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启发式教学,曾有许多专家学才进行过论述。笔者认为其精神实质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学、主动学,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启发式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历史课;学生主动性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启发式和议论式为主要教学手段。”而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客体,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引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统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主动性的调动过程,又是检验教师主导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的重要标志。学生主动性一旦调动起来,他就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教学活动,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使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配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在教学中,我本着用历史塑造学生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宗旨,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了主动探索的欲望,下面就启发式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启发式的含义非常广泛。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启发式是中学历史课最重要的教学思想之一
中学历史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在这一认知过程中,学生源自内心的对历史问题的思考是最重要的环节。作为启发式,首先必须承认学生有能动性、积极性,这是实行启发式的客观基础,也就是正确认识学生的问题,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否则就会以为学生的积极性来自教师有效的方法、高超的艺术,这样的认识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样就不可能真正运用启发式。其次。要正确运用启发式,还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教育理论的研究,指导教学活动。
二、启发式是中学历史课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
启发式作为教学原则首先要解决引导方向即向何处引导的问题,这实质上是个培养目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是片面发展的问题。当前存在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是重智育轻德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知识轻能力,事实上都在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开发。若这一问题不解决,仅仅在具体方法或传授具体知识上运用启发式,也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在历史课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掌握了知识,就要向信念行为的转化引导,这一问题是启发式作为教学原则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同时,作为教学原则还要解决教师与学生两个积极性的问题。两个积极性和联结点是质疑问难,释疑解惑的风气。学生自学方法掌握了、自学习惯养成了、自学能力提高了、质疑问难的风气出现了,两个积极性也就同时发挥出来了。有了这种风气学生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起到互相开导、互相启迪的作用。有了疑问,他们就会从课上到课下查阅资料,讨论争辩,深入钻研,于是自学自思自解的局面就真正出现了。这时有很多疑难问题,教师可能解答不了,也可能不适合马上解答,因而就要选择一些适当的问题存疑深思,提供资料,提供思路,提供方法,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地争辩下去,这就是以存疑的方法达到深刻解疑的目的。古人说:心有疑而常思之,学必进也,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三、启发式教学是中学历史课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是丰富多彩的。中学历史课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作为教学方法一定要解决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就实质而言,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其他具体的教学方法是精神实质和表现形式的关系。启发式体现于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之中。任何一种具体的教法,都必须体现启发式的精神实质,才能成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必须认真贯彻启发式,绝不能把启发式与谈话法混为一谈。比如提问,提问前要精心设计,紧紧围绕讲课中心而提出问题,通过问答把学生思维引入一个深层次,这样的提问才是启发式。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求知探微的心理,把新颖、独特的教学问题设计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例如:在对曹操人物评价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评价曹操,而是问: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什么曹操率领的军队在两次战役中结果却不同呢?通过这两次战役你来评述曹操这个人。这样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感到有史可依,有据可查,所以学生也乐于回答问题,教师还可以运用这一契机讲述完美的人格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在讲述两宋同辽、西夏、金的关系时,我问学生:澶渊之战北宋胜辽,为什么还签订了盟约?元昊向宋称臣,为什么还要送给西夏岁币?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归纳出:落后就要挨打;以及如何看待中华民族内部的征战等问题。
通过教师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
责任编辑:王轶萌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历史课;学生主动性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启发式和议论式为主要教学手段。”而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客体,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引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统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主动性的调动过程,又是检验教师主导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的重要标志。学生主动性一旦调动起来,他就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教学活动,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使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配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在教学中,我本着用历史塑造学生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宗旨,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了主动探索的欲望,下面就启发式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启发式的含义非常广泛。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启发式是中学历史课最重要的教学思想之一
中学历史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在这一认知过程中,学生源自内心的对历史问题的思考是最重要的环节。作为启发式,首先必须承认学生有能动性、积极性,这是实行启发式的客观基础,也就是正确认识学生的问题,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否则就会以为学生的积极性来自教师有效的方法、高超的艺术,这样的认识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样就不可能真正运用启发式。其次。要正确运用启发式,还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教育理论的研究,指导教学活动。
二、启发式是中学历史课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
启发式作为教学原则首先要解决引导方向即向何处引导的问题,这实质上是个培养目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是片面发展的问题。当前存在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是重智育轻德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知识轻能力,事实上都在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开发。若这一问题不解决,仅仅在具体方法或传授具体知识上运用启发式,也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在历史课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掌握了知识,就要向信念行为的转化引导,这一问题是启发式作为教学原则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同时,作为教学原则还要解决教师与学生两个积极性的问题。两个积极性和联结点是质疑问难,释疑解惑的风气。学生自学方法掌握了、自学习惯养成了、自学能力提高了、质疑问难的风气出现了,两个积极性也就同时发挥出来了。有了这种风气学生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起到互相开导、互相启迪的作用。有了疑问,他们就会从课上到课下查阅资料,讨论争辩,深入钻研,于是自学自思自解的局面就真正出现了。这时有很多疑难问题,教师可能解答不了,也可能不适合马上解答,因而就要选择一些适当的问题存疑深思,提供资料,提供思路,提供方法,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地争辩下去,这就是以存疑的方法达到深刻解疑的目的。古人说:心有疑而常思之,学必进也,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三、启发式教学是中学历史课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是丰富多彩的。中学历史课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作为教学方法一定要解决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就实质而言,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其他具体的教学方法是精神实质和表现形式的关系。启发式体现于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之中。任何一种具体的教法,都必须体现启发式的精神实质,才能成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必须认真贯彻启发式,绝不能把启发式与谈话法混为一谈。比如提问,提问前要精心设计,紧紧围绕讲课中心而提出问题,通过问答把学生思维引入一个深层次,这样的提问才是启发式。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求知探微的心理,把新颖、独特的教学问题设计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例如:在对曹操人物评价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评价曹操,而是问: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什么曹操率领的军队在两次战役中结果却不同呢?通过这两次战役你来评述曹操这个人。这样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感到有史可依,有据可查,所以学生也乐于回答问题,教师还可以运用这一契机讲述完美的人格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在讲述两宋同辽、西夏、金的关系时,我问学生:澶渊之战北宋胜辽,为什么还签订了盟约?元昊向宋称臣,为什么还要送给西夏岁币?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归纳出:落后就要挨打;以及如何看待中华民族内部的征战等问题。
通过教师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
责任编辑:王轶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