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峡江县引进杨梅种植试验成功案例的介绍,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得出了经验。同时,也为未来峡江深化杨梅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杨梅;产业;建设经验;发展方向;江西峡江
峡江县栽培杨梅始于1998年,当时由玉笥山林场从浙江黄岩引进了5 000株东魁杨梅、荸荠杨梅试种,2001年荸荠杨梅开始挂果;2002年东魁杨梅进入始果期,当年共采摘杨梅鲜果5.0t;2003年产量达6.0t,销售收入达6.75万元,其间生产黄栀子36.0t,收入7.5万元,2项合计收入14.25万元;2004年杨梅产量达45.0t,销售收入45万元;2005年生产了杨梅90.0t,收入108万元;2006年生产杨梅125.0t,收入200万元,通过几年的种植可见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年来,杨梅在市场上倍受欢迎,即使价格高达12~16元/kg,也仍是供不应求。杨梅种植得到了广大果农青睐,栽培面积迅速发展,全县种植面积已达800hm2,成为吉安市最大的杨梅种植县。杨梅产业也成为峡江县倍受关注的朝阳产业,并被列入该县“十一五”计划五大重点扶持产业之一,2007年3月峡江县也由此列为全国百个江西四个经济林示范县之一。
1建设经验
杨梅在江西分布广泛,属乡土树种,性喜丘陵红、黄壤,耐瘠薄、耐寒且耐旱,适应性强,但引进良种规模发展在江西还属首例,尚无成功经验可借鉴。我们在良种选择、引种栽培试验、应用推广等方面采取摸石过河的方法,稳健发展。
1.1引进良种
回顾峡江县果业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以往大力发展的宽皮桔类正面临气候条件的严峻挑战,梨、李等落叶果树也因品质问题已近市场淘汰边缘,种什么已成为果业战线科技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杨梅是我国著名特产果树,早春开花,初夏成熟。杨梅不仅酸甜可口、色泽艳丽,而且在药用保健方面也具有良好功效,发展潜力大。在江西杨梅树大都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其品质差、产量低、开发利用价值小,要发展杨梅产业就必须引进良种。为此,1997年我县多次组织人员赴浙江黄岩、余姚、仙居等地考察,对各地良种的特性、自然环境要求、果实品质、发展前景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在综合分析、反复比较后,决定引进目前国内外果型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东魁杨梅和成熟较早的荸荠杨梅良种进行试种。
1.2做好试验示范
为了进一步确定东魁、荸荠2种杨梅引入本地后的适应性、优良特性保持和变异状况,并摸索总结一套适合该县高产栽培管理技术,1998年该县在玉笥山林场义桥果园进行了2种杨梅良种高产栽培试验示范。
1.2.1高标准建园。规划设计高起点、施工作业高要求、杨梅种苗高质量。东魁、荸荠2种杨梅原产于浙江黄岩和余姚地区。在引进中,峡江县从主产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品种生长、结果特性出发,结合该县实地情况,对试验地选址、整地、苗木质量、种植密度、管理等各项指标做了科学规划设计。施工严按技术指标要求,耕地、撩壕、回土、开沟整垄全面采用机械化作业。山场砍杂清山后,实行全面机耕、耕土深度20~25cm,再进行宽深为100cm×80cm的机械撩壕整地,坡度在3°以上山场,采用等高线撩壕。回填土时,底层施入15.0t/hm2柴杂草,饼肥1 500kg/hm2,钙镁磷肥750 kg/hm2,石灰750kg/hm2,然后将表土和深层土依次回填入沟中至地面20cm处,再将复合肥750kg/hm2与土壤混合施入沟内并高出地面15~20cm以备栽植。定植密度根据山场条件设计为4m×5m和5m×5m。苗木选择接穗粗度0.7cm以上一年生健壮嫁接苗。栽植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栽时扶正苗木,舒展根系,深度以第一个分支点或第一片茎叶进入土中为宜,配置1%的雄株。
1.2.2科学管护。“重土、巧肥、严药、合理修剪”是引种示范园坚持科学管护的四项重要措施。杨梅生长旺,抗病力强,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管理中大力提倡农作物套种以耕代抚方法,改良土壤结构和透气排水条件,培肥地力。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钾肥、巧氮肥;幼树少吃多餐,挂果树重施采果肥、越冬肥,视杨梅生长和结果状况做到科学施肥。修剪幼树以促為主;挂果树以控为主,提早培育高效、丰产、稳产树冠。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加强营林管护措施,提高杨梅抗病虫能力,倡导使用生物农药和生物、物理防治(如利用某些昆虫的趋光性、假死性进行灯光诱杀或人工捕杀),确保产品质量安全。9年来我们通过加强管护,积极创造杨梅生长、结果环境,示范园杨梅至2003年已进入挂果期,今年株产可达50kg,所生产的杨梅,经检测维生素C含量(0.547 mg/100g)、总糖(10.1%)、酸度(0.87%),皆优于浙江原产地。
1.2.3合理套植。杨梅虽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于一体,但杨梅始果期较其他果树(东魁5~6a)稍晚,成年果树高大(冠幅4~5m),要求栽植密度小(330~450株/hm2),导致杨梅园土地利用率低,前期投入时间长。为弥补此缺点,我们在建园中采用了杨梅与黄栀子行间混交造林作业模式,充分利用了黄栀子生长快、结果早、见效快、耐瘠薄等特点(一年栽植、二年结果、三年丰产),提高杨梅园综合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就10.67hm2示范区至2004年,采用这种混交模式,收获黄栀子鲜果120t,实现利润12万元,达到了以园养园、以短养长之目的,同时在生态方面大大地减轻了水土流失。
