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概述铜仁市农业产业化扶贫总体情况,分析脱贫攻坚中产业化扶贫面对的困难,以及到2020年,铜仁市产业发展方向与目标,提出了铜仁市农业产业化扶贫建议。
关键词 铜仁 ;农业产业化 ;扶贫
中图分类号 C36
Abstract Brief overview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ity of Tongren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overall situation, analysi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and by 2020, with the goal of Tongren c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put forwar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ongren city.
Key words Tongren ;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 poverty alleviation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铜仁市面临历史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历史的挑战。
铜仁市地处武陵山区,贫困人口基数大,且大部分都生活在深山区、石漠化地区、边远山区、高寒山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程度深,要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增強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拔掉穷根,我国多年的扶贫经验表明,产业扶贫是解决脱贫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经之路,扶产业就是扶根本。
1 种植与养殖业总体情况
截止2017年6月,铜仁市种植业发展情况为:茶叶11.62万hm2、精品蔬菜3.13万hm2、经果林4.37万hm2、中药材4.87万hm2、油茶0.91万hm2、食用菌6 350万棒;养殖业情况:完成养牛32.37万头、养猪147.8万头、养羊51.1万只、养鸡330.6万羽、养鸭185.52万羽、养鱼315.34万尾、养蜂0.15万箱。
2 脱贫攻坚中产业化扶贫面对的困难
铜仁市自然条件差、贫困幅面大、贫困程度深、产业基础弱,产业化扶贫主要有3个突出问题:项目资金直接扶持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弱,难以应对市场、自然、技术三重风险,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效果差;项目资金直接扶持企业和大户,贫困农户与企业、大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缺乏有效规范,不能有效兑现扶贫政策和实现扶贫效益;扶贫政策与措施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化扶贫的要求,扶贫资金项目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发展方向与目标
产业化扶贫要以“十三五”规划的产业为重点,根据一、二、三类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各区、县、乡镇、村要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市场化、品牌化的“五化”要求,本着“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游则游”的原则,按照“每县有主业、每乡有主品、每村有主特”的思路,科学化、规模化发展产业。到2020年,产业发展实现如下目标:
3.1 生态茶产业
投入发展资金80.21亿元,实现铜仁市茶园总面积13.33万hm2,实现茶叶总产值达到100亿元、茶业综合产值266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00万以上。
3.2 生态畜牧业
投入发展资金27.92亿元,实现草地建设及保护12.97万hm2,达到年出栏生猪400万头、肉牛24万头、肉羊133万只、肉禽1 339万羽;存栏蛋禽302万羽。肉类总产量43.61万t,畜牧总产值达到140亿元。
3.3 中药材产业
投入发展资金8.925 7亿元,实现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hm2,中药材产量提高到25万t以上,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产值达40亿元。
3.4 食用菌产业
投入发展资金12.595亿元。充分利用气候与生态优势,以印江为龙头,重点发展香菇、黑木耳、双孢菇、灰树花等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基地,食用菌种植达到4亿棒,鲜品产量30万t、产值20亿元。
3.5 油茶产业
投入发展资金4.54亿元,实现油茶产业建设面积3.33万hm2,年茶油产量3万t以上,产值30亿元以上。
3.6 精品水果
投入发展资金11.96亿元。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6.67万hm2,年产量达50万t,产值达20亿元。
3.7 无公害蔬菜
投入发展资金13.4亿元,全市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67万hm2、产量330万t、总产值66亿元。
3.8 特色渔业
投入发展资金5.22亿元,全市水产养殖水域达到2万hm2,水产品产量达到6万t,水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
4 建议
4.1 强化财务管理
脱贫攻坚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资金投入大,社会风险高等因素。实施单位是由村集体成立经营主体投资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的朝阳产业,实现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分红链接,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效。但是,需要认真总结推广产业化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问题,强化市场主体与贫困农户利益的硬约束,积极扶持真扶贫、扶真贫、做实事、见实效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严格监督管理,使政府的扶贫意志真正转化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实际扶贫行动,有效避免和杜绝“脱靶、脱轨、跑调”等现象。必须严格强化村集体经济财务实现“村财乡管六统一”管理,让贫困户明白自愿入股,确保社会稳定。“村财乡管六统一”管理包括:坚持村集体经济统一的现金管理制度;坚持统一的票据制度;坚持村会计集中统一办公制度;坚持统一的开支审批制度;坚持统一的财务公开制度;坚持财务档案统一管理制度。 4.1.1 合理分配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资金
