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因生态条件发生变化,小地老虎在山东省临沂市城郊和兰山区的沿河和水库区周围早春露地种植的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瓜类、豆类蔬菜及春播玉米、棉花等作物田发生危害逐年加重,不少年份造成缺苗断垄和毁种。作者根据多年对菜田1代小地老虎的生活史、调查方法、防治策略等实践经验,总结出在鲁南地区小地老虎1年发生4代,但以第1代危害为重。防治菜田1代小地老虎必须抓住4个关键:一要澄清虫情。拟定不同作物防治措施;二是必须在卵孵化80%~85%,一、二龄幼虫占查到幼虫的85%左右防治;三要因不同作物、虫口密度、虫龄大小,采取不同防治策略与方法;四要严把防治质量关。
1 生活史观察
据笔者多年对诱蛾、笼饲、田间系统调查得知:小地老虎在鲁南地区生态条件下1年发生4代,历年以1代幼虫危害严重。越冬代成虫历年始见于3月6~13日,随后出现3次蛾高峰,5月上旬蛾期基本终止。15年诱蛾统计结果显示,雌雄蛾比例为1:3.2~1:1.09,平均为1:1.96。在鲁西南地区3~5月气候条件下,越冬代成虫从最早见蛾至最后匿迹延续2个月;从最早成虫出现到最早田间见卵间隔14~15d(天);从产卵开始到最早卵孵化间隔8~10d:从幼虫最早孵出到最早化蛹间隔25~30d:从最早化蛹到1代成虫出现间隔10~15 d。第1代小地老虎在本地早春自然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约需75d。1代幼虫防治适期,历年都在4月中、下旬。
2 田间调查方法
逾10年的实践证明,在鲁南地区多数年份要在2月上、中旬开始设置诱蛾器,从开始诱到越冬成虫5d后进行田间设点系统调查,选择历年小地老虎常发地块随机取5-10个点,每个调查点为0.11m2。3 d调查1次,除雨天外从不间断,直至调查到防治结束。
具体调查方法:一趴、二看、三摄、四拔、五扒、六计,一趴是,因早春越冬代小地老虎成虫多产卵在地表的土块、干草棒和刚出土的杂草上,调查者必须趴在地面上(地面潮湿或雨后可铺一个麻袋片)方可查到卵;二看是,要仔细查看调查点内每个土块棱角处是否有卵粒:三摄是,用医用镊子要将0.11 m2点内的1 cmnl以上的所有干草棒、落叶镊起反复查看是否有卵粒:四拔是,将调查点内所有长出地面的杂草用镊子拔起,要逐株仔细查看每个叶片的反正面及茎上是否有卵:五扒是,从调查点的一角,用镊子将2~3 cm表土仔细扒1遍,查看是否有刚刚孵化出来的低龄幼虫;六计是,必须将每个调查点查到的卵(虫)、孵化率、幼虫龄比、杂草种类和不同杂草着卵量分门别类计算清楚,为指导防治适期提供可靠依据。上述调查方法、步骤,既不能随意减少,也不能顺序颠倒,必须一丝不苟对待。
3 幼虫危害特点
据笔者多年系统调查观察,1代小地老虎幼虫历期30d左右。多数年份要经历6个龄期。从幼虫取食寄主植物的部位、食量看可明显分为4个特点和阶段:吞食卵壳阶段(幼虫孵出1d左右);群集寄主心叶处剥食寄主植物叶片,叶片反面呈透明状而不成孔洞的剥食阶段(多在一至二龄期);四龄期食量大增,向植物茎基处迁移,昼伏夜出在近地面处齐地咬断吞食幼嫩茎秆阶段;四龄后食量猛增,夜间齐地咬断吞食嫩茎,并常将吞食剩余残茎嫩叶拖入洞中,称之为拉叶阶段。露在洞外的残茎叶,为人工捕捉高龄幼虫提供了标志。
4 防治策略与方法
