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华夏民族中居住着炎黄子孙,其姓氏繁多,古语云“赵钱孙李、周吴郑网、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宋代有《百家姓》、明代有《千家姓》,不同姓氏所代表着是每个家族,家族部落中更是有着代表的家族建筑。在本文中,通过文献整理及归纳总结,对百家姓中的李氏家族古建筑群的装饰艺术特色进行分析,让文化古迹被更多世人熟知且找到合适的保护修复措施,让文化古迹得到更好的传承及发展。
关键词:姓氏;家族部落;李氏;文化古迹
一、绪论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通过日积月累慢慢沉淀流传至今,通过不断的传承以及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承载着各个时代传统工艺的古建族群在逐渐中减少,取而代之的不外乎是一栋栋的高楼大厦。不过,在一些乡镇中还留有不同的文物古迹,历史悠久,比如新宁县一渡水镇,这一依山傍水的古村落中仍留存这300多年前前康乾时期所修建的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群也代表着当地的文化底蕴以及先人劳动与智慧的象征,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该古镇中留存至今的文物古迹与西村坊李氏家族有着不可划分的关系,要说到李氏家族,这一姓氏更是最为常见的姓氏,在我国历史上更有多位李姓的帝王。在本文中,通过对李氏家族古建筑群的装饰艺术特色进行研究,进而才可找到相对的保护修复措施,让李氏家族古建筑群得到更好的延续。
二、李氏家族古建筑群装饰艺术特色
(1)人文特色
新宁县一渡水镇中西村坊的古建筑群是前清康乾时期所修建的,不仅得益于其地理位置,整体也给人一种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根据相关历史所记载,西村坊古民居群最开始在康熙八年期间由当时富甲一方的李氏族人所创建的,再由李氏后人不断扩大完善,在乾隆七年的时候才竣工,主要有住宅、宗祠以及会馆所组成。《李氏族谱》中有提到,小溪李氏在宋理宗的时候从江西吉安搬迁到一渡水镇的,发展至今将近800年的历史。古时候的中国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着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话语权。在生产力不高的年代,有着几代同堂的李氏家族筹建出当时的建筑,不仅可以体现出当时李氏家族的实力,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古代人传承至今的人文底蘊。比如乾隆七年所建筑的宗祠,这不单单是建筑这么简单,更是族人们的身份以及财富的象征,同时也是当时李氏族人的经济实力以及地位体现。不仅如此,更是一族血脉的传承,古语云“落叶归根”,古时候的大家族都会有自己的家族领域,即使在外拼搏多年,无论成名与否,到老的时候都会想到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颐养天年。因此,李氏家族古建筑群也体现出该家族曾经的鼎盛时期。
(2)建筑特色
新宁县一渡水镇位于该县的东南方,全镇总体面积248.6平方公里。西村坊依山傍水,被河水所围绕,该地理位置更是防止土匪盗贼的入侵。整体的古建筑玲珑古朴,雕栏翘檐,青瓦覆盖,文化底蕴深厚。
李氏家族古建筑群众大多石木组合的架构特色,在古建筑群中的木材也更加容易雕刻各种不同的图案纹样用以装饰。该建筑群中地基墙角采用大块的麻条青石用意奠基,樑柱所选取的木材的是大型的古衫木并刷上桐油,让木材可以保存更加久,因此,时至今日仍是很坚固。正所谓岁月神偷,人经历岁月的洗刷都会变得苍老,更别说是古建筑了,经过几百年的冲刷以及认为的改造,如今的古建筑已然变得面目全非。
李氏家族的古建筑群中最自豪的代表无非是三渡水牌楼,更有古语“宝庆狮子武冈塔,三渡水牌楼盖天下”对其进行称赞。牌坊是楼阁样式,通过大块的脊石嵌镶而成,整体7米宽度,10米高度。四柱三门,自上至下,重叠三层,从左到右,并列三门,中间的门宽2.3米,高3米,两侧的门宽1.6米,高将近3米。通过四根石正柱来支撑着整个碑楼。在碑楼中雕刻着各种不同的纹样,比如牵牛荷梨、坐道参禅等,在门柱上飞檐都不忘加以装饰。整体结构严谨,工艺精湛,由此可见当时建筑工匠技术的高超。该牌楼所处的位置在民国时期是交通要道,因为当时的文革导致这些文物古迹或多或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发展至今,国家在逐渐中也意识到古文物的重要性,并对牌楼这些文化古迹进行保护,并将其定位省级文物。因此,现在途径三渡水仍然可以见到牌楼屹立其中,犹如以为沧桑老人在注视着时代的变迁更替。透过现今的古建筑群可以联想到古时候刚建好的古建筑群整体布局井然有序,飞檐翘角,加以雕刻不同的纹样用以装饰,外有青砖白粉花墙堆砌,内里结构采用木质材料,通过精湛的工艺来构建成雄伟古朴的古建筑群,通过不同的纹样装饰,整体古香古色,现在很多的建筑设计也会借鉴到古建筑群来进行设计。
