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張艺谋导演在导演界是一位知名的大导,同样他导演的农村题材的电影也非常优秀,看完后耐人寻味。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便是其中之一。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有关于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电影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故事的开头便是村长领着魏敏芝在山区的村庄中行走,他们手上领这点简单的行李。原来是因为村中水泉小学的高老师的母亲得了重病,不得不请假回家照顾。作为唯一的一位老师走了后孩子就没人教了,于是村长从邻村找到了才14岁的少女魏敏芝作为临时代课的老师来教孩子们。 并承诺给她50元代课费作为回报。高老师觉得她年纪小,可是无奈找不到别的老师了,只好嘱咐魏敏芝每天给学生抄课文,准确清点人数,一个都不能少。原本30多个学生,因为家里负担不起,所以只剩下了26个。高老师走之前反复交代一定要保证孩子们一个都不少,他会额外再多给魏敏芝10元作为奖励。高老师走后,学生们都觉得这个新老师太年轻了,没个老师的样子,于是便开始欺负她,课堂上随意打闹,不听她的话,整个教室乱哄哄的。不久,班上一个名叫张慧科的男生因为家庭贫困,母亲又卧病在床,不得不辍学跟随着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城里打工挣钱。这件事被魏敏芝知道后,为了信守“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便呼吁同学们通过搬砖、凑钱等各种办法凑齐了去城里的车票钱,然后就只身一人来到城里寻找张慧科。经历了各种人情冷暖,最终通过电视台的帮助找到了张慧科,还因为这件事引起了社会上好心人的关注,给这个贫困的山区带来了教育物资捐助。魏敏芝也最终守住了她“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这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平实、传统的电影。影片采用纪录片式的风格,所有的演员都是业余的、全纪实镜头、全真实布景、纪实性的拍摄手法,强烈追求一种真实感。这恰恰是这种真切的力量才最能够打动人。该片因在人物与环境上的处理表现独到而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看完这部电影,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电影虽然是1998年上映的,距离现在已经挺久的了,但是其关注点——农村教育,却是至今也依旧值得重视的话题。看着电影里贫穷的山区小学,4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间破旧的教室上课,只有三条腿的讲桌,就连抄课文的粉笔都得精打细算的用。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或许是难以想象的,但它却真真实实的发生在许多我们看不到的贫困山区。即使教育条件那么艰苦,工资也不能及时支付,高老师也依旧守着水泉小学,无怨无悔的给山区的孩子们上课,并一再嘱咐魏敏芝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可见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只有受到教育,多读书,学到知识本领才能走出山区,脱离贫困。这也是老师们一直坚持教育的原因。我认为一开始,魏敏芝坚持要去找张慧科,是因为只要她保证她承诺的一个学生都不少,就能拿到50块钱,并不是什么多么高尚的原因,她只是为了钱。毕竟,魏敏芝本身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她需要这笔钱。在农村,像她这么大的孩子已经完全可以当做一个劳动力用来赚钱了。因此魏敏芝能去找,一定有个物质驱使,她家需要这笔钱。但纵观剧情慢慢发展,在魏敏芝代课期间,先是有一个学生被省里选拔为运动员培养,先带走了。魏开始逐渐接受,就像村长所说的是为了国家培养人才,情有可原。如果说魏一意孤行的认为只要一个少了就叫少了,那魏一定会去先找那个女学生,而魏没有这么做,她是有所顾忌的,她是害怕权势吗?可能并不是这样的,她也考虑不到那么深远,第一个走了就走了,去了县城,有好学校念,这就让魏可以慢慢接受,而此事以后她能不能拿到50元,可能她自己也不很清楚了,50块钱的分量在其心中逐渐减轻,而威胁到学生越来越少的责任在加重。因此,责任和50块钱的关系从最初的“捆绑”到“分割”,而故事情节发展到最后,50块钱逐渐消逝并不是剧情的自相矛盾,而是随着魏敏芝的淡忘而淡忘,这是流畅的。看到电影后面才明白确实,魏敏芝来教书的初衷是为了50元,是为了完成任务拿到钱可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这种想法渐渐转化成了对学生的爱与责任。在一个学生被接进城之后,她不是对能否拿到钱而担忧,而是对于没尽到责任的自责。在张慧科进城后,魏敏芝就已经下定决心: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她去找人的初衷已经不是钱了;而对于采访默然,我的看法是:魏敏芝只是一个孩子,没上过中学,几乎没进过城,对于自己为什么要找人也是朦胧的觉得应该去找,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清楚的解释。而且,没见过市面的人在摄像机前面对那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不免会感到不自在。
另外故事的结尾,虽然通过电视台让外界知道了这个贫困的山区小学,得到了一些捐款和物资,张慧科也得以重返校园,一切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像这样的例子至今仍然很多见,通过媒体报道,得到了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使他们脱离了困境,但我们都清楚这样治标不治本。农村教育问题、农村失学问题不止这一个地方存在,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是需要国家建立一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确保农村儿童教育得到保障。