1.3加大宣传,积极推广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做法,已不适应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和竞争激烈的市场。杨梅集“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于一体,综合价值高。杨梅果实在人们眼中不仅是一种风味特佳的果品,而且更是一种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的保健品,对消暑、健胃、止腹泻有着直接明显疗效,胜过一般药物。从环境绿化、防止水土流失的大局出发,种植杨梅的社会、生态效益无可比拟,它不与粮争田、管理简单、病害少、成本低、效益高,另外杨梅在本地栽培,成熟期较浙江原产地提早7~10d,可提前进入市场。杨梅诸多优点的事实加上我们在国家、省、市等各级报刊上的有力宣传,先后发表宣传报道20余篇;在《林业科技开发》《江西林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等刊物发表相关科技论文10余篇,使我们的杨梅走出了“深闺”,傲然于市场。为充分发挥玉笥山林场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峡江县多次组织林业干部、职工和广大果农亲临现场参观学习,听取经验介绍,直观感受、动员发展。目前,该县各林场已利用红壤开发、退耕还林推广杨梅333hm2,带动个体果农种植面积67hm2。
1.4走绿色,创品牌
绿色无公害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为迎合市场要求,我们于2004~2006年在峡江玉笥山林场杨梅基地开展了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通过3a的项目实施,探索了一套适应该县杨梅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了果农操作行为,实行了标准化生产管理。生产的果品经江西省农科院检测结果显示:砷、铅、镉、敌敌畏、百菌清等12种检验项目,每千克含量均低于绿色产品标准10~1 000倍。杨梅基地也于2006年1月25日通过了江西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论证委员会认证,被确认为“江西省无公害杨梅生产基地”;当年5月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在品牌战略上,注册了“玉林”牌商标,统一了质量标准和包装。
9年来,该县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杨梅产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该产业,使杨梅产品成为该县的龙头产品、知名品牌还任重道远。
2发展方向
2.1产业科技化
峡江县杨梅产业发展还处于引种推广阶段,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强化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坚持可持续发展。一要重视提高产业科研水平,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雄厚的技术力量,在杨梅育种、栽培管理、植病防治、产品深度开发研究上创新突破;二要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如测土配方施肥、多效唑调控技术应用等;三要发展循环经济,如发展“猪—沼—果”等生态模式,既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实现了资源的永续利用;四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推广队伍的建设,重点搞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先进技术的到位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正确引导人们从投入、产出、市场各环节走出一条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新路子;五要杨梅早、中、晚熟品种统筹搭配,做好利用深山小气候条件推迟杨梅成熟期探索试验,延长杨梅销售经营期。
2.2行业组织化
行业合作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产物,成立杨梅协会是杨梅产业化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成立由广大生产、加工、销售的个体业主或法人单位组织成杨梅协会,以便于向协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咨询,开拓市场,开展组织会员内外交流观摩、培训产业人才、调研献策、组织宣传等工作,力求做到能够解会员之难、帮会员所需,使服务工作更好地贴近基层,贴近生产实际。
2.3经营规模化
杨梅产业化经营,基地是基础,企业是核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纽带。“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杨梅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促动,加快万亩杨梅基地建设步伐。企业建设中,一要重点扶持玉林杨梅酒厂,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二要充分利用招商引资或民间资本入股等形式建立杨梅果干、果脯、饮料等加工企业。积极组建杨梅协会行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探索“企业 杨梅协会 生产户”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接机制,使我们的杨梅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杨梅;产业;建设经验;发展方向;江西峡江
