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60)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n=60)给予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指标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创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ADL评分、NIHSS评分、GO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95.00%、(49.86±8.04)min、(3.42±1.14)cm、(37.52±3.15)mL、(19.45±3.11)d、(89.04±3.26)分、(8.21±0.41)分、(13.26±0.34)分、8.33%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67.73±10.61)min、(15.21±1.34)cm、(73.37±3.23)mL、(25.58±4.20)d、(68.35±3.32)分、(13.21±1.10)分、(11.25±1.01)分、2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13.8170、10.3980、51.9093、61.5496、8.9375、34.4435、32.9917、14.6097、13.3600,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效果优于开颅手术,可有效改善治疗指标和神经功能和预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创手术;开颅手术;脑出血;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3-022-03
  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的脑实质出血疾病,其发病较急,致残和致死率极高,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治疗,开颅手术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常规开颅手术有较大的损伤,且是对脑部的损伤,而患者又多为中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于年轻人较差,因此很容易因此而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1-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不仅创口小,还能降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2]。本研究就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60)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8~75岁,平均(59.21±11.24)岁;血肿量31~70mL,平均(49.25±5.48)mL;血肿部位:20例脑室,23例基底节区,17例其它部位;对照组(n=60)给予开颅手术治疗,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8~76岁,平均(60.11±10.87)岁;血肿量30~70mL,平均(50.21±4.25)mL;血肿部位:19例脑室,24例基底节区,17例其它部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2)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3)符合手术指征且无手术禁忌症者;排除标准:(1)重大器质性病变者;(2)手术耐受度低者;(3)严重内科疾病者。本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常规消毒,CT扫描定位,根据血肿情况进行弧形或马蹄形切口,将硬脑膜十字形切开,切开并分离脑组织与蛛网膜直至血肿腔,于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将血肿最大限度清除,止血,留置引流管,缝合,关闭颅腔。观察组患者微创手术治疗:局部麻醉,于额部直行切口,颅骨钻在穿刺点钻孔,切开硬脑膜,然后穿刺,血肿腔内留置引流管,外接注射器,用于吸收血液,并由引流管流出,创口消毒缝合,固定引流管,外接引流装,术后采用CT复查,根据患者血肿情况术腔注射2万U尿激酶,以促进血肿排出,直到引流满意后将引流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指标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临床疗效: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NIHSS评分降低<50%;一般: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IHSS评分降低50~90%;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NIHSS评分降低>90%[3];(2)生活质量:采用改良Barthel(ADL)评价,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4];(3)神经功能:采用NIHSS评价,分值范围0~42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好;(4)预后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評价,分值3~1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预后情况越好[5]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95.00%vs76.67%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以及预后情况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ADL、NIHSS、GO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00%vs28.33%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 讨论
  脑出血多发生在患者费劲用力时或情绪激动时,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即便患者幸存下来,大多都存在言语吞咽、认知、运动障碍等后遗症[6]。通过手术清除血肿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脑组织压迫状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预后改善[7]。但常规开颅手术的大创伤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伤害,不仅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还会影响患者恢复,因此患者手术依从性并不高[8-9]。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在确保常规开颅手术的疗效时,还能改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已广泛得到患者及医生的认可[10]。微创手术的主要优势如下:(1)局部强化:微创手术仅采用局部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可降低麻醉药物对患者的影响,也就降低了相关并发症[11];(2)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创口小,能降低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也就降低了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12];(3)微创手术时间短,可为患者争取治疗时机,避免颅内感染[13];(4)微创手术创口可避免损伤大脑重要功能区,降低各种后遗症出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创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ADL评分、NIHSS评分、GO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创手术可有效改善治疗指标和神经功能和预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孟庆刚.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对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66+79.
  [2]李志刚.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3): 31-32.
  [3]叶柳.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0): 33-34.
  [4]孙鑫.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3): 92.
  [5]王荣耀.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3):28-30.
  [6]杨渊.微创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4):146-147.
  [7]周刚.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7):94-95.
  [8]马书伟,郑广顺,李晓艳.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07):15-17.
  [9]罗卫雄.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8):5411-5412.
  [10]户立志.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20):3778.
  [11]高巖松.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136 -137.
  [12]王琦,徐鸿涛.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农村卫生,2016(19):48 -49.
  [13]车玉琪.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4(19):75+78.
  [14]何杰,王顺超,王宏.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110-11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临床分析。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胃癌病人68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的化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理气、和胃止呕中药。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47%,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55.88%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对中晚期胃癌治疗能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起始孕周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按使用胰岛素孕周不同分为早期组(n=33)和晚期组(n=34)。两组患者均以饮食控制作为基础,同时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PG)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两组FPG、2hPG水平均明显下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的效果。方法 对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3-6个月,观察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折对位情况、局部疼痛缓解及局部肿胀消失时间。结果 经过3-6个月随访后,30例患者治疗效果如下:优12例、良14例、可2例、差2例,治疗优良率为86.67%(26/30);患者骨折对位情况良好,手法复位外
期刊
摘要:目的: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胺碘酮和普罗帕酮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20例进行研究,依据治疗药物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进行两组复律时间、复律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复律成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复律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不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胃肠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对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9.2-2020.2,共选择70例在医院中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处理方法,观察组行围手术期临床处理方法。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临床处理,有助于帮助患
期刊
摘要: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基础是毛囊的皮脂腺,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好发于面部,严重者可导致面部损毁。针对于痤疮的治疗主要有西医和中医两种手段。本文将从西医和中医两个方面对于痤疮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痤疮;发病机制;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3-036-02  痤疮是
期刊
摘要:目的 总结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治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80例患者经治疗后,20例患者获得显效,53例患者获得有效,7例患者治疗无效,80例患者经患者治疗后的HR、EDV、LVEF和pro-BNP相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差异有统计血意义。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合并多个并发症与诱因,再加上症状不够典型,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5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出血量及生活质量(QOL)、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尿动力学测定最大尿流率(Qmax)评分。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期刊
摘要:在分析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基础上;运用心理控制论探讨预防医患纠纷发生的心理控制对策。提出了医院方通过提升服务理念、注重社会效益的自控来达到控制患者方心理的策略;论述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心理控制方法。预防医患纠纷的心理控制方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能有效防范医患纠纷;有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医患纠纷;预防方法;心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
期刊
摘要:目的:对手外伤患者应用PDCA循环护理,并分析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手外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在此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外伤患者应用PDCA循環护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