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开始我对它还缺乏正确的认识。通过参加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本文主要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方法、取得的效果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总结。
[关键字]综合实践;实践;探究
中国分类号:C4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产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做出调整之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通过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我清楚地认识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我也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性质与特点、目标与内容、实施与评价等理论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特别是我执教信息技术的同时,负责学校电脑制作社团工作。在实践研究中,我结合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在关注学生心理和精神层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促进全面和谐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明确实践研究的目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方式主要可为体验学习、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学习等。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探究学习是一种狭义的体验学习,一般主要指学科领域内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学习是学生直接面临实际问题,以探究某个问题为中心的活动方式,对社会问题的探究主要可通过这一方式。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两种活动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上机实践和自我探究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实践和自我探究三种形式。基于信息技术课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上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远大于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上机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自我探究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通过设置带有难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因此,上机实践与自我探究是信息技术课堂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式。在这里,我结合我的课堂实例,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将这两者进行结合:
以新课程必修模块"互联网信息的获取和加工"为题,介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实施课程整合的一些做法。这一课题通常用8~10课时完成。
在过去的教学中"信息的获取与管理",不外乎就是教学生如何用IE上网、如何用Word处理文字、用Excel制作电子表格、制作幻灯片等等。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更新理念,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以后,决定把这些知识做一个大整合。我从同年级的综合实践备课组中征集到"保护水资源、模拟创业、中学生文明用语"等这些同步课题,学生通过综合实践课中的学习,有了一些认识,但认识还很片面,缺乏系统性。在与综合实践老师的沟通之下,我想到了以此为契机,精心设计了教学的每个环节,成功地完成了这一部分课程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1.准备阶段
向每位学生发放《课题申请表》,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并根据需要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上课之前要先简单分工。
2.实施阶段
(1)利用信息技术课时间从互联网查资料,上网过程要填写《信息来源表》,要求学生对收集到的每一项信息都记载所在网页地址,用到的搜索方法,用过的搜索关键字等等。
(2)分析、整理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对信息进行取舍、补充、加工、编辑,形成初步意见。
(3)由信息技术学科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设计电子表格、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网页、制作多媒体动画,这部分应该当作课程重点来教学,要让学生在不断获取信息的同时,感受到每节课还能学到新知识、新技能,教会他们常用软件的使用。
3.总结阶段
对于研究成果,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部先交流、总结,有关作品要填写《作品登记表》,写明研究的大致过程、作品的开发工具、创作脚本、运行平台等等。然后才是全班交流、总结,这一过程要多次和相关班级的综合实践学科老师磋商,就研究成果展开专业点评,完成课题研究。
在8~10课时内,学生收集到了很多关于各个研究小组课题方面的有关信息。在成果方面,学生制作了很多电子绘画、电子墙报、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页。
三、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反思,创新发展
(一)取得的成绩
通过本次的模式探索,我深深感到了学生在课程活动中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能力,新课程的很多理念得以体现。具体讲信息技术层面,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对知识理解和技术的综合运用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学生设计创意的才能的得到施展,网页素材的加工运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学科知识层面,学生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他们查阅了较多的资料,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学校每学年都开设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由我主持的电脑制作社团,课程范围广,内容丰富。里面涵盖了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图片处理、电子小报制作等等,活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社团中吸纳了一些爱好电脑制作的学生,学生从模仿到创新,学到的不仅仅是电脑制作的技术,更是提高了信息处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我的指导下,部分学生创造出了一个个优秀的作品,也获得了一些奖项。同时,我自己付出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二)问题反思
1、小组分工后没有及时提醒小组成员分工要进行适当调整。如小组成员中负责设计的技术掌握十分熟练,而负责收集整理素材的成员较慢,出现了设计过程中的脱节现象即设计的同学因没素材而做一些无关的事;有一些小组过于追求网站的风格、效果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主题表达的不十分明确,网站内容较少。
2、作为一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加强信息学科的综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到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今天我的课题研究反思是为了明天更好地进行实践研究,收获更多成果。我坚信我们团结协作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会做得更踏实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
[2]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4]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06
