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学习者语码转换现象探微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i9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真实语料对语码转换这一现象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发现:语码转换具有保全对方面子、顺应对方话语和语境化暗示的内部心理机制以及确定社会身份、社会距离以及顺应社会文化规约与道德标准的外部社会动机等作用。
  关键词 真实语料 语码转换 内部心理机制 外部社会动机
  中图分类号:H319.9 文献标识码: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Code-switching Phenomenon Exploration
  ——Take Psycholinguistics and Sociolinguistics for example
  CAO Zhiyo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Departmen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inguistics and sociolinguistics, through real corpus of code-switching extern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covery of this phenomenon: the preservation of code-switching with each other face, the other words and contextualized conform intern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implied and determining social status, social distance, and conform to the cultural norms of social and moral standards such as the role of external social motivation.
  Key words real corpus; code-switching; intern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external social motivation
  0 引言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具有双语或多种语言变体的人们经常会在谈话或者语言交流中进行两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之间的转换,这种社会现象称之为语码转换。语码转换可以发生在句子之间或者句子外部。社会语言学家还认为,谈话者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变体,由于每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一样、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境的差异等原因,谈话者经常会在标准语和非标准语、正式文体和非正式文体之间进行灵活变换,使自己的语言更适合交际的社会环境,从而使交际得以成功进行。
  1 概念界说
  语码转换是语言交流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上个世纪20年代已经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20世纪以后得到快速发展。笔者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探讨,其中主要的研究角度有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
  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将社会因素成功引入了语码转换研究的视野,并且这些研究将语码转换看作是语言学习者内部心理机制主导的一种社会行为,这种对语码转换和社会因素之间宏观关系的探讨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本文致力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弥补他们研究的不足,通过从日常语言交际中收集大量的真实材料,着重对普通话和地区方言两种语言变体之间的语码转换的内部心理与社会动机进行分析研究。
  2 内部心理机制
  2.1 语码转换与“面子理论”(face theory)
  面子,指的是人们在大众交际中的自我形象。一般来讲,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都不希望丢掉面子,同时也希望自己不损害他人的面子,他人也能照顾自己的面子。国外语言学家Brown& Levinson(1987)认为,日常交际中很多言语行为蕴含着的一个共同点是能照顾对方的面子。这其中的面子既包括积极的形象(positive image)也包括消极的形象(negative image)。积极的形象就是对自己方建立联系,消极的面子就是尽量不强加于人。在和他人交流时,说话者与听话者应该坚持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为了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说话者应该采取礼貌(politeness)的策略,这就要求说话者尽量与对方的语码保持一致。
  2.2 语码转换与“语言顺应”(speech conformity)
  同一语言社区(speech community)的人语言往往也相似,但是语言的相似性是其经历相似性的基础。R.A .Hudson(1996)认为,人们通过语言来判断是否与对方同属于一个言语社区。我们在言语交际中,交际一方会使自己的语言努力向对方靠拢,以减少双方在言语行为方面的差异,从而巩固自己与对方的社会关系。Giles(1997)等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说话者为了获得对方的赞同、批准或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常常会调整自己的口音(accent)、讲话速度、手势等言语风格,以便与对方的话语风格一致;说话者也会有意强调自己与对方不同的言语风格以拉开与对方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表明自己与对方属于不同的言语社团,显示自己优越的社会背景与社会地位。
  2.3 语码转换与“情境化暗示”(contextualization inference)   Wardhaugh(1998)提出“情境化暗示”,指出说话者在谈话的过程中,有意通过语码转换的手段向听话者传递隐含信息。听话者通过个人的经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对方给予的信号加以推断,并作出相应的回应。
  3 社会影响因素
  语码转换受交际背景、交际话题、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信息交流渠道、交际内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语码转换象征着说话人的受教育程度、种族、社会地位、双方的社会关系等。语码的选择实际上是身份、社会角色、权势和态度的协商与选择。
  3.1 语码转换与身份认可(identity acceptance)
  Wardhaugh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谈话者的场景因素,体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教育水平、政治观点等许多方面的社会阶层的特性在长时期内影响一个人的语言行为。比如在2013年的武汉知名高校硕博相亲会中,留学美国的一名男嘉宾在一名心仪的女生面前是这样自我介绍的:“你好,我是 Andy Zhang,张文冰,我是doctor,在美国,doctor有两个办法可以达到:medical doctor和professor,我两种都有拿到,所以念了好久才到这个程度 。”这里,男嘉宾反复将自己的名字、职业转换到英语主要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海外教育经历,同时突出自己的身份和职业。
  3.2 语码转换与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
  交际语言学家 Dell Hymes(1974)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努力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思想与感情,交际双方通过语言来明确相互的社会关系,将自己归为某一社会集团的一部分,最终促成交际双方都参与的言语事件。这说明语言既有表意功能,也有人际意义。人们常常使用语码转换来表明或确认与交际方的社会关系,靠近或疏远对方。
