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3月3日湖南岳阳县煤炭湾出现两条腐烂的江豚尸体,罗一平,一个普通的鹿角镇居民,就每天来到离家不远的码头,告诉来往渔民,一旦发现死亡江豚,立即打电话给他。作为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关心这件事。
这仅是悲剧的开始。接下来,在4月15日前的一个星期内,在岳阳市洞庭湖水域接连打捞出8条江豚的尸体,其中一条江豚腹中怀有待产胎儿。
4月9日,在罗一平的帮助下,一条死亡江豚被送往岳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受岳阳市渔政站委托,该校兽医学副教授谢拥军,两名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共同对死亡江豚进行解剖,希望找出江豚的死因。
谢拥军判断这头雌性江豚年龄比较小,相当于人类十四五岁,死亡时间7天以上。
打开江豚的胃部,里面没有东西,既没有龙虾渣渣也没有鱼类渣渣,只看到墨绿色的液体。谢拥军产生了一个疑问,“难道江豚是饿死的?”
但在中科院水生所的检测结果出来之前,一切都还没定论。
“囚禁”于洞庭
关于江豚的死亡原因,在岳阳市传得沸沸扬扬:有说江豚对洞庭湖的生存环境感到“绝望”,它们是“绝食自尽”;也有说是螺旋桨击打致死,但并非所有江豚的尸体都有外伤;还有一种是中毒说——工业排污和农药导致的污染,曾多次造成死鱼事故,不排除江豚被毒死的可能,但这同样需要检测才能得知。
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何大明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江豚是一种有灵性的、善良的动物,自古以来,渔民跟江豚和睦相处,断无加害的可能。
“江豚追逐鱼群而走,有江豚的地方就有鱼汛,所以聪明的渔民跟着江豚打鱼。在起大风之前,江豚会频繁出水呼吸,根据这种迹象,渔民知道马上要起风,不宜出湖打鱼。”何大明说,江豚对渔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渔民都把江豚视为“湖神”,若是误捕河豚,马上放生不说,还会连呼晦气,“捕到江豚,一天的好运没了”。
4月21日上午,何大明驾船带《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到君山附近水域。在两个多小时的航行中,不断与大功率的挖砂船、运砂船擦肩而过。大船驶过掀起的涌浪,让小船上下起伏,人在船上站立不稳。在没有大型船只经过的浅水区,能看到数只江豚浮出水面呼吸。
次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到洞庭湖大桥,一眼望去,大型运砂船往来不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渔政部门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科院水生所2011年1月对洞庭湖江豚种群调查时发现,在洞庭湖大桥至城陵矶三江口,不足10公里的水域共记录到停泊的大型运砂船499艘,而该水域是洞庭湖江豚和长江干流江豚群体迁移和交流的唯一通道,在长江中游江豚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了解,挖砂行业每年给岳阳县带来1.2亿元的财政收入,破除这个利益链条的难度可想而知。
江豚靠回声定位在深水区活动,往来于长江和洞庭湖捕鱼、产仔,对轰鸣的大船十分恐惧。数百条运砂船一年四季不分昼夜守住洞庭湖唯一通往长江的航道,等于把江豚拦在洞庭内湖,切断了其回游的通道,这让江豚被迫改变其生活习性,随着种群的减少,繁衍能力、抗病能力随之下降。
4月22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来到岳阳县鹿角镇。这里是发现死亡江豚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江豚活动的主要区域。在鹿角码头附近,一艘大型挖砂船接到政府命令,停止工作,傍晚的洞庭湖因此变得格外安静。
江豚乏食
鹿角镇渔民郝爱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挖砂船在鹿角码头附近日夜挖掘,码头对面3平方公里的“陡山坡”沙洲,被挖去一半。挖砂船不仅直接危害江豚,而且把湖底砂子抽走,破坏了鱼类产卵、着床、孵化的湖床,造成洞庭湖鱼类资源的连年下降。
不久前,岳阳市对洞庭湖鱼类进行调查,结果令人吃惊,洞庭湖现有鱼类品种仅有十几种。而在上世纪80、90年代,洞庭湖鱼类品种多达120种左右。
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张鸿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市人大组织的鱼类调查可能不太全面,但他承认,洞庭湖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
岳阳市渔政局工作人员透露,洞庭湖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过度,不仅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等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鱼类难得一见,就连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都已形不成鱼汛。
鱼的种类数量在减少,捕捞总量连年下滑。洞庭湖水域的天然捕捞量由高峰期的每年12万吨降至目前的每年2万~3万吨。
地方政府认为,渔业资源的减少,跟渔民的非法捕捞方式也有关系。虽然直到今年年初,在岳阳市,非法捕鱼减少,尤其是江豚离奇死亡之后,湖面上已经基本看不到非法捕鱼的渔民,但矮围、迷魂阵、滚钩、海网,甚至毒、炸等毁灭性的捕鱼方式,在洞庭湖区已经存在了20多年。