在防治策略与方法上必须抓住以下3个关键环节。(1)要澄清虫情,确定防治指标田块,做到有的放矢。防治前必须澄清每块田的虫口密度。一般应掌握红薯、玉米田每m2有虫(卵)0.5头;高粱、红麻、番茄、辣椒田每m21头;春播大、小麦田每m25~7头;蔬菜田要因不同品种、密度分別拟定出防治指标。防止出现盲目施药和见虫就治,(2)要严格查清防治指标田的各虫态发育进度,必须抓住防治适期,历年掌握卵已孵化80%~85%,一、二龄幼虫占到当时所查到总虫数的85%,鲁南地区4月20 25日为历年防治适期。(3)根据虫龄作物灵活运用防治措施,必须保证防治质量。依据列入防治田块的虫口密度、虫龄大小、发生面积、作物种类与生育阶段诸因素,因地制宜地选用防治策略、方法和农药种类。①地面喷粉法:凡发生面积大、虫口密度稠,应抓住在卵孵化盛期,每667m2喷2.5%敌百虫粉1.5~2kg,喷后24h遇雨必须重喷,②毒土法:番茄、辣椒、棉花、玉米等地,在虫口密度不大的田块,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加适量水,喷拌在100~150 kg细土上,或用2.5%敌百虫粉每667 m21.5~2 kg拌细土10kg左右,顺垄撒于作物根际。③毒饵诱杀法:对三龄以上幼虫,每667m2用90%晶体敌百虫0.5kg,用少许水化开后再加水4~5kg,均匀喷在10kg碾碎炒香的麦麸或棉籽饼上,搅拌均匀后于傍晚顺垄撒于作物垄间和根际,每667m2撒施毒饵5~7kg。④药液灌根法:虫龄已大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灌根。⑤毒草堆诱杀法:667 m2用鲜嫩杂草30~40kg,先切成10~12cm段,拌入90%晶体敌百虫50g或2.5%敌百虫500g,于傍晚在垄间均匀放置毒草小堆。⑥桐叶诱杀法:有条件的村(户),可将泡桐叶用清水浸湿于傍晚均匀摆放在田间,每667m2摆放100片左右,次日晨翻开桐叶捉杀幼虫。若能将桐叶漫在一定浓度药液中再摆放,效果会更好。⑦人工捕捉法:面积小、虫龄已大、虫口密度稀的菜田,可组织一定人力趁早晨视洞穴有被拉叶痕迹处,扒开被咬断植株附近表土层,即可捉到洞穴中的老熟高龄幼虫。
1 生活史观察
据笔者多年对诱蛾、笼饲、田间系统调查得知:小地老虎在鲁南地区生态条件下1年发生4代,历年以1代幼虫危害严重。越冬代成虫历年始见于3月6~13日,随后出现3次蛾高峰,5月上旬蛾期基本终止。15年诱蛾统计结果显示,雌雄蛾比例为1:3.2~1:1.09,平均为1:1.96。在鲁西南地区3~5月气候条件下,越冬代成虫从最早见蛾至最后匿迹延续2个月;从最早成虫出现到最早田间见卵间隔14~15d(天);从产卵开始到最早卵孵化间隔8~10d:从幼虫最早孵出到最早化蛹间隔25~30d:从最早化蛹到1代成虫出现间隔10~15 d。第1代小地老虎在本地早春自然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约需75d。1代幼虫防治适期,历年都在4月中、下旬。
2 田间调查方法
逾10年的实践证明,在鲁南地区多数年份要在2月上、中旬开始设置诱蛾器,从开始诱到越冬成虫5d后进行田间设点系统调查,选择历年小地老虎常发地块随机取5-10个点,每个调查点为0.11m2。3 d调查1次,除雨天外从不间断,直至调查到防治结束。
