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趣味型作业,唤起作业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昀大动力。作业只有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喜欢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可以顺水推舟,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作业的乐趣,积蓄起作业的热情。例如,国庆节前夕,我没有布置任何书面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自己昀想做的作业,但回校时要把结果给大家展示展示。“哇! ”教室里一片沸腾,个个兴奋不已。返校后,我和同学们一起“检查”这项“特殊作业”,检查结果让我庆幸这次作业的异想天开:许多爱好旅游的同学去游览了杭州西湖、苏州园林、镇江金山等名胜古迹,那绘声绘色的描述使人身临其境;一个喜欢多才多艺的女孩参加了少儿才艺大赛,虽没有夺冠但胆量得到了锻炼,她的当场表演搏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一个很不喜欢学习语文的男孩,精心制作了一张贺卡送给我,那发自内心的祝福让我和大家感动了好久好久;还有一些爱看课外书的同学,竟然看了好几本名著简本,写下了洋洋千言读书笔记……一份份“特殊作业”,让我看到了同学们丰富的感悟与创造力,优异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喜闻乐见,完成起来真是一种享受,难怪会倍受学生喜爱。
二、合作型作业,培养团结精神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具有竞争意识,更要具备合作精神。合作型作业,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养成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作业设计中,我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切磋。
教完《狐假虎威》一文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同学们根据自身特长合理安排:擅长手工、美术的同学负责布置背景,制作所需道具;爱好文学的同学加盟编剧组,他们个个忙得兴趣盎然。剧中重要人物 —老虎、狐狸谁来演?同学们一致推荐善于表演的语文课代表、组长来扮演;难能可贵的是这个课本剧中需要很多“群众性的动物演员”,大家并没有因是“配角”而不屑一顾,依然排练得那样投入。在排练过程中,同学们主动参与、相互提醒、互相鼓励,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在这样的作业中得到了有效培养与强化!
另外,我还让学生与家长合作完成作业,如办“家庭小报”,共同“收看新闻,议议新闻”,“我和爸妈比智力”等等。
合作型作业让学生们在与同学、与家长、与他人协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了交往、沟通、合作,建立起一种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享受着团结合作的快乐。
三、差异型作业,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新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差异型作业就是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的探究中,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从而享受成功乐趣,增强学习信心。例如教完《快乐的节日》一文后,要求将这首诗歌有感情地背诵出来,这项“基本作业”要求人人会做;而仿照课文写歌词,则作为“提高作业”,让学生自行选择完成。再如,教完《秋天》一文后,我也出了个“提高作业”: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画下来或写下来。这些作业极具挑战性,挖掘了每个学生内在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四、互动型作业,发展自主能力
一股情况下,学生都是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循规蹈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处于被动作业的状态。这不仅丧失了对作业的热情,自主学习能力也是难以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的对策是引导学生从单向型作业走向互动型作业,即作业除了老师布置外,还可让学生自行设计,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例如,《春笋》一文学完后,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感兴趣作业完成,学生个个情绪高涨。有的画了美丽的“春景图”,有的用自己稚嫩的笔创作了《春天诗》,有的以“春天”为内容出了一期小报,还有的搜集、整理描写春天的诗歌……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精神都在这里得到生动活泼的显现。
互动型作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能动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我想:如果坚持不懈地进行互动型作业,学生定能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开放型作业,进行知识整合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树立大教育观,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开放型作业,无疑是给学生作业以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学习《陈毅探母》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陈毅的资料;学完《歌唱二小放牛郎》后,我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台湾的蝴蝶谷》展现给孩子一个神奇迷人的世界,我请孩子做一回小导游;《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文字优美,描写细腻,我便让学生当一回“播音员”,给这篇课文进行配乐朗诵,通过自己选择合适乐曲,从而深入地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我还设计了“新闻五分钟”作业,让学生每天按时收看新闻联播,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开展“说新闻”“评新闻”的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开放型作业,已说不清是语文作业,还是美术作业、音乐作业,抑或是其他。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名项能力得以综合运用,各门知识得以有效整合。
六、实践型作业,提高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是说,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这要求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实践型作业。为了让学生读好大自然这本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我常常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调查、参观、参加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学生字词句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练习的结合,注意课堂和课外活动的结合,注意语文和生活的结合,更好地体现了语文是交际工具这一本质属性。如围绕“环境保护”的问题,我组织学生开展“读一本环境书刊、听一次环保讲座、做一次环保调查、画一幅环保图画、设计环保小制作”等一系列的实践型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在这样的实践型作业中得到了整体的和谐发展,并逐步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还得到了大量愉快而难忘的经历。