铜仁市1 565个贫困村中,有一类贫困村803个、二类贫困村435个、三类贫困村327个,贫困人口58.32万人,按照“5433”标准折算,一、二、三类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分别投入资金70.888亿、27.687亿、15.251亿和46.976 6亿元,建议将一、二、三类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困难救处基金投入资金的分配比例分别按3:6:1、4:5:1、5:4:1、5:4:1进行分配,各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村民大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征求村民意见后确定建设内容,按行业标准由村民实施建设,真正帮扶到老百姓心窝里和节骨眼上,让贫困群众有真正的获得感。
4.1.2 抓好产业抱团发展与企业入股分红
根据贫困村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选准主导产业,有效组织和动员群众抱团发展。贫困村要培育自己的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坚持“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原则,鼓励贫困户将资金入股到优势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扶贫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乡村党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将集体经济作为龙头企业联系贫困户的纽带,完善运行机制和利益机制,让贫困户通过入股获得更多资产性收益和入企打工获得就业性收入,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4.1.3 算好产业发展惠民账
到2020年,生态茶、生态畜牧业、中药材、食用菌、油茶等5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分别为:100亿、140亿、40亿、30亿、30亿元,扣除物化劳务成本投入(按45 %、55 %、35 %、40 %、40 %的比例分别计算),各产业利润分别为:55亿、63亿、26亿、18亿、18亿元,合计180亿元;扣除因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等20 %的损失,纯利润达144亿元,再扣除入股利润分红20 %资金28.8亿元,全市375万农民可从产业发展利润115.2亿元中获得人均纯收入3 072元。
4.1.4 算好产业就业经济账
一是生态茶、生态畜牧业、中药材、食用菌、油茶5大产业建设投入资金分别为80.21亿、27.92亿、8.925 7亿、12.595亿、4.54亿元,物化与劳务投入按比例7:3计算,劳务投入为49.431 21亿元。全市375万农民人均获得务工收入1 318元;二是生态茶、生态畜牧业、中药材、食用菌、油茶等五大产业物化劳务成本投入分别占45 %、55 %、35 %、40 %、40 %的比例计算,物化劳务成本投入分别为45亿、77亿、14亿、12亿、12亿元,合计物化劳务成本投入为160亿元。物化与劳务按照6:4的比例计算,劳务收入为64亿元。全市375万农民人均获得务工收入1 706元;三是脱贫基金基础设施建设。铜仁市一、二、三类贫困村分别投入资金70.888亿、27.687亿、15.25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困难救处投入资金的分配比例分别按3:6:1、4:5:1、5:4:1进行折算分配,一、二、三类贫困村分别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为21.266 4亿、11.074 8亿、7.625 5亿元,资金合计为39.966 7亿元。物化与劳务投入按照7:3的比例折算,劳务收入为11.990 01亿元。一、二、三类贫困村总人口58.32万人,人均务工收入2 055元。
4.1.5 算好集体经济入股和企业入股分红账
一、二、三类贫困村分别投入产业发展的资金为42.532 8亿、13.843 5亿、6.100 4亿元,合计投入62.476 7亿元,预计占“十三五”产业发展资金的20 %左右,分红利润预计为产业发展利润144亿元的20 %,即28.8億元,一、二、三类贫困村总人口58.32万人,人均分红收入4 938元。贫困村实际人员平均收入为1 706+1 318+2 055+4 938=10 017元,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实现8 000元以上,达到“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标准。
4.2 正确选择脱贫攻坚产业化扶贫的主导产业
按照全市十三五规划产业发展情况,选择以生态茶产业、生态畜牧业、中药材、食用菌、油茶产业、精品水果、无公害蔬菜、特色渔业等产业,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按照“集中连片栽、集中连片种、集中连片养”要求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
4.3 正确处理好基金投入的分配比例
将一、二、三类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困难救处投入资金的分配比例分别按3:6:1、4:5:1、5:4:1、5:4:1进行折算分配,各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村民大会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征求村民意见后确定建设内容,按行业标准由村民实施建设。抢抓季节黄金期,为产业化扶贫开好头,起好步,使各区县进一步把握产业项目编制的时效性、准确性。
4.4 正确处理好产业化扶贫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产生的废渣、废液、废气及畜牧业养殖产生的粪、尿和粪便中含的重金属对水、大气、土壤会造成污染。产业化发展要确保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无污染,必须抓好损害群众健康的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污染的防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对标准化、规模化从事畜牧业养殖的地方产生的废渣、废液、废气及畜牧业养殖产生的粪、尿和粪便中含的重金属实施无害化处理,按区域建设清洁化有机复合肥厂,用养殖发生的粪便来生产有机复合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在脱贫攻坚中实现双赢。
