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我们坚持把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工作着力点,大力实施农民培训教育工程,以农民素质的提升带动农村的加快发展,为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构建全方位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我们通过“四抓四建”构筑起全方位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使之有了长期健康发展的保障。
抓队伍,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有效机制。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县委领导任组长,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工办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现代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各镇、各涉农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做到既有班子和队伍,又有专人负责。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通报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做到年初安排计划,年中跟踪督查,年终总结检查;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县委县政府将农民培训工作作为对镇工作考核的内容,纳入年度各镇三个文明建设千分制考核。三是优化培训队伍。以各行业专业人员为骨干构建高水平的培训队伍并加强相关的业务培训,使农民教育培训具备了优良的师资保证。
抓网络,构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平台。在培训阵地建设方面,我们注重有梯次地建立健全培训网络,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培训阵地,对农村基层党校、成人教育中心、镇村人口学校、村文化服务平台、村文化中心户等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其功能。二是从统筹全县的培训阵地和规范农民培训的教学和管理出发,将县农广校、劳动力培训中心等各类培训阵地纳入统一管理范围,并建立了一批农民学堂。三是根据教学需要,建立了以傅家边农业科技园、永绿公司、严景万茶场、甜甜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实用农业科技培训基地。目前,全县已有农民政治科技学校102所,建立农民学堂6所。特别是傅家边集团建立的现代农民培训中心,集培训、研发、生产于一体,大大丰富了农民科技政治教育的内涵。
抓重点,构建分类实施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格局。在培训内容安排上,我们力争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开展内容丰富的实用技术和应用能力的培训。一是对劳务输出的农民,围绕城市所需的车工、焊工、电工等各种专业技术工种,重点开展技能培训。二是对有志本土创业的农民,开展创业辅导。通过举办都市生态农业高层论坛,传播农业创业信息。选树傅家边集团总经理李百健等一批农村创业带头人,引导广大青年农民积极投身创业潮流。三是对从事种养殖业的农民,主要开展水产养殖、花卉苗木和经济林果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种养水平。四是对从事市场营销的农民,重点开展各类专题经营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抓延伸,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多种渠道。在开展农民教育过程中,除主阵地、主渠道外,我们也注意根据实际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一是在教学形式上坚持多样化。既有集中授课,也有田间辅导;既有专家讲授,也有典型示范;既有现场参观,也有示范操作。二是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农民热点连线活动,由县级机关部门领导和群众面对面,围绕农村政策、科普知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场咨询,现场解答。三是积极开展农村文化艺术节和“三下乡”等活动,将卫生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送下乡,进村入户,得到农民的一致好评。
积极转变农民教育培训方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以往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培训面窄、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我们积极转变对农民教育培训的理念和方法,使农民教育培训的效益大大提高。
由被动式培训向自觉主动进行培训转变。由于农民居住地分散、素质参差不齐,培训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以往主要是应农民的要求搞被动式的培训,培训规模十分有限。从2001年我县建立青年农民政治科技学校以来,各镇已充分认识到开展现代农民教育对于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培训由被动应需式向根据市场需求主动举办、灵活调整转变,全县农民教育培训点大大增加,培训规模和质量也大幅提升。
由单打一培训向合力培训转变。以往农民教育培训通常由各个部门关起门来各自举办,这样的培训方式效益不高,也浪费人力物力。我们针对这种情况,积极探索,逐步建立起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层层有工作目标,级级有工作任务,人人有工作责任的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了由单打一式培训向合力培训的转变。
由临时性培训向系统性培训转变。2005年我们按照“四个一”的工作目标,即开展一项工程(在全县农村开展以“三学三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召开一次现场会、建立一批农民学堂和农民教育实践基地、制定一个培训计划,大力拓展农民教育培训,由以往的临时性培训方式向系统化培训方式转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由灌输式培训向因需施教式培训转变。应广大农 民的要求,一方面,我们重视开展政治理论、法律知识、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教育,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产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和提高应用能力的培训。2005年,全县培训农民32000多人次。目前,有5677人取得职业技能证书,有640人取得“绿色证书”。
确保农民教育培训获得实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农民教育培训上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大大促进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提高。通过开展农民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政策理解力、实用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关心集体经济发展、参与公益事业的多了,依法办事维权的意识增强了,新技术应用能力也有了提高。溧水东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胡家强参加了电脑培训班以后,在中国花卉报、杭州蓝天园林报等网站发布基地苗木品种、价格供求信息,做起了网络经营,一个月完成苗木销售额10万余元。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全县劳动力转移累计达到11万人,占总劳动力的65%。其中2005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18350人,通过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永阳镇通过与发达地区的大企业合作开展劳动力输出“订单培训”、“协议培训”和岗前培训,三年来培训出国劳工3000人次。
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进行现代科技和实用技术的培训,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大量所需的基本技术信息和合格的人才资源,为我县有机蔬菜、特色林果、优质畜禽、特种水产、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或产品的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石湫镇明觉村杨材林通过参加镇村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自己带头致富,成了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户,承包水面500亩,年产值达1000万元。
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经过培训,农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大为增强,农民增收的幅度也在迅速提高。白马镇石头寨村地处偏远,全村1100多户通过培训掌握黑莓种植技术,90%以上的农户种黑莓,村集体经济积累达15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000元。黑莓单项收入超万元的农户达300户以上,超2万元的达30户,黑莓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产业”。
