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重要的自治组织,年来倍受理论界和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本文在对沈阳社区建设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肯定了沈阳社区建设取得的成就,指出了沈阳社区建设仍存在的问题,并借鉴香港社区建设的经验,提出推进沈阳社区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社区建设;香港;经验;社区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已被列为我国城市管理和城市民政工作的重心,同时也成为了理论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全国较早推进社区建设的城市之一,沈阳市在社区建设方面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并以其独特的“沈阳模式”成为其他城市学习的典范。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群众要求的不断提高,沈阳社区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如社区是群众自治组织,但目前沈阳绝大多数社区中居民对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并不高;目前沈阳市的9200多名社区干部不论是文化素质还是思想水平、工作能力都良莠不齐;工作人员干好干坏都拿一样的工资;相当一部分社区的硬件设施标准不高等,这一切都成为我市社区发展的瓶颈。为解决如上问题,使沈阳市的社区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文拟对香港社区建设进行分析,总结出可供沈阳借鉴的措施,以期为沈阳社区建设尽绵薄之力。
一、 沈阳社区建设的成就
沈阳市的社区建设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取得丰富经验的逐步深化的过程。?早在1997年,市委、市政府就将居委会建设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至今,沈阳社区建设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形成了著名的“沈阳模式”。具体说,沈阳社区建设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社区建设思路
沈阳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早,而且市领导高度重视,曾多次从市委、市政府中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组织专人赴外地和国外进行了考察学习。因此,沈阳在社区建设方面较早就形成了明确的思路。这一思路是:以居住地为特征,以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纽带,以提高居民生建立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以社区成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手段,有党和政府领导、社会各方参与、群众自治管理的区域性文明小社会,形成共居一地、共同管理、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求发展的社会化自治管理的运行机制。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1999年内,在全市普遍建立起新型的社区组织机构,初步构建社区建设的框架;再经过一年的努力,基本理顺社区的各种关系,完善、规范社区功能,使全市社区建设进入良性运行状态。
2.合理地定位和划分了社区
沈阳市把全市原有的2753个居委会,重新调整划定为1277个社区;市内居委会的管辖规模由平均523户,增加到1264户。合并重组后,社区的布局更加合理了,社区资源更加丰富了,社区的功能更加完备了,许多在过去的居委会难以做到的事情,如警务室、医疗室、活动室等,在如今的社区成为了平常事。此外,对社区的划分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社区的划分更趋合理。过去,居委会没有体现地缘的特点,现在划分新社区的依据主要是以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缘关系、社区的资源配置、适度的管辖人口和人们的心理认同感。重新划分后的社区,社区的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居民的认同感也增强了。
3.建立了新型社区组织体系
沈阳社区建设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探讨出了一套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这也是“沈阳模式”的精髓。主要内容是:一是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即“决策层”。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由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代表组成,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决定社区的重要事项,包括选举社区干部。二是建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即“执行层”。社区管理委员与居委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成员由招选人员、户籍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等组成,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社区管理委员会下面,按照社区建设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下设了治保调解、环保卫生、文化教育、计生妇女、保障服务、财经管理等工作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教育、服务、管理和监督”。三是建立了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即“议事层”。协商议事委员会由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单位代表等有关方面人员组成,在社区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对社区事务的协商、议事职能,有权对社区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进行监督。四是组建了新的社区党组织──即“领导层”。同时,还初步建立了由“楼、院长”、“单元组长”、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组织工作网络。
二、 沈阳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硬件设施短缺
沈阳市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社区建设,不断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基础薄弱,有些新建社区仍存在资金短缺、硬件设施缺少的问题。前几日《辽沈晚报》上刊登了一篇报道沈阳社区建设的文章,文章上说,在最近一次市里对各区的社区的检查中发现,还有一些社区没有活动室,很多社区缺少健身设备,有些设备已经严重破损,有名无实。
2.社区工作人员素质仍偏低,管理粗放
目前,我国社区干部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现象普遍存在。虽然沈阳在社区建设中比较注重工作人员素质问题,在人员选拔中进行了公开招聘,但仍存在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的现象。据全市13个区、县(市)统计,虽然社区干部的构成已由原来以离退休职工为主,转变为“多元化”的结构,但离退休职工仍占到41.6%,其它人员占13.5%,其中高中以文化的占70.5%,大专以上文化的只占24.5%;平均年龄45.1岁。而且,目前沈阳市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还比较粗放,没有引进激励机制; 9200多名社区干部不论是文化素质还是思想水平、工作能力都良莠不齐;工作人员干好干坏都拿一样的工资。
3.社区功能尚不完备
社区作为一种非政府组织,应具有多种功能,而沈阳的一部分社区先阶段功能尚不齐全,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等社区建设的内容在社区还没有得到很好地整合,社区建设的潜能有待进一步发挥。此外,从社区居民自身的角度来看,也存在着居民缺少参与公共事物管理的热情等问题。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居民对社区的关心度和参与度大大提高。但是仍有相当一些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还比较淡薄,对居民在自治中的权利和义务不甚了解,虽然长期生活在社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属于居民自治的主体,相当多的社区居民特别是中青年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自治很少。
