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陈小奇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奇的沉静总会给我一种面对一潭幽深的古井一般的感觉。当然,他的率性与朴实,早已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小奇并非故作高深和故弄玄虚、又或者仗着“手头功夫”而恃才傲物、睥睨一切之辈。相反,他心底视那类目空无物者为浅薄、无知。素不喜多言、外在甚至于有些木讷的小奇,而一打开乡村的话题,他的眼眸里就闪闪发亮了。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许是乡土情结太深吧,画家陈小奇的血液里一定是融入了朴拙的基因。不知道这是否算得是我对他感性认识后得出的结论。
  小奇一直都在被乡土“折磨”着。是的,我这样子认为。
  人的出身是不能由自己选择的,初中毕业后因“根不红苗不正”即辍学回乡,那个处于湘中腹地丘陵地带的小山村从此成为了小奇人生的第一所“大学”,家庭的拮据,生活的重负,是他必须直面的现实。年幼的小奇没有怨恨,他默默地用稚嫩的肩膀开始扛起自己的人生。不管在砖厂做苦力,还是在田地里劳作,那个上初中时邂逅的画画的梦却自此在他心底的沟沟壑壑里落地生根了。
  这个梦,没有因为乡土的贫瘠而凋零,也没有因为生活的折磨而有丝毫的褪色。
  若干年后的今天,当我和小奇坐在都市里一家典雅精致的茶馆里,听他平静地说起那段远逝的时光,我没有听出他叙述的语气里掺杂有半点不堪回首的感慨。我想,于他而言,那一段磕磕碰碰的岁月,不就是他人生最初的、且是多么珍贵的历炼吗?从他的神情里,我分明读出了他之于那片乡土的浓郁的眷恋。一次看似平常的讲述,其实是又一次款款深情的回望。


  质朴感和纯真感相通,其魅力都是通过对人性、人情的真诚表述才获得永恒的。从文与野,从雅与俗,从风俗的质朴与文雅的清逸,你可以从小奇的画里品味出生活与艺术的大融合。是以,每当他提起画笔来,乡村里的各式人物,补锅匠、豆腐佬、张屠夫、小羊倌、纤夫,甚至是拾狗粪的二驼子,七大姑八大姨,一干人等都蜂拥而来,在他笔下或笑或怒或嗔或喜;村子里的山羊、老牛、黑狗,或者老树、山石、野果果,以及镐头、镰刀、竹蓝子,乃至新月、斜阳、春雨无一不在宣纸上本色毕现。那些乡土里司空见怪的事物,总在他的笔底下不期而至,不请自来,成为小奇在水墨世界里精心描绘与倾力打磨的艺术符号。他总在力求对当代中国乡土人情自然纯真的把握。作品里透出的平淡质朴的气息,既不同于农民画民谣般的质朴,也不同于归隐文人田园诗式的淡泊,他笔下流露的是乡土气甚浓的现代情感。这诚然就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情结了。


  小奇把乡土视之为“母土”。 醇朴、厚重的乡土用五谷杂粮喂养了生灵,既滋润着画家如泉水汩汩流动的艺术灵感,同时又无时不刻地让他陷入长久的沉思。这是一片生长幸福与痛苦的土地。小奇站在乡野上,他感觉一切是那么熟稔,一切又是那么陌生。这些年来,如何淋漓尽致地用笔墨表达出他对于脚下这方“母土”的热爱,让他缠绕心间,难以释怀。因而,每每挥毫之际,画笔起落之间,人生的快意随之而来,跋涉的苦闷随之而来,自然的韵律在笔下跳动,原生态的美在心中、在纸上舞蹈,在灵性与简洁的法度里面蕴籍着。偌大一片乡土在小奇眼里就是一幅水墨画,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甚至一句旁人听不懂的俚语,一声母亲悠长的呼唤,一曲粗犷浑厚的歌谣,都是他要用灵动的线条、用丰富的墨块、用饱满的情感去表现和阐释的。“母土”情结的块垒郁积于胸,陈小奇,因为乡土的朴拙大美而流连忘返,因为艺术路上求索的沉重而快乐自在。如果没有乡土,如果没有画画,你又将何以仗步生活的原野?失落?空荡?抑或苍白?小奇无语,呈我一副难以言状的表情。
  江湖满地菰蒲老,风雨经秋稻蟹香。他当然是心甘情愿地经受那样一种乡土“折磨”的。他孜孜以求于他对乡土文化的解析,从艺术的视角去洞察,生活中的美是否等同于艺术的美?艺术为何而存在,是愉悦人的眼睛,还是震撼人的心灵?所谓“天人合一”的化境又应该怎样才能在传统的水墨笔法中得到最完美的诠释?“敏于行而讷于言”的画家总在不断地向自己提出一个接一个的方程式,然后,他再条分缕析地一个接一个地去探究解答。“咬住乡土不放松”,小奇骨子里就有那么一股韧劲。他常年去乡间采风,一去则凡月余,朋友们说他玩失踪之时,他早已沉缅于乡土沟壑纵横的深处,盘桓徜徉在村居的角角落落。光一个大凉山,他已往返了四个回合,得之于自然、成之于胸臆,每次都是一大摞写生稿随其满载而归。但他却一点也不满足,他说还有太多的乡土在朝他招手,在梦里呼唤他,太行山的村落,大西北的黄土地,天涯海角的舢板渔船。。。。。。
