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多,中小学生中出现了许多不良心理行为,有的学生自私冷酷;有的学生嫉妒心理过重、经不起失败和挫折的打击,甚至患上严重的精神抑郁症;有的学生依赖性强、学习懒惰、不思进取。这些现象的出现呼唤着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更要求学校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体质健全、心理健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作者结合自己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亲身经历阐述了对上好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上好 中小学 心理教育课 几点思考
当代中小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受到家长的宠爱和娇惯,其性格上较多地存在着任性、自私的特点,其心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疾病。加之当今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极易形成许多不健康的心态。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初期,是一个心理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奠基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时期;更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伴随着其身心的快速发展、思维方式的变化、社会经验的丰富和升学竞争压力的增大,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滋生各种心理问题、萌发心理疾患。
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一名教研工作者,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对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的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请专家和同行们批评指正。
1.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需要从细微小事、平常事情做起。
相对于中国中小学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来说,美国教育更重视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且把它看成是比学习知识还重的问题。美国儿童早在幼儿园开始就从生活中的最点滴、最平常的事情做起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了。下面是美国幼儿园教育孩子的一些具体做法:
美国孩子从进幼儿园大班,上小学起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坦白地说,如果以中国的标准来衡量,美国孩子在二年级以前学的文化知识少得可怜,一位数加减法做得不利索的不止一两个人,但学校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却毫不含糊。
小家伙们入学的头几周,老师会带他们去学校的每个地方熟悉环境,教他们该如何排队,领号拿中饭,如何用厕所,如何使用图书馆来借书、还书,以及乘坐校车的步骤、程序、规则,教室里每天的正常运作程序……更是使不厌其烦地再三讲解,组织学生操练。正是因为这番苦心,从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中,孩子们学到了许多生活常识,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就拿上厕所来说吧,小学低年级老师一般都定好不同时间段,男女分队而行,将孩子们一起带去厕所。大家坐在厕所旁的过道边,一次安静地轮流入厕。等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还人手一本书装模做样地阅读。有时看到小家伙拎着裤子跑出来而没有听到冲水声,老师一定让他回去“补课”。反正一天下来,去哪儿都排队。学生排队等待的时间、次数很多。我经常会觉得这种做法纯属浪费时间,效率不高,可是这些美国孩子长大成人后不用再补“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不需要补习“文明守则”,那么到底谁的时间用得更科学、更聪明呢?
正是美国的这种严格的基础教育,使美国的孩子人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日后从事各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我认为中国的小学教育阶段应该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美国的做法,从日常的细微小事抓起,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矫正“小皇帝”、“小公主”自私、冷漠等不良心理,要抓住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我国独生子女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这与现在家庭对少年儿童教育的重视密切相关,独生子女的教养环境比较好,家长格外重视他们智力的培养开发。但从另一方面看,当前我国的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在一些非智力因素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对这些存在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儿童应该抓住有利时机有针对性的进行及时的矫正。下面的两则案例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和教育:
有一次,基层的一名教师给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他们班中的学生有一段时间特别爱下跳棋,下课下,午休时也下。这位老师很支持他们,并鼓励那些不会下棋的学生去学,让他们共同参与到有益的课外活动中去。有一天中午却发生了一起不愉快的事情,两个学生在下棋,刚开始时他们全神贯注地下棋,谈笑风生。但过了一段时间,其中的一个男孩居然莫名其妙把棋盘给掀翻了,棋子滚的满地都是。若不是这位教师在教室里,两个情绪激动的孩子也许会打起来。教师立刻把那个掀翻棋盘的孩子请到面前来,他十分委屈,哭得非常伤心。当老师问他掀棋盘的原因,他不仅没有认错,反而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输了两盘了,刚才那盘棋我又要输了,我受不了了,凭什么我总是输,他总是赢呢?我就是不服气。”说完后他又激动地大哭起来。
这则案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我认为:现在的小学生和以前的孩子相比,他们缺少了谦让和容忍意识。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现在的家长特别溺爱孩子,较多忽略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有时甚至把缺点当成优点,加以称赞和掩饰。另外,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会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孩子,玩具、零食归孩子一人所有,孩子在家庭中处于“吃独食”的优越地位,久而久之,孩子就逐渐变得自私、冷酷、孤僻和嫉妒。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强化对学生进行互助、宽容、学会欣赏别人等方面的教育。因为互助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支持的体现,宽容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认可的标志,彼此欣赏是人与人相互交流和沟通时思想火花的碰撞、激情的涌动和灵魂的洗礼。
3.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应讲究适当的方式和方法
经常下乡了解到:现在有些教师一提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就感到非常为难,认为现在对学生一不许打、二不许骂、三不许体罚,光靠说服教育,对学生起不到教育和威慑作用。其实,我们还是没能很好的研究小学生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规律和有效方法,没能够很好的了解孩子的心理。应该从下面的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有一天,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不良行为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没有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在这则故事中,陶老对王友同学没有打、没有骂、没有体罚,甚至连几句教育的话都没有说,但他却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模范言行给王友上了一堂生动的品德教育课,令王友终身受益。
