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是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作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实效要做好以下几点: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重视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评价,增强课堂气氛。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实效性 提高
在实施课改的今天,课堂作为我们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更好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是所有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课堂实效谈几点做法,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实效。
教学家杜威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因此,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巧设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无疑将大大地提高课堂实效。比如,我在讲授“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引用了古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路上走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小鸟。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这样的故事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达到了提高课堂实效的目的。
二、重视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提高课堂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以及课堂实效。数学老师对概念定理的叙述,除了要准确、严谨和规范外,还要不失艺术性。一般来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学中如果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定会不同凡响。如果再加上一些幽默的言语,如模仿电视主持人用语,课堂就会妙趣横生,学生兴趣就会随之变浓,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如我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讲述了数学家欧拉发明直角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就在这时他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来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再比如,我在讲完全平方公式时,适当地加以总结,得出一条口诀:“头平方,尾平方,头尾二倍在中央。”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完全平方公式。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新课改明确指出,要将信息技术与现有的课程整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新的教学中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时代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动态,化深奥为简明,它能更有力地提高课堂实效。比如,在八年级数学“轴对称”概念的教学时,我先用动画的形式制作了一只正在飞翔的花蝴蝶,这只蝴蝶一飞上屏幕,立即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连一些平时不太爱上数学课的同学也跟着活跃起来了。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一对翅膀,在運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由此还能举出轴对称的实例。在如此形象化的教学中,学生一点都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实效。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形成,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认真思考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围绕课题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这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主体作用发挥最充分的过程,也是思维活动最有效的过程。有些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得到解决,不仅能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抛砖引玉,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了课堂实效。比如,在讲授七年级“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章节时,我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拼一拼,再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结论。再比如,讲授八年级“勾股定理”时,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引导学生将正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边长建立联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让几位同学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的数据,很快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五、合理评价,增强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实效。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在数学课上,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好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合理地评价是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判断活动,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要经常用无声的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比如,在学生积极思考时,我会摸一下他的头;当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时,我会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当学生准确答题或解题后,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的确,恰当合理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重拾信心。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会使课堂实效明显提高,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使学生的身心同时得到发展。课改为大家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数学老师,我会不断地探索、追求,努力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实效性 提高
在实施课改的今天,课堂作为我们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更好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是所有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课堂实效谈几点做法,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实效。
教学家杜威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因此,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巧设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无疑将大大地提高课堂实效。比如,我在讲授“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引用了古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路上走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小鸟。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这样的故事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达到了提高课堂实效的目的。
二、重视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提高课堂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以及课堂实效。数学老师对概念定理的叙述,除了要准确、严谨和规范外,还要不失艺术性。一般来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学中如果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定会不同凡响。如果再加上一些幽默的言语,如模仿电视主持人用语,课堂就会妙趣横生,学生兴趣就会随之变浓,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如我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讲述了数学家欧拉发明直角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就在这时他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来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再比如,我在讲完全平方公式时,适当地加以总结,得出一条口诀:“头平方,尾平方,头尾二倍在中央。”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完全平方公式。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新课改明确指出,要将信息技术与现有的课程整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新的教学中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时代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动态,化深奥为简明,它能更有力地提高课堂实效。比如,在八年级数学“轴对称”概念的教学时,我先用动画的形式制作了一只正在飞翔的花蝴蝶,这只蝴蝶一飞上屏幕,立即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连一些平时不太爱上数学课的同学也跟着活跃起来了。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一对翅膀,在運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由此还能举出轴对称的实例。在如此形象化的教学中,学生一点都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实效。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形成,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认真思考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围绕课题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这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主体作用发挥最充分的过程,也是思维活动最有效的过程。有些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得到解决,不仅能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抛砖引玉,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了课堂实效。比如,在讲授七年级“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章节时,我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拼一拼,再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结论。再比如,讲授八年级“勾股定理”时,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引导学生将正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边长建立联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让几位同学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的数据,很快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五、合理评价,增强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实效。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在数学课上,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好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合理地评价是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判断活动,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要经常用无声的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比如,在学生积极思考时,我会摸一下他的头;当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时,我会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当学生准确答题或解题后,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的确,恰当合理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重拾信心。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会使课堂实效明显提高,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使学生的身心同时得到发展。课改为大家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数学老师,我会不断地探索、追求,努力提高数学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