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如今,决战贫困最后千日冲刺的新起点已经来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承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连日来,党的十九大代表们高度聚焦脱贫攻坚事业,普遍感到催人奋进、使命光荣艰巨,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开封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努力打造产业发展与扶贫互促共赢的局面。
开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扶贫产业园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借力资源优势、借助地域特色、借势绿色发展、借重网络营销,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特色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电子商务产业。2016年以来,开封110多个贫困村、5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全市生产总值也保持了8.5%以上的增长速度,持续位居河南省前列,实现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当前,精准扶贫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改变贫困地区绝对贫困的同时,要预防将来形成相对贫困,必须着眼长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栽下产业扶贫这棵“摇钱树”,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结合开封实际,提出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论述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紧迫感,以“绣花”的功夫把产业扶贫工作做细做实,推动贫困群众走上经济内生增长、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构建产业扶贫格局。强化市县抓扶贫落实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按照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的要求,编制特色优势产业连片开发规划,以“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为重点,推进扶贫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品牌化,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构建产业支撑。三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县区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现代种养、特色加工、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其成为扶贫项目实施和资金周转的有效载体,促进扶贫工作市场化,切实做到产业到村、项目到户、技术到人。四是落实产业扶贫政策。认真落实到户增收、雨露计划等产业扶贫政策。完善扶贫小額信贷政策,大力推广户贷企用、分贷统还等模式,帮助贫困户通过土地和资金参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其他经营主体,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收益。五是建设产业扶贫基地。在靠近村庄、学校、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址建立以吸纳劳动力效果明显的加工企业、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基地,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六是加强产业扶贫考核。党委政府加强对扶贫产业的指导,做好产业发展的跟踪服务和后期扶贫产业成果考核,及时协调督查各地产业扶贫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近年来,开封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努力打造产业发展与扶贫互促共赢的局面。
开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扶贫产业园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借力资源优势、借助地域特色、借势绿色发展、借重网络营销,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特色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电子商务产业。2016年以来,开封110多个贫困村、5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全市生产总值也保持了8.5%以上的增长速度,持续位居河南省前列,实现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当前,精准扶贫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改变贫困地区绝对贫困的同时,要预防将来形成相对贫困,必须着眼长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栽下产业扶贫这棵“摇钱树”,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结合开封实际,提出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论述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紧迫感,以“绣花”的功夫把产业扶贫工作做细做实,推动贫困群众走上经济内生增长、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构建产业扶贫格局。强化市县抓扶贫落实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按照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的要求,编制特色优势产业连片开发规划,以“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为重点,推进扶贫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品牌化,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构建产业支撑。三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县区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现代种养、特色加工、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其成为扶贫项目实施和资金周转的有效载体,促进扶贫工作市场化,切实做到产业到村、项目到户、技术到人。四是落实产业扶贫政策。认真落实到户增收、雨露计划等产业扶贫政策。完善扶贫小額信贷政策,大力推广户贷企用、分贷统还等模式,帮助贫困户通过土地和资金参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其他经营主体,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收益。五是建设产业扶贫基地。在靠近村庄、学校、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址建立以吸纳劳动力效果明显的加工企业、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基地,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六是加强产业扶贫考核。党委政府加强对扶贫产业的指导,做好产业发展的跟踪服务和后期扶贫产业成果考核,及时协调督查各地产业扶贫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