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近年来,笔者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和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突破职业教育传统的课程体系,开发了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指导方案突破了传统的职业教育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科体系,以职业教育行动体系为导向,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经营管理》和《前厅服务与管理》三门核心课程全部实行项目课程模块化教学。经过四年多的实践,酒店管理专业项目课程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提高了教育质量,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
一、项目课程的实践
1.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项目课程强调以典型产品(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可以理解为制作的一个物品,也可理解为排除的一个故障,还可以理解为所提供的一项服务。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研究资料表明,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途径所掌握的知识比例是不同的:听觉20%、视觉30%、视听50%、自己动手90%。可见只有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动手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
例如,在《客房服务与管理》项目课程“地毯除迹”的模块中,传统的教学法是教师先介绍污迹的种类及除迹的原理,再讲解不同污迹的去除方法。这种教学法不仅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且难以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去除地毯污迹,体验到学习工作的乐趣,因而其教学效果是有限的。而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笔者事先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布满常见类型污迹的地毯(块毯)、清洁剂和工具,下达工作任务书,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除污工作,并采用小组竞赛方式,看哪个组除污彻底,除污技巧掌握速度快。领取工作任务书后,每个组的学生都是各显神通,使尽浑身解数,有些学生回家向家长取经,有些学生甚至将家中的清洁剂都拿来做试验,最后各个组展示自己的“产品”(除污后的快毯),演示除污方法,介绍除污经验,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了不同污迹的去除方法和除污原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作为工作任务结果的产品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工作的快乐,感受自己完成“产品”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2.重构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项目课程打破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现代企业的工作领域和具体工作任务设计项目课程和教学模块,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关联性,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相关性。在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新构建教学方式,以任务为驱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从过去的教教材到教课程、教项目、教模块,精心设计每一个工作任务(模块),组织每一次教学活动。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性质工作任务(模块)的诉求,教学活动设计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化。例如,安排学生分组到银行、电信、快餐店等服务性行业进行对客服务情感体验;设计角色扮演、情景练习进行感受训练;技能训练模块则用仿真教学、分组练习、小组比赛等方式进行;设计案例分析、问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主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真正实现了“任务引导、实践为先,先行后知、知行合一”。
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实践能力,领悟掌握了知识点,并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例如,“主题餐饮策划”项目课程是整个《餐饮服务与经营管理》项目课程体系中的重点之一,技术性、文化性、体验性、创新性等的要求都比较高。笔者采用主题设计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教师跟踪指点。学生从市场调研、确立主题、设计菜单、制订营销方案到成本核算,形成了有机的知识链。
3.创设学习情境,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必须按照人才的成才规律进行。没有实际的工作活动,学生不可能真正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掌握。许多传统的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知识学习,实际上效率极低,学生真正掌握得很少,知识和能力并未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来。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彻底破除在课堂上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施能充分反映学生胜任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实践活动的实际工作任务要求的学习项目,从根本上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到教学中来。
目前,职业院校的技能训练还是理论教学的附属,没有居于主体地位。尤其是客房实践场所,由于条件所限,大多数学校只有模拟的铺床实训间,如何进行实践训练呢?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场所,如实训基地、公寓楼、教学楼等,模拟工作场景。例如,在实施《客房服务与管理》“客房清扫整理”项目时,学校没有实习客房进行清扫整理练习,可以利用学生公寓楼、学生宿舍作为工作场景。不管是酒店客房还是学生公寓,清扫整理的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都有许多共性、共通之处。在相应的模块设计中,以“今天我当值”为主题,下达工作任务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清扫整理自己的宿舍,梳理出宿舍清扫整理程序和要求。清扫工作结束后,小组先进行自检、自评,小组与小组之间互检、互评,班级再集中进行检查点评,总结归纳出清扫整理宿舍的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客房清扫整理工作。实施“公共区域清洁保养”的项目过程中,笔者利用办公楼、教学楼,让学生进行面层材料去污、电梯清洁保养等技能训练。
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有以下几点作用:一是解决了学生技能训练的场所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二是增强了学生清洁卫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三是为学校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可谓是一举多得。