  哦,我懂得了,在画家陈小奇的心目中,其实有着一片广袤无垠的乡土,他总是怀揣着无比虔诚与敬畏之情,为之牵肠挂肚,为之顶礼膜拜,“为伊消得人憔悴”,也终是无悔的。
  画家陈小奇当然是为画而生的,而他的的确确又是属于乡土的。自然的美,乡村的美,无不在扣动着他的心弦,其作品的神韵渗透着时代的喧逐与乡土的厚重。乡土,让他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地”,乡土,不就是他艺术探索上掘之不尽的“宝藏”吗?


  陈小奇艺术简历
  获奖及展览
  1998年,《晨雾》参加全国诗书画大赛美术类获一等奖
  2001年,《我们在季风中迁徙》参加台湾第一届中国工笔画大展,获“精英奖”
  2004年,《天狗吃月》参加全国中青年国画提名展并获优秀奖及“齐白石艺术新人奖”
  2004年,《闲暇日子轻松过》在第十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获铜奖
  2005年,被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十家媒体评选为“人民艺术家”
  2006年,《太阳和他的影子》获全国第六届“群星奖”湖南展区暨湖南省第二届艺术节金奖
  2007年,《黄河古岸》获首届“齐白石奖”全国中国画大展铜奖
  2008年,《站如松坐如钟行走一路风》入展第29届奥林匹克美术大会
  2009年,在齐白石纪念馆举办“水墨陈小奇”个人画展
  2010年,在北航艺术馆举办“水墨纵横·陈小奇画展”
  2011年,在珠海诚丰美术馆举办“水墨纵横·陈小奇画展”
  2011年,《湘江古岸》参加第三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当代名家邀请展”
  2012年,十幅作品参加“上海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2年,《青涩时光》参加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水墨青丹·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专辑”
  2012年,参加中央党校国际文化软势力研究所举办的“刘大为工作室优秀画家作品展”
  2013年,在广州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举办陈小奇中国画展“水墨纵横·带我们回故乡”
  活动及专题片
  中央电视台曾摄制专题片“画山歌的陈小奇”
  湖南卫视国际频道“世界看湖南”拍摄陈小奇专题片
  出版物
  连环画《傣族——孔雀之乡的泼水节》及《宋词一百首插图》等三本、
  《当代著名画家技法解析·陈小奇写意人物》、
  《中国当代名家速写集·陈小奇卷》、
  《中国当代名家人物写生集·陈小奇卷》、
  《当代中国人物画名家精品·陈小奇水墨人物》、
  《水墨纵横·陈小奇作品集》、
  《水墨陈小奇》
  《陈小奇扇画》
  个人文集《砚边散记》
其他文献
花瑰艺术主要指的是采用沉木、树根、木化石为原料,以手工雕塑神像、木偶等艺术品,技艺巧夺天工,图像栩栩如生。主要流传于海南澄迈,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瑰艺术历史悠久,源于宋代佛道兴盛。几百年来,海南人民各派宗亲迁琼,因从事宗教活动需要雕画,从而使雕画的方法繁多。澄迈七彩雕画既吸取各派所长又融合自己独创,不断地发展和充实自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具有鲜明的海南本土特征,深得广大民众喜爱,早在
期刊
刘老汉的烦恼-收蜂(連载二)
期刊
年少年轻时,心里顶看不起就是村里那些“旧式女人”。  什么是旧式女人,在我的印象中,她们是结了婚的女人,而且是生过孩子的女人,胸部几近垂在松粗的腰身上。松粗的腰身又几近拖在肥大无形的屁股上,她们的着装完全以实用为主,她们叉开的双手随時装备着给猪鸭淘泔水,或是随时准备扬起巴掌打孩子。吃饭时,她们能端着一个大海碗,从东家走到西家,再走回十字路口,将全村的新闻八卦播报一遍,同时,更不乏爆出想象丰富色彩强
期刊
