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例如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师可以直接迁移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课上可以看出学生直接就按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去做。学生有了一定的迁移类推能力。那么学生究竟哪里容易出错呢?——简便运算、通分、约分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算式,具体到: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可以一次约分比较简便;分数除减(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找准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等等,通过设计一系列目的性很强的题目,优化了学生计算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以知识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如果在订正每一题时,落实的再到位一些,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以学生为本,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教材注重在教材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都是蕴含在数学知识内容之中的,并没有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教师没有吃透教材,没有深刻领会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它作为教学对象,那么学生从教师那里所学到的知识只能是一个静态的结果,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通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看到动态型的数学方法,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备课时教师要深钻教材,除了弄清教材上的知识内容、体系,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外,还应注意充分挖掘“隐”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使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成为编者意图的再现和再创造。如: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原通用教材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教材中并没有说明这两个三角形是怎样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新教材则以图示的方法体现了这一拼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渗透平移、旋转等数学方法,从而实现教材编写意图。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应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观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懂得收集,整理,描述,检验,运用数学信息,并能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中,从中体会数学价值并增强应用意识。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长度单位;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方的和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圆形物体的圆心。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要进行计算。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力图创新,学会创新,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个性得到张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实验小学)
编辑/赵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例如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师可以直接迁移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课上可以看出学生直接就按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去做。学生有了一定的迁移类推能力。那么学生究竟哪里容易出错呢?——简便运算、通分、约分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算式,具体到: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可以一次约分比较简便;分数除减(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找准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等等,通过设计一系列目的性很强的题目,优化了学生计算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以知识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如果在订正每一题时,落实的再到位一些,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以学生为本,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教材注重在教材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都是蕴含在数学知识内容之中的,并没有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教师没有吃透教材,没有深刻领会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它作为教学对象,那么学生从教师那里所学到的知识只能是一个静态的结果,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通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看到动态型的数学方法,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备课时教师要深钻教材,除了弄清教材上的知识内容、体系,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外,还应注意充分挖掘“隐”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使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成为编者意图的再现和再创造。如: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原通用教材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教材中并没有说明这两个三角形是怎样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新教材则以图示的方法体现了这一拼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渗透平移、旋转等数学方法,从而实现教材编写意图。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应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观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懂得收集,整理,描述,检验,运用数学信息,并能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中,从中体会数学价值并增强应用意识。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长度单位;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方的和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圆形物体的圆心。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要进行计算。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力图创新,学会创新,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个性得到张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实验小学)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