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卡因、吗啡混合液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为通过临床实践,测知针尖穿刺进入硬膜外间隙时,有三个因素应加考虑:(1)黄韧带的凹陷,平均为0.62±0.31(SD)厘米,(2)黄韧带的回缩(弹回)和(3)硬脊膜的凹陷。全凭穿破黄韧带时的落空感,不免会有失误。本文测定了针尖距黄韧带的距离与落空感觉的相关,指出黄韧带虽不能完全回缩,一般尚可距原处0.29±0.14 (SD)厘米不等。本文观察到出现落空感的同时所呈现的负压,一般为<-200~-40
期刊
期刊
应用u型管及三通接穿刺针作硬膜外腔密闭穿刺测压者122例。男65例,女57例,年龄从18岁~60岁。穿刺点T,以下者120例,T22例。本组测压结果:硬膜外腔压力为7.25±3.05厘米水柱。男高于女,年青高于年长者,体质良好高于欠佳者,腰段高于胸段。体位改变,呼吸运动,颈部加压等引起脑脊液压力升降的各种因素,均可引起硬膜外压升降。硬膜外腔压力不同,阻滞药量存在差异,扩散与压力呈反比,腰部硬膜外腔
本组共47例,男7例,女40例,手术以甲状腺次全切除为多数共32例,余为腺瘤或囊肿摘除。硬膜外阻滞效果,除技术错误,阻滞失败2例外,欠完全和不满意者共28例,占59.6%。通过加大药物浓度,提高穿刺部位在同一容量下,效果未见改善;麻醉平面过低或偏向一侧者,术后立即作硬膜外造影检查,发现造影剂的分布亦偏向有麻醉平面的一侧,但未见有向上扩散的困难。鉴于颈部硬膜外阻滞不易完全,术中牵引痛仍难避免,且穿刺
期刊
70例腰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患者随机分成二组,一组经腰3-4间隙穿刺向头端置管,另一组经腰1-2间隙穿刺向足端置管,各组均置入3cm。其中10例行硬脊膜外导管造影,结果表明:两组导管尖端相距平均在2.12cm左右的情况下,用同样的速度注入同样浓度和容积的局麻药,置管方向对麻醉范围及上下界均无明显影响。10例造影者显示导管均按预定方向走行。
期刊
应用113m-铟输铁蛋白分布空间方法,测定54例正常成人的血浆容量为49.19±15.86毫升/公斤,全血容量为79.01±25.11毫升/公斤。对8例大手术病人术前、术中或术后的血容量的动态变化作了初步观察。这一方法与放射性碘标记人血清白蛋白的分布空间效果基本一致。它和放射性碘、非放射性检查法比较,除具有患者受照剂量小,安全,测量重复性好,结果准确,操作较简便等优点之外,尤其是由于113m铟的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