同学通过姐姐的指教,不但知道了选桔子还有很多的学问,而且对这件事很感受兴趣。于是要求他把这件事按“采桔子、吃桔子、议桔子”的顺序写下来。不仅作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而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生会感觉到写作是一件乐事,不仅减轻了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而且大大地提高了习作的成功率。
生活是作文植根的沃土。培养学生对生活有良好的自我感知能力,还要和学生交朋友,和他们一起探索生活的真谛,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学会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吸取丰富的养料,既做生活的主人,又做习作的能手,把生活同作文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对校内外发生的各种事情,引导他们认识、辨别是非,区分美丑。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题,教会学生留心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洞察力,才能搜集到典型的写作材料,习作时就‘有米可炊’了。教师应多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如何一边观察一边联想。促使学生养成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材料进行思考分析,提高认识水平。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的回报。农村孩子拥有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为他们提供各种自然景观。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写周记、日记,在此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以上内容入手,以命题半命题给习作范围等形式将学生的眼光吸引到周围的他们习以为常的景观上,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优美的作文。如《我家的菜园》《……的早晨》《家乡的田野》……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写人写事作文中渗透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山水美,从而找到写作的素材。
有了写作的素材,学生才会对写作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把作文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逐渐形成一种爱好。如组织学生去扫墓,我在课前有意识地在班上进行渲染:某某烈士为我们祖国做了巨大的贡献,他如今呆在一个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好地方,那简直是个世外桃源……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遍;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观察事物。回来后好多学生能够按我指导地去观察事物,写出来的作文真是绚丽多彩。
三、让学生学会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写作的基本功,没有积累就无法选择。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能力,训练学生捕捉周围人、事、物的特征及发展变化,注意日常积累素材,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才会消除恐惧感。
1.广泛阅读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首先,阅读课上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好词、佳句,体会用法之妙,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语言训练。对结构精巧的段落篇章,除了分析其写法精彩之处,还要有意识让学生背诵优美句、段、篇,然后进行模仿练习。
其次要让学生多看课外书,扩大知识面,每天晨读请一位同学摘读课外读物中精彩片断、新闻、同龄人的习作等。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头脑中积累的人、事、景、物多了,知识经验丰富了,写作时自然会文思如泉涌,又何愁恐惧。
2.勤于练笔
不时注意观察,重要的是要把观察到的人、事、景、物及时搜集起来。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让学生坚持写“周记”不失为良策。周记每周一两次即可,篇幅长短不限,主要记述一周的所见所闻以及由产生的联想,这样记叙的人、事、物及某个问题的见解,就是在积累素材,时间长了,“周记”本便成了素材积累本。因此,当文题出现时,学生们就可以根据日常积累的素材选取符合文题要求的材料。坚持写“周记”有助于学生逐渐养成爱动笔的习惯,提高学生连词、组句成段的书面语言能力。
总之,在农村的作文教学中难免会碰到比城镇教学更多的困难,要面对各种不利的因素,如:拥有资料的不足,学生基础的薄弱,家长对教育的不够重视……但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作文环境,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3-01
许多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教学感到畏惧,特别是农村小学作文更是一块薄弱环节,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如何减轻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让学生学会感知
《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就告诉我们,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是充实。但是,学生要习作时大多头脑空空,托腮咬笔,笔下无墨。究其什么缘由呢?关键在于学生缺乏感知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去感受生活,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用心感受知生活,捕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为我所用。如在一次小练笔中,有位学生这样写:“星期天,我和姐姐一起去采桔子。一到桔园,我就采几个吃,很酸。姐姐看到后,采了几个给我吃,却很甜。后来我采了一筐就回家吃饭了。”于是我就做这样的引导:思考“为什么姐姐采的桔子很甜?我采的却很酸?姐姐是怎么说的?”不明白向姐姐请教。后来,这位同学通过姐姐的指教,不但知道了选桔子还有很多的学问,而且对这件事很感受兴趣。于是要求他把这件事按“采桔子、吃桔子、议桔子”的顺序写下来。不仅作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而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生会感觉到写作是一件乐事,不仅减轻了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而且大大地提高了习作的成功率。
生活是作文植根的沃土。培养学生对生活有良好的自我感知能力,还要和学生交朋友,和他们一起探索生活的真谛,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学会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吸取丰富的养料,既做生活的主人,又做习作的能手,把生活同作文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对校内外发生的各种事情,引导他们认识、辨别是非,区分美丑。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题,教会学生留心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洞察力,才能搜集到典型的写作材料,习作时就‘有米可炊’了。教师应多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如何一边观察一边联想。促使学生养成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材料进行思考分析,提高认识水平。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的回报。农村孩子拥有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为他们提供各种自然景观。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写周记、日记,在此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以上内容入手,以命题半命题给习作范围等形式将学生的眼光吸引到周围的他们习以为常的景观上,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优美的作文。如《我家的菜园》《……的早晨》《家乡的田野》……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写人写事作文中渗透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山水美,从而找到写作的素材。
有了写作的素材,学生才会对写作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把作文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逐渐形成一种爱好。如组织学生去扫墓,我在课前有意识地在班上进行渲染:某某烈士为我们祖国做了巨大的贡献,他如今呆在一个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好地方,那简直是个世外桃源……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遍;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观察事物。回来后好多学生能够按我指导地去观察事物,写出来的作文真是绚丽多彩。
三、让学生学会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写作的基本功,没有积累就无法选择。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能力,训练学生捕捉周围人、事、物的特征及发展变化,注意日常积累素材,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才会消除恐惧感。
1.广泛阅读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首先,阅读课上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好词、佳句,体会用法之妙,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语言训练。对结构精巧的段落篇章,除了分析其写法精彩之处,还要有意识让学生背诵优美句、段、篇,然后进行模仿练习。
其次要让学生多看课外书,扩大知识面,每天晨读请一位同学摘读课外读物中精彩片断、新闻、同龄人的习作等。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头脑中积累的人、事、景、物多了,知识经验丰富了,写作时自然会文思如泉涌,又何愁恐惧。
2.勤于练笔
不时注意观察,重要的是要把观察到的人、事、景、物及时搜集起来。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让学生坚持写“周记”不失为良策。周记每周一两次即可,篇幅长短不限,主要记述一周的所见所闻以及由产生的联想,这样记叙的人、事、物及某个问题的见解,就是在积累素材,时间长了,“周记”本便成了素材积累本。因此,当文题出现时,学生们就可以根据日常积累的素材选取符合文题要求的材料。坚持写“周记”有助于学生逐渐养成爱动笔的习惯,提高学生连词、组句成段的书面语言能力。
总之,在农村的作文教学中难免会碰到比城镇教学更多的困难,要面对各种不利的因素,如:拥有资料的不足,学生基础的薄弱,家长对教育的不够重视……但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作文环境,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