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教”的研究,而对“学”的方法缺乏深入分析,从而导致统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整体效率的提升。笔者多年来时刻提醒自己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语文学法指导,并努力将这一方面工作融合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做到设计同步、教学兼顾,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质效。
一、强化预习方法指导,让课前准备工作更加周密
众所周知,在教学工作中,学生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的教学活动就容易陷入“启而不发”的尴尬境地,学生学习理解的效率以及深广度都会受到影响。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发现,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部分学生课前少重视、不预习,导致在课堂上不熟悉教材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预习方法指导,推动语文教学环节从课堂向前延伸,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主预习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三令五申”,要求学生“语文学习必先预习”,让预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并制作“导学案”明确预习的重点,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自行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初步熟悉教材。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导学案中,笔者要求学生整理辛弃疾的相关常识,并默写初中教材中辛弃疾的《破阵子》,以备分析辛弃疾的写作特点。在学生习惯利用导学案后,教师可指导他们自定“导学案”。
另外,笔者建议学生预习时做到“读、思、做、记”。即多读课文熟悉内容,对照思考题分析,做一做习题,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摘记出来。将预习环节纳入教学设计整体流程,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保障。
二、强化探究方法指导,让课堂互动环节更加生动
毋庸置疑,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强化能力培养的主战场是课堂。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结合起来,特别是借助于合作小组这一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打造更加生动活泼和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探究能力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的能力层级,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愈加重要。教师要在启发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活动中,强化探究技巧的指导,使学习氛围更加热烈、学习研究持续深入、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按照“1+X”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1”是小组的牵头学生,“X”是小组其他成员。教师在课堂上不再进行传统的讲解,取而代之的是设计了涵盖当次语文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思考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当组员意见有分歧时,牵头学生就要组织组员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理出答案的重点。在《金岳霖先生》的教学中,笔者安排小组探究金岳霖先生的形象特点及描写手法,并讨论组内成员导学案上写的自己老师的片段。此举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小组,学生在探究中明白人物描写手法的作用,也能明确自己的写作片段的优缺点。学生对这种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之效的方式比较认可。
小组合作探究的最大优势是活跃学习氛围,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并能集聚集体智慧,有助于语文学习目标的完成。
三、强化梳理归纳指导,让学习理解巩固更加高效
在语文学习中,高中生既要发扬埋头苦学的精神,更要学会思考、总结,要“学之有效”。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逐步学会梳理归纳,在一节课或是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之后能够将学习重难点梳理出来,将语文学习的技巧归纳出来,这样的整合能让下一阶段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环节,笔者一般在课上留5分钟的当堂检测时间,以事先印制的检测题检测学生课内学习效果,这样既能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也能帮助他们梳理本课学习的要点,做好标记和整理。一个单元或者一阶段的语文学习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按照分门别类的方法,对所学语文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增强记忆的条理性,同时总结有哪些较好的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学习技巧。
通过对语文学习重难点的梳理以及学习技巧的归纳,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并且养成积极思考和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四、强化借鉴吸收指导,让他山之石作用更加突显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从各种优秀的习作中吸收成功的经验,并融合运用到自己的创作活动之中。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学习中吸收好的技法。阅读教学过程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也是学习文中的表达技巧的过程。
在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笔者都渗透一些有关文章选题立意新颖性、结构安排合理性、表达手法艺术性、细节处理精巧性等方面的问题,每一篇课文的阅读分析重在突出某方面的技巧领悟,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逐步掌握好的写作方法,在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中提高写作水平。
其次,笔者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中外名著和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期刊,在开卷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要求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的同时做好摘记,将优美的词汇、巧妙的框架记载下来,并通过读后感的方式总结不同文章的写作技巧。
笔者在参与省级课题“区域高中语文主题阅读微课程开发研究”的子课题研究时尝试让学生开展批注式主题阅读,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开展比照式主题阅读课,让学生获得理性认识。这些认识都是从阅读他人作品中获得的,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启发。
五、强化记忆方式指导,让单位时间效率更高
高中语文需要熟记知识点很多,背诵的课文也较多,学生记忆效果如何直接影响语文学习成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记忆方面的技巧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高中语文学习记忆方面的新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学生共同总结提炼有利于语文学习记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记忆方式指导。笔者在记忆持久性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自我比较,合理确定第一次复习、第二次巩固和第三次回顾之间的时间间隔,寻找到最佳的时间节点。在记忆形象性方面指导学生运用“框架背诵法”,将一篇较长的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确定重点句、关键词,背诵过程中只要记住了重点句和关键词,记忆的线条就不会断,缓解了背诵的难度。在记忆针对性方面和学生共同探索出了“拉網记忆法”,将所要记忆的语文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分段,在第一段复习后检验记忆效果,将记忆效果不佳的内容整合到第二段的复习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节约复习时间,提高学习质效。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受益于以上几个学法指导,实现了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双赢”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王淦昌中学(215531)
