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兴趣的培养能彻底扭转学生的被动局面,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它使学生学会学习并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并借兴趣培养与学习这一栽体,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激发;培养;产生;唤起;增添;引发;发展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课堂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 “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孩子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兴奋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又能集中注意力,抑制疲劳感,还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孩子以高涨的热情,在学习中获得新的知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 走进数学课堂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究:
一、创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产生冲突。老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会投影一副行人在沙尘暴中画面,让学生说说沙尘暴的危害以及如何治理沙尘暴。从而引出了植树,接着告诉同学植树有多种方法,后让学生小组探究找出不同种栽树方法。
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用在日常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什么问题等。)使所学的知识密切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这样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
三、融洽师生关系,产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心中留下古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老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往往班里会有一些后进生,对待他们的态度很重要,老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较多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老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四、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五、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因此,老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快,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特别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对于未获成功者,老师绝不能简单的给予批评责备。学生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分,老师应该尽量发现其中的正确成分并给予肯定,启发学生发现、纠正错误。六、用数学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这时,老师应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的、宽松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趣味化,实践化。
例如,在低年级组织全班性的数学表演会,通过讲数学故事、猜数学谜语、做数学游戏等活动,发展学习兴趣;在中、高年级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小常识,出数学墙报等活动。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得到发展。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學生学习数学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激发;培养;产生;唤起;增添;引发;发展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课堂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 “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孩子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兴奋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又能集中注意力,抑制疲劳感,还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孩子以高涨的热情,在学习中获得新的知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 走进数学课堂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究:
一、创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产生冲突。老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会投影一副行人在沙尘暴中画面,让学生说说沙尘暴的危害以及如何治理沙尘暴。从而引出了植树,接着告诉同学植树有多种方法,后让学生小组探究找出不同种栽树方法。
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用在日常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什么问题等。)使所学的知识密切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这样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
三、融洽师生关系,产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心中留下古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老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往往班里会有一些后进生,对待他们的态度很重要,老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较多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老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四、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五、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因此,老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快,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特别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对于未获成功者,老师绝不能简单的给予批评责备。学生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分,老师应该尽量发现其中的正确成分并给予肯定,启发学生发现、纠正错误。六、用数学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这时,老师应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的、宽松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趣味化,实践化。
例如,在低年级组织全班性的数学表演会,通过讲数学故事、猜数学谜语、做数学游戏等活动,发展学习兴趣;在中、高年级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小常识,出数学墙报等活动。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得到发展。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學生学习数学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