4.营造职业氛围,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实践需配备必要的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从环境上将校园建成具有职业氛围的教学车间和教学工厂,淡化教室与职场的边界。餐厅、客房、总台等实训基地,按照酒店职业工作环境设计布置,张贴各种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安全生产须知等,形成仿真的职业环境。学生上实训课按企业要求,统一着装、打卡考勤、开班前班后会,使学生在学习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熟悉企业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环境,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意识,逐步实现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移。
配合项目课程,笔者充分利用校内一切可以利用的设施和条件,营造职业氛围,创新校园管理。首先,将校园日常管理与相关课程有机结合,如学生宿舍管理、教室卫生与《客房服务与管理》中的相关项目相结合;学生餐厅环境布置、卫生管理则按《餐饮经营与管理》项目要求进行。其次,将教育与职业要求相结合,从日常迎送服务到仪表仪容、清洁卫生要求、劳动工具的配备,都与专业项目课程要求对接,由专业教师作指导,规范化、职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第三,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将课程改革成果延伸到校外,如以“我是一个好管家”、“一日家长”、“我是餐厅服务员”等主题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由家长充当评价者,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运用能力,巩固学习成果,学以致用,回报家庭和社会。此举得到了家长的一致称赞,赢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实施项目课程的体会
1.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整个项目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扮演者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勤于提供咨询、帮助,而不是运动场上的裁判。一个好的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塑造着,一个学习舞台的导演,这就是所谓“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该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这一至理名言的内涵。从教教材到教课程、教项目、教模块,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到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持者、引领者,教师必须有相当的知识储备量、实际工作的经验及课堂组织控制的能力。教师必须主动参与企业实践,熟悉企业生产过程、操作程序和要求,产教研结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专业提升,实现教师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导师”的转变,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项目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了理论融于实践。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个人学习到小组学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校园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方式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例如,在《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预订”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打电话到酒店进行预订体验,甚至打到了香港半岛酒店,还进行电话录音,供小组成员进行比较和课堂演示。为了参观酒店客房,学生各显神通,想方设法与酒店人员进行沟通,以达成目的。
3.开发校本教材是当务之急
项目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教材可以参考,教师们普遍是“摸着石头过河”,开发和使用校本教材是当务之急,诸如活页讲义、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音像制品、教具等多种形式呈现的校本教材,都可以适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一、项目课程的实践
1.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项目课程强调以典型产品(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可以理解为制作的一个物品,也可理解为排除的一个故障,还可以理解为所提供的一项服务。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研究资料表明,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途径所掌握的知识比例是不同的:听觉20%、视觉30%、视听50%、自己动手90%。可见只有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动手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
例如,在《客房服务与管理》项目课程“地毯除迹”的模块中,传统的教学法是教师先介绍污迹的种类及除迹的原理,再讲解不同污迹的去除方法。这种教学法不仅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且难以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去除地毯污迹,体验到学习工作的乐趣,因而其教学效果是有限的。而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笔者事先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布满常见类型污迹的地毯(块毯)、清洁剂和工具,下达工作任务书,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除污工作,并采用小组竞赛方式,看哪个组除污彻底,除污技巧掌握速度快。领取工作任务书后,每个组的学生都是各显神通,使尽浑身解数,有些学生回家向家长取经,有些学生甚至将家中的清洁剂都拿来做试验,最后各个组展示自己的“产品”(除污后的快毯),演示除污方法,介绍除污经验,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了不同污迹的去除方法和除污原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作为工作任务结果的产品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工作的快乐,感受自己完成“产品”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2.重构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项目课程打破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现代企业的工作领域和具体工作任务设计项目课程和教学模块,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关联性,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相关性。在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新构建教学方式,以任务为驱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从过去的教教材到教课程、教项目、教模块,精心设计每一个工作任务(模块),组织每一次教学活动。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性质工作任务(模块)的诉求,教学活动设计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化。例如,安排学生分组到银行、电信、快餐店等服务性行业进行对客服务情感体验;设计角色扮演、情景练习进行感受训练;技能训练模块则用仿真教学、分组练习、小组比赛等方式进行;设计案例分析、问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主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真正实现了“任务引导、实践为先,先行后知、知行合一”。
