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上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具有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道德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 品德 新课程
从教10年,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实践,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一方面,在数学教育的理念上,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基本目标。在教学上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高,这些基本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新课程标准大幅度的调整了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结构。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成为数学教师现阶段的最核心的内容。现今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学校教育,正迎接着时代的挑战。如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必须的
当今数学教学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由于受 “师道尊严”的传统德育观影响,的数学教学愈来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参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育者习惯于把课堂上形成“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知”的单纯模式。这种教学简单、机械、呆板,缺乏灵活性、诱导性和启迪性,容易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失去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性格随着社会的发展趋于个性化。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不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更新观念,展望未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为着眼点的新时期德育观念。大胆解放教学思想,勇于改革,求新求异。以生动的教学感召学生,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改变学生对本学科的态度。在提高他们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具有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道德问题的能力,使数学课能真正成为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课堂。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开展德育教育,首先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二、教学目标的把握要得当
教學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的效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教学活动起着定向、激励、评价等功能。“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增强目标意识,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目标。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思维。
把握目标要适度。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求适度,不能只讲方向性、不讲可能性。适度的要求是增强可接受性的前提条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从而分出层次,循序渐进,以求实效。例如:把考试成绩分成几个分数段,对学生分层教学,课后辅导。同样的教学内容,我们不能把他看成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在制定目标时,必须把握适度,避免盲目的提高和降低目标要求,使教学目的能真正落到实处。另外把握目标要全面。数学课教学目标一般可分为认知、情感、行为三个领域。认知目标以知识教学为基点,由教材的知识点与课文所蕴含的道理组成。情感目标是检测学生道德认识和行为表现的心理反映。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以情促行。情感目标一般融于认知和行为目标中。
三、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是根本。
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情感为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要树立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德育教育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亲自思考、体验、选择。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的理解。
我觉得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以往“空洞”说教和“概念式灌输”的局面,努力让课堂“活”起来,开发学生的道德潜能,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创造的秘密》 阿瑞提著 钱岗南译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作者简介: 闫崴(1980.5--)女 学历 大学本科 就职学校 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 学科 数学教师 研究方向 素质教育
关键词:数学 品德 新课程
从教10年,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实践,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一方面,在数学教育的理念上,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基本目标。在教学上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高,这些基本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新课程标准大幅度的调整了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结构。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成为数学教师现阶段的最核心的内容。现今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学校教育,正迎接着时代的挑战。如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必须的
当今数学教学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由于受 “师道尊严”的传统德育观影响,的数学教学愈来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参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育者习惯于把课堂上形成“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知”的单纯模式。这种教学简单、机械、呆板,缺乏灵活性、诱导性和启迪性,容易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失去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性格随着社会的发展趋于个性化。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不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更新观念,展望未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为着眼点的新时期德育观念。大胆解放教学思想,勇于改革,求新求异。以生动的教学感召学生,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改变学生对本学科的态度。在提高他们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具有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道德问题的能力,使数学课能真正成为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课堂。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开展德育教育,首先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二、教学目标的把握要得当
教學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的效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教学活动起着定向、激励、评价等功能。“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增强目标意识,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目标。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思维。
把握目标要适度。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求适度,不能只讲方向性、不讲可能性。适度的要求是增强可接受性的前提条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从而分出层次,循序渐进,以求实效。例如:把考试成绩分成几个分数段,对学生分层教学,课后辅导。同样的教学内容,我们不能把他看成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在制定目标时,必须把握适度,避免盲目的提高和降低目标要求,使教学目的能真正落到实处。另外把握目标要全面。数学课教学目标一般可分为认知、情感、行为三个领域。认知目标以知识教学为基点,由教材的知识点与课文所蕴含的道理组成。情感目标是检测学生道德认识和行为表现的心理反映。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以情促行。情感目标一般融于认知和行为目标中。
三、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是根本。
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情感为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要树立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德育教育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亲自思考、体验、选择。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的理解。
我觉得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以往“空洞”说教和“概念式灌输”的局面,努力让课堂“活”起来,开发学生的道德潜能,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创造的秘密》 阿瑞提著 钱岗南译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作者简介: 闫崴(1980.5--)女 学历 大学本科 就职学校 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 学科 数学教师 研究方向 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