三、 借鉴香港经验,进一步推进沈阳社区建设
1.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
香港政府早在1972年就颁布行政指令,规定今后所有接受政府资助的社会工作员工,都必须接受专业的社会工作的训练。现在,在香港,“社工”一职已发展到非常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程度。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成员与从事经济、行政、教育等工作的成员一样,须经系统的专业训练,获得专业文凭才能就业上岗。香港在社工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沈阳学习。沈阳现有的9200多名社区工作人员虽然有高等教育文凭的已经占到一定比例,但距离专业化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大陆自1987年开始设置社区管理专业,现全国已有数百所高校设立了社会管理相关专业,每年培养的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达几千人。沈阳今后在招聘社区工作人员时,可以多选拔这些专业人才,以逐渐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从而促进沈阳社区的快速发展。
2.挖掘社区潜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在香港,从事社会建设的部门较多,包括民政事务局、社会福利署和警务署等。服务对象从幼儿、青少年、成人到长者,从残疾人事、患病人事到孤寡老人、单亲妇女等等。服务领域涉及劳工、就业、教育、医疗、保健、家庭及扶贫等。总之,香港社区的服务内容非常丰富。反观大陆,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的社区却承担了太多的行政职务,基本上成为了政府的“腿”,使其应有的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沈阳社区建设虽已走到了全国的前列,但仍存在社区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学习香港社区建设的经验,还社区的本来职责,减轻其行政负担。同时,政府增加投资力度,不断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
3.加强宣传,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组织
在香港,人们参与社区工作的热情很高,据统计,香港自愿服务人员即义工占香港总人口的20%,大约100万人。这和大陆参与社区工作的居民较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在香港,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很多,它们承担了很多社区服务工作。香港政府在社区中发展主要扮演政策制定、资源提供和服务监管的角色,而具体运作多由民间组织实施。负责社区工作的民政事务局着重抓好社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及对各互助群体、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中介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本身很少直接提供社区服务,这样不仅可降低政府社会管理的成本,提升服务效能,而且能使政府“轻装上阵”,社区居委会便得以从根本上脱离政府事务工作的困扰,真正回归到为居民服务的本位上来。因此,学习香港经验,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号召人们参与社区自治和活动,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发展社会服务力量,扶持社会服务组织,吸收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建设,是沈阳社区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林志凯. 香港社区建设经验给深圳的启迪[J]. 经济前言,2004,4:18-20.
[2]李振发. 关于沈阳市社区建设情况的汇报[EB/OL]. 中国社区建设网,2003-5-2.
[3]李宏利. 太原市社区建设问题的思考[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 2:24-25.
关键词:社区建设;香港;经验;社区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已被列为我国城市管理和城市民政工作的重心,同时也成为了理论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全国较早推进社区建设的城市之一,沈阳市在社区建设方面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并以其独特的“沈阳模式”成为其他城市学习的典范。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群众要求的不断提高,沈阳社区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如社区是群众自治组织,但目前沈阳绝大多数社区中居民对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并不高;目前沈阳市的9200多名社区干部不论是文化素质还是思想水平、工作能力都良莠不齐;工作人员干好干坏都拿一样的工资;相当一部分社区的硬件设施标准不高等,这一切都成为我市社区发展的瓶颈。为解决如上问题,使沈阳市的社区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文拟对香港社区建设进行分析,总结出可供沈阳借鉴的措施,以期为沈阳社区建设尽绵薄之力。
一、 沈阳社区建设的成就
沈阳市的社区建设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取得丰富经验的逐步深化的过程。?早在1997年,市委、市政府就将居委会建设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至今,沈阳社区建设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形成了著名的“沈阳模式”。具体说,沈阳社区建设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社区建设思路
沈阳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早,而且市领导高度重视,曾多次从市委、市政府中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组织专人赴外地和国外进行了考察学习。因此,沈阳在社区建设方面较早就形成了明确的思路。这一思路是:以居住地为特征,以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纽带,以提高居民生建立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以社区成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手段,有党和政府领导、社会各方参与、群众自治管理的区域性文明小社会,形成共居一地、共同管理、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求发展的社会化自治管理的运行机制。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1999年内,在全市普遍建立起新型的社区组织机构,初步构建社区建设的框架;再经过一年的努力,基本理顺社区的各种关系,完善、规范社区功能,使全市社区建设进入良性运行状态。
2.合理地定位和划分了社区
沈阳市把全市原有的2753个居委会,重新调整划定为1277个社区;市内居委会的管辖规模由平均523户,增加到1264户。合并重组后,社区的布局更加合理了,社区资源更加丰富了,社区的功能更加完备了,许多在过去的居委会难以做到的事情,如警务室、医疗室、活动室等,在如今的社区成为了平常事。此外,对社区的划分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社区的划分更趋合理。过去,居委会没有体现地缘的特点,现在划分新社区的依据主要是以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缘关系、社区的资源配置、适度的管辖人口和人们的心理认同感。重新划分后的社区,社区的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居民的认同感也增强了。
3.建立了新型社区组织体系