电影通过一段发生在山区小学里的故事来揭露社会中存在的农村教育现状、失学问题以及解决路径等深刻的问题,感动之余又令人反思教育问题。我认为《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并期盼着电影市场中能多一些这种类型的好电影。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張艺谋导演在导演界是一位知名的大导,同样他导演的农村题材的电影也非常优秀,看完后耐人寻味。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便是其中之一。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有关于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电影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故事的开头便是村长领着魏敏芝在山区的村庄中行走,他们手上领这点简单的行李。原来是因为村中水泉小学的高老师的母亲得了重病,不得不请假回家照顾。作为唯一的一位老师走了后孩子就没人教了,于是村长从邻村找到了才14岁的少女魏敏芝作为临时代课的老师来教孩子们。 并承诺给她50元代课费作为回报。高老师觉得她年纪小,可是无奈找不到别的老师了,只好嘱咐魏敏芝每天给学生抄课文,准确清点人数,一个都不能少。原本30多个学生,因为家里负担不起,所以只剩下了26个。高老师走之前反复交代一定要保证孩子们一个都不少,他会额外再多给魏敏芝10元作为奖励。高老师走后,学生们都觉得这个新老师太年轻了,没个老师的样子,于是便开始欺负她,课堂上随意打闹,不听她的话,整个教室乱哄哄的。不久,班上一个名叫张慧科的男生因为家庭贫困,母亲又卧病在床,不得不辍学跟随着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城里打工挣钱。这件事被魏敏芝知道后,为了信守“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便呼吁同学们通过搬砖、凑钱等各种办法凑齐了去城里的车票钱,然后就只身一人来到城里寻找张慧科。经历了各种人情冷暖,最终通过电视台的帮助找到了张慧科,还因为这件事引起了社会上好心人的关注,给这个贫困的山区带来了教育物资捐助。魏敏芝也最终守住了她“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这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平实、传统的电影。影片采用纪录片式的风格,所有的演员都是业余的、全纪实镜头、全真实布景、纪实性的拍摄手法,强烈追求一种真实感。这恰恰是这种真切的力量才最能够打动人。该片因在人物与环境上的处理表现独到而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看完这部电影,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电影虽然是1998年上映的,距离现在已经挺久的了,但是其关注点——农村教育,却是至今也依旧值得重视的话题。看着电影里贫穷的山区小学,4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间破旧的教室上课,只有三条腿的讲桌,就连抄课文的粉笔都得精打细算的用。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或许是难以想象的,但它却真真实实的发生在许多我们看不到的贫困山区。即使教育条件那么艰苦,工资也不能及时支付,高老师也依旧守着水泉小学,无怨无悔的给山区的孩子们上课,并一再嘱咐魏敏芝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可见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只有受到教育,多读书,学到知识本领才能走出山区,脱离贫困。这也是老师们一直坚持教育的原因。我认为一开始,魏敏芝坚持要去找张慧科,是因为只要她保证她承诺的一个学生都不少,就能拿到50块钱,并不是什么多么高尚的原因,她只是为了钱。毕竟,魏敏芝本身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她需要这笔钱。在农村,像她这么大的孩子已经完全可以当做一个劳动力用来赚钱了。因此魏敏芝能去找,一定有个物质驱使,她家需要这笔钱。但纵观剧情慢慢发展,在魏敏芝代课期间,先是有一个学生被省里选拔为运动员培养,先带走了。魏开始逐渐接受,就像村长所说的是为了国家培养人才,情有可原。如果说魏一意孤行的认为只要一个少了就叫少了,那魏一定会去先找那个女学生,而魏没有这么做,她是有所顾忌的,她是害怕权势吗?可能并不是这样的,她也考虑不到那么深远,第一个走了就走了,去了县城,有好学校念,这就让魏可以慢慢接受,而此事以后她能不能拿到50元,可能她自己也不很清楚了,50块钱的分量在其心中逐渐减轻,而威胁到学生越来越少的责任在加重。因此,责任和50块钱的关系从最初的“捆绑”到“分割”,而故事情节发展到最后,50块钱逐渐消逝并不是剧情的自相矛盾,而是随着魏敏芝的淡忘而淡忘,这是流畅的。看到电影后面才明白确实,魏敏芝来教书的初衷是为了50元,是为了完成任务拿到钱可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这种想法渐渐转化成了对学生的爱与责任。在一个学生被接进城之后,她不是对能否拿到钱而担忧,而是对于没尽到责任的自责。在张慧科进城后,魏敏芝就已经下定决心: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她去找人的初衷已经不是钱了;而对于采访默然,我的看法是:魏敏芝只是一个孩子,没上过中学,几乎没进过城,对于自己为什么要找人也是朦胧的觉得应该去找,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清楚的解释。而且,没见过市面的人在摄像机前面对那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不免会感到不自在。
另外故事的结尾,虽然通过电视台让外界知道了这个贫困的山区小学,得到了一些捐款和物资,张慧科也得以重返校园,一切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像这样的例子至今仍然很多见,通过媒体报道,得到了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使他们脱离了困境,但我们都清楚这样治标不治本。农村教育问题、农村失学问题不止这一个地方存在,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是需要国家建立一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确保农村儿童教育得到保障。
电影通过一段发生在山区小学里的故事来揭露社会中存在的农村教育现状、失学问题以及解决路径等深刻的问题,感动之余又令人反思教育问题。我认为《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并期盼着电影市场中能多一些这种类型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