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长在齐齐哈尔周边的一个村子里,这里留下了我关于新年的全部记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提到腊八节,我就会想到从儿时起就熟记于心的一句民谣:“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于是,我们便习惯用大黄米作原料,熬成腊八粥,黏住人们的下巴,以免被冻掉,那时我们一帮孩子可是真信这个。
过了腊八是“小年”,东北人习惯读为“小年儿”,听着亲切。这一天,是人们祭灶神的日子,东北人俗称“祭灶王爷”。今年小年时,依旧是妈妈天还没亮就起床,为全家人包酸菜馅饺子。酸菜是自己家腌的,新鲜可口,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起热气腾腾的饺子,唠起家常时,心里是美滋滋的。另一样小年必吃的食物就是麻糖,它是一种将糖浆高温融化后,凝结成块的甜品。一般做成圆柱形,有的在表面涂上芝麻,有的干脆什么也不加,一口咬下去时,糖块黏得上下牙齿很难分开。
很多地方都把腊月二十四当作扫尘的日子,可在我们家乡,扫尘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日期。一般来讲,只要在新年之前能把家里彻底清扫一遍,扫尘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今年,我一进屋,父亲母亲就时不时地向我显摆显摆:“儿子你看,爸费了好大劲儿,把厨具里里外外地好好擦了一遍。”,“妈把床单、被罩、窗帘都洗好啦,就等着你回来呢!”
盼着盼着,大年三十来了。早上一起床,我就换上了早已备好的红色新线衣线裤,迎接本命年的到来。“伺候”了半天的爸爸见我起床,立刻迫不及待地拿起“福”字,原来,老人家已“恭候”我多时,就等着我起床跟着他一起贴“福”字去呢。每年我爸都是很认真地等着要和我一起完成这项工作,在我们父子的协作中,仿佛把对新一年的全部希冀都注入了到了这个“福”里。
我们的过年大餐是在中午,十二点刚过,全家三口人围在桌旁就开动了。动筷子之前,要先放鞭炮,鞭炮声响起,就等于是告诉别人我们这一家已经开饭了。这顿饭开得早,寓意新的一年里占尽先机。由于这是大年三十的正餐,自然是非常的隆重和讲究,比如讲究菜的总数是六个,有“六六大顺”之义。主菜是红烧鲤鱼,代表着“年年有余”,并且这条鱼买来时必须是活的。第二道菜扒猪手,意味着用“手”向上攀登,希望新年奋发。第三道菜是糖醋排骨,因为排骨皆为小节,所以代表着“节节高升”。第四道菜是凉拌西红柿,“柿”与“事”谐音,取“事事顺心”之义。第五道菜是炒豆芽,豆芽形似如意,象征着“吉祥如意”。第六道菜则为炸春卷,寄托着迎春的喜悦之情。
年三十晚上,看春晚是主要节目。坐在电视机前,我们一家人的嘴可都没闲着,我记忆中的景象永远定格在:我和爸爸主攻肉食,烀猪肘热气腾腾,红肠腊肠香味四溢,妈妈更喜欢瓜子,一大张报纸铺在床上,不一会儿上面便堆满瓜子皮了。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吃苹果寓意着“平平安安”,吃橘子表示把一家人凝聚到一起,团团圆圆。
