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情况,研究高血压的防治和发病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研究室与流行病学研究室,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理学系及药物研究所药理学研究室自1959年始陆续开展了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群防治试点、高血压治疗研究、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和中药降压作用研究【2】。
1.高血压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研究
我国面临着高血压的巨大负担,治疗必须以预防为主。中美心血管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在中国首次用队列人群前瞻性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有体重超重、体重增加幅度大和经常饮酒。由此提出控制超重,体重过快增长和限制饮酒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5】。我国数个中心参加了国际多中心大规模的膳食因素和血压关系的INTERSALT和INT-ERMAP研究,为阐明这一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6】,并提示防治高血压必须采取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7】。
2.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
近年来高血压的研究被列入国家规划,并对高血压的血管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卒中易感性高血压大鼠和肾性高血压大鼠的阻力动脉血管平滑肌收缩过程的重要环节为研究重点,应用电生理学膜片钳(patch clamp)、分子生物学、细胞免疫学等技术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细胞Ca2+泵功能正常是维持胞内Ca2+平衡的重要因素,由于细胞Ca2+转运、利用、代谢整个过程失常,从而导致血管平滑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12】,引起血压升高。研究还发现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红细胞Ca2+泵活性明显低于无家族史的儿童,这些都表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和动物的细胞Ca2+转运在高血压未出现前即已发生障碍,进一步证明了高血压的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TMP)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TMP不但能抑制高血压动物血管平滑肌细胞Ca2+内流,抑制NE引起的血管平滑肌收缩。而且能提高细胞Ca2+泵活性,增加Ca2+外流,还具有拮抗Ca2+M活性的作用。如适当改变TMP的结构,可使其舒血管作用进一步加强,说明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改善血管功能的抗高血压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3.降压药物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初,可供临床应用的降压药只有从印度进口的寿品南。药物研究所组织多学科研究不同产地中国萝芙木的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结果从萝芙木中分离到15种成份,药理实验证明麻醉犬和猫静脉注射萝芙木总碱0.5-1.0mg/kg及肾性高血压犬口服2-10mg/kg后血压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部分动物出现利血平样神经症状,进一步研究表明,萝芙木总碱的降压有效成份为利血平和具有a受体阻滞作用的成分,以前者为主且不良反应较小。1958年生产了我国第一种降压药———降压灵(中国萝芙木总碱),成为当时全国广泛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目前仍受到一些患者的欢迎。
此外葛根为中医常用的祛风解表药,有用于治疗项背强痛的记载。根据中医理论,试用多种中药治疗高血压,结果发现葛根和川芎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症状,静脉注射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脏循环(包括微循环)、降低氧耗、改善心肌代谢、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等作用,并能减轻脑损伤,延长存活时间和降低死亡率。葛根素还能改善视网膜阻塞患者的视力和眼底微循环。葛根素注射液于1993年经卫生部新药审评中心批准用于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和冠心病,并用于治疗脑血管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预防高血压患病的措施对策
4.1 加强自身修养纠正不良的生活行为
高血压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近年来在进行高血压研究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流行病学调查。据文献报道我国高血压知晓率26.3%,持久服药率12.1%,控制率只有2.8%。随着年龄增长,血压往往会直线上升,为此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全民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有计划地进行早期监测,定期随诊和科学防治,保障身体健康。调查还显示:文化程度低者高血压病患病率偏高;高学历者主动进行医疗咨询者多,对于卫生保健知识的接受能力强,患高血压后能主动控制体重,改善膳食结构,遵循营养防治原则。而文化程度低者,多存在不在乎不重视的心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不积极进行治疗,且不良生活习惯多,吸烟多,肥胖超重多,主动锻炼较少,饮食不遵循营养防治原则。对于这些患者要有针对性地讲解高血压常识,讲明并发症的危害,使患者对疾病诊断、治疗、疗效、预后有大致了解,同时密切监测血压,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采取合理饮食,限酒、低盐、戒烟、增加体力活动,精神放松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4.2 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合理进行药物与非药物治疗
国外研究结果提示,要提高患者的依从程度,就要加强教育,要使其充分认识到按医嘱服药对治疗高血压、防止心脑肾损害的重要性,从而充分提高用药依从性,还应根据每个人健康信念的特殊性,制订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其次指导高血压患者坚持按医嘱正确服药,知晓其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服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按照药物的起效时间与血压的变化规律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为避免遗忘,可将服药与某项日常行为结合起来,并教会患者出现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处理方法,如出现头晕、头痛时应卧床休息,对于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嘱服药后卧床2~3h,变换体位时动作应缓慢,站立时间不宜过长,出现症状应立即平卧,以免突然倒地发生意外,从膳食、运动、心理、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加强宣传力度。需要营造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丢掉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健康行为,提高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参考文献:
[1]赵冬,吴兆芳,王薇,等·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基线血压和7年累积心血管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0):612-617·
