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糖尿病概述
我国目前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大约有1.3亿糖尿病患者,当然不包括还未确诊的患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对象还有大约3.5亿人。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患糖尿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这也是我国糖尿病的一个特点。糖尿病病人中 2型糖尿病最多见,占 90% -95% ,估计我国 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比例小于 5%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远期危害确实很大。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识不够,对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难度很大。所以对患者行为管理和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控制、以及糖尿病并发症控制的重要措施。
(二)糖尿病分型
糖尿病的分型是依据对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病因和临床表现的认识而建立的综合分型,目前国际上通用 WHO 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分型标准 (1999) : 糖尿病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导致机体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功能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该种类型较少见,这类患者胰岛素缺乏,需要终身需注射胰岛素治疗,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临床最常见的类型,它是由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而发生的糖尿病。多在成年后发病,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常常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发现,2型糖尿病程程复杂,与家族遗传、生活环境、体型肥胖、长期高热量食物、静坐生活方式等有重要相关性。
特殊类型糖尿病:从指从环境因素到遗传因素、或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病因学相对明确的一类高血糖疾病。有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所致的、有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所致的,有胰腺外分泌疾病所致的,有人体内分泌疾病所致的,也有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等,由于这些类型比较罕见,不必重点关注。还有一部分是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代谢异常。是指妊娠前未发生,大多数是在妊娠中、末期出现血糖升高,多数为无症状性血糖增高,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这类患者在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需要定期筛查糖尿病,但也也有一部分会成为永久性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病因以及危险因素
1型和2型糖尿病都有明显及遗传倾向性,加上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糖尿病。但是也有一部分1型糖尿病是一些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感染后,导致胰岛素β细胞破坏,从而发病,病毒感染在这里也属于环境因素。如进食过多,缺乏运动、酗酒等导致肥胖,出现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也是糖尿病的环境因素。根据以上分析,糖尿病有以下几条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肥胖患者,特别是腹型肥胖的患者,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静坐生活方式的患者等。
(四)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早期多数都没有临床症状,常常在体检时发现,随着病情的进展,也有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会出现多样化临床表现,
典型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症状,1、“多饮”,血糖升高后,尿量增加,出现失水,机体反射性引起多喝水。2、多食,因为大量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引起能量丧失,为了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量,出现多食。3、血糖升高后,导致渗透压变化,尿量曾加。 4、体重减轻,能量的丧失,引起体重减轻。
不典型症状:视力障碍、 皮肤瘙痒、神经病变和各种感染、下肢麻木、烧灼痛、难以愈合的伤口、疲乏无力等。
(五)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血糖采用静脉血浆血糖值,包括空腹血糖(FPG)、随机血糖或者葡萄糖耐良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2hPG)的值来判断的,空腹血糖是指至少是在8小时内没有热量的摄入。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的任何时间,不考虑进餐时间以及食入食物的量而检测的血糖。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当具有糖尿病臨床表现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时,或者空腹血糖≧7.0mmol/L时,或者葡萄糖耐良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时,就可以诊断糖尿病。
(六)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方法
我们对血糖的控制,主要有以下方法,俗称“五驾马车”
1、饮食治疗,饮食治疗在糖尿病的病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各种类型的糖尿病都需要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总原则是合理计算总热量,保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的摄入,这样既可以控制血糖,又能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
2、运动治疗,能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也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可以消耗过多的能量,防止过剩的能量转化为脂肪,我们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
3、药物治疗,目前降低血糖的药物比较多,有八大类,每一类的用法和适应症、禁忌症都不一样,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4、血糖监测,血糖监测目前有指尖血糖、静脉血糖、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方法,每一种检查方法意义也不一样。糖化血红蛋白其相对稳定,能反应近2-3月的血糖水平,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建议,血糖控制满意者,每3-6月检查一次即可。
