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己掏钱宴请学生,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面对五次金钱诱惑,心却丝毫不为之所动;身患多种疾病,仍坚持办学,20年矢志不渝……他就是安徽省桐城中华职业学校理事长、80高龄的徐智明老先生。60岁前,他是市教育部门的领导,为人民教育事业献计出力,60岁后,他白手起家创办桐城中华职校,续写情系教育、心系学生的华美篇章,成就了自己的传奇人生。退而不休,躬耕教海,矢志育人,爱洒学子,2010年,徐智明理事长获得“全国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2011年荣获“安徽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称号,2012年荣获首届“感动桐城十大人物(道德模范)”称号。
老骥伏枥,让每一个弱势学生都抬头走路
1993年,从教育局领导岗位退休的徐智明争取到老搭档齐瑞林、尹昌庚的支持,决心创办一所职业学校,为那些初中毕业后无书读的学生们撑起一片蓝天,使这些孩子成为建设家乡、奉献社会的生力军。
有人评说徐老是80岁的年龄、30岁的精力、40岁的思维。办学之初,徐智明和合伙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租教室、找桌椅、办短训,一切从零开始。1998年,学校正式招收全日制中职生62人,徐智明的办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1999年,徐智明用办学积累下来的55万元,又举债37万元,建成了3幢教学和住宿用房。2003年,他又租用一所小学的40间教学和生活用房,并正式向政府申报异地新建一所新的学校——桐城中华职业学校。
2004年初,5个施工队同时进驻新校园。经过努力,5幢校舍比原定时间提前40天竣工,保证了新学年的正常使用。新建的桐城中华职业学校占地108亩,建筑面积27800平方米,有41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多人。到2010年,桐城中华职校总资产达到了3400万元。
“金的人格,铁的纪律”是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精华。桐城中华职校将此立为校训。职校招收的大部分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而且行为习惯多有缺陷,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桐城中华职校就是要把这些学生当成宝贝,再培养成人才。这是徐老办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并为此提出了“精心建设中华,匠心铸造中华,毕生投身中华”的口号。
如今,每当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辛,徐老总会感慨万千。那时,他一人顶三人,既当校长、班主任、会计,还要管学籍档案,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学校上。而新校建成后,徐老欠下了上千万元的债务,身上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记得有一天夜里,他突然犯病,脸色苍白,浑身冒汗,老伴立即拨打120,将他送到医院。医生说,如果再晚来一小时,就有生命危险了。从那以后,徐老每天两支胰岛素不离身。
2010年,正值学校申报安庆市示范学校期间,徐老的老伴病了。在31天的住院治疗期间,徐老只去探望了4次,每次都是借朋友的车,中午12点出发,到医院待一会,下午3点再赶回学校。2011年,徐老的老伴再次生病,住进了南京的一家医院。为了办学,为了那些心爱的孩子们,徐老把老伴交给家里人照顾,自己则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只能在晚上打个长途电话,安慰一下老伴。
在接受采访时,徐老半开玩笑地说:“我给自己总结了四句话:自找麻烦,自寻烦恼,自找苦吃,自作自受。”有一次,市领导在听他说了这“四自”后,又给他加了一个“自我陶醉”,说得徐老哈哈大笑,而眼神则是陶醉于教育中的快乐……
“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徐老就是以这样的育人情怀,为孩子们放飞梦想撑开了一片蔚蓝的晴空……
胸怀大爱,把师生当成自己的宝贝
“留住老师就是留住了希望。”这是徐老经常说的一句话。桐城中华职校现有专兼职教师82人,学校非常重视对教职工的政治培养,20年来,学校从只有3名党员发展到现有20余名党员。每学年开学之初,桐城中华职校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到这天,学校餐厅的师傅们就会忙个不停,他们精心准备了三桌饭:一桌是给校领导班子的,一桌是给新来的老师的,一桌是招待外聘教师的。三桌饭菜全由徐老自己掏钱买单。从2006年开始,徐老把自己多年来精心培养的一批年轻人推举到校领导的岗位上,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
