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1
摘 要 目前,运动营养学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运动与营养相结合对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促进疲劳的恢复和增进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适量运动是增强人体机能的有效途径,直接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科学合理的膳食能有效地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水平。
关键词 运动营养 健康 运动养生
一、综述
运动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归纳为:针对不同训练级别、训练时期、年龄阶段和性别的群体制定出不同的膳食标准。与运动训练相结合制定膳食计划,进行营养干预的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膳食摄入不足的运动人群骨骼肌代谢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运动营养的研究对象应面向大众水平。
人类正在步入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的竞争既是知识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近几年来城镇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症逐渐下降。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膳食的知识水平、行为态度、生活方式等直接或间接影响营养失衡,即某些群体营养摄入过多或过快,另一些人营养摄入不足或缺失。然而,科学合理的营养对改善身体营养况、促进人体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平衡膳食标准的制定,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的研究有待发展;针对不同的运动人群制定详细、具体的营养素,每日推荐标准迫在眉睫;另外,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纳米技术、转基因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在运动营养学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二、运动营养的现状
营养是维持生命与健康的物质基础,营养与体质状况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教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膳食营养与体质状况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近年来,饮食无规律成为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现状主要因素之一。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社会人口的身体素质。
三、运动营养的误区
饮食的均衡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走向素食或肉食两个极端,二者都要有适当的摄入量,每种食物都有其特有的营养成分,科学地食用将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人每天必须摄取各种营养,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都是人类保持健康必须的营养成分。单靠一种营养素是无法维持健康的,虽然我们知道某些营养素对身体的某些器官比较重要,但这些营养素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必须配合其他营养素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因此,每天都应该摄取适当和均衡的营养成分。另外,应该尽量少吃零食,零食吃得太多会影响正餐的进食量,容易造成营养不平衡。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人们可以从这些教育活动中,逐渐树立科学的、健康的饮食习惯。好身体相当一部分是吃出来的,结合合理的体育锻炼,那么无论对于社会、家庭还是自己本身,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四、运动营养和运动养生
体育运动保健方法强调内外兼修,它由肢体运动、呼吸锻炼、意念运用三个部分组成。肢体运动表现于外,但要集中注意力,情绪安定,并根据动作变化配合适当的呼吸方法。在进行体育运动保健时,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引起大脑应急性反应降低,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预防疾病的产生。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随着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寿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从锻炼角度来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要掌握运动养生的要领,传统运动养生的练功要领就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强调适度,不宜过量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往往欲速而不达。
参考文献:
[1] 梁月琨.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3).
[2] 田言辉.朱旭林.中度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04).
[3] 王勇,马延超.长期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调节[J].体育学刊.2013(02).
[4] 翟凤鸣,陈玉娟,黄志芳,崔巴特尔,李立.八段锦运动对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06).
摘 要 目前,运动营养学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运动与营养相结合对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促进疲劳的恢复和增进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适量运动是增强人体机能的有效途径,直接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科学合理的膳食能有效地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水平。
关键词 运动营养 健康 运动养生
一、综述
运动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归纳为:针对不同训练级别、训练时期、年龄阶段和性别的群体制定出不同的膳食标准。与运动训练相结合制定膳食计划,进行营养干预的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膳食摄入不足的运动人群骨骼肌代谢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运动营养的研究对象应面向大众水平。
人类正在步入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的竞争既是知识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近几年来城镇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症逐渐下降。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膳食的知识水平、行为态度、生活方式等直接或间接影响营养失衡,即某些群体营养摄入过多或过快,另一些人营养摄入不足或缺失。然而,科学合理的营养对改善身体营养况、促进人体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平衡膳食标准的制定,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的研究有待发展;针对不同的运动人群制定详细、具体的营养素,每日推荐标准迫在眉睫;另外,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纳米技术、转基因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在运动营养学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二、运动营养的现状
营养是维持生命与健康的物质基础,营养与体质状况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教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膳食营养与体质状况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近年来,饮食无规律成为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现状主要因素之一。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社会人口的身体素质。
三、运动营养的误区
饮食的均衡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走向素食或肉食两个极端,二者都要有适当的摄入量,每种食物都有其特有的营养成分,科学地食用将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人每天必须摄取各种营养,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都是人类保持健康必须的营养成分。单靠一种营养素是无法维持健康的,虽然我们知道某些营养素对身体的某些器官比较重要,但这些营养素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必须配合其他营养素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因此,每天都应该摄取适当和均衡的营养成分。另外,应该尽量少吃零食,零食吃得太多会影响正餐的进食量,容易造成营养不平衡。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人们可以从这些教育活动中,逐渐树立科学的、健康的饮食习惯。好身体相当一部分是吃出来的,结合合理的体育锻炼,那么无论对于社会、家庭还是自己本身,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四、运动营养和运动养生
体育运动保健方法强调内外兼修,它由肢体运动、呼吸锻炼、意念运用三个部分组成。肢体运动表现于外,但要集中注意力,情绪安定,并根据动作变化配合适当的呼吸方法。在进行体育运动保健时,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引起大脑应急性反应降低,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预防疾病的产生。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随着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寿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从锻炼角度来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要掌握运动养生的要领,传统运动养生的练功要领就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强调适度,不宜过量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往往欲速而不达。
参考文献:
[1] 梁月琨.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3).
[2] 田言辉.朱旭林.中度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04).
[3] 王勇,马延超.长期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调节[J].体育学刊.2013(02).
[4] 翟凤鸣,陈玉娟,黄志芳,崔巴特尔,李立.八段锦运动对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