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趋势上升,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作为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小学生,正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阶段和学知识长身体时期,可塑性极强,也是确立世界观、是非观、法制观的重要时期,要使孩子们接受正确东西、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良好习惯,关键在教育。故此,必须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以保证孩子沿着祖国未来的需要道路健康成长,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小语教学;法制渗透;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潜移默化;教育效果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邓小平同志曾经如是指示。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知识和意识是国家法制建设乃至整个社会建设百年大计。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趋势上升,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作为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小学生,正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阶段和学知识长身体时期,可塑性极强,也是确立世界观、是非观、法制观的重要时期,要使孩子们接受正确东西、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良好习惯,关键在教育。故此,必须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力求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舒心接受、潜移默化,以保证他(她)们沿着祖国未来需要的道路健康成长。语文教学在法制教育方面作用得天独厚,凭借学科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创新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适时适度、责无旁贷、多种途径、潜移默化渗透法制教育,以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孩子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小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贵州省一项具有开拓性的教育创新与实践,成功探索出通过学校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载体、有效途径和有效形式,探索出一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实施效果良好,它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和效果上多赢等特点,在深度、广度、精度、适度上把握得很好,为中小学法制教育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对全国各地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提升中小学生法制素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充分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法定职责,对小学生健康成长、减少犯罪大有裨益,从而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然任重道远,需循序渐进,遵循原则:
(1)目的性、有机性原则。“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叶圣陶曾经说过,现行语文学科蕴涵丰富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是渗透法制教育的最佳途径,也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小学时期是一个养成遵规守纪好习惯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在法制教育方面作用天独厚,凭借学科特点,人民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结合实际,创新模式,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时适时适度、责无旁贷、多种途径渗透法制教育,巧妙融爱国主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知道法律可保护人身权利;知道自己行为不能超越法律界限,否则受惩,从而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宗旨性的活动,法制教育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各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含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学科教研活动时作为研究项目之一,要把握教学恰当尺寸,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
(2)情感性、实效性原则。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动以真情,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富有情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要有知识交流,要有思想交流,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实效。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国民素质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推进,都寄希望于广大青少年,为推进工作,全社会都在行动。身为人民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施教,注重实效,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作为贵州德江枫香溪解放军总后勤部援建寄宿制八一爱民学校一名骨干教师,本人在遵循以上原则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还致力如下教育教学,现谈亮点做法体会,仅供同行参考商榷。
一、抓住法制教育“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功能,然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当前,社会法制重要性日益明显,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及语文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面对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小语教学法制教育渗透问题如何巧妙破局?我的回答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充分挖掘内在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同时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小学法制教育主要场所实际,深刻挖掘法制教育内容,巧妙设计渗透方法。譬如: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古诗时可充分理解诗人写作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課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用它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只要深入挖掘、刻意引领,便可随时抓住课文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可由文中孩子拾槐米换学费跟现在的学生享受义务教育比较,适时穿插《九年义务教育法》,让孩子比较下知道幸福生活,从而更加努力学习。教学中,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应多给学生一些思辩空间,那样,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抓住法制教育“制高地”——习作练习教学
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现实取材。教师要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证明资料、教学引入法制事件、规范学生法制行为。如在收集震惊全国的“阜阳假奶粉”事件材料时,学生不敢相信黑心商家为牟取暴力在奶粉中加入有毒物质三聚氰氨,致使“大头娃娃”出现。他们会怀着悲愤心情写下了投机者的滔天罪行,怀着激动心情写下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祖国花朵。我们是消费者,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售出商品应保证质量,诸如此类伪劣商品完全可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到法院起诉他。通过以这些特殊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看法,深化自己的认识,对比自己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如是指出。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自然也是为学生创设法制氛围的绝佳途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写一种小动物习作,向学生说明动物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和生物资源,可成为人的宠物,动物也在维护着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三、抓住法制教育“大园地”——实践活动教学
生活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语文教师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動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社会实践、情感体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
一是坚持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相结合。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理性思维较弱,要借助形象思维,通过举办文艺演出、征文比赛、模拟法庭等喜闻乐见活动提高青少年法律知识水平,强化法律观念;通过组织撰写读后感和编辑《法制小报》,定期召开法制主题班会,举行升国旗仪工和重大节日庆祝及重要法规颁布周年纪念活动,组织旁听司法公审大会等,以生动、直观、形象活动形式,潜移默化熏陶接受。
二是坚持学校教育与部门教育相结合。学校要与社会同唱一台戏,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职能,定期邀请政法干警到校举行法制讲座,争取执法机关配合,对侵犯学生权益、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和事及时查处;要大力向社会广泛宣传,争取人民群众教育的更大支持。
三是坚持按章管理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要带头学法用法,成为学生典范;要严格遵守法规,健全违纪制度,要接受社会监督,依法治校管理,及时把学生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教学中,本人积极开展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开展“诚实与信任”演讲比赛,让学生就此议题收集大量素材,全面讲述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决心作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了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意识。
总之,加强学生法制教育,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努力,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滕志新.小学语文课堂莫忽视法制教育渗透[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
