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于是我在教学中开始关注汉字的特点,关注汉字的文化内涵。
一、溯本求源,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从何而来?仓颉造字,多么神奇的传说!作为今天仍被广泛使用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它本身会蕴藏着多少神奇的故事啊?我在教学中就充分应用了这些故事。
前几天我这样教“家”这个字的!我首先用图片(图1)引入教学,
(图1)
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看到这幅图的时候想到了什么?然后小结:是啊,有人居然在房屋里养着一头大肥猪!人们住在这样的屋子里既能遮风挡雨,又能丰衣足食,多么温暖而舒适呀!这就是大家所向往的“家”!最后出现现在的“家”,并解释 “宀”表示“房屋”,“豕”是猪的意思。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总会穿插一些关于汉字起源的趣味故事,引导孩子们走进古汉字,感受古汉字的神秘与魅力,并升华凝聚成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
二、挖掘故事,丰富文化内涵
汉字从产生之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和保留着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汉字中所蕴藏的内涵呢?我们从典故、对联、诗词、小古文中寻找趣味汉字故事。
我执教语文教材中的《对韵歌》时引入了一副对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这幅对联的特殊之处在于上联的“此”、“木”加起来是“柴”,“山”“山”相加成“出”,下联的“因”、“火”相加成“烟”,“夕”“夕”组成“多”,全联组字合成,淺显易懂。仔细一探究,这副对联的背后还有一个典故:相传有一天早上,郑板桥上茶楼喝早茶的时候,他的长衫被一个樵夫的柴担挂破了。樵夫马上道歉后就提出:“我有一首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就赔一件新衣裳给你,好吗?”郑板桥想,吟诗作对正是自己的长处,何惧区区一樵夫?于是就答应了。樵夫给出的上联是:“此木为柴山山出”。郑板桥想了好久想不出下联,只好认输,挥挥手让樵夫走了。直到黄昏,郑板桥还没想出下联来,于是走出茶楼,看见家家户户的房顶上炊烟缭绕,脱口而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故事让孩子们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后收集了很多有趣的对联,日复一日,朝吟暮诵,汉字之味,尽在其中!
三、字族识字,感受汉字文化
我们研究汉字的起源,研究汉字所蕴含的独特韵味,并不是让孩子们也来研究研究汉字文化,而是通过汉字文化的渗透,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儿童喜爱汉字。
我们从最简单的人字家族入手,(从、众、大、天、夭、千、夹)这些字都和“人”有关,通过看视频、读故事、看图猜字、编儿歌等方法辨别字形,了解字义,感受独特的汉字文化!曾经枯燥乏味的汉字在孩子们的眼中顿时充满了活力,学汉字居然这么好玩,我们还根据汉字故事制作成精美的书签,让汉字学习充满趣味。
四、经典海读,提升综合素养
汉字作为我们悠久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古至今,多少文人贤士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让我们痴迷,让我们沉醉。为此,我们把“经典海读”的理念引入课堂。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和每天的朝会“素读”经典,在朗朗书声中感受诗词歌赋的旷世之美,领略诸子百家的精湛深邃,感悟孔孟之道的博大精深。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迅速走上阅读快车道,我们设计了《星级过关卡》,允许学生多次过关,直到达成六星目标。从此,孩子们爱读书了,会写字了,还自觉地运用典籍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汉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还是一首无言的诗,是一幅绝美的画,更是一首无声的乐……让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从阅读趣味汉字故事开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条路也许会曲曲折折,但我们相信这一定能通向中华文化的幽处!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友谊小学校(610000)
一、溯本求源,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从何而来?仓颉造字,多么神奇的传说!作为今天仍被广泛使用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它本身会蕴藏着多少神奇的故事啊?我在教学中就充分应用了这些故事。
前几天我这样教“家”这个字的!我首先用图片(图1)引入教学,
(图1)
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看到这幅图的时候想到了什么?然后小结:是啊,有人居然在房屋里养着一头大肥猪!人们住在这样的屋子里既能遮风挡雨,又能丰衣足食,多么温暖而舒适呀!这就是大家所向往的“家”!最后出现现在的“家”,并解释 “宀”表示“房屋”,“豕”是猪的意思。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总会穿插一些关于汉字起源的趣味故事,引导孩子们走进古汉字,感受古汉字的神秘与魅力,并升华凝聚成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
二、挖掘故事,丰富文化内涵
汉字从产生之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和保留着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汉字中所蕴藏的内涵呢?我们从典故、对联、诗词、小古文中寻找趣味汉字故事。
我执教语文教材中的《对韵歌》时引入了一副对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这幅对联的特殊之处在于上联的“此”、“木”加起来是“柴”,“山”“山”相加成“出”,下联的“因”、“火”相加成“烟”,“夕”“夕”组成“多”,全联组字合成,淺显易懂。仔细一探究,这副对联的背后还有一个典故:相传有一天早上,郑板桥上茶楼喝早茶的时候,他的长衫被一个樵夫的柴担挂破了。樵夫马上道歉后就提出:“我有一首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就赔一件新衣裳给你,好吗?”郑板桥想,吟诗作对正是自己的长处,何惧区区一樵夫?于是就答应了。樵夫给出的上联是:“此木为柴山山出”。郑板桥想了好久想不出下联,只好认输,挥挥手让樵夫走了。直到黄昏,郑板桥还没想出下联来,于是走出茶楼,看见家家户户的房顶上炊烟缭绕,脱口而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故事让孩子们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后收集了很多有趣的对联,日复一日,朝吟暮诵,汉字之味,尽在其中!
三、字族识字,感受汉字文化
我们研究汉字的起源,研究汉字所蕴含的独特韵味,并不是让孩子们也来研究研究汉字文化,而是通过汉字文化的渗透,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儿童喜爱汉字。
我们从最简单的人字家族入手,(从、众、大、天、夭、千、夹)这些字都和“人”有关,通过看视频、读故事、看图猜字、编儿歌等方法辨别字形,了解字义,感受独特的汉字文化!曾经枯燥乏味的汉字在孩子们的眼中顿时充满了活力,学汉字居然这么好玩,我们还根据汉字故事制作成精美的书签,让汉字学习充满趣味。
四、经典海读,提升综合素养
汉字作为我们悠久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古至今,多少文人贤士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让我们痴迷,让我们沉醉。为此,我们把“经典海读”的理念引入课堂。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和每天的朝会“素读”经典,在朗朗书声中感受诗词歌赋的旷世之美,领略诸子百家的精湛深邃,感悟孔孟之道的博大精深。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迅速走上阅读快车道,我们设计了《星级过关卡》,允许学生多次过关,直到达成六星目标。从此,孩子们爱读书了,会写字了,还自觉地运用典籍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汉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还是一首无言的诗,是一幅绝美的画,更是一首无声的乐……让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从阅读趣味汉字故事开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条路也许会曲曲折折,但我们相信这一定能通向中华文化的幽处!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友谊小学校(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