(作者单位:镇江市辛丰中心小学)
兴趣是学习的昀大动力。作业只有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喜欢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可以顺水推舟,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作业的乐趣,积蓄起作业的热情。例如,国庆节前夕,我没有布置任何书面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自己昀想做的作业,但回校时要把结果给大家展示展示。“哇! ”教室里一片沸腾,个个兴奋不已。返校后,我和同学们一起“检查”这项“特殊作业”,检查结果让我庆幸这次作业的异想天开:许多爱好旅游的同学去游览了杭州西湖、苏州园林、镇江金山等名胜古迹,那绘声绘色的描述使人身临其境;一个喜欢多才多艺的女孩参加了少儿才艺大赛,虽没有夺冠但胆量得到了锻炼,她的当场表演搏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一个很不喜欢学习语文的男孩,精心制作了一张贺卡送给我,那发自内心的祝福让我和大家感动了好久好久;还有一些爱看课外书的同学,竟然看了好几本名著简本,写下了洋洋千言读书笔记……一份份“特殊作业”,让我看到了同学们丰富的感悟与创造力,优异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喜闻乐见,完成起来真是一种享受,难怪会倍受学生喜爱。
二、合作型作业,培养团结精神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具有竞争意识,更要具备合作精神。合作型作业,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养成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作业设计中,我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切磋。
教完《狐假虎威》一文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同学们根据自身特长合理安排:擅长手工、美术的同学负责布置背景,制作所需道具;爱好文学的同学加盟编剧组,他们个个忙得兴趣盎然。剧中重要人物 —老虎、狐狸谁来演?同学们一致推荐善于表演的语文课代表、组长来扮演;难能可贵的是这个课本剧中需要很多“群众性的动物演员”,大家并没有因是“配角”而不屑一顾,依然排练得那样投入。在排练过程中,同学们主动参与、相互提醒、互相鼓励,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在这样的作业中得到了有效培养与强化!
另外,我还让学生与家长合作完成作业,如办“家庭小报”,共同“收看新闻,议议新闻”,“我和爸妈比智力”等等。
合作型作业让学生们在与同学、与家长、与他人协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了交往、沟通、合作,建立起一种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享受着团结合作的快乐。
三、差异型作业,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新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差异型作业就是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的探究中,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从而享受成功乐趣,增强学习信心。例如教完《快乐的节日》一文后,要求将这首诗歌有感情地背诵出来,这项“基本作业”要求人人会做;而仿照课文写歌词,则作为“提高作业”,让学生自行选择完成。再如,教完《秋天》一文后,我也出了个“提高作业”: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画下来或写下来。这些作业极具挑战性,挖掘了每个学生内在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四、互动型作业,发展自主能力
一股情况下,学生都是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循规蹈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处于被动作业的状态。这不仅丧失了对作业的热情,自主学习能力也是难以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的对策是引导学生从单向型作业走向互动型作业,即作业除了老师布置外,还可让学生自行设计,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例如,《春笋》一文学完后,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感兴趣作业完成,学生个个情绪高涨。有的画了美丽的“春景图”,有的用自己稚嫩的笔创作了《春天诗》,有的以“春天”为内容出了一期小报,还有的搜集、整理描写春天的诗歌……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精神都在这里得到生动活泼的显现。
互动型作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能动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我想:如果坚持不懈地进行互动型作业,学生定能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开放型作业,进行知识整合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树立大教育观,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开放型作业,无疑是给学生作业以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学习《陈毅探母》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陈毅的资料;学完《歌唱二小放牛郎》后,我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台湾的蝴蝶谷》展现给孩子一个神奇迷人的世界,我请孩子做一回小导游;《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文字优美,描写细腻,我便让学生当一回“播音员”,给这篇课文进行配乐朗诵,通过自己选择合适乐曲,从而深入地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我还设计了“新闻五分钟”作业,让学生每天按时收看新闻联播,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开展“说新闻”“评新闻”的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开放型作业,已说不清是语文作业,还是美术作业、音乐作业,抑或是其他。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名项能力得以综合运用,各门知识得以有效整合。
六、实践型作业,提高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是说,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这要求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实践型作业。为了让学生读好大自然这本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我常常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调查、参观、参加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学生字词句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练习的结合,注意课堂和课外活动的结合,注意语文和生活的结合,更好地体现了语文是交际工具这一本质属性。如围绕“环境保护”的问题,我组织学生开展“读一本环境书刊、听一次环保讲座、做一次环保调查、画一幅环保图画、设计环保小制作”等一系列的实践型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在这样的实践型作业中得到了整体的和谐发展,并逐步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还得到了大量愉快而难忘的经历。
(作者单位:镇江市辛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