沈阳社区建设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探讨出了一套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这也是“沈阳模式”的精髓。主要内容是:一是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即“决策层”。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由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代表组成,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决定社区的重要事项,包括选举社区干部。二是建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即“执行层”。社区管理委员与居委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成员由招选人员、户籍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等组成,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社区管理委员会下面,按照社区建设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下设了治保调解、环保卫生、文化教育、计生妇女、保障服务、财经管理等工作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教育、服务、管理和监督”。三是建立了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即“议事层”。协商议事委员会由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单位代表等有关方面人员组成,在社区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对社区事务的协商、议事职能,有权对社区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进行监督。四是组建了新的社区党组织──即“领导层”。同时,还初步建立了由“楼、院长”、“单元组长”、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组织工作网络。
二、 沈阳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硬件设施短缺
沈阳市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社区建设,不断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基础薄弱,有些新建社区仍存在资金短缺、硬件设施缺少的问题。前几日《辽沈晚报》上刊登了一篇报道沈阳社区建设的文章,文章上说,在最近一次市里对各区的社区的检查中发现,还有一些社区没有活动室,很多社区缺少健身设备,有些设备已经严重破损,有名无实。
2.社区工作人员素质仍偏低,管理粗放
目前,我国社区干部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现象普遍存在。虽然沈阳在社区建设中比较注重工作人员素质问题,在人员选拔中进行了公开招聘,但仍存在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的现象。据全市13个区、县(市)统计,虽然社区干部的构成已由原来以离退休职工为主,转变为“多元化”的结构,但离退休职工仍占到41.6%,其它人员占13.5%,其中高中以文化的占70.5%,大专以上文化的只占24.5%;平均年龄45.1岁。而且,目前沈阳市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还比较粗放,没有引进激励机制; 9200多名社区干部不论是文化素质还是思想水平、工作能力都良莠不齐;工作人员干好干坏都拿一样的工资。
3.社区功能尚不完备
社区作为一种非政府组织,应具有多种功能,而沈阳的一部分社区先阶段功能尚不齐全,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等社区建设的内容在社区还没有得到很好地整合,社区建设的潜能有待进一步发挥。此外,从社区居民自身的角度来看,也存在着居民缺少参与公共事物管理的热情等问题。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居民对社区的关心度和参与度大大提高。但是仍有相当一些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还比较淡薄,对居民在自治中的权利和义务不甚了解,虽然长期生活在社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属于居民自治的主体,相当多的社区居民特别是中青年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自治很少。
三、 借鉴香港经验,进一步推进沈阳社区建设
1.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
香港政府早在1972年就颁布行政指令,规定今后所有接受政府资助的社会工作员工,都必须接受专业的社会工作的训练。现在,在香港,“社工”一职已发展到非常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程度。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成员与从事经济、行政、教育等工作的成员一样,须经系统的专业训练,获得专业文凭才能就业上岗。香港在社工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沈阳学习。沈阳现有的9200多名社区工作人员虽然有高等教育文凭的已经占到一定比例,但距离专业化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大陆自1987年开始设置社区管理专业,现全国已有数百所高校设立了社会管理相关专业,每年培养的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达几千人。沈阳今后在招聘社区工作人员时,可以多选拔这些专业人才,以逐渐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从而促进沈阳社区的快速发展。
2.挖掘社区潜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在香港,从事社会建设的部门较多,包括民政事务局、社会福利署和警务署等。服务对象从幼儿、青少年、成人到长者,从残疾人事、患病人事到孤寡老人、单亲妇女等等。服务领域涉及劳工、就业、教育、医疗、保健、家庭及扶贫等。总之,香港社区的服务内容非常丰富。反观大陆,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的社区却承担了太多的行政职务,基本上成为了政府的“腿”,使其应有的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沈阳社区建设虽已走到了全国的前列,但仍存在社区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学习香港社区建设的经验,还社区的本来职责,减轻其行政负担。同时,政府增加投资力度,不断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
3.加强宣传,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组织
在香港,人们参与社区工作的热情很高,据统计,香港自愿服务人员即义工占香港总人口的20%,大约100万人。这和大陆参与社区工作的居民较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在香港,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很多,它们承担了很多社区服务工作。香港政府在社区中发展主要扮演政策制定、资源提供和服务监管的角色,而具体运作多由民间组织实施。负责社区工作的民政事务局着重抓好社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及对各互助群体、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中介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本身很少直接提供社区服务,这样不仅可降低政府社会管理的成本,提升服务效能,而且能使政府“轻装上阵”,社区居委会便得以从根本上脱离政府事务工作的困扰,真正回归到为居民服务的本位上来。因此,学习香港经验,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号召人们参与社区自治和活动,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发展社会服务力量,扶持社会服务组织,吸收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建设,是沈阳社区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林志凯. 香港社区建设经验给深圳的启迪[J]. 经济前言,2004,4:18-20.
[2]李振发. 关于沈阳市社区建设情况的汇报[EB/OL]. 中国社区建设网,2003-5-2.
[3]李宏利. 太原市社区建设问题的思考[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 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