说着吃着,年三十零点到。鞭炮齐鸣,震耳欲聋。自我记事起,每逢零点时刻,爸爸妈妈都让我去家门的门框处拔一下,东北话叫做“嘀了嘀了”,也就是拔大个儿的意思。小的时候,是爸爸妈妈举着我拔,后来长大了,就自己把住门框拔,这些年从未间断过。零点过后,饺子上来。饺子馅也讲究,比如猪肉芹菜的就是取“芹”与“勤”同音,寓意着勤快,比如吃韭菜馅的那就是取“韭”和“久”同音,寓意着长长久久。除夕夜的饺子不能包成酸菜馅的,因为在东北话中,用“酸皮拉臭”形容人脾气古怪。除夕夜的饺子破了,也不能说出这个“破”字,而只能说“挣”了。大年初一讲究“四不三好”:这“一不”是不扫地,即便扫了,也是将尘屑堆在角落里,不扔到外面去,这是希望让财富只进不出,财源滚滚。“二不”是不花钱,是避免把钱送入别人的腰包,坏了财运。“三不”,是不干脏活累活,免得整整一年都奔波劳碌,诸如洗衣扫除这类家务,都要等到初三、初六、初九这三个放水的日子才能去做。第“四不”则是不吃药,以保全家人一直都能健健康康。而所谓“三好”,就是吃好、喝好、玩好,为家里一整年都会过悠闲舒适、富足美满的好日子图个好意义。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今年的这一天更特殊,初五与立春是同一天,于是别有了一番风味。清早起来,妈妈便给爸爸和我,还有来我家走亲戚的舅舅和弟弟一人一片萝卜,让我们把它吃掉。这是立春的习俗,东北人称“啃春”。吃过萝卜后,便是放鞭炮、吃饺子。下午吃春饼,春饼制作,先得把面擀成许多张小饼,每张小饼上都要抹上油。再把这些小饼一张一张地摞起来,擀成一个大饼。然后把大饼放入锅中烙熟,出锅后小心地将其层层揭开,才可以吃到外酥里嫩的春饼。当然,还要卷上鸡蛋、土豆丝,配上葱和大酱,入口油滑鲜香,是地地道道的“妈妈味道”。
一过初五,春节的热闹劲儿就过去大半了,到了正月十五,才又迎来了另一个热潮。正月十五是灯节,这一天,在东北点起来的可不是寻常的灯笼,多的是冰灯。人们从河湖中凿出巨大的冰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冰雕里外都安上了各色彩灯,到了晚上会散发出五彩缤纷的光芒,成了北国正月十五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年的这一天,我们一家人都会结伴出行,白天滑冰、坐冰车、抽冰尕,夜里看冰灯,赏焰火,这也有讲头,就是“走百病”。吃过了正月十五的汤圆,春节就剩下了远去的背影。翻翻日历,马上就又要离开家乡了,重重的旅行包里,装上的不仅是新的衣物,还有明年再回来的愿景。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提到腊八节,我就会想到从儿时起就熟记于心的一句民谣:“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于是,我们便习惯用大黄米作原料,熬成腊八粥,黏住人们的下巴,以免被冻掉,那时我们一帮孩子可是真信这个。
过了腊八是“小年”,东北人习惯读为“小年儿”,听着亲切。这一天,是人们祭灶神的日子,东北人俗称“祭灶王爷”。今年小年时,依旧是妈妈天还没亮就起床,为全家人包酸菜馅饺子。酸菜是自己家腌的,新鲜可口,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起热气腾腾的饺子,唠起家常时,心里是美滋滋的。另一样小年必吃的食物就是麻糖,它是一种将糖浆高温融化后,凝结成块的甜品。一般做成圆柱形,有的在表面涂上芝麻,有的干脆什么也不加,一口咬下去时,糖块黏得上下牙齿很难分开。
很多地方都把腊月二十四当作扫尘的日子,可在我们家乡,扫尘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日期。一般来讲,只要在新年之前能把家里彻底清扫一遍,扫尘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今年,我一进屋,父亲母亲就时不时地向我显摆显摆:“儿子你看,爸费了好大劲儿,把厨具里里外外地好好擦了一遍。”,“妈把床单、被罩、窗帘都洗好啦,就等着你回来呢!”
