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力无边,“仿”织有道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boy_z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模仿学习是人类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和各种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幼儿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发展能力决定了模仿学习是其学习阶段的重要方式,心理发展和社会化不可缺少的手段。作为幼儿早期发展的能力之一,模仿学习是幼儿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从他人那里获得技能和相应行为的方式,并且模仿已经卷入到幼儿复杂的社会认知的发展过程中。
  关键词:幼儿;模仿能力;对策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模仿即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是一种“罕见的能力”和人类特有的智力形式,与语言,文化,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有密切联系。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模型)的行为反应而学得。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模仿学会的,心理语言学家们认为,模仿在语言学习方面的作用极为明显。笔者通过对厦门市某公办幼儿园83名大班幼儿的观察,发现小班的幼儿主要是语言的模仿,中班的幼儿语言的模仿已经发展成熟,动作的模仿已经出现,而大班的幼儿在动作的模仿和语言模仿的基础上,会自己创造一些东西,有了一定的独特性,智力的模仿已经出现了萌芽。为提升幼儿模仿能力,笔者基于幼儿模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建议。
  1 充分利用保持过程两个系统,提高学习效率
  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依旧影响着观察者。模仿学习对示范行为的保持依赖于两个储存系统:一是形象编码,二是语义编码。由动作表象可以联想到动作名称;由动作名称也可以联想到动作表象,从而增强被观察到的信息的保持。对于那些言语技能尚未发展成熟的大班幼儿来说,表象系统的作用在模仿学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掌握两个系统的应用时机,注意教学动作的搭配,从而提高幼兒的记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鸟窝里的树》绘本教学,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一方面幼儿阅读绘本时仔细观看画面内容,动作表象被贮存在长时记忆中,另一方面为了帮助幼儿记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给每幅图起名字如“鸟太太孵蛋宝宝”、“鸟窝长出小树苗”、“商量砍掉小树苗”、“小树苗的新家”, 有助于幼儿对画面的记忆和讲述。
  2 重点把握生成过程一个表象,扩充知识面
  生成过程指将符号化的内容转化为相应的行为。班杜拉说:“通过观察被示范的行为,人们在观念上获知了各组成动作应该怎样结合以及怎样按时间顺序形成新的行为模式。换句话说,被示范的行为在被执行之前大部分是以一个符号形式的整体而被习得的。反应生成主要是一个‘观念—匹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演练获得的知觉反馈与观念相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信息调整行为使观念和行动之间逐渐实现一一对应。”班杜拉将这个过程分解为:反应的认知组织、反应的起动、反应的监察和依靠信息反馈对反应所进行的改进和调整等几个环节。
  如在《学做小学生》教学中,模仿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手段。引导幼儿模仿小学生上课时摆放课本和文具,将图书、写字本、纸、学具等放在桌角。教师先示范扮小学老师组织上课。再让幼儿轮流扮小老师,其他幼儿扮小学生,模仿小学生上课,如上课铃响进教室、座好、起立、问老师好、拿出课本、认真听课。“快上小学了”主题环境创设,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模拟小课堂,有小学课桌椅、书包、本子、装有学习用品的铅笔盒、小学生校服、红领巾等,让幼儿学习整理学习用品,试穿小学生校服,戴红领巾,模仿小学生上课等。让幼儿在模拟情景和模仿中体验做小学生的乐趣、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萌发对小学生生活的向往;扩充幼儿对小学的知识,如通过 “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 调查表,让幼儿寻找和发现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之处,比较上课环境、上课方式、上课时间、做操、座位、书包、制服、厕所等的不一样,在潜移默化中扩充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的学识和认知。
  3 着重观察动机过程三种强化,善于因材施教
  三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学习者做出示范行为:他人对示范者行为的评价;学习者本人对自己再现行为的评估;他人对示范者的评价。这三种对行为结果的评价就是班杜拉所称谓的三种强化,即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当被习得的行为没有什么功能性价值或带有受到惩罚的危险时,学习与行为表现不一致是常有的情形。提供诱因时,先前习得但未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迅速转化为行动。外部强化是教师施予学生身上的强化手段;如老师对幼儿奖品、积分、小红花、表情、言语、表扬或批评。内部强化则是自我强化,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满足而增强自己的情绪和信心,产生更加努力的学习行为。
  4 发挥教师同伴榜样示范作用,酝酿好行为
  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对教师往往具有很强的崇拜心理,教师是他们最先也是最直接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的个人爱好、举止神态、行为习惯、情感态度和品格等都对儿童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影响。冯晓霞认为“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作为儿童观察学习首要对象应时刻注意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发挥榜样作用,心中充满爱和包容,让积极正面的内容去填充他们的大脑及心理资源,让孩子学习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综上所述,幼儿的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和环节,我们要抓住幼儿的发展特点,基于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坚信幼教的园地里将结出丰硕甜美的果实,孩子们童年更欢乐,未来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李云. 榜样示范对培养幼儿环保行为习惯的启示[J]. 中华少年,2020,(16):7-8.
  [2] 高云. 有效模仿从这里开始——谈幼儿园教学与幼儿模仿行为的培养[J]. 当代家庭教育,2019,(36):57.
其他文献
网络作为高科技产物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知识和文化水平,拓宽了大学生的生活领域,为大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提供广阔发
自从2005年Mishra和Koehler首次提出TPACK的概念以来,教育界关于技术与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整合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TPACK给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国内外的研究者围绕TPACK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加强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制度基础和绩效基础,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