  3.3 语码转换与社会规约(social conventions)
  笔者发现,说话人从使用一种语码转而使用另一种语码是有社会意义的。Myers Scotton(1993)用标记性模式来解释语码转换的动机和功能。她将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符合规范的语码称为未标记的选择,这表示说话人愿意维持现有的身份;而将偏离未标记的选择成为标记的选择,这表示说话人要改变在谈话此刻所处的位置。Dell Hymes(1974)认为在交际行为的深层存在着隐含的谈话规则和社会文化规范,用以构成民族或群体的文化。
  4 结语
  这篇文章通过真实语料对语码转换的影响因素作了浅显的探析。研究结果表明,语码转换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交际策略与社会行为。语码转换具有确定社会身份地位、表明社会距离以及顺应社会文化规约与道德标准的社会因素以及保全对方面子、顺应对方话语和语境化暗示的心理情感动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码转换既是扩充语言交际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助于消除交际中的隔阂和障碍,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进而使交际成功进行。
  参考文献
  [1] Brown,P.&S.Levinson.1987.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Hudson, R.A. 1996. Socio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微博和微信为主体的网络微平台模式拓展了高校传统教育的空间,一方面为高校主流价值观引导模式开辟了新式路径,另一方面也对主流价值观引导工作提出了挑战。网络微平台与高校主流价值观教育的无缝对接、网络微平台对高校主流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及引导路径构建,是考察网络微平台能否拓展高校传统教育空间不可或缺的因素,对其研究,有助于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空间的契合点。  关键词 微平台 微博 微信 主流价
期刊
摘 要 本文笔者以船舶工业发展背景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船舶工业行业人才需要概况,剖析了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船舶职业教育品牌的特色和优势,对该院建设湖北船舶职业教育品牌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船舶工业 职业教育品牌 工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Hubei Building "Ship Vocational Brand
期刊
摘 要 文章通过对本科学生干部培养新模式“朋辈教育”的探索,论述了其在培养职教师资学生干部中的重要意义,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学院“蒲公英的约定”活动为例,探讨了新形势下学生干部培养的又一新途径。  关键词 学生干部培养 职教师资 朋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Student Leaders' Traini
期刊
摘 要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本科院校应从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文以安康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方院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指出如何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地方本科院校 安康学院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
期刊
摘 要 引智是高校为推进国际化建设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针对宁波大学三年多来的发展选取典型案例,从国际化的视角阐释了外籍教师和专家在推动宁波大学教学科研发展、促进合作交流和提高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概述了宁波大学在国际化建设不断迈向新高度的同时在外教管理和服务方面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 国际化 建设 外教 宁波大学 引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The Role P
期刊
摘 要 本文试从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美学理论出发,讨论广告翻译中应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并重视对其文化、语言等的审美习惯的关照,浅谈其在商业广告汉译中的启示及应用。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广告汉译 苹果公司 广告文案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On Reception Aesthetic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Take
期刊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评建档案建设是迎评促建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估专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做出评价和判断的重要依据。在评建档案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评建档案建设的意义,正确把握评建档案材料积累的原则、收集的范围,认真遵循档案建设要求和规范标准,科学、规范地对评建档案材料进行审定、立卷、整理、归档,才能使之在评估中真正起到积极的佐证效果、在学校规范管理中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人才培
期刊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引进发达国家优质的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国际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10多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并将持续发展,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以武汉纺织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例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贵港职业学院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教学的中存在的诸如:重在理论的教学讲授,实训较少,且缺乏系统性;教师配送作业技能需要提高;考核方式单一,存在考核误区等一些问题,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充实并优化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教学;加强对配送作业实务课程师资的培养;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等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借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配送作业实务 课程教学 探索 
期刊
摘 要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教育理论专著,它对先秦儒家教育理论做了总结性著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强调了“正业”与“居学”在教育中的作用。明晰《学记》中“正业”与“居学”的含义,对理解接受学习与意义学习的关系,实现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 《学记》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Good Business"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