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存在于生活中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中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下面,我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数学知识”“运用生活化教学,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三个方面入手,就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在课堂上以讲解为主,主要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没有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被动的听课,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针对这些问题,我结合自身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数学知识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使学生通过列方程解答下面问题:七年级二班,男生人数占全班的65%,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2人,问七年级二班有多少个同学?我让学生想一想在这个方程里面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方程。在这个方程里面,我引导学生设全班同学为X,根据前面的两个条件想一想方程中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提问学生:如果全班同学为x,男生怎样表示呢?女生占全班的多少呢?女生人数用含x的式子怎样表示?学生在我的启发下,用65%x来表示男生人数,用35%x来表示女生人数,再根据第二个条件来列等量关系,65%x-35%x=12,最后解出X的值。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来探究问题。
又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主要是将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在讲这节课时,我首先创设情境,我出了两道有理数的加减法算式,使学生读出这些算式:-9+(+6);(-11)-7;我提问学生:“+、-”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我继续提问:这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是什么?(-11)-7这个算式根据什么样的运算法则计算呢?学生回答:减法通过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我给学生出了一个算式:(-8)+(-6)-(-10)-6,我引导学生省略加号和括号,再进行计算。原式省略加号和括号为:-8-6+10-6,我让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这个算式。我引导学生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计算-9+6+11-7,学生通过移项得出-9-7+6+11.我出了几个算式,使学生进行计算。-4+7-4=+6+9-15+3=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步骤主要有哪些,学生总结为主要有4步:第一步,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第二步,省略加号和括号,第三步,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第四步,按照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
教师要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连接,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课堂导入,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生活中的轴对称》这节课时,我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有哪些。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向学生展示了脸谱、剪纸、旗子等图形,使学生观察并讨论,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轴对称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让学生观察0到10这几个数字和一些英文字母,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想一想它们有几条对称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可以向同学举出自己知道的轴对称图形,并小组进行讨论。
三、小组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教师在讲课时,要注重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为学生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加强组员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可以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我把全班4个学生分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首先,我让学生运用描点法描出一次函数的图像:y=0.5X,y=0.5x+2,y=3x,y=3x+2.在描点时,最少5个点,每人画出一個图像,图像画完后,小组长查看组员画的图像,并小组讨论,订正错误的图像。我让学生观察,看一看自己所画的图像和同伴画的位置上有没有不同的地方。然后,我问学生:对于一次函数的图像y=kx+b,(k、b为常数,k≠0)的图像,你认为有更简便的方法吗?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用三个点,有的学生说用两个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我引导学生用两个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我让学生观察y=0.5X与y=0.5x+2的图像,观察这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这两个函数图像平行。通过小组合作与探讨,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提升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借助问题情境、生活化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积极发言,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武.初中数学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8(36):70-71.
[2]杜占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3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在课堂上以讲解为主,主要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没有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被动的听课,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针对这些问题,我结合自身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数学知识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使学生通过列方程解答下面问题:七年级二班,男生人数占全班的65%,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2人,问七年级二班有多少个同学?我让学生想一想在这个方程里面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方程。在这个方程里面,我引导学生设全班同学为X,根据前面的两个条件想一想方程中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提问学生:如果全班同学为x,男生怎样表示呢?女生占全班的多少呢?女生人数用含x的式子怎样表示?学生在我的启发下,用65%x来表示男生人数,用35%x来表示女生人数,再根据第二个条件来列等量关系,65%x-35%x=12,最后解出X的值。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来探究问题。
又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主要是将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在讲这节课时,我首先创设情境,我出了两道有理数的加减法算式,使学生读出这些算式:-9+(+6);(-11)-7;我提问学生:“+、-”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我继续提问:这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是什么?(-11)-7这个算式根据什么样的运算法则计算呢?学生回答:减法通过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我给学生出了一个算式:(-8)+(-6)-(-10)-6,我引导学生省略加号和括号,再进行计算。原式省略加号和括号为:-8-6+10-6,我让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这个算式。我引导学生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计算-9+6+11-7,学生通过移项得出-9-7+6+11.我出了几个算式,使学生进行计算。-4+7-4=+6+9-15+3=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步骤主要有哪些,学生总结为主要有4步:第一步,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第二步,省略加号和括号,第三步,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第四步,按照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
教师要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连接,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课堂导入,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生活中的轴对称》这节课时,我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有哪些。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向学生展示了脸谱、剪纸、旗子等图形,使学生观察并讨论,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轴对称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让学生观察0到10这几个数字和一些英文字母,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想一想它们有几条对称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可以向同学举出自己知道的轴对称图形,并小组进行讨论。
三、小组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教师在讲课时,要注重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为学生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加强组员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可以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我把全班4个学生分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首先,我让学生运用描点法描出一次函数的图像:y=0.5X,y=0.5x+2,y=3x,y=3x+2.在描点时,最少5个点,每人画出一個图像,图像画完后,小组长查看组员画的图像,并小组讨论,订正错误的图像。我让学生观察,看一看自己所画的图像和同伴画的位置上有没有不同的地方。然后,我问学生:对于一次函数的图像y=kx+b,(k、b为常数,k≠0)的图像,你认为有更简便的方法吗?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用三个点,有的学生说用两个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我引导学生用两个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我让学生观察y=0.5X与y=0.5x+2的图像,观察这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这两个函数图像平行。通过小组合作与探讨,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提升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借助问题情境、生活化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积极发言,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武.初中数学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8(36):70-71.
[2]杜占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