“手写请柬犒人才”是徐老独创的关心人才的方式。自1998年学校正式招生以来,每学期徐老都设家宴宴请综合考评班级第一名的学生。请柬由他本人亲手书写,亲手送交到被请者的手中。入校时成绩仅400分、最后成功考取东南大学和安徽机电学院的张林、张霞玲兄妹俩就曾得到过徐老的“犒赏”。2010届学生洪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中华职校的学生,学校的爱心教育让她非常感动,特别是参加徐老的家宴,更让她深深感受到老校长对学生寄予的深厚的爱与期望。2009年,来自舒城偏远山村的唐佑权同学在对口高考中取得了670分的优异成绩,步入了安徽科技学院的大门,而当初他的中考成绩仅为303分。唐佑权考上大学的消息令全村人欢欣鼓舞,村长、书记代表全村群众来到中华职校送上感谢,感谢学校为他们培养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受邀参加过家宴的学生都把徐老亲手书写的请柬珍存着,并将其看作是自己人生的起点。
现在,随着学生的增多,徐老的家里已经摆不下家宴了,他索性将家宴设在了学校里,让更多的学生从中汲取力量。
每月一次的“生日聚会”也是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一项活动。徐老开创的这种师生交流方式得到了老师们的推崇。许多学生在生日聚会上流下激动的泪水,他们感慨:“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不好,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表扬,更不用说关心了。没想到中华职校是这么温暖的一个大家庭。”
车站话别是徐老镌刻在老师和同学们记忆中的一幕经典画面。数九寒冬,北上首都的列车从桐城火车站徐徐启动,几个老师带学生乘车去北京应聘,站台上,徐老似乎丝毫没有受到严寒的影响,用力挥动手臂,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师生,他说:“你们是第一次出远门,我一定要送一程。”
去年招聘到校的项平老师,曾就读桐城中华职校。他家境贫寒,为了减轻父母负担,高二时,他瞒着学校和家人外出打工。一年中,他辗转各地,受了不少奔波之苦,却没有挣到多少钱。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徐老面前,要求重回学校读书,徐老一口应允,并在他学习期间继续接济他。如今项平被聘留校任教,他说:“虽然每月只有1500元工资,但我会拿出100元资助贫困生。老校长帮了我,我也要帮别人。”中华职校带给他的不仅是自力更生,更是精神上的富足。 自1993年创办以来,中华职校先后有612人参加对口高考,达到录取分数线的人数为549人,其中本科123人。自2002年以来,学校向江浙日资、台资企业输送学生400多名,其中有40多人被保送到日本深造。近3年来,学校培训人数达到5000人,年均培训近两千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700余人,预备劳动力培养为182人,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415人次。建校以来,学校总培训人数达75410人次。许多用工单位看上的就是桐城中华职校学生熟练的技能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志存高远,只为放飞心中的梦想
有人说,办教育会倾家荡产,得到的是快乐,失去的是金钱。徐老介绍说,在他创业之初,连续四年分文未取,去外地开会、县内出差、来人招待等等,都是个人自掏腰包。2008年至今,徐老的薪酬仍远远低于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中华职校学生中91%来自农村,其中51%来自贫困家庭。以徐老为首的几位老领导每月都拿出100元资助贫困生,多年来从未间断。他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难也要办教育。”真正体现了一个有着58年党龄的老教育工作者的博大胸怀。
2006年,徐老和同事去北京出差。晚上走了3个小时,终于找到每人每晚20元的住处。那一次他们为学校节省了1700元。面对节省下来的钱,徐老饱含深情地说:“这点钱放在城里算不了什么,可如果用在学校,将救助多少个孩子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徐老和他的桐城中华职校,一路走来确实不易。此间,学校曾接到过不少机构和个人伸出的橄榄枝,但都被徐老谢绝了。2006年,台湾一位老板在网络上看到有关桐城中华职校的消息,专程来桐欲用1050万元现金收购学校,并许诺给创办人每人50万元,但徐老说:“我办学为的是孩子,为的是他们经过学校的培养都拥有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有所建树的人。不是为了钱!”
