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疹最常见的疹子
疹子性状: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疹子数量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疱、黄白色鳞屑及痂皮,有的患儿会出现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疹子多集中在皮肤、脖子、颈部、胸口、屁股与膝窝等皮肤角质层比较薄弱的部位。因为瘙痒,所以会因为抓挠而变厚、结痂。出疹的部位还可能会脱屑。
发病特点:婴儿湿疹起病大多在出生后1~3个月,6个月以后逐渐减轻,1~2岁以后大多数患儿会逐渐自愈,少部分患儿会延至幼儿或儿童期。发病时,出疹部位会很痒,患儿常烦躁不安,夜间哭闹不止,严重影响睡眠。因为缺乏自制力,出疹部位常常会被挠破。湿疹的病变在表皮,所以愈后不留瘢痕。婴儿湿疹还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
麻疹最容易传染的疹子
疹子性状:最先出现在颈侧部和耳后,然后全身都会出现红色的丘疹,有些部位还会融合为大块斑疹。退烧后,皮肤会出现细微的粉糠状皮屑,并留下暗沉斑痕,过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发病特点:6个月内的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所以发病年龄集中在6个月以后,5岁以后的孩子发病率逐渐降低。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也不排除其他季节发病的可能。发作时,通常会发高烧,并伴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发热第1~2天即会出现疹子,2~3天在口腔黏膜尚可发现斑点。重症麻疹患者比较危险,所以需要密切注意。
风疹去得最快的疹子
疹子性状:疹子消失很快,第二天逐渐消退,第三天基本就会退完。淡红色的丘疹从面、颈部开始,很快布满全身,四肢较少。
发病特点:6个月至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群。被传染后,初期有轻微的全身不适、咽痛、流鼻涕、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通常体温不太高。发热当天或第二天身上就会出现疹子。
玫瑰疹最隐秘的疹子
疹子性状:为全身性的红色或粉红色疹子,直径约为2~3mm,压之褪色,松开时又重新出现。因为通常不会很痒,并且疹子很快就会退去,也不会留下痕迹,所以不易被发现。
发病特点:这种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中,年长儿极少,也称为幼儿急诊。起病很“凶猛”,小儿突然高烧,可达39℃以上。个别患儿发病之初会因高热发生抽风,一般仅抽一次,时间很短,抽风后仍然一切如常。退烧之后还会反复,一般会持续3~4天,没有其他的感冒症状,反而会伴随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疾病的症状。退烧后,会从身体躯干慢慢向脸部、四肢发出全身性的小疹子。大概过2~3天,疹子就会完全消退,退后不留痕迹,不褪皮。对婴儿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出过一次以后也不会再出。
手足口病
最需留意部位的疹子
疹子性状:主要集中在口腔内、手、足心等部位,疹子有小米粒或绿豆大小,为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发病特点:为肠道病毒感染疾病,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轻症患儿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有的患儿不发热,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会下降、皮疹消退。
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会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肉阵发性痉挛、眼球运动障碍;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面色苍灰;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
猩红热最危险的疹子
疹子性状:为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患儿会变得全身通红,像是日晒过度。疹子压之褪色,伴有瘙痒的感觉。皮疹一般于48小时达到高峰,然后按出疹先后开始消退,2~3天内就会退尽。疹子退后开始出现皮肤脱屑。
发病特点:猩红热传染性很强,尤其是在秋冬季节,5~15岁的孩子是高发人群。发病时,除了出疹还会造成咽、扁桃腺炎,并伴随40℃左右的高烧、呕吐、腹部疼痛。患者的舌头变得很红,像杨梅,这也是猩红热的特征之一。
猩红热会引发变态反应及并发症,可能导致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对孩子的身体损伤较大。
接吻病最甜蜜的疹子
疹子性状:发病较快,几个小时内,零散的或成片的小扁平皮疹就会布满患儿全身。
发病特点:因为此病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染的,因此也叫接吻病,临床上称为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时,咽炎、发热和极度的疲劳、脾脏肿大为典型症状。但6岁以下的幼儿患本病时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表现多样,如全身不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15岁以上的人感染则多呈典型发病,B超显示脾脏明显肿大 。