4.5 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市场主体的关系
产业化扶贫是扶贫开发的必由之路,也是精准扶贫的必然选择,各类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大户,是实施产业化扶贫、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不可替代的市场主体。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省产业化扶贫成效,必须引入外力、激活内力,变简单的“扶持到户”模式为“效益到户”模式,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创新“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扶贫体系,推动市场主体和贫困农户实现双赢。
4.6 合理利用科技与产业扶贫的关系
当前,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科技含量很高,对农户的科技素养要求也很高。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急需提高自身科学技术。充分整合市(区)县科技力量,组建科技扶贫队伍,以定点、巡回、技术承包等形式,为低收入村提供便捷有效的科技服务;加快农技推广云平台建设与应用,建立完善市、县专家队伍在线服务,提升硬件配置,搭建现代互联网和专家+农技员+贫困户即时互动平台,实现远程技术指导、技术诊断、专家在线等,构建专家团队进县、技术服务进田(场)、成果落地的新服务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以产业发展为载体,通过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以科技力量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见真效。
4.7 充分发挥人才力量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
扶贫的实践经验表明,人才力量依托“人才+产业”的模式,能发挥各类优秀人才“传帮带”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在产业扶贫中,通过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培养出技术工人、技术骨干,取得效益后再向贫困农户推广,让更多的贫困掌握新技术,使用新品种,把“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让贫困农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在“扶贫”、“脱贫”的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是脱贫致富的核心力量,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农业技术人员联系贫困地区与社会力量的关键纽带作用,将各类农村致富能手、各类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员、贫困户紧密联系一起,发挥各类技术人才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的力量。
关键词 铜仁 ;农业产业化 ;扶贫
中图分类号 C36
Abstract Brief overview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ity of Tongren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overall situation, analysi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and by 2020, with the goal of Tongren c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put forwar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ongren city.
Key words Tongren ;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 poverty alleviation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铜仁市面临历史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历史的挑战。
铜仁市地处武陵山区,贫困人口基数大,且大部分都生活在深山区、石漠化地区、边远山区、高寒山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程度深,要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增強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拔掉穷根,我国多年的扶贫经验表明,产业扶贫是解决脱贫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经之路,扶产业就是扶根本。
1 种植与养殖业总体情况
截止2017年6月,铜仁市种植业发展情况为:茶叶11.62万hm2、精品蔬菜3.13万hm2、经果林4.37万hm2、中药材4.87万hm2、油茶0.91万hm2、食用菌6 350万棒;养殖业情况:完成养牛32.37万头、养猪147.8万头、养羊51.1万只、养鸡330.6万羽、养鸭185.52万羽、养鱼315.34万尾、养蜂0.15万箱。
2 脱贫攻坚中产业化扶贫面对的困难
铜仁市自然条件差、贫困幅面大、贫困程度深、产业基础弱,产业化扶贫主要有3个突出问题:项目资金直接扶持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弱,难以应对市场、自然、技术三重风险,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效果差;项目资金直接扶持企业和大户,贫困农户与企业、大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缺乏有效规范,不能有效兑现扶贫政策和实现扶贫效益;扶贫政策与措施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化扶贫的要求,扶贫资金项目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发展方向与目标