三、李氏家族古建筑群的保护修复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老一辈的想法都想着往大城市发展,那么乡镇中的古建族群的原有功能慢慢被弱化甚至会荒废。在李氏家族的古建筑群中原有功能被弱化或是消失,那么建筑中与原有功能相适应的空间不再被人们所使用,一些闲置的建筑慢慢则会被推翻重建一些具有现代特色的建筑。
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保护修复措施,古建筑群更是如此,在李氏家族古建筑群装饰大多以木材为主,在不改变原有的文物古迹情况下进行保护及修复。可以参考北京故宫来对李氏家族古建筑群进行相应的保护修复。在李氏家族古建筑群中主要对其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恢复,尽可能的维护该家族古建筑群的“原状”。李氏家族古建筑群修建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这期间整体布局、建筑以及环境风貌都有着与各地所不同的民间建筑特色。
李氏家族古建筑群中所有各种价值,比如当地自然环境中乡土园林式的景观特色,体现其历史环境氛围,古建筑群中的空间形态塑造以及装饰艺术手法都有着当地特色的艺术价值,砖木组合、抬梁式与穿斗式组合的构架都体现出当地气候的技术特色,具有科学价值,且李氏家族古建筑群也体现出古代中的建筑特点,具有历史研究价值。比如在李家大院中的古建筑群保存基本完好,但是门窗相对残破,楼面受损,现如今已无法具备使用功能,这种自然腐蚀现象都是必然所出现的,我们可以对李家大院进行修复,加固楼面,复原一些木材装饰的门窗、横梁等装饰地方。而一些石墩等石构建筑因时代更迭、日晒雨淋从而导致表面风化,也遭到青苔以及草木的寄生,在修复的时候可以将一些寄生植物进行突出,对局部构建进行修复以及加固处理。还有的建筑因长时间无人居住,慢慢则会被人们用以堆放垃圾,也因为无人管理,导致局部地方受潮腐蚀严重,那么便可以对屋顶楼面等进行加固,进一步完善原先的使用功能,清理垃圾,改善环境。李氏家族的古建筑群中,更多的是木材装饰,然而因为房屋的闲置以及年久失修,基本都出现木板缺失或是虫蛀腐蚀等现象,那么在保护修复的时候,尽可能更换损坏的木板并在不破坏原貌的情况下进行修复加固。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环境在不断中丰富起来,这对人们也便利了很多,这固然是存在很多好处,但相对的也存在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在慢慢的遭到破坏。可以考虑在这些古建筑群中开放一些旅游业,并且再借由纪录片或是微电影的形式对古建筑群进行记录播放,让更多人了解我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进一步的增强人们对文化的保护,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及传承。
参考文献
[1]阮仪三,林林.原真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源自[J].北京:中国建设报,2003
[2]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五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张成渝.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的研究综述[J].南京:东南文化,2010
[4]马炳坚.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J].北京: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2003