具体调查方法:一趴、二看、三摄、四拔、五扒、六计,一趴是,因早春越冬代小地老虎成虫多产卵在地表的土块、干草棒和刚出土的杂草上,调查者必须趴在地面上(地面潮湿或雨后可铺一个麻袋片)方可查到卵;二看是,要仔细查看调查点内每个土块棱角处是否有卵粒:三摄是,用医用镊子要将0.11 m2点内的1 cmnl以上的所有干草棒、落叶镊起反复查看是否有卵粒:四拔是,将调查点内所有长出地面的杂草用镊子拔起,要逐株仔细查看每个叶片的反正面及茎上是否有卵:五扒是,从调查点的一角,用镊子将2~3 cm表土仔细扒1遍,查看是否有刚刚孵化出来的低龄幼虫;六计是,必须将每个调查点查到的卵(虫)、孵化率、幼虫龄比、杂草种类和不同杂草着卵量分门别类计算清楚,为指导防治适期提供可靠依据。上述调查方法、步骤,既不能随意减少,也不能顺序颠倒,必须一丝不苟对待。
3 幼虫危害特点
据笔者多年系统调查观察,1代小地老虎幼虫历期30d左右。多数年份要经历6个龄期。从幼虫取食寄主植物的部位、食量看可明显分为4个特点和阶段:吞食卵壳阶段(幼虫孵出1d左右);群集寄主心叶处剥食寄主植物叶片,叶片反面呈透明状而不成孔洞的剥食阶段(多在一至二龄期);四龄期食量大增,向植物茎基处迁移,昼伏夜出在近地面处齐地咬断吞食幼嫩茎秆阶段;四龄后食量猛增,夜间齐地咬断吞食嫩茎,并常将吞食剩余残茎嫩叶拖入洞中,称之为拉叶阶段。露在洞外的残茎叶,为人工捕捉高龄幼虫提供了标志。
4 防治策略与方法
在防治策略与方法上必须抓住以下3个关键环节。(1)要澄清虫情,确定防治指标田块,做到有的放矢。防治前必须澄清每块田的虫口密度。一般应掌握红薯、玉米田每m2有虫(卵)0.5头;高粱、红麻、番茄、辣椒田每m21头;春播大、小麦田每m25~7头;蔬菜田要因不同品种、密度分別拟定出防治指标。防止出现盲目施药和见虫就治,(2)要严格查清防治指标田的各虫态发育进度,必须抓住防治适期,历年掌握卵已孵化80%~85%,一、二龄幼虫占到当时所查到总虫数的85%,鲁南地区4月20 25日为历年防治适期。(3)根据虫龄作物灵活运用防治措施,必须保证防治质量。依据列入防治田块的虫口密度、虫龄大小、发生面积、作物种类与生育阶段诸因素,因地制宜地选用防治策略、方法和农药种类。①地面喷粉法:凡发生面积大、虫口密度稠,应抓住在卵孵化盛期,每667m2喷2.5%敌百虫粉1.5~2kg,喷后24h遇雨必须重喷,②毒土法:番茄、辣椒、棉花、玉米等地,在虫口密度不大的田块,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加适量水,喷拌在100~150 kg细土上,或用2.5%敌百虫粉每667 m21.5~2 kg拌细土10kg左右,顺垄撒于作物根际。③毒饵诱杀法:对三龄以上幼虫,每667m2用90%晶体敌百虫0.5kg,用少许水化开后再加水4~5kg,均匀喷在10kg碾碎炒香的麦麸或棉籽饼上,搅拌均匀后于傍晚顺垄撒于作物垄间和根际,每667m2撒施毒饵5~7kg。④药液灌根法:虫龄已大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灌根。⑤毒草堆诱杀法:667 m2用鲜嫩杂草30~40kg,先切成10~12cm段,拌入90%晶体敌百虫50g或2.5%敌百虫500g,于傍晚在垄间均匀放置毒草小堆。⑥桐叶诱杀法:有条件的村(户),可将泡桐叶用清水浸湿于傍晚均匀摆放在田间,每667m2摆放100片左右,次日晨翻开桐叶捉杀幼虫。若能将桐叶漫在一定浓度药液中再摆放,效果会更好。⑦人工捕捉法:面积小、虫龄已大、虫口密度稀的菜田,可组织一定人力趁早晨视洞穴有被拉叶痕迹处,扒开被咬断植株附近表土层,即可捉到洞穴中的老熟高龄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