正是因为徐老的这种“爱在天涯,情洒学子”的大爱精神,才使得桐城中华职校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经历了19年的奋斗拼搏,现在学校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278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到了3400多万元。19年来,学校对口高考达线率为98%,其中本科达20%,就业率达100%。不少学生已先后到日本、美国等地深造,最高年薪达20余万元,他们纷纷称赞母校是一所优秀的“草根学校”。2009年,中华职校成功申报安庆市示范职高,2011年又成功申报安徽省示范职高,实现了三年两级跳。建校近20年来,徐老共计为学生减免学费61万元,争取到民政部门救助9.2万元,联系到私人企业、老板及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33万元,确保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桐城中华职校缘何赢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原因就在于中华职校人都秉承了徐老提出的“爱心建设中华、匠心铸造中华、毕生投身中华”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创办学校的过程中,徐老什么酸甜苦辣都尝过,然而他从没有感到后悔。现在,学生们争相前来就读,桐城中华职校像一棵大树,荫及一方百姓和一方学子。
徐老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设想:当学校的200万元债务全部还清以后,将请审计局来审计学校资产,再把学校完整地送给当地政府。他说这也是全体老师的心愿,“我的辞职报告早就写好了,也念给老师们听了。但他们不允许我递交,要我这个‘老船长’再带他们一程。”日前,80岁的徐老和大家一起制定了桐城中华职校的两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争创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的目标。
校工会主席盛爱红满怀深情地谈起徐老:“学校所有老师对老校长的这个举动都深受感动,在当今社会,像这样的高风亮节、这样的奉献精神可以说是少有的。徐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学校常务副校长张庆国感慨地说:“我没有见过伟人,但在我的心目中,徐老就是真正伟大的人!他的举动真正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从基层宣传干事到教育局副局长,再到校长,徐老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他把一颗心都给了教育,给了学生,他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的不正是爱的全部意义和教育的真正内涵吗?
老骥伏枥,让每一个弱势学生都抬头走路
1993年,从教育局领导岗位退休的徐智明争取到老搭档齐瑞林、尹昌庚的支持,决心创办一所职业学校,为那些初中毕业后无书读的学生们撑起一片蓝天,使这些孩子成为建设家乡、奉献社会的生力军。
有人评说徐老是80岁的年龄、30岁的精力、40岁的思维。办学之初,徐智明和合伙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租教室、找桌椅、办短训,一切从零开始。1998年,学校正式招收全日制中职生62人,徐智明的办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1999年,徐智明用办学积累下来的55万元,又举债37万元,建成了3幢教学和住宿用房。2003年,他又租用一所小学的40间教学和生活用房,并正式向政府申报异地新建一所新的学校——桐城中华职业学校。
2004年初,5个施工队同时进驻新校园。经过努力,5幢校舍比原定时间提前40天竣工,保证了新学年的正常使用。新建的桐城中华职业学校占地108亩,建筑面积27800平方米,有41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多人。到2010年,桐城中华职校总资产达到了3400万元。
“金的人格,铁的纪律”是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精华。桐城中华职校将此立为校训。职校招收的大部分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而且行为习惯多有缺陷,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桐城中华职校就是要把这些学生当成宝贝,再培养成人才。这是徐老办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并为此提出了“精心建设中华,匠心铸造中华,毕生投身中华”的口号。