[5]杨焕成.河南古代建筑概况与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资助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新宁李氏家族古建筑群的家风建构价值研究》(编号18YBA376)
关键词:姓氏;家族部落;李氏;文化古迹
一、绪论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通过日积月累慢慢沉淀流传至今,通过不断的传承以及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承载着各个时代传统工艺的古建族群在逐渐中减少,取而代之的不外乎是一栋栋的高楼大厦。不过,在一些乡镇中还留有不同的文物古迹,历史悠久,比如新宁县一渡水镇,这一依山傍水的古村落中仍留存这300多年前前康乾时期所修建的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群也代表着当地的文化底蕴以及先人劳动与智慧的象征,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该古镇中留存至今的文物古迹与西村坊李氏家族有着不可划分的关系,要说到李氏家族,这一姓氏更是最为常见的姓氏,在我国历史上更有多位李姓的帝王。在本文中,通过对李氏家族古建筑群的装饰艺术特色进行研究,进而才可找到相对的保护修复措施,让李氏家族古建筑群得到更好的延续。
二、李氏家族古建筑群装饰艺术特色
(1)人文特色
新宁县一渡水镇中西村坊的古建筑群是前清康乾时期所修建的,不仅得益于其地理位置,整体也给人一种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根据相关历史所记载,西村坊古民居群最开始在康熙八年期间由当时富甲一方的李氏族人所创建的,再由李氏后人不断扩大完善,在乾隆七年的时候才竣工,主要有住宅、宗祠以及会馆所组成。《李氏族谱》中有提到,小溪李氏在宋理宗的时候从江西吉安搬迁到一渡水镇的,发展至今将近800年的历史。古时候的中国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着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话语权。在生产力不高的年代,有着几代同堂的李氏家族筹建出当时的建筑,不仅可以体现出当时李氏家族的实力,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古代人传承至今的人文底蘊。比如乾隆七年所建筑的宗祠,这不单单是建筑这么简单,更是族人们的身份以及财富的象征,同时也是当时李氏族人的经济实力以及地位体现。不仅如此,更是一族血脉的传承,古语云“落叶归根”,古时候的大家族都会有自己的家族领域,即使在外拼搏多年,无论成名与否,到老的时候都会想到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颐养天年。因此,李氏家族古建筑群也体现出该家族曾经的鼎盛时期。
(2)建筑特色
新宁县一渡水镇位于该县的东南方,全镇总体面积248.6平方公里。西村坊依山傍水,被河水所围绕,该地理位置更是防止土匪盗贼的入侵。整体的古建筑玲珑古朴,雕栏翘檐,青瓦覆盖,文化底蕴深厚。
李氏家族古建筑群众大多石木组合的架构特色,在古建筑群中的木材也更加容易雕刻各种不同的图案纹样用以装饰。该建筑群中地基墙角采用大块的麻条青石用意奠基,樑柱所选取的木材的是大型的古衫木并刷上桐油,让木材可以保存更加久,因此,时至今日仍是很坚固。正所谓岁月神偷,人经历岁月的洗刷都会变得苍老,更别说是古建筑了,经过几百年的冲刷以及认为的改造,如今的古建筑已然变得面目全非。
李氏家族的古建筑群中最自豪的代表无非是三渡水牌楼,更有古语“宝庆狮子武冈塔,三渡水牌楼盖天下”对其进行称赞。牌坊是楼阁样式,通过大块的脊石嵌镶而成,整体7米宽度,10米高度。四柱三门,自上至下,重叠三层,从左到右,并列三门,中间的门宽2.3米,高3米,两侧的门宽1.6米,高将近3米。通过四根石正柱来支撑着整个碑楼。在碑楼中雕刻着各种不同的纹样,比如牵牛荷梨、坐道参禅等,在门柱上飞檐都不忘加以装饰。整体结构严谨,工艺精湛,由此可见当时建筑工匠技术的高超。该牌楼所处的位置在民国时期是交通要道,因为当时的文革导致这些文物古迹或多或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发展至今,国家在逐渐中也意识到古文物的重要性,并对牌楼这些文化古迹进行保护,并将其定位省级文物。因此,现在途径三渡水仍然可以见到牌楼屹立其中,犹如以为沧桑老人在注视着时代的变迁更替。透过现今的古建筑群可以联想到古时候刚建好的古建筑群整体布局井然有序,飞檐翘角,加以雕刻不同的纹样用以装饰,外有青砖白粉花墙堆砌,内里结构采用木质材料,通过精湛的工艺来构建成雄伟古朴的古建筑群,通过不同的纹样装饰,整体古香古色,现在很多的建筑设计也会借鉴到古建筑群来进行设计。
