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簿记经济管理中人力、物力要素的深刻剖析,提出了经济管理效果评价思路,阐述了必须尊重价值规律的学术观点,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人力物力 价值规律 簿记 无形磨损
中图分类号:DF414
作者在推动检查企业班组核算工作同部分负责同志座谈时,有的基層负责人提出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员工劳动经济效果没有可比性,有的技术含量高,有的技术含量低;有的劳动强度大,有的劳动强度小;工作量多的出错率高,工作量少的几乎不出错;岗位不同工作任务内容完全不同怎么打分核算呀?仅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的提出似乎很在理,但认真分析研究就会发现:提出问题的同志在思想观念上只看到了具体劳动的差异,否定了抽象劳动,这种比当然不可能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劳动创造的,作为一般劳动,为什么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劳动不可比?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劳动竞赛是可以进行的,可以把各种劳动还原成一般劳动,从劳动强度、技术含量、经济效果、创利水平等几个方面全面衡量,制定出合理的规则就可以比。对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概念问题,我们必须从本质上理解和认识,否则怎么衡量员工对企业的劳动贡献呢?怎么衡量不同岗位员工的经济效果呢?
一、人力资源分布依靠价值规律调节
有的学者提出:在国有企业中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劳动分配是不依价值规律来调节的,而是只依靠社会对产品的需要来调节。这一观点是不完善的,因为对产品的需要量还只是事物的一方面,而不可分割的另一方面是:如果生产某一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了,那么这一生产部门所需要的劳动量,也即是投资额也会相对的甚至是绝对减少的。因此说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看:不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最高阶段,这个规律将始终存在着而且作用着,所不同的只是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已。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因为市场竞争规律始终人为的排在第一位,所以价值规律有时带来破坏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有党中央的政策引导,并始终尊重和掌握价值规律,能够使价值规律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是作者的发明。马克思在第三卷《资本论》中有一段论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废止以后,但社会生产仍旧维持下去的情况下,价值决定仍然会在这个意义上有支配作用: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不同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最后与此有关的簿记会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变得重要。”我们理解:这里所提到的簿记是指统计、会计及企业技术综合管理三种计算在内的广义的经济工作。理论和实践是相互影响的。理论产生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并指导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也丰富和创造理论。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学说作者不敢说自己有了正确的理解和体会,更谈不上做过深入和本质的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马克思对经济规律的研究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有充分的根据和论证过程的。
二、固定资产是企业技术水平的核心标志
固定资产是物力资源中最核心的要素。固定资产的经济核算问题也是企业经济财务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现在有的企业中固定资产的估价是很混乱的,无法进行正确的成本核算。轻视固定资产核算的具体表现就是不主张计算资金利润,而只主张计算成本利润。事实上那些全部参加了物资财富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本身就是物化劳动,这种劳动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使自己的活劳动能有更大的生产率,既为了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资财富。如果说固定资产的投资不会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就犯不上投资了。因此我们对企业固定资产经济核算必须很好的计算,不能在逻辑上忽视对新增固定资产的认识,不能忽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效果的计算和分析。那么我们如何精确的做好经济核算工作呢?我们认为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必须有正确的折旧政策。按使用年限进行折旧和分摊只考虑了物资的磨损,而没有考虑无形磨损。尤其是随着生产技术的迅速提高,固定资产的更新周期缩短加快,可能在固定资产物资形态尚未陈旧仍处于可用状态之前就已经淘汰和贬值,这种贬值就称为无形磨损。我们的企业不是天天倡导技术进步吗?固定资产的更新即是一个重要标志。
