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磊落冯白驹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dy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任政委 冯白驹
  (任职时期:1952,07 -1958.07)
  (1903,6-1973.7)海南省琼山市人。别名冯裕球、冯继周。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冯白驹,原名冯裕球,学名冯继周,海南琼山县(现属海口)云龙镇长泰村人,1903年6月7日出生于农民家庭。冯白驹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领导海南军民坚持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被周恩来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1955年他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国务院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当年同时拥有3个一级勋章的人,包括十大元帅在内,全国只有51人。
  1957年,在广东开展的反右派和反地方主义斗争中,冯白驹受到错误的批判,被撤销省委书记处书记和副省长职务。
  1963年,冯白驹到浙江当副省长,看似重新受到重用,其实吉凶难测。果不其然,“文革”第二年4月,冯白驹被“造反派”关押起来,先是关在省委84号大院,与其他省级干部一起接受盘问;后来又转移到西湖西北面的灵隐寺最高处的一间小房子内,与外界隔离起来,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生病了也不让看病,并有“专案组”对他的所谓“问题”进行审查。
  1970年初,冯白驹被转移到了灵隐寺,进行更加严密的隔离审查,家人想要见上他一面非常困难。1971年9月初,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和干预下,中共中央通知浙江省委,解除对冯白驹的隔离审查。这年冬天,冯白驹已经被检查出“前列腺癌”,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1972年初,周恩来指示浙江省革委会用公务车送冯白驹到北京日坛医院继续治疗。
  不久,周总理病重,照顾不上冯白驹。“四人帮”的势力控制了日坛医院,干预冯白驹的治疗。1973年7月19日,冯白驹含冤离世。冯白驹临终前,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只是嘴里念叨着几句话,担心他走后没人照顾孩子。
  据1973年7月29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冯白驹的追悼会于7月28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周恩来派人送去了花圈,叶剑英、周建人(鲁迅弟弟,当时的浙江省省长)等人参加了追悼会。
  1983年春季的一天,在广东省第一轻工业厅工作的冯白驹的长女冯尔超,来到广东省委组织部。她是接到广东省委的通知后,来看关于父亲平反的中央文件的。文件的全称是“《中共中央关于为冯白驹、古大存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中央[一九八三]8号)”。由于这份《通知》当时无法复印,也不能带走,因此,冯尔超便逐字逐句地抄写下来——
  “中央同意中纪委《关于冯白驹古大存同志的问题审查意见的报告》,撤销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广东省委第八次全体会议(扩大)《关于海南地方主义反党集团和冯白驹、古大存同志的错误的决议》,撤销对冯白驹、古大存同志原处分的决定,恢复他们的名誉。冯白驹、古大存同志都是我党的老党员,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对党对人民是有重要贡献的。”
  落款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时间为:一九八三年二月九日。
  抄完《通知》,冯尔超眼眶不禁湿润了起来,她这才相信,父亲的冤案终于被平反了,尽管这份通知来得太迟了!此时,冯白驹已经逝世10周年,蒙冤已达26年之久。
  冯白驹能在蒙冤26年后得到平反,冯尔超认为,古大存的妻子曾史文女士出了不少力。
  古大存(1896-1966)是广东五华人,解放前是东江纵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后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等职务,1957年在广东反地方主义时,与冯白驹一同受到错误的处分,1958年下放到广东增城县,任县委书记。1961年11月至1965年12月再任广东省副省长,12月起任广东省委委员。古大存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66年11月4日病逝于广州。
  古大存去世后,古大同的妻子一直在写申诉材料为丈夫喊冤,同时也等于在为冯白驹伸冤。冯尔超说,曾史文的申诉最终受到了北京的重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还到广东了解冯白驹和古大存的冤情,并且亲自签字为他们平反。
  1988年,冯白驹的亲属考虑到他们都在南方工作和生活,不便于每年都北上扫墓,于是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将冯白驹的骨灰运回海南安放。
  (据《海南日报》 )
其他文献
第三任军长 龙书金  (任职时期:1950,06-1952.07)  (1910.11- 2003.4)湖南省茶陵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55年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龙书金将军,左臂短。因中弹断骨,仅以筋皮相连,能左右旋转,能上下伸缩;而五指灵活,运用自如。故人称“短臂将军”。将军八十高龄,眼不花,耳不聋,穿针引线,种菜浇花,皆自己动手,羡煞后生辈也。  长
期刊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震,湖南平江人,1914年10月生,1930年7月参加工农红军,同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张震在近70年的戎马生涯中,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70高龄以后三次退休竞被重用,更成为人民军队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副总参谋长到国防大学校长  1985年3月9日,中央军委调整总参谋部的领导班子,免去了张震的副总参谋长职务。此
期刊
第四任军长 昊克华  (任职时期:1952.07-1954.03)  (1913,12 -1987.2)江西省弋阳县人。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吴克华将军颜面白皙,身材颀长,语言儒雅,气宇轩昂。将军有勇有谋,军政皆优,指挥作战以稳、细、准、狠见长。吴克华将军十六岁参加红军,少年老成,人称“小大人”。  莫文骅将军共吴克华将军统领42军,莫
期刊
第六任军长 昊瑞林  (任职时期:1955.03-1957.09)  (1915-1995)四川省巴中市人。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吴瑞林将军原名吴尚德,1915年7月出生于四川大巴山麓的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加入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战争的烽火中,他从一个小泥瓦匠成长为统
期刊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汪东兴是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7年春,他被调到毛泽东等领袖身边担任警卫工作,得到毛泽东等领导的器重,见证了众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大转折和经典瞬间。  见证“进京赶考”的历史壮举  汪东兴,1916年出生于江西弋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参加方志敏等人创建的
期刊
(1955年授少将军衔)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当年参加遵义会议的人员基本已作古,只有曾美将军,是当今目睹过遵义会议的唯一健在的见证人。遵义会议选会址,历史关头作贡献  1914年,曾美出生在江西兴国县的一个贫苦农民之家。1930年,16岁的曾美走上了革命道路,开始了漫长的戎马生涯。  
期刊
第二任政委 张池明  (任职时期:1949.05-1952.04)  (1917.8-1997,11)河南省新县泗店乡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17年8月24日,张池明出生于河南省新县泗店傅山村傅家洼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少先队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张赤民,抗日战争后期又更名为张池明。  1927年,刚满10岁的
期刊
第一任政委 赖传珠  (任职时期:1948,12-1949.05)  (1910.4-1965.12)号鹏英,江西赣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赖传珠,1910年4月3日生于江西赣县大埠圩赖村一个农民家庭。其父苦于祖辈没文化,给他取号“鹏英”,期望他“大鹏展翅高飞,留下一世英名”,六岁那年,赖传珠进入私塾。1924年秋,在大埠小学念了一年初
期刊
第七任军长 庄田  (任职时期:1957.09-1960.05)  (1907-1992)海南省万宁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庄田,原名庄振凤,1906年11月19日生于琼崖万州龙滚圩(今万宁市龙滚镇)文渊村。由于家境贫苦,1924年离开家乡至新加坡当劳工。期间接触到马列思想,深为振奋,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于1929年
期刊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集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张力雄单独留下来,陪伴在皮定均遗体旁,轻轻抚摸皮定均的脸庞,失声痛哭……  鏖战太行,战友情深  张力雄,1913年出生,福建上杭人,开国少将,曾任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是我军屈指可数的百岁老红军。  1943年,侵华日军在“扫荡”豫北和豫西的同时,采用“以华制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