三、李氏家族古建筑群的保护修复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老一辈的想法都想着往大城市发展,那么乡镇中的古建族群的原有功能慢慢被弱化甚至会荒废。在李氏家族的古建筑群中原有功能被弱化或是消失,那么建筑中与原有功能相适应的空间不再被人们所使用,一些闲置的建筑慢慢则会被推翻重建一些具有现代特色的建筑。
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保护修复措施,古建筑群更是如此,在李氏家族古建筑群装饰大多以木材为主,在不改变原有的文物古迹情况下进行保护及修复。可以参考北京故宫来对李氏家族古建筑群进行相应的保护修复。在李氏家族古建筑群中主要对其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恢复,尽可能的维护该家族古建筑群的“原状”。李氏家族古建筑群修建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这期间整体布局、建筑以及环境风貌都有着与各地所不同的民间建筑特色。
李氏家族古建筑群中所有各种价值,比如当地自然环境中乡土园林式的景观特色,体现其历史环境氛围,古建筑群中的空间形态塑造以及装饰艺术手法都有着当地特色的艺术价值,砖木组合、抬梁式与穿斗式组合的构架都体现出当地气候的技术特色,具有科学价值,且李氏家族古建筑群也体现出古代中的建筑特点,具有历史研究价值。比如在李家大院中的古建筑群保存基本完好,但是门窗相对残破,楼面受损,现如今已无法具备使用功能,这种自然腐蚀现象都是必然所出现的,我们可以对李家大院进行修复,加固楼面,复原一些木材装饰的门窗、横梁等装饰地方。而一些石墩等石构建筑因时代更迭、日晒雨淋从而导致表面风化,也遭到青苔以及草木的寄生,在修复的时候可以将一些寄生植物进行突出,对局部构建进行修复以及加固处理。还有的建筑因长时间无人居住,慢慢则会被人们用以堆放垃圾,也因为无人管理,导致局部地方受潮腐蚀严重,那么便可以对屋顶楼面等进行加固,进一步完善原先的使用功能,清理垃圾,改善环境。李氏家族的古建筑群中,更多的是木材装饰,然而因为房屋的闲置以及年久失修,基本都出现木板缺失或是虫蛀腐蚀等现象,那么在保护修复的时候,尽可能更换损坏的木板并在不破坏原貌的情况下进行修复加固。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环境在不断中丰富起来,这对人们也便利了很多,这固然是存在很多好处,但相对的也存在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在慢慢的遭到破坏。可以考虑在这些古建筑群中开放一些旅游业,并且再借由纪录片或是微电影的形式对古建筑群进行记录播放,让更多人了解我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进一步的增强人们对文化的保护,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及传承。
参考文献
[1]阮仪三,林林.原真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源自[J].北京:中国建设报,2003
[2]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五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张成渝.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的研究综述[J].南京:东南文化,2010
[4]马炳坚.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J].北京: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2003
[5]杨焕成.河南古代建筑概况与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资助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新宁李氏家族古建筑群的家风建构价值研究》(编号18YBA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