许多资本主义企业时很害怕自己的技术落后,固定资产会因为无形磨损而遭到贬值受到损失,所以把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提得很高。在有的企业中,长期以来否定无形磨损这一概念,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妨碍了设备的更新和技术进步。在否定无形磨损错误思想概念的引导下,设备大修理的成本簿记核算还存在问题。有时一台设备的大修理连拆带卸再安装所需人力工时已经超过了新造工时,而换件成本约占设备的50%甚至更高,结果呢?技术工艺还是落后的水平,保留了原来的功能一点也没进步。这种做法不考虑无形磨损和不准进行设备更新,这种经济学理论和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的技术进步称为一句空话,永远不能和一流技术的企业齐头并进。企业强调对设备的爱护和保养是正确的,尤其是在技术落后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艰苦奋斗的传统永远不应该丢,最关键的一条是要求我们算好账,打打算盘,算一算投资效果。我们提倡高度注重无形磨损,并不是说设备提完折旧就废弃,而是要依据技术含量、劳动效率、质量成本、创造价值等要素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价值规律永远是基本规律第一规律
“价值法则、等价交换,这是客观规律、客观法则,违反它要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法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毛泽东同志把这一法则比喻成伟大的学校无非就是让我们抱着谦虚诚实的态度去学习和掌握它,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有的学者把价值规律比喻是“泛滥的洪水”、“脱缰的野马”,其作用“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等等,其实这是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惩罚和刺激。如果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一法则,不仅不会泛滥和脱缰,反而会在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多的利润,创造更多的价值。价值规律的作用在生产领域中是通过经济核算表现出来的,经济核算制度建立在价值及其形式的作用上。由于有了经济核算,就能够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刺激提高劳动生产率,督促企业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技术问题、制度问题、成本问题归根结底是价值规律问题,违反这一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但是仅做概念的争论而不去触及实质问题是没有争论价值的,因为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永远不能脱离实践。一般研究和科学研究有何区别和联系?一般研究是指针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查找各种成因并找出一般规律,制定相关措施和对策及时处置。科学研究是针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查找的各种成因中,抓住主要矛盾,抛弃次要因素,采取抽象法高度概括和总结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科学研究建立在大量的一般研究的基础上,从本质上找出其事物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我们研究问题要善于从个别到整体,从特殊到普遍,采取科学研究的态度,真正认识其基本规律。
【关键词】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人力物力 价值规律 簿记 无形磨损
中图分类号:DF414
作者在推动检查企业班组核算工作同部分负责同志座谈时,有的基層负责人提出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员工劳动经济效果没有可比性,有的技术含量高,有的技术含量低;有的劳动强度大,有的劳动强度小;工作量多的出错率高,工作量少的几乎不出错;岗位不同工作任务内容完全不同怎么打分核算呀?仅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的提出似乎很在理,但认真分析研究就会发现:提出问题的同志在思想观念上只看到了具体劳动的差异,否定了抽象劳动,这种比当然不可能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劳动创造的,作为一般劳动,为什么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劳动不可比?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劳动竞赛是可以进行的,可以把各种劳动还原成一般劳动,从劳动强度、技术含量、经济效果、创利水平等几个方面全面衡量,制定出合理的规则就可以比。对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概念问题,我们必须从本质上理解和认识,否则怎么衡量员工对企业的劳动贡献呢?怎么衡量不同岗位员工的经济效果呢?