[2]何 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3
[3]皮文艳.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N].《学习报·教育研究》,2013
关键词: 小语教学;法制渗透;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潜移默化;教育效果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邓小平同志曾经如是指示。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知识和意识是国家法制建设乃至整个社会建设百年大计。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趋势上升,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作为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小学生,正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阶段和学知识长身体时期,可塑性极强,也是确立世界观、是非观、法制观的重要时期,要使孩子们接受正确东西、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良好习惯,关键在教育。故此,必须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力求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舒心接受、潜移默化,以保证他(她)们沿着祖国未来需要的道路健康成长。语文教学在法制教育方面作用得天独厚,凭借学科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创新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适时适度、责无旁贷、多种途径、潜移默化渗透法制教育,以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孩子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小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贵州省一项具有开拓性的教育创新与实践,成功探索出通过学校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载体、有效途径和有效形式,探索出一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实施效果良好,它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和效果上多赢等特点,在深度、广度、精度、适度上把握得很好,为中小学法制教育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对全国各地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提升中小学生法制素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充分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法定职责,对小学生健康成长、减少犯罪大有裨益,从而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然任重道远,需循序渐进,遵循原则:
(1)目的性、有机性原则。“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叶圣陶曾经说过,现行语文学科蕴涵丰富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是渗透法制教育的最佳途径,也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小学时期是一个养成遵规守纪好习惯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在法制教育方面作用天独厚,凭借学科特点,人民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结合实际,创新模式,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时适时适度、责无旁贷、多种途径渗透法制教育,巧妙融爱国主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知道法律可保护人身权利;知道自己行为不能超越法律界限,否则受惩,从而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宗旨性的活动,法制教育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各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含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学科教研活动时作为研究项目之一,要把握教学恰当尺寸,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
(2)情感性、实效性原则。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动以真情,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富有情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要有知识交流,要有思想交流,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实效。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国民素质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推进,都寄希望于广大青少年,为推进工作,全社会都在行动。身为人民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施教,注重实效,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作为贵州德江枫香溪解放军总后勤部援建寄宿制八一爱民学校一名骨干教师,本人在遵循以上原则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还致力如下教育教学,现谈亮点做法体会,仅供同行参考商榷。
一、抓住法制教育“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功能,然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当前,社会法制重要性日益明显,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及语文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面对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小语教学法制教育渗透问题如何巧妙破局?我的回答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充分挖掘内在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同时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小学法制教育主要场所实际,深刻挖掘法制教育内容,巧妙设计渗透方法。譬如: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古诗时可充分理解诗人写作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課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用它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只要深入挖掘、刻意引领,便可随时抓住课文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可由文中孩子拾槐米换学费跟现在的学生享受义务教育比较,适时穿插《九年义务教育法》,让孩子比较下知道幸福生活,从而更加努力学习。教学中,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应多给学生一些思辩空间,那样,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抓住法制教育“制高地”——习作练习教学
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现实取材。教师要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证明资料、教学引入法制事件、规范学生法制行为。如在收集震惊全国的“阜阳假奶粉”事件材料时,学生不敢相信黑心商家为牟取暴力在奶粉中加入有毒物质三聚氰氨,致使“大头娃娃”出现。他们会怀着悲愤心情写下了投机者的滔天罪行,怀着激动心情写下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祖国花朵。我们是消费者,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售出商品应保证质量,诸如此类伪劣商品完全可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到法院起诉他。通过以这些特殊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看法,深化自己的认识,对比自己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如是指出。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自然也是为学生创设法制氛围的绝佳途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写一种小动物习作,向学生说明动物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和生物资源,可成为人的宠物,动物也在维护着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三、抓住法制教育“大园地”——实践活动教学
生活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语文教师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動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社会实践、情感体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
一是坚持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相结合。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理性思维较弱,要借助形象思维,通过举办文艺演出、征文比赛、模拟法庭等喜闻乐见活动提高青少年法律知识水平,强化法律观念;通过组织撰写读后感和编辑《法制小报》,定期召开法制主题班会,举行升国旗仪工和重大节日庆祝及重要法规颁布周年纪念活动,组织旁听司法公审大会等,以生动、直观、形象活动形式,潜移默化熏陶接受。
二是坚持学校教育与部门教育相结合。学校要与社会同唱一台戏,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职能,定期邀请政法干警到校举行法制讲座,争取执法机关配合,对侵犯学生权益、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和事及时查处;要大力向社会广泛宣传,争取人民群众教育的更大支持。
三是坚持按章管理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要带头学法用法,成为学生典范;要严格遵守法规,健全违纪制度,要接受社会监督,依法治校管理,及时把学生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教学中,本人积极开展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开展“诚实与信任”演讲比赛,让学生就此议题收集大量素材,全面讲述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决心作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了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意识。
总之,加强学生法制教育,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努力,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滕志新.小学语文课堂莫忽视法制教育渗透[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
[2]何 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3
[3]皮文艳.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N].《学习报·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