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高校场域内传播具有应然性与可行性。基于全球化发展趋势、传统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国策、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和体育课程改革等动机,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场域中的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内外因辩证分析法,从民族体育文化的自身内涵出发,寻求高校场域内的发展路径,力求探寻高校场域乃至政府维度的发展路径突破。
关键词:高校场域 民族体育文化 传播 路径
1.高校场域发展的应然性
1.1应然性: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的使然
“中华民族素来以博大精深的文化闻名于世,其民族体育的形式和数量堪称世界之最。”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联系愈加密切,全球化趋势成为各领域发展的关键词。“随着体育全球化的深入,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迎来了机遇与挑战”2,以此为契机的交流与碰撞成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发展新常态,民族体育文化也未能幸免。 “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存在本土化的过程,是一种文化再造现象”3,当前学术界已从不同视角、多个维度对民族文化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透彻剖析,借鉴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式和发展路径,意欲寻求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型发展。在西方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冲击下,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思路,探索发展路径,为民族体育拓展发展空间,改善当前的发展困境。
1.2应然性:民族文化的自身特点
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体系,别具一格的文化特点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打磨、沉淀,形成集健身娱乐、规训身心于一体的文化瑰宝。“民族体育文化传播是发扬民族文化与大众传媒发展的双重需求。“4寓教于乐的表现形式与高校教育中注重趣味性、娱乐性的教学形式相匹配;与高校学生的三观养成相融合;能够让广大学生在获得心理满足感的的同时获取愉悦的精神体验,与此同时,民族体育文化的群体活动性特征与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为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场域内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才能长远发展,才能不断传承。”
1.3应然性:高校课程改革驱动
“基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现状,且作为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必须强化民族体育文化在我国文化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程度的提升,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繁荣,民族体育项目也处于日益兴盛阶段,开始逐渐向主流文化转变,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方式。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凭借自身的多样化形式、娱乐性内容、养生性目的的本质内涵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崭露头角。以制度性的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引进民族体育项目,对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场域内的发展是一种强烈的动机。
2.可行性: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场域内传播的路径
2.1自我审视:民族体育文化滤化式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发展、世界信息技术的代际更迭,全球多元化文化要素的联系日益密切,在文化要素整体发展的文化背景下,民族体育文化也要不断的推陈出新、突破瓶颈,探寻多元化的全新发展模式。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维护民族文化的特色共存与特性保护,最大限度保存鲜明个性并适应革新式发展的潮流。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场域内的传播,首先要厘清关于民族体育文化复杂体系的科学认识,透过民众表现形式理解体育现象背后的民族风俗和地域特征;其次要打破民族体育文化的固化发展模式,去粗取精的在“原生态化“的本土化发展中寻找高校场域内传播的契机。
2.2兼容并蓄:民族体育文化融合式发展
在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发展态势下,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已不能固步自封,在文化之林中自居高位。在高校体育文化领域中为丰富体育文化内涵、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形式、补足高校体育文化理论、充实高校体育实践活动。本着民族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共同的目标与价值属性,实现两种文化体系的沟通互融,各自保持独立自主特性的条件下,增强民族体育文化的适应性,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建立沟通,构建互通互融的良性传播模式。
2.3体制认同:民族体育文化体制式发展
民族体育文化的良好发展也是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大众传媒需要。5在举国体制发展背景下,民族体育文化在实现高校场域内的复兴,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大力支持,夯实其学生基础、提高其文化认同、增强其文化自信。首先,为高校场域内民族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提供相关方针政策的支持,鼓励形成民族体育文化氛围,广泛开展相关活动;其次,给予相应的财力、物力支持,为其传播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为高校优良的文化发展条件提供资金保障;最后,加强外部因素对于民族体育文化的规范提炼,由政府组织与民间组织、传承人进行密切交流,提炼民族体育文化的精华,保证高校教学中的文化科学性。
3.结语
民族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体育意识、体育理念、体育精神的集合,高校作为重要的文化阵地,肩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使命,拥有完备的优势资源,能够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等研究。以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为基础,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为依托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找寻新的突破,探索多元发展路径。
注释:
1王海,李茂 . 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可行性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3) : 80 - 82.
2杜舒书,陈青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论[J]. 贵州民族研究,2015( 8) : 72 - 77.
3曹招莲 . 全球化与体育文化传播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 6) : 27 - 29.
4陳军,邹荣霞 . 大众传媒对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6( 4) : 34 - 35.
5杜舒书,陈青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论[J]. 贵州民族研究2015( 8) : 72 - 77.
参考文献:
[1]张江华,刘定一 . 起点即终点: 武术发展的知识向度[J].体育科学,2012,32( 5) : 43.
[2]张世英 .“东方睡狮”自我觉醒的历程———中华精神现象学大纲( 之一) [J].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47( 5) : 6 - 13.