一、人力资源分布依靠价值规律调节
有的学者提出:在国有企业中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劳动分配是不依价值规律来调节的,而是只依靠社会对产品的需要来调节。这一观点是不完善的,因为对产品的需要量还只是事物的一方面,而不可分割的另一方面是:如果生产某一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了,那么这一生产部门所需要的劳动量,也即是投资额也会相对的甚至是绝对减少的。因此说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看:不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最高阶段,这个规律将始终存在着而且作用着,所不同的只是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已。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因为市场竞争规律始终人为的排在第一位,所以价值规律有时带来破坏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有党中央的政策引导,并始终尊重和掌握价值规律,能够使价值规律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是作者的发明。马克思在第三卷《资本论》中有一段论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废止以后,但社会生产仍旧维持下去的情况下,价值决定仍然会在这个意义上有支配作用: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不同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最后与此有关的簿记会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变得重要。”我们理解:这里所提到的簿记是指统计、会计及企业技术综合管理三种计算在内的广义的经济工作。理论和实践是相互影响的。理论产生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并指导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也丰富和创造理论。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学说作者不敢说自己有了正确的理解和体会,更谈不上做过深入和本质的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马克思对经济规律的研究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有充分的根据和论证过程的。
二、固定资产是企业技术水平的核心标志
固定资产是物力资源中最核心的要素。固定资产的经济核算问题也是企业经济财务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现在有的企业中固定资产的估价是很混乱的,无法进行正确的成本核算。轻视固定资产核算的具体表现就是不主张计算资金利润,而只主张计算成本利润。事实上那些全部参加了物资财富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本身就是物化劳动,这种劳动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使自己的活劳动能有更大的生产率,既为了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资财富。如果说固定资产的投资不会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就犯不上投资了。因此我们对企业固定资产经济核算必须很好的计算,不能在逻辑上忽视对新增固定资产的认识,不能忽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效果的计算和分析。那么我们如何精确的做好经济核算工作呢?我们认为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必须有正确的折旧政策。按使用年限进行折旧和分摊只考虑了物资的磨损,而没有考虑无形磨损。尤其是随着生产技术的迅速提高,固定资产的更新周期缩短加快,可能在固定资产物资形态尚未陈旧仍处于可用状态之前就已经淘汰和贬值,这种贬值就称为无形磨损。我们的企业不是天天倡导技术进步吗?固定资产的更新即是一个重要标志。
许多资本主义企业时很害怕自己的技术落后,固定资产会因为无形磨损而遭到贬值受到损失,所以把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提得很高。在有的企业中,长期以来否定无形磨损这一概念,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妨碍了设备的更新和技术进步。在否定无形磨损错误思想概念的引导下,设备大修理的成本簿记核算还存在问题。有时一台设备的大修理连拆带卸再安装所需人力工时已经超过了新造工时,而换件成本约占设备的50%甚至更高,结果呢?技术工艺还是落后的水平,保留了原来的功能一点也没进步。这种做法不考虑无形磨损和不准进行设备更新,这种经济学理论和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的技术进步称为一句空话,永远不能和一流技术的企业齐头并进。企业强调对设备的爱护和保养是正确的,尤其是在技术落后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艰苦奋斗的传统永远不应该丢,最关键的一条是要求我们算好账,打打算盘,算一算投资效果。我们提倡高度注重无形磨损,并不是说设备提完折旧就废弃,而是要依据技术含量、劳动效率、质量成本、创造价值等要素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价值规律永远是基本规律第一规律
“价值法则、等价交换,这是客观规律、客观法则,违反它要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法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毛泽东同志把这一法则比喻成伟大的学校无非就是让我们抱着谦虚诚实的态度去学习和掌握它,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有的学者把价值规律比喻是“泛滥的洪水”、“脱缰的野马”,其作用“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等等,其实这是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惩罚和刺激。如果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一法则,不仅不会泛滥和脱缰,反而会在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多的利润,创造更多的价值。价值规律的作用在生产领域中是通过经济核算表现出来的,经济核算制度建立在价值及其形式的作用上。由于有了经济核算,就能够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刺激提高劳动生产率,督促企业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技术问题、制度问题、成本问题归根结底是价值规律问题,违反这一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但是仅做概念的争论而不去触及实质问题是没有争论价值的,因为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永远不能脱离实践。一般研究和科学研究有何区别和联系?一般研究是指针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查找各种成因并找出一般规律,制定相关措施和对策及时处置。科学研究是针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查找的各种成因中,抓住主要矛盾,抛弃次要因素,采取抽象法高度概括和总结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科学研究建立在大量的一般研究的基础上,从本质上找出其事物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我们研究问题要善于从个别到整体,从特殊到普遍,采取科学研究的态度,真正认识其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