《中国新闻周刊》从不愿透露姓名的渔政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非法捕鱼之所以猖獗多年,屡禁不止,跟渔政局的“以罚代法”的执法方式有莫大干系。
“抓到非法捕鱼的渔民,第一次罚1000,第二次罚1500,名义上叫做‘资源费’实际上并不没收渔具,也很少没收渔获。有人只要给渔政站工作人员交钱,就可以明目张胆地非法捕鱼。”何大明说。
2009年度岳阳市渔政机构收支表上显示,5县(市)3区渔政机构的全年财政拨款为239万元,而全年所征收的“资源费”达295万元。但即使加上资源费和其他执法收入,也不敷支出。一年下来,扣除人员工资、公用支出、燃油、维护等项费用,全年结余为负296万元。
通过上述数字,不难看出渔政机构为何“以罚代法”。虽然岳阳市已经以“解困”为名取消了渔民的“资源费”,但“以罚代法”的做法并未根本改变。
同样以鱼为生的江豚,在这场和人类的竞争中毫无胜算。但何大明对“饿死”一说并不认同,“湖里鱼再少,还是够江豚吃的,现在是春季禁鱼期,渔民要等到6月底才能‘开湖打鱼’。”他说。
“江豚代表洞庭湖生态”
岳阳洞庭湖江豚连续死亡事件发生后,环保部、农业部亦介入调查。由于开闭门会议,外界对其调查过程不得而知。但这似乎印证了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的一个猜测:江豚之死,可能与水污染有关。
据央视报道,洞庭湖的主要支流新墙河,从4月12日至17日曾连续出现大面积死鱼的现象,经调查系岳阳县福盛造纸厂违规排污所致。
湖南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副主任黄亮斌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由于污染严重,从2006年起,湖南对环洞庭湖的200多家造纸厂进行整改,关掉了140多家小造纸,只有少数排放达标,并通过验收的造纸厂保留下来。同时引进了大型造纸企业,治污设备更先进,总体产能却没有下降。
但鹿角镇居民对这次“治污风暴”不以为然。渔民郝爱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有的造纸厂还在偷排。4月21日下午,郝爱军带《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驾船来到附近的大型造纸企业丰利造纸厂。郝爱军说,丰利造纸厂已经接到上级指示停工,但小船行到厂区不远处,仍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丰利造纸厂的厂房外,堆着两个巨大的芦苇垛。芦苇是造纸原料,产地就在洞庭湖。种植芦苇的企业名叫岳阳县苇业公司,前身是岳阳县湖洲管理局。
岳阳县苇业公司2009年完成了960万的财税任务,被称为岳阳市辖下的岳阳县的“第二财政局”“绿色银行”。
据当地渔民介绍,随着洞庭湖水位不断下降,苇业公司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用飞机喷洒农药,把滩涂上的草杀死,改种芦苇。截至去年7月,东洞庭湖区共有23.5万畝芦苇种植面积。
何大明表示,灭草所喷洒的农药,也是造成洞庭湖污染的一个来源。加上造纸厂等工业污染、禽畜养殖业污染、城市生活废水污染,洞庭湖水体环境持续发生危机。据岳阳市渔政局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透露,近年渔业污染死鱼事故呈上升态势,2008年发案14起。洞庭湖的一些子湖泊,如东风湖上湖、南湖和阳溪湖的部分水域已因污染严重不能进行渔业生产。死了鱼,养殖户就找企业讨说法,双方纠纷不断。
鱼类的品质也因污染而下降,2009年由农业部组织的全国水产品质量抽检中,岳阳市水产品质量合格率仅为90%。
污染、挖砂、非法捕捞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恶化。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克雄说,“江豚处于洞庭湖食物链顶层,唯一能够伤害它们的,是这里的人。人们如果不改变观念和发展方式,洞庭湖里的江豚一定留不住。”
长江江豚是江豚唯一的淡水亚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调查显示,今年1月,洞庭湖的江豚数量为85头,鄱阳湖在300~400头之间,数量已少于大熊猫。
洞庭湖共430万畝水域,分属常德、益阳、岳阳,各自为政进行管理。岳阳市所辖265万畝,又分属5个县市区渔业部门管理。全市涉及洞庭湖管理的单位,包括农业、畜牧水产、渔政、水利、林业、海事等十余个部门。洞庭湖江豚保护区更是有名无实,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保护作用。如果管理职能条块分割的现状无法改变,地方利益格局无法打破,保护江豚恐怕只是口号而已。
“白鳍豚因为人类的活动,已‘功能性灭绝’,我们不要再让它重蹈白鳍豚灭绝的覆辙,留住江豚的微笑。”何大明说。 ★
(实习生张yi<吉 吉>对此文亦有贡献)
这仅是悲剧的开始。接下来,在4月15日前的一个星期内,在岳阳市洞庭湖水域接连打捞出8条江豚的尸体,其中一条江豚腹中怀有待产胎儿。
4月9日,在罗一平的帮助下,一条死亡江豚被送往岳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受岳阳市渔政站委托,该校兽医学副教授谢拥军,两名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共同对死亡江豚进行解剖,希望找出江豚的死因。
谢拥军判断这头雌性江豚年龄比较小,相当于人类十四五岁,死亡时间7天以上。
打开江豚的胃部,里面没有东西,既没有龙虾渣渣也没有鱼类渣渣,只看到墨绿色的液体。谢拥军产生了一个疑问,“难道江豚是饿死的?”