产业化扶贫要以“十三五”规划的产业为重点,根据一、二、三类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各区、县、乡镇、村要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市场化、品牌化的“五化”要求,本着“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游则游”的原则,按照“每县有主业、每乡有主品、每村有主特”的思路,科学化、规模化发展产业。到2020年,产业发展实现如下目标:
3.1 生态茶产业
投入发展资金80.21亿元,实现铜仁市茶园总面积13.33万hm2,实现茶叶总产值达到100亿元、茶业综合产值266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00万以上。
3.2 生态畜牧业
投入发展资金27.92亿元,实现草地建设及保护12.97万hm2,达到年出栏生猪400万头、肉牛24万头、肉羊133万只、肉禽1 339万羽;存栏蛋禽302万羽。肉类总产量43.61万t,畜牧总产值达到140亿元。
3.3 中药材产业
投入发展资金8.925 7亿元,实现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hm2,中药材产量提高到25万t以上,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产值达40亿元。
3.4 食用菌产业
投入发展资金12.595亿元。充分利用气候与生态优势,以印江为龙头,重点发展香菇、黑木耳、双孢菇、灰树花等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基地,食用菌种植达到4亿棒,鲜品产量30万t、产值20亿元。
3.5 油茶产业
投入发展资金4.54亿元,实现油茶产业建设面积3.33万hm2,年茶油产量3万t以上,产值30亿元以上。
3.6 精品水果
投入发展资金11.96亿元。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6.67万hm2,年产量达50万t,产值达20亿元。
3.7 无公害蔬菜
投入发展资金13.4亿元,全市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67万hm2、产量330万t、总产值66亿元。
3.8 特色渔业
投入发展资金5.22亿元,全市水产养殖水域达到2万hm2,水产品产量达到6万t,水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
4 建议
4.1 强化财务管理
脱贫攻坚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资金投入大,社会风险高等因素。实施单位是由村集体成立经营主体投资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的朝阳产业,实现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分红链接,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效。但是,需要认真总结推广产业化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问题,强化市场主体与贫困农户利益的硬约束,积极扶持真扶贫、扶真贫、做实事、见实效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严格监督管理,使政府的扶贫意志真正转化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实际扶贫行动,有效避免和杜绝“脱靶、脱轨、跑调”等现象。必须严格强化村集体经济财务实现“村财乡管六统一”管理,让贫困户明白自愿入股,确保社会稳定。“村财乡管六统一”管理包括:坚持村集体经济统一的现金管理制度;坚持统一的票据制度;坚持村会计集中统一办公制度;坚持统一的开支审批制度;坚持统一的财务公开制度;坚持财务档案统一管理制度。 4.1.1 合理分配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资金
铜仁市1 565个贫困村中,有一类贫困村803个、二类贫困村435个、三类贫困村327个,贫困人口58.32万人,按照“5433”标准折算,一、二、三类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分别投入资金70.888亿、27.687亿、15.251亿和46.976 6亿元,建议将一、二、三类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困难救处基金投入资金的分配比例分别按3:6:1、4:5:1、5:4:1、5:4:1进行分配,各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村民大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征求村民意见后确定建设内容,按行业标准由村民实施建设,真正帮扶到老百姓心窝里和节骨眼上,让贫困群众有真正的获得感。
4.1.2 抓好产业抱团发展与企业入股分红
根据贫困村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选准主导产业,有效组织和动员群众抱团发展。贫困村要培育自己的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坚持“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原则,鼓励贫困户将资金入股到优势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扶贫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乡村党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将集体经济作为龙头企业联系贫困户的纽带,完善运行机制和利益机制,让贫困户通过入股获得更多资产性收益和入企打工获得就业性收入,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4.1.3 算好产业发展惠民账
到2020年,生态茶、生态畜牧业、中药材、食用菌、油茶等5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分别为:100亿、140亿、40亿、30亿、30亿元,扣除物化劳务成本投入(按45 %、55 %、35 %、40 %、40 %的比例分别计算),各产业利润分别为:55亿、63亿、26亿、18亿、18亿元,合计180亿元;扣除因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等20 %的损失,纯利润达144亿元,再扣除入股利润分红20 %资金28.8亿元,全市375万农民可从产业发展利润115.2亿元中获得人均纯收入3 072元。
4.1.4 算好产业就业经济账
