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线上线下联动, 服务学生就业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师范大学共青团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和上级团组织总体部署,将服务学生就业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实践内容,线上线下联动,在线上提高信息化就业服务能力,在线下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以赛带训,跟踪服务
  福建师范大学加强对校内外各项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创新创业政策解读,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竞赛、优秀学长学姐分享创新创业经验的“追梦者交流会”“学子讲坛· 福师演说家”演讲赛、创意创新创业成果展、校园生存挑战赛,汇编《小葵创业扶持指南》《工商注册指引》等宣传折页,制作创新创业宣传视频,鼓励学子投身创新创业浪潮。
  近年来,该校在“创青春”“挑战杯”赛事屡获佳绩,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共获金奖5 项、银奖6 项、铜奖21 项,连续5 届国赛中夺得金奖,“创青春”创业实践挑战赛金奖更为福建高校在此项赛事中实现零的突破,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共获特等奖2 项、一等奖1 项、二等奖8 项、三等奖22 项、“累进创新作品”1 项,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全国优秀组织奖”。
  “第二课堂”反哺“第一课堂”成效喜人。每一名参加国赛后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在近500 天的磨砺中,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其效果不亚于辅修了一门“双学位”,而且在申请高校和找工作时会比那些学校更好和成绩更好的同学更有优势。以近3 届比赛为例,学校共有13 支团队77 人参与国赛,其中共有27 人成功保研到诸如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人民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其余已毕业同学也大多进入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五大国有银行”的省分行等知名企业或考上了省、市、区的公务员。同时,参赛学生中还涌现出“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刘延东、李源潮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丁忠贤,福建省首届“最美学生”陈钰心,“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苏丽惠、陈威,“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姚丽芳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
  结对帮扶,精准助困
  按照团中央的要求,扎实做好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通过学工部门提供的2020届、2021 届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情况,安排24 名团干与其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点对点、常态化的联系,深入了解家庭情况、就业意向等信息。
  截至目前,全校24 名团干部与429 名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结成对子,团干部在职业规划、技能提升、心理疏导、见习实习、岗位对接等方面提供有针性的就业服务,及时将匹配的就业信息“点对点”通知,通过谈心谈话定期了解就业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困难和需求。
  通过半年多的帮扶,已有128 名建档立卡的家庭毕业生就业,其中,2020 届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胡秀娟从大四上学期开始就积极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并投递简历,但几乎没得到过回复。对接的团干部及时关注该生情况,深入了解、分析原因、帮助修改简历、提升面试技巧,后来,胡秀娟陆续收到国企、事业单位的面试通知,最终该生考录了事业单位。
  千校万岗,拓宽渠道
  针对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现状,福建师范大学积极搭建求职渠道,广泛收集就业岗位需求信息,整合发布,促进人岗对接。在全省率先承办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团省委、智联招聘联合主办的“千校萬岗·就业有位来”空中双选会,吸引中建中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三一重能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福清附属学校、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451家企业报名参加,提供职位数2094 个,岗位涵盖教育、金融、传媒等行业,拟招聘30065 人,学生报名数达3247 人,累计投递简历7550 份,有1791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福建师范大学还与福建青年人才开发中心联合承办福建共青团“千校万岗”云招聘,在福师大小葵微信公众号建立就业信息服务通道,在线上把企业端和人才端联结起来,共55 家企业报名,可提供235 个岗位,拟招聘2873 人,吸引近5000 名大学生线上报名参加。
  团中央“千校万岗·就业有位来”空中双选会、福建共青团“千校万岗”云招聘、团团帮就业线上平台持续推送“职”等你来-2020 春季招聘信息、福建省“千校万岗”大中专学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专场招聘会等活动深受同学欢迎,他们纷纷在系统上搜索招聘信息、投递简历、视频面试。
  此外,福建师范大学还积极鼓励学生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的开展,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团队外出参赛、学生校际创新创业交流和邀请知名的创新创业专家导师到校讲座等,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训练)”的申报,每年可获得国家级立项12 项、省级立项18 项,可为学生团队争取到经费支持近40 万元。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创新创业赛事、申请入驻有政策支持的校外孵化基地等方式,每年为创业的同学争取到数十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