陶老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讲究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尤其,要采用正面表扬和激励的方法,切忌采用惩罚、训教和打骂的方法,那样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和仇视心理,虽然表面上孩子认错了,服你了,但是从孩子的内心和思想深处,他是憎恨的,甚至是敌对的。
4.教师要学会“蹲下来”和学生讲话
由于受中国封建思想和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自己是教师、是师长,应得到学生的尊敬。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家长制”的作风,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喜爱训斥、说教、指示学生做什么,很少倾听、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这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伤害。其实,小学生也是人,也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如果教师们能够公平地对待学生,会取得怎样的效果呢?不妨看看下面的事例。
一位访澳归来的教师,谈到赴澳见闻时说:澳大利亚的家长蹲着和孩子说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是在朋友家。一个周末,他们请了一对青年夫妇和孩子来吃晚饭,当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吃饱了,要下地去玩时,这位家长蹲下来对小孩子说话。当时,他感到很惊讶,以为这是这位妈妈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再多问。又一个周末,当学校的一位秘书逑蒂请我住到她家,去共度两天周末时,我又一次见到这动人的情景。
逑蒂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当我们一同去超级市场时,四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了。逑蒂在车门口蹲下,两只手握住儿子双手、脸对脸地、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罗艾姆,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罗艾姆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和孩子们去公园玩,罗艾姆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逑蒂又很自然地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是个大男孩儿,绊一下没关系的,对吗?”这时,我也学着在一旁蹲下来,面对着罗艾姆说:“是的,你是个大男孩了,对吗?”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泪,自豪地玩去了。
这时,我禁不住同逑蒂谈起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她说:“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人,也是独立的人,只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我们就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如果我们总是站着面对孩子,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蹲下来,倾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儿童能够接受的一种爱护;蹲下来,倾听,儿童离我们的距离就会缩短;蹲下来,倾听,是我们关心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蹲下来,倾听,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在学校里,教师采用“蹲下来讲话”的教育方式,能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帮助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或缺点;它也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听而不闻或产生逆反心理。基于上述,我认为:在学校中,教师应该“蹲下来”和学生说话。
[关键词]上好 中小学 心理教育课 几点思考
当代中小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受到家长的宠爱和娇惯,其性格上较多地存在着任性、自私的特点,其心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疾病。加之当今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极易形成许多不健康的心态。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初期,是一个心理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奠基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时期;更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伴随着其身心的快速发展、思维方式的变化、社会经验的丰富和升学竞争压力的增大,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滋生各种心理问题、萌发心理疾患。
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一名教研工作者,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对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的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请专家和同行们批评指正。
1.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需要从细微小事、平常事情做起。
相对于中国中小学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来说,美国教育更重视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且把它看成是比学习知识还重的问题。美国儿童早在幼儿园开始就从生活中的最点滴、最平常的事情做起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了。下面是美国幼儿园教育孩子的一些具体做法:
美国孩子从进幼儿园大班,上小学起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坦白地说,如果以中国的标准来衡量,美国孩子在二年级以前学的文化知识少得可怜,一位数加减法做得不利索的不止一两个人,但学校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却毫不含糊。
小家伙们入学的头几周,老师会带他们去学校的每个地方熟悉环境,教他们该如何排队,领号拿中饭,如何用厕所,如何使用图书馆来借书、还书,以及乘坐校车的步骤、程序、规则,教室里每天的正常运作程序……更是使不厌其烦地再三讲解,组织学生操练。正是因为这番苦心,从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中,孩子们学到了许多生活常识,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就拿上厕所来说吧,小学低年级老师一般都定好不同时间段,男女分队而行,将孩子们一起带去厕所。大家坐在厕所旁的过道边,一次安静地轮流入厕。等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还人手一本书装模做样地阅读。有时看到小家伙拎着裤子跑出来而没有听到冲水声,老师一定让他回去“补课”。反正一天下来,去哪儿都排队。学生排队等待的时间、次数很多。我经常会觉得这种做法纯属浪费时间,效率不高,可是这些美国孩子长大成人后不用再补“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不需要补习“文明守则”,那么到底谁的时间用得更科学、更聪明呢?