但在中科院水生所的检测结果出来之前,一切都还没定论。
“囚禁”于洞庭
关于江豚的死亡原因,在岳阳市传得沸沸扬扬:有说江豚对洞庭湖的生存环境感到“绝望”,它们是“绝食自尽”;也有说是螺旋桨击打致死,但并非所有江豚的尸体都有外伤;还有一种是中毒说——工业排污和农药导致的污染,曾多次造成死鱼事故,不排除江豚被毒死的可能,但这同样需要检测才能得知。
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何大明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江豚是一种有灵性的、善良的动物,自古以来,渔民跟江豚和睦相处,断无加害的可能。
“江豚追逐鱼群而走,有江豚的地方就有鱼汛,所以聪明的渔民跟着江豚打鱼。在起大风之前,江豚会频繁出水呼吸,根据这种迹象,渔民知道马上要起风,不宜出湖打鱼。”何大明说,江豚对渔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渔民都把江豚视为“湖神”,若是误捕河豚,马上放生不说,还会连呼晦气,“捕到江豚,一天的好运没了”。
4月21日上午,何大明驾船带《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到君山附近水域。在两个多小时的航行中,不断与大功率的挖砂船、运砂船擦肩而过。大船驶过掀起的涌浪,让小船上下起伏,人在船上站立不稳。在没有大型船只经过的浅水区,能看到数只江豚浮出水面呼吸。
次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到洞庭湖大桥,一眼望去,大型运砂船往来不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渔政部门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科院水生所2011年1月对洞庭湖江豚种群调查时发现,在洞庭湖大桥至城陵矶三江口,不足10公里的水域共记录到停泊的大型运砂船499艘,而该水域是洞庭湖江豚和长江干流江豚群体迁移和交流的唯一通道,在长江中游江豚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了解,挖砂行业每年给岳阳县带来1.2亿元的财政收入,破除这个利益链条的难度可想而知。
江豚靠回声定位在深水区活动,往来于长江和洞庭湖捕鱼、产仔,对轰鸣的大船十分恐惧。数百条运砂船一年四季不分昼夜守住洞庭湖唯一通往长江的航道,等于把江豚拦在洞庭内湖,切断了其回游的通道,这让江豚被迫改变其生活习性,随着种群的减少,繁衍能力、抗病能力随之下降。
4月22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来到岳阳县鹿角镇。这里是发现死亡江豚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江豚活动的主要区域。在鹿角码头附近,一艘大型挖砂船接到政府命令,停止工作,傍晚的洞庭湖因此变得格外安静。
江豚乏食
鹿角镇渔民郝爱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挖砂船在鹿角码头附近日夜挖掘,码头对面3平方公里的“陡山坡”沙洲,被挖去一半。挖砂船不仅直接危害江豚,而且把湖底砂子抽走,破坏了鱼类产卵、着床、孵化的湖床,造成洞庭湖鱼类资源的连年下降。
不久前,岳阳市对洞庭湖鱼类进行调查,结果令人吃惊,洞庭湖现有鱼类品种仅有十几种。而在上世纪80、90年代,洞庭湖鱼类品种多达120种左右。
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张鸿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市人大组织的鱼类调查可能不太全面,但他承认,洞庭湖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
岳阳市渔政局工作人员透露,洞庭湖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过度,不仅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等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鱼类难得一见,就连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都已形不成鱼汛。
鱼的种类数量在减少,捕捞总量连年下滑。洞庭湖水域的天然捕捞量由高峰期的每年12万吨降至目前的每年2万~3万吨。
地方政府认为,渔业资源的减少,跟渔民的非法捕捞方式也有关系。虽然直到今年年初,在岳阳市,非法捕鱼减少,尤其是江豚离奇死亡之后,湖面上已经基本看不到非法捕鱼的渔民,但矮围、迷魂阵、滚钩、海网,甚至毒、炸等毁灭性的捕鱼方式,在洞庭湖区已经存在了20多年。
《中国新闻周刊》从不愿透露姓名的渔政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非法捕鱼之所以猖獗多年,屡禁不止,跟渔政局的“以罚代法”的执法方式有莫大干系。