每个城市都有其往事,我记忆里所有的往事,都堆在一座山头上。  这个静悄悄的山头,是我每年必须要来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你。隔着满是青苔的墓碑,隔着阴阳两界,羽,我又来看你了。依旧是那件蓝底小碎花的棉布裙,那些你爱吃的东西。羽,你一定等了好久了吧?  每次我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蹲下身去,细心清除墓碑周围的杂草,把它们一点一点地拨掉,如同每次你出门前,我都要为你细心整理警服和帽檐那样。再望你低头看我的表情,
期刊
“烤红薯哟;香喷喷的红薯,快来买啊……”傍晚,下班后走在街头,就听到一阵吆喝声从远处传来。抬头望去,只见一个手推板车的红薯摊,向这边缓缓移动着,诱人的香味随风荡来,我忍不住凑上前去,花了5元钱挑了一只个头较大点的红薯,咬着手中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红薯,脑海中不停地浮现出,小时候与父亲一起插红薯的情景来……  春天来了,星期天雨也跟着来了。在黑暗的夜里,在我的睡梦中雨偷偷地来了。雨滴落在屋外的树上和硬梆
期刊
1931年和1932年,德国学者史图博 stuebel两次来到海南,他从海口的骑楼出发,经过儋州的南丰,进入白沙峒,盘桓七叉盆地,翻过雅加达,途径红毛峒……他穿越在五指山腹地的莽莽丛林,寻访的足迹遍布中西部的黎族村寨,他用一部《海南岛民族志》的辉煌巨著,用人类文化学的视角,向世界揭示这个神秘海岛上各个群族的生活面貌和文化密码。  史图博把海南称作“华南文化史的标本”,他用一部辉煌的巨著《海南岛民族
期刊
从19世纪开始到20世纪初,除了前面介绍的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外,来自于西方的科学家、传教士等对海南岛的考察记录的主要人物有:罗伯特·史温侯、玛格丽特·莫宁格、香便文、萨维纳、史密斯与克拉克。  此外,还有英国的博物学家约翰?怀特赫德(1861-1899)曾对海南进行了考察;意大利外交官、学者罗斯(1883-1948)曾受聘于私立海南大学任教,并任图书馆馆长,他将之保存的资料编辑成了《海南岛史料集》
期刊
我于1956年11月出生在美丽的海南岛海口市,两岁时父亲成为右派,从此由母亲抚养我们4个孩子,从校园搬到了居民区,生活非常不易;母亲辛劳慈爱无私又伟大,她写繁体字很好看,她80余岁时戴着老花镜读小说的型影历历在目,她的待人接物性情影响了我一生。一直到上小学一年级我才第一次见到父亲,记得是在学校门口,父亲身材修长俊威,他蹲下来我们一般高,四目对视无语。从幼年到童年,哥哥和我经常被送到外婆家,外婆家在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情境教学逐渐融入小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消化和理解。同时,情境教学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发展需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回归素质教育本身,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模式也呈现出一些问题,本文就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促进该教学理念的进一步完善。  情境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方式上新的突
期刊
在我国绘画史上,前人就已对焦墨山水进行过实践探索。清代八大山人有渴笔画,即用极少水分的干笔作画。程邃、髡残及现代大家黄宾虹等都擅用此法。尤其是黄宾虹,大量的写生稿都是运用焦墨完成。  谢水乡是一位传统艺术实践者同时还是一位思想者,谢水乡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这种表现手法。他学习前人技法,但更多地是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在写生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山水画的推陈出新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在五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