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探讨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feng615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增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且呈现出周期性变动的特征,即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经历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这种现象被称为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一、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长度
  Taylor和Woodford(1999)提出,衡量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方法就是看总产出和其它相应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对于它们长期趋势的偏离程度,其中最基本的指标就是GDP。所以,在判断宏观经济波动是否出现时,我们主要是考察实际GDP偏离潜在GDP的程度,即
  ■
  其中,■是实际GDP,■是实际GDP的长期趋势,■是潜在GDP,■是随即游走项,■就是我们要最终考察的指标,就是实际GDP对潜在GDP的偏离。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秘书处对潜在GDP的定义是,在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条件下,一个国家中期的总产出水平,在这个定义下,可以近似于。则就成了我们所关注的产出波动。科学准确地估计出改革开放以后出现过的经济波动周期的起止时间,是进一步研究分析历次宏观经济波动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必要基础,因此,本文利用了目前国际上公认比较成熟的方法生产函数法,对我国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结果如图所示:
  ■
  本文以波峰—波峰为一个循环周期,根据上图的波动曲线将我國的经济波动周期划分如下:
  第一个周期1980—1985,周期长度为5年
  第二个周期1985—1989,周期长度为4年
  第三个周期1989—1995,周期长度为6年
  第四个周期1995—2001,周期长度为6年
  第五个周期2001—2004,周期长度为3年
  第六个周期2004—2008,周期长度为4年
  二、宏观经济波动的背后成因
  在1978—1980年,我国刚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全国进行经济建设的热情高涨,但是由于社会总需求扩张速度快于总供给的增长能力,物价水平全面上涨,产生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80—1989年第一个和第二个经济周期中,尤其是1988年、1989年开始出现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分别高达18.7%和17.8%,同时“抢购风”刮遍大江南北,高通货膨胀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如坚决控制社会总需求,加强引导和管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调整投资结构,坚持实行从紧的货币财政政策。但是由于当时对经济运行内在规律认识不够充分,宏观调控的水平相对不高,宏观调控措施相对滞后,调控措施以行政手段为主,缺乏市场调节能力。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出现较大规模的下降,引起了比较大的经济波动。在1989—1995年第三个经济周期,尤其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举国上下再次掀起改革、开放的新浪潮,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但在随后的1993—1995年,通货膨胀率也分别高达13.0%、21.7%和14.8%。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这个阶段的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对市场机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政府实施了压缩银根、控制货币发行、清理固定资产在建项目和压缩政府公共开支等一系列政策。在1995—2001年第四个经济周期,1996年成功抑制通胀后,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增速逐年走低。而在这个阶段,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得到根本性提高,并且加强了对我国经济运行内在关系的认识,调控措施第一次由控制和稳定需求转向扩大需求,政府开始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的经济增长逐步回升,直到2000年,国民经济才开始逐渐走出颓势,进入新的周期。2001年至今,即在第五个和第六个周期中,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呈现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威胁着宏观经济的稳定。在这个阶段,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保持了经济总量的大体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
  三、分析宏观经济波动的特征
  由上图可以看出,1978—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平均每4.7年发生一次短周期波动。从1979年到1981年开始的经济处于正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而以1982年开始到1984年连续3年处于负波动,在第一个波动周期里波动幅度都较小,波峰只有0.25,波谷也只有-0.35。同样的在其他的四个波动周期中,可以从图上看出,每个波峰后都紧挨着波谷,波峰的波动幅度越高,相继低谷波动幅度就越低。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每一国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过高的经济增长必然造成总量和结构关系的失调,在人为刺激下,经济发展越快,造成结构失调的程度就越严重,最后进行调整时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经济波动的破坏力也就越大。所以宏观调控也必须依照经济运行规律办事,不能盲目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正确了解宏观经济波动,合理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及时减少经济波动的危害至关重要。通过1979—2008年各个周期的比较,可以看出80年代后期的经济波动幅度相对还是不小的,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损伤。从1991年开始的经济波动周期中经济在较高速度区间的运行一直维持了五年,从1992年到1995年,经济增长率均在10%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90年代后期以后,经济收缩速度由快转慢,收缩期明显变长,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逐渐趋缓,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
  总的来说,在1978年以后的经济波动周期中,投资拉动的效应依然存在,但由于在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投资波动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波动在形式和内容上对经济运行和结构的直接损伤越来越少。经济波动的幅度有所缩小、烈度也有所缩小,均与我们对投资增速与经济增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优化有关。■
  (李业嘉,海南三亚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统计、风险管理)
其他文献
太仓市隶属苏州市,是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23个示范点之一,经过3年多工作,在完成的基础上制定了,现进入疾病干预阶段.据我市8万人群慢病基线调查显示:35周岁以上
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城市化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这就使得土地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也对土地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了解和认
第三届“美丽中国”高峰恳谈会即将于9月18~20日在武汉召开,会议期间将集中展示推介十余项新技术和新产品,本栏目在这里披露部分项目,以飨读者。全球智能工厂平台(smart-plan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持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油田企业,同样也对油田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凡事都具有
【摘 要】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及参数,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是对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涵义、内容、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如何做好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措施  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环境下,建筑工程涉及的范围日渐扩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面对着不同的地质条件,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
一、中国农业补贴的目标转换  (一)维护粮食安全(1978—1997年)  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间,都能够买得到和买得起足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以满足活跃、健康的生活所需的饮食需求和消费偏好。粮食安全是这一时期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的重要目标。  (二)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环境保护(1998—2003年)  在这一时期粮食安全仍是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的主要目标,但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农民收入和
1病例情况rn患者,女,32岁,因颈部包块10年伴心悸、烦躁,近1月症状加重,全身乏力、怕热多汗、双手颤动而入院.入院后测基础代谢率为+45%,T3、T4均高于正常1倍,给卢戈氏碘液和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汇是从2001年开始频繁进入人们视野的,目前为止我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近上千条,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涉及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本文结合新疆各民族间文化认同、文化差异、文化交融等特点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中的几点思考进行简单的陈述。  【关键词】多民族地区;“非遗”保护;思考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
李志道教授从事针灸临床50余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幸随李教授学习,受益颇丰.李教授善用组合穴并予以命名,如补三气、胆经四透、阳明四穴等,这些组穴既可单独应用,又可
本文先介绍了电力建设市场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当前电力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从施工管理和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