[2]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7(2):97·
[3]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1.高血压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研究
我国面临着高血压的巨大负担,治疗必须以预防为主。中美心血管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在中国首次用队列人群前瞻性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有体重超重、体重增加幅度大和经常饮酒。由此提出控制超重,体重过快增长和限制饮酒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5】。我国数个中心参加了国际多中心大规模的膳食因素和血压关系的INTERSALT和INT-ERMAP研究,为阐明这一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6】,并提示防治高血压必须采取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7】。
2.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
近年来高血压的研究被列入国家规划,并对高血压的血管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卒中易感性高血压大鼠和肾性高血压大鼠的阻力动脉血管平滑肌收缩过程的重要环节为研究重点,应用电生理学膜片钳(patch clamp)、分子生物学、细胞免疫学等技术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细胞Ca2+泵功能正常是维持胞内Ca2+平衡的重要因素,由于细胞Ca2+转运、利用、代谢整个过程失常,从而导致血管平滑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12】,引起血压升高。研究还发现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红细胞Ca2+泵活性明显低于无家族史的儿童,这些都表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和动物的细胞Ca2+转运在高血压未出现前即已发生障碍,进一步证明了高血压的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TMP)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TMP不但能抑制高血压动物血管平滑肌细胞Ca2+内流,抑制NE引起的血管平滑肌收缩。而且能提高细胞Ca2+泵活性,增加Ca2+外流,还具有拮抗Ca2+M活性的作用。如适当改变TMP的结构,可使其舒血管作用进一步加强,说明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改善血管功能的抗高血压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3.降压药物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初,可供临床应用的降压药只有从印度进口的寿品南。药物研究所组织多学科研究不同产地中国萝芙木的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结果从萝芙木中分离到15种成份,药理实验证明麻醉犬和猫静脉注射萝芙木总碱0.5-1.0mg/kg及肾性高血压犬口服2-10mg/kg后血压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部分动物出现利血平样神经症状,进一步研究表明,萝芙木总碱的降压有效成份为利血平和具有a受体阻滞作用的成分,以前者为主且不良反应较小。1958年生产了我国第一种降压药———降压灵(中国萝芙木总碱),成为当时全国广泛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目前仍受到一些患者的欢迎。
此外葛根为中医常用的祛风解表药,有用于治疗项背强痛的记载。根据中医理论,试用多种中药治疗高血压,结果发现葛根和川芎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症状,静脉注射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脏循环(包括微循环)、降低氧耗、改善心肌代谢、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等作用,并能减轻脑损伤,延长存活时间和降低死亡率。葛根素还能改善视网膜阻塞患者的视力和眼底微循环。葛根素注射液于1993年经卫生部新药审评中心批准用于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和冠心病,并用于治疗脑血管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预防高血压患病的措施对策
4.1 加强自身修养纠正不良的生活行为
高血压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近年来在进行高血压研究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流行病学调查。据文献报道我国高血压知晓率26.3%,持久服药率12.1%,控制率只有2.8%。随着年龄增长,血压往往会直线上升,为此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全民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有计划地进行早期监测,定期随诊和科学防治,保障身体健康。调查还显示:文化程度低者高血压病患病率偏高;高学历者主动进行医疗咨询者多,对于卫生保健知识的接受能力强,患高血压后能主动控制体重,改善膳食结构,遵循营养防治原则。而文化程度低者,多存在不在乎不重视的心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不积极进行治疗,且不良生活习惯多,吸烟多,肥胖超重多,主动锻炼较少,饮食不遵循营养防治原则。对于这些患者要有针对性地讲解高血压常识,讲明并发症的危害,使患者对疾病诊断、治疗、疗效、预后有大致了解,同时密切监测血压,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采取合理饮食,限酒、低盐、戒烟、增加体力活动,精神放松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4.2 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合理进行药物与非药物治疗
国外研究结果提示,要提高患者的依从程度,就要加强教育,要使其充分认识到按医嘱服药对治疗高血压、防止心脑肾损害的重要性,从而充分提高用药依从性,还应根据每个人健康信念的特殊性,制订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其次指导高血压患者坚持按医嘱正确服药,知晓其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服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按照药物的起效时间与血压的变化规律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为避免遗忘,可将服药与某项日常行为结合起来,并教会患者出现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处理方法,如出现头晕、头痛时应卧床休息,对于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嘱服药后卧床2~3h,变换体位时动作应缓慢,站立时间不宜过长,出现症状应立即平卧,以免突然倒地发生意外,从膳食、运动、心理、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加强宣传力度。需要营造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丢掉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健康行为,提高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参考文献:
[1]赵冬,吴兆芳,王薇,等·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基线血压和7年累积心血管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0):612-617·
[2]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7(2):97·
[3]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