一是生态茶、生态畜牧业、中药材、食用菌、油茶5大产业建设投入资金分别为80.21亿、27.92亿、8.925 7亿、12.595亿、4.54亿元,物化与劳务投入按比例7:3计算,劳务投入为49.431 21亿元。全市375万农民人均获得务工收入1 318元;二是生态茶、生态畜牧业、中药材、食用菌、油茶等五大产业物化劳务成本投入分别占45 %、55 %、35 %、40 %、40 %的比例计算,物化劳务成本投入分别为45亿、77亿、14亿、12亿、12亿元,合计物化劳务成本投入为160亿元。物化与劳务按照6:4的比例计算,劳务收入为64亿元。全市375万农民人均获得务工收入1 706元;三是脱贫基金基础设施建设。铜仁市一、二、三类贫困村分别投入资金70.888亿、27.687亿、15.25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困难救处投入资金的分配比例分别按3:6:1、4:5:1、5:4:1进行折算分配,一、二、三类贫困村分别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为21.266 4亿、11.074 8亿、7.625 5亿元,资金合计为39.966 7亿元。物化与劳务投入按照7:3的比例折算,劳务收入为11.990 01亿元。一、二、三类贫困村总人口58.32万人,人均务工收入2 055元。
4.1.5 算好集体经济入股和企业入股分红账
一、二、三类贫困村分别投入产业发展的资金为42.532 8亿、13.843 5亿、6.100 4亿元,合计投入62.476 7亿元,预计占“十三五”产业发展资金的20 %左右,分红利润预计为产业发展利润144亿元的20 %,即28.8億元,一、二、三类贫困村总人口58.32万人,人均分红收入4 938元。贫困村实际人员平均收入为1 706+1 318+2 055+4 938=10 017元,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实现8 000元以上,达到“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标准。
4.2 正确选择脱贫攻坚产业化扶贫的主导产业
按照全市十三五规划产业发展情况,选择以生态茶产业、生态畜牧业、中药材、食用菌、油茶产业、精品水果、无公害蔬菜、特色渔业等产业,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按照“集中连片栽、集中连片种、集中连片养”要求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
4.3 正确处理好基金投入的分配比例
将一、二、三类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困难救处投入资金的分配比例分别按3:6:1、4:5:1、5:4:1、5:4:1进行折算分配,各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村民大会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征求村民意见后确定建设内容,按行业标准由村民实施建设。抢抓季节黄金期,为产业化扶贫开好头,起好步,使各区县进一步把握产业项目编制的时效性、准确性。
4.4 正确处理好产业化扶贫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产生的废渣、废液、废气及畜牧业养殖产生的粪、尿和粪便中含的重金属对水、大气、土壤会造成污染。产业化发展要确保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无污染,必须抓好损害群众健康的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污染的防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对标准化、规模化从事畜牧业养殖的地方产生的废渣、废液、废气及畜牧业养殖产生的粪、尿和粪便中含的重金属实施无害化处理,按区域建设清洁化有机复合肥厂,用养殖发生的粪便来生产有机复合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在脱贫攻坚中实现双赢。
4.5 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市场主体的关系
产业化扶贫是扶贫开发的必由之路,也是精准扶贫的必然选择,各类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大户,是实施产业化扶贫、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不可替代的市场主体。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省产业化扶贫成效,必须引入外力、激活内力,变简单的“扶持到户”模式为“效益到户”模式,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创新“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扶贫体系,推动市场主体和贫困农户实现双赢。
4.6 合理利用科技与产业扶贫的关系
当前,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科技含量很高,对农户的科技素养要求也很高。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急需提高自身科学技术。充分整合市(区)县科技力量,组建科技扶贫队伍,以定点、巡回、技术承包等形式,为低收入村提供便捷有效的科技服务;加快农技推广云平台建设与应用,建立完善市、县专家队伍在线服务,提升硬件配置,搭建现代互联网和专家+农技员+贫困户即时互动平台,实现远程技术指导、技术诊断、专家在线等,构建专家团队进县、技术服务进田(场)、成果落地的新服务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以产业发展为载体,通过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以科技力量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见真效。
4.7 充分发挥人才力量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
扶贫的实践经验表明,人才力量依托“人才+产业”的模式,能发挥各类优秀人才“传帮带”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在产业扶贫中,通过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培养出技术工人、技术骨干,取得效益后再向贫困农户推广,让更多的贫困掌握新技术,使用新品种,把“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让贫困农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在“扶贫”、“脱贫”的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是脱贫致富的核心力量,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农业技术人员联系贫困地区与社会力量的关键纽带作用,将各类农村致富能手、各类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员、贫困户紧密联系一起,发挥各类技术人才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