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老师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他们写出真情化个性化的作文。
【关键词】阅读;积累;真情实感;个性化;笔随情动
作为语文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的作文教学,如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一代新人”,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几年,我都参与了中考作文阅卷。实事求是的说,不少立意新颖,文笔清新,抒发真情的文章,令我赏心悦目,怕案叫绝。但同时不少语言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缺少生活气息,不能真实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作文,也让我倍感苦涩。尤其是部分为了博取阅卷老师的同情而给自己家人“施咒语”的作文更让我心痛。作文应是学生心灵的释放,应是充满灵性和创造的乐园,学生在这里可以真实地感觉自己,感觉生命,感觉喜怒哀乐;可现实呢?恐怕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敢太乐观。我以为,初中生作文,都应该写自己的话,每一篇作文都是一篇真情的倾诉。一定要体现文如其人,让人读了觉得“像他说的话”,而不是矫揉造作的话、生搬硬套的话。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1.领会内涵是真情化个性化作文的前提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苏霍姆林斯基语)。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写作是一个人的个性化行为。因此,个性化作文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趋同。一般来说,个性化作文应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1 个性化的作文应该是真实的。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要求的那样,学生“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而每个人又都是一个真实的有个性的独立的个体,他存在于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学生也是这样,尽管他们多数时间在校园里、教室里度过,学的是同样的课程,面对的是同样的教师,但由于先天的、家庭的、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各不相同,表现出显著的个性差异。这种个性差异是形成个性化作文的基础。当然,这里所说的真实,是广义的真实,既包括事件的真实,也包括情感的真实;既倡导写现实的真实,也主张写想象的真实。
1.2 个性化作文应该是自觉的,自由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训练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可有无的,也不是老师让写就写。只有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的时候,才能写出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需要有适宜其生长的自由的环境和自由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要求。
2.广泛阅读是作文真情化个性化的基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很有道理的。广泛的阅读,可以从书本中感受广阔的生活,开阔视野,增加生活积累。要大力提倡学生多看有益的课外读物,多背一些经典诗文,当学生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的在写作方面显现出它的作用。作文便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了。当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不能采取听之任之的方式,要加以正确引导。
2.1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欲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要求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需要愉悦自我心情,调整生活节律;他们还想提高修养,涵养气质。这些精神需求正是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还有更直接的外在功利因素是阅读的积累可强化语感,提高理解力,提高语文成绩。只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的最终目标。
2.2 积累。积累是首要任务。实现积累要达到三个要求。一是量要多,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就是对量的要求。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二是范围要广,阅读视野要开阔。经典名作和有兴趣的好书,都可以尽兴去读,越多越好。三是要坚持长期性。课外阅读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是一点一滴积累所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口也吃不成胖子。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期间的边角料时间或休息日来阅读。
2.3 提高品位,突出人文性。课外阅读在尊重学生阅读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的报刊杂志书籍,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起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文坛泰斗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倘若通过课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那么便达到了阅读的最高境界,也实现了阅读的终极价值。
3.题材自主是作文率真化个性化的体现。
好作文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老师把作文的技巧和方法讲得再深再透,也不能保证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只有把学生引导到写作的主体位置上来,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要鼓励学生写周记.,写随笔,不拘形式,不限文体,不计字数,只要做到书写真情,写心中所想,就予以表扬鼓励。最大限度的扩大学生的写作题材范围。让学生们留神听,细心看,用心想并动笔去写,这样坚持下去,就会逐渐形成坦率诚恳,自然率真,言之有理的良好文风。正如冰心所言:“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的画在纸上。”感情思想上的自由,不仅对作文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完善,也有重大的影响。不仅能培养诚实的人格,还能树立自信心。
4.教师的引导是作文真情化个性化的必经之路
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说假话,敢想敢写,不拘一格写作文。让学生通过作文,表现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反映个人的人生经验的积累。个性要在自由、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中形成发展。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让这独一无二的心灵更好地表现出来,是作文教学的责任。慢慢地,随着学生生活阅历的丰富,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步要求学生在作文的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例如,对于思想睿智,看问题比较深刻的学生,鼓励他们在立意方面有所突破;对于才思敏捷,文笔优美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在文笔风格方面更上一层楼。而对于各方面都比较一般的学生,就鼓励他们在朴实自然,书写真情方面下功夫。努力做到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显现出不同于其他人作文的个性特色,逐渐引导学生达到自主写作的境界,在他的地盘里,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中学生作文“无什么可写”析因》
[3]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4] 《冰心文集》