疹子性状: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疹子数量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疱、黄白色鳞屑及痂皮,有的患儿会出现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疹子多集中在皮肤、脖子、颈部、胸口、屁股与膝窝等皮肤角质层比较薄弱的部位。因为瘙痒,所以会因为抓挠而变厚、结痂。出疹的部位还可能会脱屑。
发病特点:婴儿湿疹起病大多在出生后1~3个月,6个月以后逐渐减轻,1~2岁以后大多数患儿会逐渐自愈,少部分患儿会延至幼儿或儿童期。发病时,出疹部位会很痒,患儿常烦躁不安,夜间哭闹不止,严重影响睡眠。因为缺乏自制力,出疹部位常常会被挠破。湿疹的病变在表皮,所以愈后不留瘢痕。婴儿湿疹还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
麻疹最容易传染的疹子
疹子性状:最先出现在颈侧部和耳后,然后全身都会出现红色的丘疹,有些部位还会融合为大块斑疹。退烧后,皮肤会出现细微的粉糠状皮屑,并留下暗沉斑痕,过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发病特点:6个月内的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所以发病年龄集中在6个月以后,5岁以后的孩子发病率逐渐降低。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也不排除其他季节发病的可能。发作时,通常会发高烧,并伴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发热第1~2天即会出现疹子,2~3天在口腔黏膜尚可发现斑点。重症麻疹患者比较危险,所以需要密切注意。
风疹去得最快的疹子
疹子性状:疹子消失很快,第二天逐渐消退,第三天基本就会退完。淡红色的丘疹从面、颈部开始,很快布满全身,四肢较少。
发病特点:6个月至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群。被传染后,初期有轻微的全身不适、咽痛、流鼻涕、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通常体温不太高。发热当天或第二天身上就会出现疹子。
玫瑰疹最隐秘的疹子
疹子性状:为全身性的红色或粉红色疹子,直径约为2~3mm,压之褪色,松开时又重新出现。因为通常不会很痒,并且疹子很快就会退去,也不会留下痕迹,所以不易被发现。
发病特点:这种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中,年长儿极少,也称为幼儿急诊。起病很“凶猛”,小儿突然高烧,可达39℃以上。个别患儿发病之初会因高热发生抽风,一般仅抽一次,时间很短,抽风后仍然一切如常。退烧之后还会反复,一般会持续3~4天,没有其他的感冒症状,反而会伴随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疾病的症状。退烧后,会从身体躯干慢慢向脸部、四肢发出全身性的小疹子。大概过2~3天,疹子就会完全消退,退后不留痕迹,不褪皮。对婴儿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出过一次以后也不会再出。
手足口病
最需留意部位的疹子
疹子性状:主要集中在口腔内、手、足心等部位,疹子有小米粒或绿豆大小,为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发病特点:为肠道病毒感染疾病,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轻症患儿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有的患儿不发热,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会下降、皮疹消退。
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会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肉阵发性痉挛、眼球运动障碍;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面色苍灰;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
猩红热最危险的疹子
疹子性状:为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患儿会变得全身通红,像是日晒过度。疹子压之褪色,伴有瘙痒的感觉。皮疹一般于48小时达到高峰,然后按出疹先后开始消退,2~3天内就会退尽。疹子退后开始出现皮肤脱屑。
发病特点:猩红热传染性很强,尤其是在秋冬季节,5~15岁的孩子是高发人群。发病时,除了出疹还会造成咽、扁桃腺炎,并伴随40℃左右的高烧、呕吐、腹部疼痛。患者的舌头变得很红,像杨梅,这也是猩红热的特征之一。
猩红热会引发变态反应及并发症,可能导致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对孩子的身体损伤较大。
接吻病最甜蜜的疹子
疹子性状:发病较快,几个小时内,零散的或成片的小扁平皮疹就会布满患儿全身。
发病特点:因为此病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染的,因此也叫接吻病,临床上称为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时,咽炎、发热和极度的疲劳、脾脏肿大为典型症状。但6岁以下的幼儿患本病时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表现多样,如全身不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15岁以上的人感染则多呈典型发病,B超显示脾脏明显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