峡江县栽培杨梅始于1998年,当时由玉笥山林场从浙江黄岩引进了5 000株东魁杨梅、荸荠杨梅试种,2001年荸荠杨梅开始挂果;2002年东魁杨梅进入始果期,当年共采摘杨梅鲜果5.0t;2003年产量达6.0t,销售收入达6.75万元,其间生产黄栀子36.0t,收入7.5万元,2项合计收入14.25万元;2004年杨梅产量达45.0t,销售收入45万元;2005年生产了杨梅90.0t,收入108万元;2006年生产杨梅125.0t,收入200万元,通过几年的种植可见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年来,杨梅在市场上倍受欢迎,即使价格高达12~16元/kg,也仍是供不应求。杨梅种植得到了广大果农青睐,栽培面积迅速发展,全县种植面积已达800hm2,成为吉安市最大的杨梅种植县。杨梅产业也成为峡江县倍受关注的朝阳产业,并被列入该县“十一五”计划五大重点扶持产业之一,2007年3月峡江县也由此列为全国百个江西四个经济林示范县之一。
1建设经验
杨梅在江西分布广泛,属乡土树种,性喜丘陵红、黄壤,耐瘠薄、耐寒且耐旱,适应性强,但引进良种规模发展在江西还属首例,尚无成功经验可借鉴。我们在良种选择、引种栽培试验、应用推广等方面采取摸石过河的方法,稳健发展。
1.1引进良种
回顾峡江县果业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以往大力发展的宽皮桔类正面临气候条件的严峻挑战,梨、李等落叶果树也因品质问题已近市场淘汰边缘,种什么已成为果业战线科技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杨梅是我国著名特产果树,早春开花,初夏成熟。杨梅不仅酸甜可口、色泽艳丽,而且在药用保健方面也具有良好功效,发展潜力大。在江西杨梅树大都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其品质差、产量低、开发利用价值小,要发展杨梅产业就必须引进良种。为此,1997年我县多次组织人员赴浙江黄岩、余姚、仙居等地考察,对各地良种的特性、自然环境要求、果实品质、发展前景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在综合分析、反复比较后,决定引进目前国内外果型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东魁杨梅和成熟较早的荸荠杨梅良种进行试种。
1.2做好试验示范
为了进一步确定东魁、荸荠2种杨梅引入本地后的适应性、优良特性保持和变异状况,并摸索总结一套适合该县高产栽培管理技术,1998年该县在玉笥山林场义桥果园进行了2种杨梅良种高产栽培试验示范。
1.2.1高标准建园。规划设计高起点、施工作业高要求、杨梅种苗高质量。东魁、荸荠2种杨梅原产于浙江黄岩和余姚地区。在引进中,峡江县从主产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品种生长、结果特性出发,结合该县实地情况,对试验地选址、整地、苗木质量、种植密度、管理等各项指标做了科学规划设计。施工严按技术指标要求,耕地、撩壕、回土、开沟整垄全面采用机械化作业。山场砍杂清山后,实行全面机耕、耕土深度20~25cm,再进行宽深为100cm×80cm的机械撩壕整地,坡度在3°以上山场,采用等高线撩壕。回填土时,底层施入15.0t/hm2柴杂草,饼肥1 500kg/hm2,钙镁磷肥750 kg/hm2,石灰750kg/hm2,然后将表土和深层土依次回填入沟中至地面20cm处,再将复合肥750kg/hm2与土壤混合施入沟内并高出地面15~20cm以备栽植。定植密度根据山场条件设计为4m×5m和5m×5m。苗木选择接穗粗度0.7cm以上一年生健壮嫁接苗。栽植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栽时扶正苗木,舒展根系,深度以第一个分支点或第一片茎叶进入土中为宜,配置1%的雄株。
1.2.2科学管护。“重土、巧肥、严药、合理修剪”是引种示范园坚持科学管护的四项重要措施。杨梅生长旺,抗病力强,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管理中大力提倡农作物套种以耕代抚方法,改良土壤结构和透气排水条件,培肥地力。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钾肥、巧氮肥;幼树少吃多餐,挂果树重施采果肥、越冬肥,视杨梅生长和结果状况做到科学施肥。修剪幼树以促為主;挂果树以控为主,提早培育高效、丰产、稳产树冠。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加强营林管护措施,提高杨梅抗病虫能力,倡导使用生物农药和生物、物理防治(如利用某些昆虫的趋光性、假死性进行灯光诱杀或人工捕杀),确保产品质量安全。9年来我们通过加强管护,积极创造杨梅生长、结果环境,示范园杨梅至2003年已进入挂果期,今年株产可达50kg,所生产的杨梅,经检测维生素C含量(0.547 mg/100g)、总糖(10.1%)、酸度(0.87%),皆优于浙江原产地。
1.2.3合理套植。杨梅虽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于一体,但杨梅始果期较其他果树(东魁5~6a)稍晚,成年果树高大(冠幅4~5m),要求栽植密度小(330~450株/hm2),导致杨梅园土地利用率低,前期投入时间长。为弥补此缺点,我们在建园中采用了杨梅与黄栀子行间混交造林作业模式,充分利用了黄栀子生长快、结果早、见效快、耐瘠薄等特点(一年栽植、二年结果、三年丰产),提高杨梅园综合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就10.67hm2示范区至2004年,采用这种混交模式,收获黄栀子鲜果120t,实现利润12万元,达到了以园养园、以短养长之目的,同时在生态方面大大地减轻了水土流失。