如今,每当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辛,徐老总会感慨万千。那时,他一人顶三人,既当校长、班主任、会计,还要管学籍档案,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学校上。而新校建成后,徐老欠下了上千万元的债务,身上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记得有一天夜里,他突然犯病,脸色苍白,浑身冒汗,老伴立即拨打120,将他送到医院。医生说,如果再晚来一小时,就有生命危险了。从那以后,徐老每天两支胰岛素不离身。
2010年,正值学校申报安庆市示范学校期间,徐老的老伴病了。在31天的住院治疗期间,徐老只去探望了4次,每次都是借朋友的车,中午12点出发,到医院待一会,下午3点再赶回学校。2011年,徐老的老伴再次生病,住进了南京的一家医院。为了办学,为了那些心爱的孩子们,徐老把老伴交给家里人照顾,自己则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只能在晚上打个长途电话,安慰一下老伴。
在接受采访时,徐老半开玩笑地说:“我给自己总结了四句话:自找麻烦,自寻烦恼,自找苦吃,自作自受。”有一次,市领导在听他说了这“四自”后,又给他加了一个“自我陶醉”,说得徐老哈哈大笑,而眼神则是陶醉于教育中的快乐……
“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徐老就是以这样的育人情怀,为孩子们放飞梦想撑开了一片蔚蓝的晴空……
胸怀大爱,把师生当成自己的宝贝
“留住老师就是留住了希望。”这是徐老经常说的一句话。桐城中华职校现有专兼职教师82人,学校非常重视对教职工的政治培养,20年来,学校从只有3名党员发展到现有20余名党员。每学年开学之初,桐城中华职校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到这天,学校餐厅的师傅们就会忙个不停,他们精心准备了三桌饭:一桌是给校领导班子的,一桌是给新来的老师的,一桌是招待外聘教师的。三桌饭菜全由徐老自己掏钱买单。从2006年开始,徐老把自己多年来精心培养的一批年轻人推举到校领导的岗位上,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
“手写请柬犒人才”是徐老独创的关心人才的方式。自1998年学校正式招生以来,每学期徐老都设家宴宴请综合考评班级第一名的学生。请柬由他本人亲手书写,亲手送交到被请者的手中。入校时成绩仅400分、最后成功考取东南大学和安徽机电学院的张林、张霞玲兄妹俩就曾得到过徐老的“犒赏”。2010届学生洪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中华职校的学生,学校的爱心教育让她非常感动,特别是参加徐老的家宴,更让她深深感受到老校长对学生寄予的深厚的爱与期望。2009年,来自舒城偏远山村的唐佑权同学在对口高考中取得了670分的优异成绩,步入了安徽科技学院的大门,而当初他的中考成绩仅为303分。唐佑权考上大学的消息令全村人欢欣鼓舞,村长、书记代表全村群众来到中华职校送上感谢,感谢学校为他们培养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受邀参加过家宴的学生都把徐老亲手书写的请柬珍存着,并将其看作是自己人生的起点。
现在,随着学生的增多,徐老的家里已经摆不下家宴了,他索性将家宴设在了学校里,让更多的学生从中汲取力量。
每月一次的“生日聚会”也是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一项活动。徐老开创的这种师生交流方式得到了老师们的推崇。许多学生在生日聚会上流下激动的泪水,他们感慨:“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不好,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表扬,更不用说关心了。没想到中华职校是这么温暖的一个大家庭。”
车站话别是徐老镌刻在老师和同学们记忆中的一幕经典画面。数九寒冬,北上首都的列车从桐城火车站徐徐启动,几个老师带学生乘车去北京应聘,站台上,徐老似乎丝毫没有受到严寒的影响,用力挥动手臂,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师生,他说:“你们是第一次出远门,我一定要送一程。”
去年招聘到校的项平老师,曾就读桐城中华职校。他家境贫寒,为了减轻父母负担,高二时,他瞒着学校和家人外出打工。一年中,他辗转各地,受了不少奔波之苦,却没有挣到多少钱。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徐老面前,要求重回学校读书,徐老一口应允,并在他学习期间继续接济他。如今项平被聘留校任教,他说:“虽然每月只有1500元工资,但我会拿出100元资助贫困生。老校长帮了我,我也要帮别人。”中华职校带给他的不仅是自力更生,更是精神上的富足。 自1993年创办以来,中华职校先后有612人参加对口高考,达到录取分数线的人数为549人,其中本科123人。自2002年以来,学校向江浙日资、台资企业输送学生400多名,其中有40多人被保送到日本深造。近3年来,学校培训人数达到5000人,年均培训近两千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700余人,预备劳动力培养为182人,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415人次。建校以来,学校总培训人数达75410人次。许多用工单位看上的就是桐城中华职校学生熟练的技能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志存高远,只为放飞心中的梦想