5、糖尿病教育,对患者认识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生活饮食需要注意的要点有一定的认识,对疾病的恢复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国目前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大约有1.3亿糖尿病患者,当然不包括还未确诊的患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对象还有大约3.5亿人。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患糖尿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这也是我国糖尿病的一个特点。糖尿病病人中 2型糖尿病最多见,占 90% -95% ,估计我国 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比例小于 5%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远期危害确实很大。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识不够,对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难度很大。所以对患者行为管理和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控制、以及糖尿病并发症控制的重要措施。
(二)糖尿病分型
糖尿病的分型是依据对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病因和临床表现的认识而建立的综合分型,目前国际上通用 WHO 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分型标准 (1999) : 糖尿病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导致机体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功能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该种类型较少见,这类患者胰岛素缺乏,需要终身需注射胰岛素治疗,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临床最常见的类型,它是由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而发生的糖尿病。多在成年后发病,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常常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发现,2型糖尿病程程复杂,与家族遗传、生活环境、体型肥胖、长期高热量食物、静坐生活方式等有重要相关性。
特殊类型糖尿病:从指从环境因素到遗传因素、或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病因学相对明确的一类高血糖疾病。有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所致的、有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所致的,有胰腺外分泌疾病所致的,有人体内分泌疾病所致的,也有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等,由于这些类型比较罕见,不必重点关注。还有一部分是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代谢异常。是指妊娠前未发生,大多数是在妊娠中、末期出现血糖升高,多数为无症状性血糖增高,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这类患者在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需要定期筛查糖尿病,但也也有一部分会成为永久性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病因以及危险因素
1型和2型糖尿病都有明显及遗传倾向性,加上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糖尿病。但是也有一部分1型糖尿病是一些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感染后,导致胰岛素β细胞破坏,从而发病,病毒感染在这里也属于环境因素。如进食过多,缺乏运动、酗酒等导致肥胖,出现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也是糖尿病的环境因素。根据以上分析,糖尿病有以下几条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肥胖患者,特别是腹型肥胖的患者,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静坐生活方式的患者等。
(四)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早期多数都没有临床症状,常常在体检时发现,随着病情的进展,也有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会出现多样化临床表现,
典型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症状,1、“多饮”,血糖升高后,尿量增加,出现失水,机体反射性引起多喝水。2、多食,因为大量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引起能量丧失,为了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量,出现多食。3、血糖升高后,导致渗透压变化,尿量曾加。 4、体重减轻,能量的丧失,引起体重减轻。
不典型症状:视力障碍、 皮肤瘙痒、神经病变和各种感染、下肢麻木、烧灼痛、难以愈合的伤口、疲乏无力等。
(五)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血糖采用静脉血浆血糖值,包括空腹血糖(FPG)、随机血糖或者葡萄糖耐良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2hPG)的值来判断的,空腹血糖是指至少是在8小时内没有热量的摄入。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的任何时间,不考虑进餐时间以及食入食物的量而检测的血糖。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当具有糖尿病臨床表现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时,或者空腹血糖≧7.0mmol/L时,或者葡萄糖耐良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时,就可以诊断糖尿病。
(六)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方法
我们对血糖的控制,主要有以下方法,俗称“五驾马车”
1、饮食治疗,饮食治疗在糖尿病的病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各种类型的糖尿病都需要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总原则是合理计算总热量,保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的摄入,这样既可以控制血糖,又能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
2、运动治疗,能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也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可以消耗过多的能量,防止过剩的能量转化为脂肪,我们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
3、药物治疗,目前降低血糖的药物比较多,有八大类,每一类的用法和适应症、禁忌症都不一样,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4、血糖监测,血糖监测目前有指尖血糖、静脉血糖、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方法,每一种检查方法意义也不一样。糖化血红蛋白其相对稳定,能反应近2-3月的血糖水平,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建议,血糖控制满意者,每3-6月检查一次即可。
5、糖尿病教育,对患者认识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生活饮食需要注意的要点有一定的认识,对疾病的恢复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