[5] 韦志成《作文教学论》
【关键词】阅读;积累;真情实感;个性化;笔随情动
作为语文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的作文教学,如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一代新人”,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几年,我都参与了中考作文阅卷。实事求是的说,不少立意新颖,文笔清新,抒发真情的文章,令我赏心悦目,怕案叫绝。但同时不少语言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缺少生活气息,不能真实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作文,也让我倍感苦涩。尤其是部分为了博取阅卷老师的同情而给自己家人“施咒语”的作文更让我心痛。作文应是学生心灵的释放,应是充满灵性和创造的乐园,学生在这里可以真实地感觉自己,感觉生命,感觉喜怒哀乐;可现实呢?恐怕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敢太乐观。我以为,初中生作文,都应该写自己的话,每一篇作文都是一篇真情的倾诉。一定要体现文如其人,让人读了觉得“像他说的话”,而不是矫揉造作的话、生搬硬套的话。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1.领会内涵是真情化个性化作文的前提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苏霍姆林斯基语)。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写作是一个人的个性化行为。因此,个性化作文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趋同。一般来说,个性化作文应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1 个性化的作文应该是真实的。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要求的那样,学生“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而每个人又都是一个真实的有个性的独立的个体,他存在于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学生也是这样,尽管他们多数时间在校园里、教室里度过,学的是同样的课程,面对的是同样的教师,但由于先天的、家庭的、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各不相同,表现出显著的个性差异。这种个性差异是形成个性化作文的基础。当然,这里所说的真实,是广义的真实,既包括事件的真实,也包括情感的真实;既倡导写现实的真实,也主张写想象的真实。
1.2 个性化作文应该是自觉的,自由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训练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可有无的,也不是老师让写就写。只有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的时候,才能写出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需要有适宜其生长的自由的环境和自由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要求。
2.广泛阅读是作文真情化个性化的基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很有道理的。广泛的阅读,可以从书本中感受广阔的生活,开阔视野,增加生活积累。要大力提倡学生多看有益的课外读物,多背一些经典诗文,当学生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的在写作方面显现出它的作用。作文便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了。当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不能采取听之任之的方式,要加以正确引导。
2.1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欲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要求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需要愉悦自我心情,调整生活节律;他们还想提高修养,涵养气质。这些精神需求正是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还有更直接的外在功利因素是阅读的积累可强化语感,提高理解力,提高语文成绩。只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的最终目标。
2.2 积累。积累是首要任务。实现积累要达到三个要求。一是量要多,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就是对量的要求。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二是范围要广,阅读视野要开阔。经典名作和有兴趣的好书,都可以尽兴去读,越多越好。三是要坚持长期性。课外阅读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是一点一滴积累所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口也吃不成胖子。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期间的边角料时间或休息日来阅读。
2.3 提高品位,突出人文性。课外阅读在尊重学生阅读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的报刊杂志书籍,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起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文坛泰斗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倘若通过课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那么便达到了阅读的最高境界,也实现了阅读的终极价值。
3.题材自主是作文率真化个性化的体现。
好作文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老师把作文的技巧和方法讲得再深再透,也不能保证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只有把学生引导到写作的主体位置上来,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要鼓励学生写周记.,写随笔,不拘形式,不限文体,不计字数,只要做到书写真情,写心中所想,就予以表扬鼓励。最大限度的扩大学生的写作题材范围。让学生们留神听,细心看,用心想并动笔去写,这样坚持下去,就会逐渐形成坦率诚恳,自然率真,言之有理的良好文风。正如冰心所言:“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的画在纸上。”感情思想上的自由,不仅对作文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完善,也有重大的影响。不仅能培养诚实的人格,还能树立自信心。
4.教师的引导是作文真情化个性化的必经之路
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说假话,敢想敢写,不拘一格写作文。让学生通过作文,表现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反映个人的人生经验的积累。个性要在自由、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中形成发展。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让这独一无二的心灵更好地表现出来,是作文教学的责任。慢慢地,随着学生生活阅历的丰富,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步要求学生在作文的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例如,对于思想睿智,看问题比较深刻的学生,鼓励他们在立意方面有所突破;对于才思敏捷,文笔优美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在文笔风格方面更上一层楼。而对于各方面都比较一般的学生,就鼓励他们在朴实自然,书写真情方面下功夫。努力做到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显现出不同于其他人作文的个性特色,逐渐引导学生达到自主写作的境界,在他的地盘里,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中学生作文“无什么可写”析因》
[3]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4] 《冰心文集》
[5] 韦志成《作文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