[3栗胜夫,寇建民,姚伟华 . 武术在服务国策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J]. 体育科学,2005,25( 1) : 61 - 65.
关键词:高校场域 民族体育文化 传播 路径
1.高校场域发展的应然性
1.1应然性: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的使然
“中华民族素来以博大精深的文化闻名于世,其民族体育的形式和数量堪称世界之最。”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联系愈加密切,全球化趋势成为各领域发展的关键词。“随着体育全球化的深入,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迎来了机遇与挑战”2,以此为契机的交流与碰撞成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发展新常态,民族体育文化也未能幸免。 “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存在本土化的过程,是一种文化再造现象”3,当前学术界已从不同视角、多个维度对民族文化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透彻剖析,借鉴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式和发展路径,意欲寻求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型发展。在西方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冲击下,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思路,探索发展路径,为民族体育拓展发展空间,改善当前的发展困境。
1.2应然性:民族文化的自身特点
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体系,别具一格的文化特点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打磨、沉淀,形成集健身娱乐、规训身心于一体的文化瑰宝。“民族体育文化传播是发扬民族文化与大众传媒发展的双重需求。“4寓教于乐的表现形式与高校教育中注重趣味性、娱乐性的教学形式相匹配;与高校学生的三观养成相融合;能够让广大学生在获得心理满足感的的同时获取愉悦的精神体验,与此同时,民族体育文化的群体活动性特征与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为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场域内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才能长远发展,才能不断传承。”
1.3应然性:高校课程改革驱动
“基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现状,且作为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必须强化民族体育文化在我国文化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程度的提升,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繁荣,民族体育项目也处于日益兴盛阶段,开始逐渐向主流文化转变,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方式。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凭借自身的多样化形式、娱乐性内容、养生性目的的本质内涵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崭露头角。以制度性的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引进民族体育项目,对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场域内的发展是一种强烈的动机。
2.可行性: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场域内传播的路径
2.1自我审视:民族体育文化滤化式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发展、世界信息技术的代际更迭,全球多元化文化要素的联系日益密切,在文化要素整体发展的文化背景下,民族体育文化也要不断的推陈出新、突破瓶颈,探寻多元化的全新发展模式。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维护民族文化的特色共存与特性保护,最大限度保存鲜明个性并适应革新式发展的潮流。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场域内的传播,首先要厘清关于民族体育文化复杂体系的科学认识,透过民众表现形式理解体育现象背后的民族风俗和地域特征;其次要打破民族体育文化的固化发展模式,去粗取精的在“原生态化“的本土化发展中寻找高校场域内传播的契机。
2.2兼容并蓄:民族体育文化融合式发展
在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发展态势下,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已不能固步自封,在文化之林中自居高位。在高校体育文化领域中为丰富体育文化内涵、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形式、补足高校体育文化理论、充实高校体育实践活动。本着民族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共同的目标与价值属性,实现两种文化体系的沟通互融,各自保持独立自主特性的条件下,增强民族体育文化的适应性,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建立沟通,构建互通互融的良性传播模式。
2.3体制认同:民族体育文化体制式发展
民族体育文化的良好发展也是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大众传媒需要。5在举国体制发展背景下,民族体育文化在实现高校场域内的复兴,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大力支持,夯实其学生基础、提高其文化认同、增强其文化自信。首先,为高校场域内民族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提供相关方针政策的支持,鼓励形成民族体育文化氛围,广泛开展相关活动;其次,给予相应的财力、物力支持,为其传播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为高校优良的文化发展条件提供资金保障;最后,加强外部因素对于民族体育文化的规范提炼,由政府组织与民间组织、传承人进行密切交流,提炼民族体育文化的精华,保证高校教学中的文化科学性。
3.结语
民族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体育意识、体育理念、体育精神的集合,高校作为重要的文化阵地,肩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使命,拥有完备的优势资源,能够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等研究。以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为基础,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为依托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找寻新的突破,探索多元发展路径。
注释:
1王海,李茂 . 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可行性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3) : 80 - 82.
2杜舒书,陈青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论[J]. 贵州民族研究,2015( 8) : 72 - 77.
3曹招莲 . 全球化与体育文化传播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 6) : 27 - 29.
4陳军,邹荣霞 . 大众传媒对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6( 4) : 34 - 35.
5杜舒书,陈青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论[J]. 贵州民族研究2015( 8) : 72 - 77.
参考文献:
[1]张江华,刘定一 . 起点即终点: 武术发展的知识向度[J].体育科学,2012,32( 5) : 43.
[2]张世英 .“东方睡狮”自我觉醒的历程———中华精神现象学大纲( 之一) [J].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47( 5) : 6 - 13.
[3栗胜夫,寇建民,姚伟华 . 武术在服务国策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J]. 体育科学,2005,25( 1) : 61 -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