正是美国的这种严格的基础教育,使美国的孩子人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日后从事各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我认为中国的小学教育阶段应该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美国的做法,从日常的细微小事抓起,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矫正“小皇帝”、“小公主”自私、冷漠等不良心理,要抓住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我国独生子女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这与现在家庭对少年儿童教育的重视密切相关,独生子女的教养环境比较好,家长格外重视他们智力的培养开发。但从另一方面看,当前我国的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在一些非智力因素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对这些存在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儿童应该抓住有利时机有针对性的进行及时的矫正。下面的两则案例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和教育:
有一次,基层的一名教师给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他们班中的学生有一段时间特别爱下跳棋,下课下,午休时也下。这位老师很支持他们,并鼓励那些不会下棋的学生去学,让他们共同参与到有益的课外活动中去。有一天中午却发生了一起不愉快的事情,两个学生在下棋,刚开始时他们全神贯注地下棋,谈笑风生。但过了一段时间,其中的一个男孩居然莫名其妙把棋盘给掀翻了,棋子滚的满地都是。若不是这位教师在教室里,两个情绪激动的孩子也许会打起来。教师立刻把那个掀翻棋盘的孩子请到面前来,他十分委屈,哭得非常伤心。当老师问他掀棋盘的原因,他不仅没有认错,反而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输了两盘了,刚才那盘棋我又要输了,我受不了了,凭什么我总是输,他总是赢呢?我就是不服气。”说完后他又激动地大哭起来。
这则案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我认为:现在的小学生和以前的孩子相比,他们缺少了谦让和容忍意识。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现在的家长特别溺爱孩子,较多忽略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有时甚至把缺点当成优点,加以称赞和掩饰。另外,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会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孩子,玩具、零食归孩子一人所有,孩子在家庭中处于“吃独食”的优越地位,久而久之,孩子就逐渐变得自私、冷酷、孤僻和嫉妒。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强化对学生进行互助、宽容、学会欣赏别人等方面的教育。因为互助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支持的体现,宽容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认可的标志,彼此欣赏是人与人相互交流和沟通时思想火花的碰撞、激情的涌动和灵魂的洗礼。
3.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应讲究适当的方式和方法
经常下乡了解到:现在有些教师一提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就感到非常为难,认为现在对学生一不许打、二不许骂、三不许体罚,光靠说服教育,对学生起不到教育和威慑作用。其实,我们还是没能很好的研究小学生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规律和有效方法,没能够很好的了解孩子的心理。应该从下面的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有一天,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不良行为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没有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在这则故事中,陶老对王友同学没有打、没有骂、没有体罚,甚至连几句教育的话都没有说,但他却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模范言行给王友上了一堂生动的品德教育课,令王友终身受益。
陶老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讲究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尤其,要采用正面表扬和激励的方法,切忌采用惩罚、训教和打骂的方法,那样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和仇视心理,虽然表面上孩子认错了,服你了,但是从孩子的内心和思想深处,他是憎恨的,甚至是敌对的。
4.教师要学会“蹲下来”和学生讲话
由于受中国封建思想和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自己是教师、是师长,应得到学生的尊敬。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家长制”的作风,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喜爱训斥、说教、指示学生做什么,很少倾听、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这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伤害。其实,小学生也是人,也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如果教师们能够公平地对待学生,会取得怎样的效果呢?不妨看看下面的事例。
一位访澳归来的教师,谈到赴澳见闻时说:澳大利亚的家长蹲着和孩子说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是在朋友家。一个周末,他们请了一对青年夫妇和孩子来吃晚饭,当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吃饱了,要下地去玩时,这位家长蹲下来对小孩子说话。当时,他感到很惊讶,以为这是这位妈妈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再多问。又一个周末,当学校的一位秘书逑蒂请我住到她家,去共度两天周末时,我又一次见到这动人的情景。
逑蒂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当我们一同去超级市场时,四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了。逑蒂在车门口蹲下,两只手握住儿子双手、脸对脸地、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罗艾姆,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罗艾姆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和孩子们去公园玩,罗艾姆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逑蒂又很自然地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是个大男孩儿,绊一下没关系的,对吗?”这时,我也学着在一旁蹲下来,面对着罗艾姆说:“是的,你是个大男孩了,对吗?”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泪,自豪地玩去了。
这时,我禁不住同逑蒂谈起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她说:“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人,也是独立的人,只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我们就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如果我们总是站着面对孩子,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蹲下来,倾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儿童能够接受的一种爱护;蹲下来,倾听,儿童离我们的距离就会缩短;蹲下来,倾听,是我们关心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蹲下来,倾听,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在学校里,教师采用“蹲下来讲话”的教育方式,能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帮助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或缺点;它也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听而不闻或产生逆反心理。基于上述,我认为:在学校中,教师应该“蹲下来”和学生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