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朗读从哪方面入手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hoxy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是小学生正式学习书面语言一个昀重要的过程,也是语文能力有序训练的过程。个性化朗读是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个人的比较固定的朗读特性。
  近年来,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朗读的重视仅停留在浅层上,只注重提供学生朗读的机会,增加朗读的时间和次数等,规定太多,绕得过死,直接影响学生朗读个性的发展。要使课堂朗读能够具有个性,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朗读目标应具体明确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每次朗读前,教师都应给出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并通过反复的朗读,把课文重点章节读顺、读畅、读出节奏,读得琅琅上口,并能知道课文的具体内容;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读好节奏和读出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课文内在感情,读出语言气势,读出课文蕴含的味道,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读出人物的情态;例如:《哪吒闹海》这篇课文,在分角色朗读时学生理解了三太子与哪吒的性格特征,读出了三太子的凶恶与霸道,也读出了哪吒的正义与勇敢。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这样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并且每个朗读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目的一直很明确,思维始终在活动。因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对文章理解的程度也大大加深。
  二、尊重学生差异,因人施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朗读指导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体验,要珍视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的朗读看法,让他们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感。感情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很多时候,由于教师的统一要求,学生朗读时只能在重音、停顿、语调等所谓的朗读技巧上下功夫,朗读时装腔作势,浮于表面,充其量只能算是表演性的朗读。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薄发。有感情的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感情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因此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应引导学生反复读书,做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把自己的深切感受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三、教师评价语应多样化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朗读的评价都比较单一。老师通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不时给以评价,学生则很少有自我评价的机会。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教师要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把评价的过程当作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自我调控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我。教师在课堂中处于引导的地位,在个性化朗读的评价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好指导的作用,引出昀深的感悟。恰当的个性化朗读评价要突出激励性,强化学生读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作者单位:昆山开发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教学活动后要将这些“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再来指导实践,通过将零星的教学经验,不断加以总结与提炼,就可以提升教学理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凸现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可见,课后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
期刊
评价是班主任成长的“风向标”。科学的评价不仅能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还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然而,现实中的中小学班主任评价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班主任队伍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量化遮蔽了双眼。目前的班主任评价制度主要采用量化法,这种量化式的评价虽然能有效地促进班主任发展,但它很难照顾到所有方面。班主任不仅要处理好班级内部关系,还要处理好班级与外部环境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新型产业结构的建立,农民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迫切要求学校能够培养出适应这些变化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必然推动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以适应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此,必须改变那种单纯追求“学历”的偏向,从社会未来的需要出发,从培养具有未来适应农村城市化的创造精神的人才出发来关注农村教师专业的发展。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应有以下新追求:  一、教师应该具有较
期刊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学生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 ”语文教学是关于语言的艺术,语言源自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语文学习是不真实的。但是目前语文课堂却存在唯教材、唯教师、唯教参的现象,使语文教学低效高负,学生没有能从“课文这个例子”,”得到“知识世界”的点化,关照并刷新自己的“生活世界”,找到语
期刊
去年暑期,我认真拜读了高万祥老师撰写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高老师从自己从教三十年的经历中,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教师的事迹中,从不断的阅读、观察、思考中,总结提炼了优秀教师在专业修炼、职业提升和事业追求过程中,都高度重视并积极践行的九件事:读书修身,读书致远;仰望星空,自我反思;教育科研,拯救自己;大爱圣心,大德厚生;一流口才,莲花巧舌;我写我心,我思我在;生活教育,注重细节;家校沟通,必有
期刊
如何把语文课真正教出“语文味”?如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抛弃浮华,还语文一片宁静的天空,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引导学生“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杨再隋语)我们坚信,这朴素的原点,直指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正是语文课堂走出低迷走向有效的光明之路。  一、书声琅琅,彰显语文的“读味”  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关键,就在于它的朗读。“读”在
期刊
新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基本实现了从教育理念到课程结构以及编制形式的变革与创新,本着坚持“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使这些学习领域和相应的课程模块更好地实现了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化、职业化、实践化,为我们勾画了新时期的幼儿园新型教师的形象。  一、实施“三个”理念,明确幼儿教师价值取向  《标准》的三个基本理念,一是“儿童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些都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合作学习方式是新的学习方式中
期刊
课堂上师生的问与答分为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四个环节。课堂上的问与答是师生在课堂活动中昀常用的方法,有效的课堂问答行为,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有利于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反馈答案”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究新知,培养能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师生思想交流中有序推进。但是,当下我们的课堂问答行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昀活跃、昀现实的部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 ”可见兴趣是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内趋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第一学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他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好似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这种特点,我们应该调整课堂设计,在40分钟里创设多个兴奋点,张弛结合,有效提升一堂课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