(责任编辑:尤健)
构建全方位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我们通过“四抓四建”构筑起全方位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使之有了长期健康发展的保障。
抓队伍,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有效机制。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县委领导任组长,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工办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现代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各镇、各涉农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做到既有班子和队伍,又有专人负责。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通报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做到年初安排计划,年中跟踪督查,年终总结检查;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县委县政府将农民培训工作作为对镇工作考核的内容,纳入年度各镇三个文明建设千分制考核。三是优化培训队伍。以各行业专业人员为骨干构建高水平的培训队伍并加强相关的业务培训,使农民教育培训具备了优良的师资保证。
抓网络,构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平台。在培训阵地建设方面,我们注重有梯次地建立健全培训网络,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培训阵地,对农村基层党校、成人教育中心、镇村人口学校、村文化服务平台、村文化中心户等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其功能。二是从统筹全县的培训阵地和规范农民培训的教学和管理出发,将县农广校、劳动力培训中心等各类培训阵地纳入统一管理范围,并建立了一批农民学堂。三是根据教学需要,建立了以傅家边农业科技园、永绿公司、严景万茶场、甜甜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实用农业科技培训基地。目前,全县已有农民政治科技学校102所,建立农民学堂6所。特别是傅家边集团建立的现代农民培训中心,集培训、研发、生产于一体,大大丰富了农民科技政治教育的内涵。
抓重点,构建分类实施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格局。在培训内容安排上,我们力争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开展内容丰富的实用技术和应用能力的培训。一是对劳务输出的农民,围绕城市所需的车工、焊工、电工等各种专业技术工种,重点开展技能培训。二是对有志本土创业的农民,开展创业辅导。通过举办都市生态农业高层论坛,传播农业创业信息。选树傅家边集团总经理李百健等一批农村创业带头人,引导广大青年农民积极投身创业潮流。三是对从事种养殖业的农民,主要开展水产养殖、花卉苗木和经济林果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种养水平。四是对从事市场营销的农民,重点开展各类专题经营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抓延伸,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多种渠道。在开展农民教育过程中,除主阵地、主渠道外,我们也注意根据实际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一是在教学形式上坚持多样化。既有集中授课,也有田间辅导;既有专家讲授,也有典型示范;既有现场参观,也有示范操作。二是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农民热点连线活动,由县级机关部门领导和群众面对面,围绕农村政策、科普知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场咨询,现场解答。三是积极开展农村文化艺术节和“三下乡”等活动,将卫生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送下乡,进村入户,得到农民的一致好评。
积极转变农民教育培训方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以往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培训面窄、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我们积极转变对农民教育培训的理念和方法,使农民教育培训的效益大大提高。
由被动式培训向自觉主动进行培训转变。由于农民居住地分散、素质参差不齐,培训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以往主要是应农民的要求搞被动式的培训,培训规模十分有限。从2001年我县建立青年农民政治科技学校以来,各镇已充分认识到开展现代农民教育对于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培训由被动应需式向根据市场需求主动举办、灵活调整转变,全县农民教育培训点大大增加,培训规模和质量也大幅提升。
由单打一培训向合力培训转变。以往农民教育培训通常由各个部门关起门来各自举办,这样的培训方式效益不高,也浪费人力物力。我们针对这种情况,积极探索,逐步建立起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层层有工作目标,级级有工作任务,人人有工作责任的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了由单打一式培训向合力培训的转变。
由临时性培训向系统性培训转变。2005年我们按照“四个一”的工作目标,即开展一项工程(在全县农村开展以“三学三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召开一次现场会、建立一批农民学堂和农民教育实践基地、制定一个培训计划,大力拓展农民教育培训,由以往的临时性培训方式向系统化培训方式转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由灌输式培训向因需施教式培训转变。应广大农 民的要求,一方面,我们重视开展政治理论、法律知识、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教育,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产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和提高应用能力的培训。2005年,全县培训农民32000多人次。目前,有5677人取得职业技能证书,有640人取得“绿色证书”。
确保农民教育培训获得实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农民教育培训上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大大促进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提高。通过开展农民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政策理解力、实用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关心集体经济发展、参与公益事业的多了,依法办事维权的意识增强了,新技术应用能力也有了提高。溧水东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胡家强参加了电脑培训班以后,在中国花卉报、杭州蓝天园林报等网站发布基地苗木品种、价格供求信息,做起了网络经营,一个月完成苗木销售额10万余元。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全县劳动力转移累计达到11万人,占总劳动力的65%。其中2005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18350人,通过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永阳镇通过与发达地区的大企业合作开展劳动力输出“订单培训”、“协议培训”和岗前培训,三年来培训出国劳工3000人次。
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进行现代科技和实用技术的培训,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大量所需的基本技术信息和合格的人才资源,为我县有机蔬菜、特色林果、优质畜禽、特种水产、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或产品的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石湫镇明觉村杨材林通过参加镇村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自己带头致富,成了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户,承包水面500亩,年产值达1000万元。
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经过培训,农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大为增强,农民增收的幅度也在迅速提高。白马镇石头寨村地处偏远,全村1100多户通过培训掌握黑莓种植技术,90%以上的农户种黑莓,村集体经济积累达15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000元。黑莓单项收入超万元的农户达300户以上,超2万元的达30户,黑莓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产业”。
(责任编辑: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