1.3加大宣传,积极推广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做法,已不适应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和竞争激烈的市场。杨梅集“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于一体,综合价值高。杨梅果实在人们眼中不仅是一种风味特佳的果品,而且更是一种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的保健品,对消暑、健胃、止腹泻有着直接明显疗效,胜过一般药物。从环境绿化、防止水土流失的大局出发,种植杨梅的社会、生态效益无可比拟,它不与粮争田、管理简单、病害少、成本低、效益高,另外杨梅在本地栽培,成熟期较浙江原产地提早7~10d,可提前进入市场。杨梅诸多优点的事实加上我们在国家、省、市等各级报刊上的有力宣传,先后发表宣传报道20余篇;在《林业科技开发》《江西林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等刊物发表相关科技论文10余篇,使我们的杨梅走出了“深闺”,傲然于市场。为充分发挥玉笥山林场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峡江县多次组织林业干部、职工和广大果农亲临现场参观学习,听取经验介绍,直观感受、动员发展。目前,该县各林场已利用红壤开发、退耕还林推广杨梅333hm2,带动个体果农种植面积67hm2。
1.4走绿色,创品牌
绿色无公害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为迎合市场要求,我们于2004~2006年在峡江玉笥山林场杨梅基地开展了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通过3a的项目实施,探索了一套适应该县杨梅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了果农操作行为,实行了标准化生产管理。生产的果品经江西省农科院检测结果显示:砷、铅、镉、敌敌畏、百菌清等12种检验项目,每千克含量均低于绿色产品标准10~1 000倍。杨梅基地也于2006年1月25日通过了江西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论证委员会认证,被确认为“江西省无公害杨梅生产基地”;当年5月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在品牌战略上,注册了“玉林”牌商标,统一了质量标准和包装。
9年来,该县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杨梅产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该产业,使杨梅产品成为该县的龙头产品、知名品牌还任重道远。
2发展方向
2.1产业科技化
峡江县杨梅产业发展还处于引种推广阶段,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强化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坚持可持续发展。一要重视提高产业科研水平,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雄厚的技术力量,在杨梅育种、栽培管理、植病防治、产品深度开发研究上创新突破;二要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如测土配方施肥、多效唑调控技术应用等;三要发展循环经济,如发展“猪—沼—果”等生态模式,既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实现了资源的永续利用;四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推广队伍的建设,重点搞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先进技术的到位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正确引导人们从投入、产出、市场各环节走出一条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新路子;五要杨梅早、中、晚熟品种统筹搭配,做好利用深山小气候条件推迟杨梅成熟期探索试验,延长杨梅销售经营期。
2.2行业组织化
行业合作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产物,成立杨梅协会是杨梅产业化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成立由广大生产、加工、销售的个体业主或法人单位组织成杨梅协会,以便于向协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咨询,开拓市场,开展组织会员内外交流观摩、培训产业人才、调研献策、组织宣传等工作,力求做到能够解会员之难、帮会员所需,使服务工作更好地贴近基层,贴近生产实际。
2.3经营规模化
杨梅产业化经营,基地是基础,企业是核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纽带。“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杨梅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促动,加快万亩杨梅基地建设步伐。企业建设中,一要重点扶持玉林杨梅酒厂,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二要充分利用招商引资或民间资本入股等形式建立杨梅果干、果脯、饮料等加工企业。积极组建杨梅协会行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探索“企业 杨梅协会 生产户”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接机制,使我们的杨梅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