有人说,办教育会倾家荡产,得到的是快乐,失去的是金钱。徐老介绍说,在他创业之初,连续四年分文未取,去外地开会、县内出差、来人招待等等,都是个人自掏腰包。2008年至今,徐老的薪酬仍远远低于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中华职校学生中91%来自农村,其中51%来自贫困家庭。以徐老为首的几位老领导每月都拿出100元资助贫困生,多年来从未间断。他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难也要办教育。”真正体现了一个有着58年党龄的老教育工作者的博大胸怀。
2006年,徐老和同事去北京出差。晚上走了3个小时,终于找到每人每晚20元的住处。那一次他们为学校节省了1700元。面对节省下来的钱,徐老饱含深情地说:“这点钱放在城里算不了什么,可如果用在学校,将救助多少个孩子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徐老和他的桐城中华职校,一路走来确实不易。此间,学校曾接到过不少机构和个人伸出的橄榄枝,但都被徐老谢绝了。2006年,台湾一位老板在网络上看到有关桐城中华职校的消息,专程来桐欲用1050万元现金收购学校,并许诺给创办人每人50万元,但徐老说:“我办学为的是孩子,为的是他们经过学校的培养都拥有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有所建树的人。不是为了钱!”
正是因为徐老的这种“爱在天涯,情洒学子”的大爱精神,才使得桐城中华职校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经历了19年的奋斗拼搏,现在学校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278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到了3400多万元。19年来,学校对口高考达线率为98%,其中本科达20%,就业率达100%。不少学生已先后到日本、美国等地深造,最高年薪达20余万元,他们纷纷称赞母校是一所优秀的“草根学校”。2009年,中华职校成功申报安庆市示范职高,2011年又成功申报安徽省示范职高,实现了三年两级跳。建校近20年来,徐老共计为学生减免学费61万元,争取到民政部门救助9.2万元,联系到私人企业、老板及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33万元,确保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桐城中华职校缘何赢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原因就在于中华职校人都秉承了徐老提出的“爱心建设中华、匠心铸造中华、毕生投身中华”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创办学校的过程中,徐老什么酸甜苦辣都尝过,然而他从没有感到后悔。现在,学生们争相前来就读,桐城中华职校像一棵大树,荫及一方百姓和一方学子。
徐老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设想:当学校的200万元债务全部还清以后,将请审计局来审计学校资产,再把学校完整地送给当地政府。他说这也是全体老师的心愿,“我的辞职报告早就写好了,也念给老师们听了。但他们不允许我递交,要我这个‘老船长’再带他们一程。”日前,80岁的徐老和大家一起制定了桐城中华职校的两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争创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的目标。
校工会主席盛爱红满怀深情地谈起徐老:“学校所有老师对老校长的这个举动都深受感动,在当今社会,像这样的高风亮节、这样的奉献精神可以说是少有的。徐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学校常务副校长张庆国感慨地说:“我没有见过伟人,但在我的心目中,徐老就是真正伟大的人!他的举动真正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从基层宣传干事到教育局副局长,再到校长,徐老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他把一颗心都给了教育,给了学生,他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的不正是爱的全部意义和教育的真正内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