一、强化预习方法指导,让课前准备工作更加周密
众所周知,在教学工作中,学生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的教学活动就容易陷入“启而不发”的尴尬境地,学生学习理解的效率以及深广度都会受到影响。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发现,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部分学生课前少重视、不预习,导致在课堂上不熟悉教材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预习方法指导,推动语文教学环节从课堂向前延伸,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主预习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三令五申”,要求学生“语文学习必先预习”,让预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并制作“导学案”明确预习的重点,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自行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初步熟悉教材。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导学案中,笔者要求学生整理辛弃疾的相关常识,并默写初中教材中辛弃疾的《破阵子》,以备分析辛弃疾的写作特点。在学生习惯利用导学案后,教师可指导他们自定“导学案”。
另外,笔者建议学生预习时做到“读、思、做、记”。即多读课文熟悉内容,对照思考题分析,做一做习题,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摘记出来。将预习环节纳入教学设计整体流程,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保障。
二、强化探究方法指导,让课堂互动环节更加生动
毋庸置疑,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强化能力培养的主战场是课堂。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结合起来,特别是借助于合作小组这一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打造更加生动活泼和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探究能力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的能力层级,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愈加重要。教师要在启发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活动中,强化探究技巧的指导,使学习氛围更加热烈、学习研究持续深入、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按照“1+X”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1”是小组的牵头学生,“X”是小组其他成员。教师在课堂上不再进行传统的讲解,取而代之的是设计了涵盖当次语文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思考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当组员意见有分歧时,牵头学生就要组织组员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理出答案的重点。在《金岳霖先生》的教学中,笔者安排小组探究金岳霖先生的形象特点及描写手法,并讨论组内成员导学案上写的自己老师的片段。此举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小组,学生在探究中明白人物描写手法的作用,也能明确自己的写作片段的优缺点。学生对这种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之效的方式比较认可。
小组合作探究的最大优势是活跃学习氛围,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并能集聚集体智慧,有助于语文学习目标的完成。
三、强化梳理归纳指导,让学习理解巩固更加高效
在语文学习中,高中生既要发扬埋头苦学的精神,更要学会思考、总结,要“学之有效”。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逐步学会梳理归纳,在一节课或是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之后能够将学习重难点梳理出来,将语文学习的技巧归纳出来,这样的整合能让下一阶段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环节,笔者一般在课上留5分钟的当堂检测时间,以事先印制的检测题检测学生课内学习效果,这样既能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也能帮助他们梳理本课学习的要点,做好标记和整理。一个单元或者一阶段的语文学习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按照分门别类的方法,对所学语文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增强记忆的条理性,同时总结有哪些较好的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学习技巧。
通过对语文学习重难点的梳理以及学习技巧的归纳,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并且养成积极思考和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四、强化借鉴吸收指导,让他山之石作用更加突显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从各种优秀的习作中吸收成功的经验,并融合运用到自己的创作活动之中。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学习中吸收好的技法。阅读教学过程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也是学习文中的表达技巧的过程。
在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笔者都渗透一些有关文章选题立意新颖性、结构安排合理性、表达手法艺术性、细节处理精巧性等方面的问题,每一篇课文的阅读分析重在突出某方面的技巧领悟,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逐步掌握好的写作方法,在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中提高写作水平。
其次,笔者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中外名著和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期刊,在开卷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要求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的同时做好摘记,将优美的词汇、巧妙的框架记载下来,并通过读后感的方式总结不同文章的写作技巧。
笔者在参与省级课题“区域高中语文主题阅读微课程开发研究”的子课题研究时尝试让学生开展批注式主题阅读,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开展比照式主题阅读课,让学生获得理性认识。这些认识都是从阅读他人作品中获得的,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启发。
五、强化记忆方式指导,让单位时间效率更高
高中语文需要熟记知识点很多,背诵的课文也较多,学生记忆效果如何直接影响语文学习成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记忆方面的技巧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高中语文学习记忆方面的新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学生共同总结提炼有利于语文学习记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记忆方式指导。笔者在记忆持久性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自我比较,合理确定第一次复习、第二次巩固和第三次回顾之间的时间间隔,寻找到最佳的时间节点。在记忆形象性方面指导学生运用“框架背诵法”,将一篇较长的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确定重点句、关键词,背诵过程中只要记住了重点句和关键词,记忆的线条就不会断,缓解了背诵的难度。在记忆针对性方面和学生共同探索出了“拉網记忆法”,将所要记忆的语文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分段,在第一段复习后检验记忆效果,将记忆效果不佳的内容整合到第二段的复习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节约复习时间,提高学习质效。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受益于以上几个学法指导,实现了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双赢”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王淦昌中学(21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