[5]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解月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6期
[关键字]综合实践;实践;探究
中国分类号:C4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产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做出调整之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通过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我清楚地认识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我也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性质与特点、目标与内容、实施与评价等理论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特别是我执教信息技术的同时,负责学校电脑制作社团工作。在实践研究中,我结合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在关注学生心理和精神层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促进全面和谐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明确实践研究的目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方式主要可为体验学习、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学习等。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探究学习是一种狭义的体验学习,一般主要指学科领域内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学习是学生直接面临实际问题,以探究某个问题为中心的活动方式,对社会问题的探究主要可通过这一方式。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两种活动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上机实践和自我探究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实践和自我探究三种形式。基于信息技术课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上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远大于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上机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自我探究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通过设置带有难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因此,上机实践与自我探究是信息技术课堂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式。在这里,我结合我的课堂实例,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将这两者进行结合:
以新课程必修模块"互联网信息的获取和加工"为题,介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实施课程整合的一些做法。这一课题通常用8~10课时完成。
在过去的教学中"信息的获取与管理",不外乎就是教学生如何用IE上网、如何用Word处理文字、用Excel制作电子表格、制作幻灯片等等。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更新理念,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以后,决定把这些知识做一个大整合。我从同年级的综合实践备课组中征集到"保护水资源、模拟创业、中学生文明用语"等这些同步课题,学生通过综合实践课中的学习,有了一些认识,但认识还很片面,缺乏系统性。在与综合实践老师的沟通之下,我想到了以此为契机,精心设计了教学的每个环节,成功地完成了这一部分课程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1.准备阶段
向每位学生发放《课题申请表》,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并根据需要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上课之前要先简单分工。
2.实施阶段
(1)利用信息技术课时间从互联网查资料,上网过程要填写《信息来源表》,要求学生对收集到的每一项信息都记载所在网页地址,用到的搜索方法,用过的搜索关键字等等。
(2)分析、整理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对信息进行取舍、补充、加工、编辑,形成初步意见。
(3)由信息技术学科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设计电子表格、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网页、制作多媒体动画,这部分应该当作课程重点来教学,要让学生在不断获取信息的同时,感受到每节课还能学到新知识、新技能,教会他们常用软件的使用。
3.总结阶段
对于研究成果,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部先交流、总结,有关作品要填写《作品登记表》,写明研究的大致过程、作品的开发工具、创作脚本、运行平台等等。然后才是全班交流、总结,这一过程要多次和相关班级的综合实践学科老师磋商,就研究成果展开专业点评,完成课题研究。
在8~10课时内,学生收集到了很多关于各个研究小组课题方面的有关信息。在成果方面,学生制作了很多电子绘画、电子墙报、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页。
三、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反思,创新发展
(一)取得的成绩
通过本次的模式探索,我深深感到了学生在课程活动中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能力,新课程的很多理念得以体现。具体讲信息技术层面,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对知识理解和技术的综合运用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学生设计创意的才能的得到施展,网页素材的加工运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学科知识层面,学生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他们查阅了较多的资料,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学校每学年都开设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由我主持的电脑制作社团,课程范围广,内容丰富。里面涵盖了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图片处理、电子小报制作等等,活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社团中吸纳了一些爱好电脑制作的学生,学生从模仿到创新,学到的不仅仅是电脑制作的技术,更是提高了信息处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我的指导下,部分学生创造出了一个个优秀的作品,也获得了一些奖项。同时,我自己付出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二)问题反思
1、小组分工后没有及时提醒小组成员分工要进行适当调整。如小组成员中负责设计的技术掌握十分熟练,而负责收集整理素材的成员较慢,出现了设计过程中的脱节现象即设计的同学因没素材而做一些无关的事;有一些小组过于追求网站的风格、效果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主题表达的不十分明确,网站内容较少。
2、作为一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加强信息学科的综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到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今天我的课题研究反思是为了明天更好地进行实践研究,收获更多成果。我坚信我们团结协作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会做得更踏实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
[2]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4]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06
[5]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解月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