其他文献
“1920 年的春夜,一个年轻人在奋笔疾书,母亲送来热乎乎的粽子,他下意识地将墨汁当做红糖,吃得满嘴都是墨。母亲问,红糖够不够?他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啦!这个年轻人,名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小册子,叫《共产党宣言》。”在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红色文化长廊上,一个佩戴着红领巾的女孩子正在绘声绘色地给前来参观的少先队员们讲述关于《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小讲解员的眼中闪着光芒,大家都沉浸在她动情的讲述中。这条
期刊
2017年团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从严治团”成为共青团工作重点。在此背景下,2018年共青团中央在全团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构建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的“六学”模式。其中,“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是“青年大学习”行动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团委作为基层从严治团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依托“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开展思想建团、强化理论武装、积极开展
期刊
与共青团的情缘,开始于青葱时期。从在校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到毕业后兼任区税务局机关团委书记,再到通过遴选进入团省委工作,在团的岗位上,我从兼职发展到专职,从新手成长为专干,能在最美的年华与共青团相逢相伴,收获值得一辈子珍惜的团情,何其幸哉!时光无痕,流年匆匆。我想用四味心境来总结十年团岗的青春况味。一曰忠心  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首先需要忠诚于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其次要忠诚于事
期刊
近期,在团河南省委的部署推动下,河南各级团组织启动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2021 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季活动,用心用情助力大中专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服务青年的生动实践,在服务青年就业中持续提升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与贡献度。  周密安排部署,广泛开展宣传  团河南省委书记班子高度重视青年就业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就落实团中央促进青年就业相关要求
期刊
广东共青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活动开展以来,团省委大力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团的各级委员、代表和各级团干部、广大团员,协调各方力量,以推动落实青年民生实事为重点,积极为青年解决教育帮扶、就业创业、社会融入、权益维护、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近日,举办2021“展翅计划”高校毕业生首场线下校园招聘活动,启动“展翅计划”广东共青团促
期刊
按照团中央、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部署要求,山东共青团扎实推进“为青年办实事”实践活动,以“青鸟计划”为抓手,紧盯青年成长发展中的核心环节、关键痛点,帮助解决急难愁盼的就业问题,切实为青年解难题、办实事。  坚持平台思维,凝聚服务合力  聚合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资源,团山东省委深化与组织、人社等单位合作,统筹推动校地团组织机制化、常态化密切协同,对接海尔、海信、浪潮、重汽等1.2 万家企业,为65.4
期刊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也是当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大四学生小王和全国900 多万2021 届毕业生有着相同的感受,但他却表示,在今年自己的求职过程中,学校团组织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必须要为他们点一个赞!  江苏各级团组织紧扣“国之大者”,坚决贯彻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按照团中央有关工作安排,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工作要求与就业服务工作紧密结
期刊
为青年做实事是共青团系统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的具体举措,也是全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团长春市委深入推进“我为青年做件事”主题实践活动,把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社衔接”业务中的流动团员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为长春大学生就业创业开辟了新的团属路径,成为激发长春共青团
期刊
重庆三峡学院作为远离重庆主城的本科院校,毕业生中农村学生多、困难学生多,如何切实保证困难毕业生的充分就業,是学院共青团组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持续抓好的一项重点工作。  近三年来,在团重庆市委牵头组织的“千校万岗”就业帮扶机制大力促进下,我校团委协同招就处采取“建立帮扶台账、逐级分解任务、实施经济援助、保证就业岗位”的办法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精准帮扶,取得了较好效果: 帮扶建档立卡就业困难毕业生近千人
期刊
据考证,成都得名于:“舜耕历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3年,对于成都共青团来说,也是个聚沙成塔革新有成的特别数字。从2017年开始,他们致力于打造以旗舰店为示范引领的青年之家,3年多来,全市共建成各类青年之家722家,形成了“旗舰店—社区店—共营店”三级服务终端体系,在“5+2”区域内构建起“15分钟青年社交圈”,形成青年社交场景融合的社交模式;从2018年开始,他们创新构建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