盼着盼着,大年三十来了。早上一起床,我就换上了早已备好的红色新线衣线裤,迎接本命年的到来。“伺候”了半天的爸爸见我起床,立刻迫不及待地拿起“福”字,原来,老人家已“恭候”我多时,就等着我起床跟着他一起贴“福”字去呢。每年我爸都是很认真地等着要和我一起完成这项工作,在我们父子的协作中,仿佛把对新一年的全部希冀都注入了到了这个“福”里。
我们的过年大餐是在中午,十二点刚过,全家三口人围在桌旁就开动了。动筷子之前,要先放鞭炮,鞭炮声响起,就等于是告诉别人我们这一家已经开饭了。这顿饭开得早,寓意新的一年里占尽先机。由于这是大年三十的正餐,自然是非常的隆重和讲究,比如讲究菜的总数是六个,有“六六大顺”之义。主菜是红烧鲤鱼,代表着“年年有余”,并且这条鱼买来时必须是活的。第二道菜扒猪手,意味着用“手”向上攀登,希望新年奋发。第三道菜是糖醋排骨,因为排骨皆为小节,所以代表着“节节高升”。第四道菜是凉拌西红柿,“柿”与“事”谐音,取“事事顺心”之义。第五道菜是炒豆芽,豆芽形似如意,象征着“吉祥如意”。第六道菜则为炸春卷,寄托着迎春的喜悦之情。
年三十晚上,看春晚是主要节目。坐在电视机前,我们一家人的嘴可都没闲着,我记忆中的景象永远定格在:我和爸爸主攻肉食,烀猪肘热气腾腾,红肠腊肠香味四溢,妈妈更喜欢瓜子,一大张报纸铺在床上,不一会儿上面便堆满瓜子皮了。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吃苹果寓意着“平平安安”,吃橘子表示把一家人凝聚到一起,团团圆圆。
说着吃着,年三十零点到。鞭炮齐鸣,震耳欲聋。自我记事起,每逢零点时刻,爸爸妈妈都让我去家门的门框处拔一下,东北话叫做“嘀了嘀了”,也就是拔大个儿的意思。小的时候,是爸爸妈妈举着我拔,后来长大了,就自己把住门框拔,这些年从未间断过。零点过后,饺子上来。饺子馅也讲究,比如猪肉芹菜的就是取“芹”与“勤”同音,寓意着勤快,比如吃韭菜馅的那就是取“韭”和“久”同音,寓意着长长久久。除夕夜的饺子不能包成酸菜馅的,因为在东北话中,用“酸皮拉臭”形容人脾气古怪。除夕夜的饺子破了,也不能说出这个“破”字,而只能说“挣”了。大年初一讲究“四不三好”:这“一不”是不扫地,即便扫了,也是将尘屑堆在角落里,不扔到外面去,这是希望让财富只进不出,财源滚滚。“二不”是不花钱,是避免把钱送入别人的腰包,坏了财运。“三不”,是不干脏活累活,免得整整一年都奔波劳碌,诸如洗衣扫除这类家务,都要等到初三、初六、初九这三个放水的日子才能去做。第“四不”则是不吃药,以保全家人一直都能健健康康。而所谓“三好”,就是吃好、喝好、玩好,为家里一整年都会过悠闲舒适、富足美满的好日子图个好意义。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今年的这一天更特殊,初五与立春是同一天,于是别有了一番风味。清早起来,妈妈便给爸爸和我,还有来我家走亲戚的舅舅和弟弟一人一片萝卜,让我们把它吃掉。这是立春的习俗,东北人称“啃春”。吃过萝卜后,便是放鞭炮、吃饺子。下午吃春饼,春饼制作,先得把面擀成许多张小饼,每张小饼上都要抹上油。再把这些小饼一张一张地摞起来,擀成一个大饼。然后把大饼放入锅中烙熟,出锅后小心地将其层层揭开,才可以吃到外酥里嫩的春饼。当然,还要卷上鸡蛋、土豆丝,配上葱和大酱,入口油滑鲜香,是地地道道的“妈妈味道”。
一过初五,春节的热闹劲儿就过去大半了,到了正月十五,才又迎来了另一个热潮。正月十五是灯节,这一天,在东北点起来的可不是寻常的灯笼,多的是冰灯。人们从河湖中凿出巨大的冰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冰雕里外都安上了各色彩灯,到了晚上会散发出五彩缤纷的光芒,成了北国正月十五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年的这一天,我们一家人都会结伴出行,白天滑冰、坐冰车、抽冰尕,夜里看冰灯,赏焰火,这也有讲头,就是“走百病”。吃过了正月十五的汤圆,春节就剩下了远去的背影。翻翻日历,马上就又要离开家乡了,重重的旅行包里,装上的不仅是新的衣物,还有明年再回来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