“抓到非法捕鱼的渔民,第一次罚1000,第二次罚1500,名义上叫做‘资源费’实际上并不没收渔具,也很少没收渔获。有人只要给渔政站工作人员交钱,就可以明目张胆地非法捕鱼。”何大明说。
2009年度岳阳市渔政机构收支表上显示,5县(市)3区渔政机构的全年财政拨款为239万元,而全年所征收的“资源费”达295万元。但即使加上资源费和其他执法收入,也不敷支出。一年下来,扣除人员工资、公用支出、燃油、维护等项费用,全年结余为负296万元。
通过上述数字,不难看出渔政机构为何“以罚代法”。虽然岳阳市已经以“解困”为名取消了渔民的“资源费”,但“以罚代法”的做法并未根本改变。
同样以鱼为生的江豚,在这场和人类的竞争中毫无胜算。但何大明对“饿死”一说并不认同,“湖里鱼再少,还是够江豚吃的,现在是春季禁鱼期,渔民要等到6月底才能‘开湖打鱼’。”他说。
“江豚代表洞庭湖生态”
岳阳洞庭湖江豚连续死亡事件发生后,环保部、农业部亦介入调查。由于开闭门会议,外界对其调查过程不得而知。但这似乎印证了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的一个猜测:江豚之死,可能与水污染有关。
据央视报道,洞庭湖的主要支流新墙河,从4月12日至17日曾连续出现大面积死鱼的现象,经调查系岳阳县福盛造纸厂违规排污所致。
湖南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副主任黄亮斌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由于污染严重,从2006年起,湖南对环洞庭湖的200多家造纸厂进行整改,关掉了140多家小造纸,只有少数排放达标,并通过验收的造纸厂保留下来。同时引进了大型造纸企业,治污设备更先进,总体产能却没有下降。
但鹿角镇居民对这次“治污风暴”不以为然。渔民郝爱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有的造纸厂还在偷排。4月21日下午,郝爱军带《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驾船来到附近的大型造纸企业丰利造纸厂。郝爱军说,丰利造纸厂已经接到上级指示停工,但小船行到厂区不远处,仍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丰利造纸厂的厂房外,堆着两个巨大的芦苇垛。芦苇是造纸原料,产地就在洞庭湖。种植芦苇的企业名叫岳阳县苇业公司,前身是岳阳县湖洲管理局。
岳阳县苇业公司2009年完成了960万的财税任务,被称为岳阳市辖下的岳阳县的“第二财政局”“绿色银行”。
据当地渔民介绍,随着洞庭湖水位不断下降,苇业公司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用飞机喷洒农药,把滩涂上的草杀死,改种芦苇。截至去年7月,东洞庭湖区共有23.5万畝芦苇种植面积。
何大明表示,灭草所喷洒的农药,也是造成洞庭湖污染的一个来源。加上造纸厂等工业污染、禽畜养殖业污染、城市生活废水污染,洞庭湖水体环境持续发生危机。据岳阳市渔政局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透露,近年渔业污染死鱼事故呈上升态势,2008年发案14起。洞庭湖的一些子湖泊,如东风湖上湖、南湖和阳溪湖的部分水域已因污染严重不能进行渔业生产。死了鱼,养殖户就找企业讨说法,双方纠纷不断。
鱼类的品质也因污染而下降,2009年由农业部组织的全国水产品质量抽检中,岳阳市水产品质量合格率仅为90%。
污染、挖砂、非法捕捞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恶化。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克雄说,“江豚处于洞庭湖食物链顶层,唯一能够伤害它们的,是这里的人。人们如果不改变观念和发展方式,洞庭湖里的江豚一定留不住。”
长江江豚是江豚唯一的淡水亚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调查显示,今年1月,洞庭湖的江豚数量为85头,鄱阳湖在300~400头之间,数量已少于大熊猫。
洞庭湖共430万畝水域,分属常德、益阳、岳阳,各自为政进行管理。岳阳市所辖265万畝,又分属5个县市区渔业部门管理。全市涉及洞庭湖管理的单位,包括农业、畜牧水产、渔政、水利、林业、海事等十余个部门。洞庭湖江豚保护区更是有名无实,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保护作用。如果管理职能条块分割的现状无法改变,地方利益格局无法打破,保护江豚恐怕只是口号而已。
“白鳍豚因为人类的活动,已‘功能性灭绝’,我们不要再让它重蹈白鳍豚灭绝的覆辙,留住江豚的微笑。”何大明说。 ★
(实习生张yi<吉 吉>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