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实践能力,领悟掌握了知识点,并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例如,“主题餐饮策划”项目课程是整个《餐饮服务与经营管理》项目课程体系中的重点之一,技术性、文化性、体验性、创新性等的要求都比较高。笔者采用主题设计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教师跟踪指点。学生从市场调研、确立主题、设计菜单、制订营销方案到成本核算,形成了有机的知识链。
3.创设学习情境,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必须按照人才的成才规律进行。没有实际的工作活动,学生不可能真正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掌握。许多传统的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知识学习,实际上效率极低,学生真正掌握得很少,知识和能力并未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来。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彻底破除在课堂上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施能充分反映学生胜任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实践活动的实际工作任务要求的学习项目,从根本上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到教学中来。
目前,职业院校的技能训练还是理论教学的附属,没有居于主体地位。尤其是客房实践场所,由于条件所限,大多数学校只有模拟的铺床实训间,如何进行实践训练呢?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场所,如实训基地、公寓楼、教学楼等,模拟工作场景。例如,在实施《客房服务与管理》“客房清扫整理”项目时,学校没有实习客房进行清扫整理练习,可以利用学生公寓楼、学生宿舍作为工作场景。不管是酒店客房还是学生公寓,清扫整理的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都有许多共性、共通之处。在相应的模块设计中,以“今天我当值”为主题,下达工作任务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清扫整理自己的宿舍,梳理出宿舍清扫整理程序和要求。清扫工作结束后,小组先进行自检、自评,小组与小组之间互检、互评,班级再集中进行检查点评,总结归纳出清扫整理宿舍的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客房清扫整理工作。实施“公共区域清洁保养”的项目过程中,笔者利用办公楼、教学楼,让学生进行面层材料去污、电梯清洁保养等技能训练。
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有以下几点作用:一是解决了学生技能训练的场所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二是增强了学生清洁卫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三是为学校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可谓是一举多得。
4.营造职业氛围,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实践需配备必要的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从环境上将校园建成具有职业氛围的教学车间和教学工厂,淡化教室与职场的边界。餐厅、客房、总台等实训基地,按照酒店职业工作环境设计布置,张贴各种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安全生产须知等,形成仿真的职业环境。学生上实训课按企业要求,统一着装、打卡考勤、开班前班后会,使学生在学习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熟悉企业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环境,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意识,逐步实现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移。
配合项目课程,笔者充分利用校内一切可以利用的设施和条件,营造职业氛围,创新校园管理。首先,将校园日常管理与相关课程有机结合,如学生宿舍管理、教室卫生与《客房服务与管理》中的相关项目相结合;学生餐厅环境布置、卫生管理则按《餐饮经营与管理》项目要求进行。其次,将教育与职业要求相结合,从日常迎送服务到仪表仪容、清洁卫生要求、劳动工具的配备,都与专业项目课程要求对接,由专业教师作指导,规范化、职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第三,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将课程改革成果延伸到校外,如以“我是一个好管家”、“一日家长”、“我是餐厅服务员”等主题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由家长充当评价者,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运用能力,巩固学习成果,学以致用,回报家庭和社会。此举得到了家长的一致称赞,赢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实施项目课程的体会
1.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整个项目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扮演者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勤于提供咨询、帮助,而不是运动场上的裁判。一个好的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塑造着,一个学习舞台的导演,这就是所谓“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该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这一至理名言的内涵。从教教材到教课程、教项目、教模块,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到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持者、引领者,教师必须有相当的知识储备量、实际工作的经验及课堂组织控制的能力。教师必须主动参与企业实践,熟悉企业生产过程、操作程序和要求,产教研结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专业提升,实现教师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导师”的转变,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项目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了理论融于实践。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个人学习到小组学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校园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方式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例如,在《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预订”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打电话到酒店进行预订体验,甚至打到了香港半岛酒店,还进行电话录音,供小组成员进行比较和课堂演示。为了参观酒店客房,学生各显神通,想方设法与酒店人员进行沟通,以达成目的。
3.开发校本教材是当务之急
项目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教材可以参考,教师们普遍是“摸着石头过河”,开发和使用校本教材是当务之急,诸如活页讲义、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音像制品、教具等多种形式呈现的校本教材,都可以适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