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奇的沉静总会给我一种面对一潭幽深的古井一般的感觉。当然,他的率性与朴实,早已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小奇并非故作高深和故弄玄虚、又或者仗着“手头功夫”而恃才傲物、睥睨一切之辈。相反,他心底视那类目空无物者为浅薄、无知。素不喜多言、外在甚至于有些木讷的小奇,而一打开乡村的话题,他的眼眸里就闪闪发亮了。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许是乡土情结太深吧,画家陈小奇的血液里一定是融入了朴拙的基因。不知道这是否算得是我对他感性认识后得出的结论。
小奇一直都在被乡土“折磨”着。是的,我这样子认为。
人的出身是不能由自己选择的,初中毕业后因“根不红苗不正”即辍学回乡,那个处于湘中腹地丘陵地带的小山村从此成为了小奇人生的第一所“大学”,家庭的拮据,生活的重负,是他必须直面的现实。年幼的小奇没有怨恨,他默默地用稚嫩的肩膀开始扛起自己的人生。不管在砖厂做苦力,还是在田地里劳作,那个上初中时邂逅的画画的梦却自此在他心底的沟沟壑壑里落地生根了。
这个梦,没有因为乡土的贫瘠而凋零,也没有因为生活的折磨而有丝毫的褪色。
若干年后的今天,当我和小奇坐在都市里一家典雅精致的茶馆里,听他平静地说起那段远逝的时光,我没有听出他叙述的语气里掺杂有半点不堪回首的感慨。我想,于他而言,那一段磕磕碰碰的岁月,不就是他人生最初的、且是多么珍贵的历炼吗?从他的神情里,我分明读出了他之于那片乡土的浓郁的眷恋。一次看似平常的讲述,其实是又一次款款深情的回望。
质朴感和纯真感相通,其魅力都是通过对人性、人情的真诚表述才获得永恒的。从文与野,从雅与俗,从风俗的质朴与文雅的清逸,你可以从小奇的画里品味出生活与艺术的大融合。是以,每当他提起画笔来,乡村里的各式人物,补锅匠、豆腐佬、张屠夫、小羊倌、纤夫,甚至是拾狗粪的二驼子,七大姑八大姨,一干人等都蜂拥而来,在他笔下或笑或怒或嗔或喜;村子里的山羊、老牛、黑狗,或者老树、山石、野果果,以及镐头、镰刀、竹蓝子,乃至新月、斜阳、春雨无一不在宣纸上本色毕现。那些乡土里司空见怪的事物,总在他的笔底下不期而至,不请自来,成为小奇在水墨世界里精心描绘与倾力打磨的艺术符号。他总在力求对当代中国乡土人情自然纯真的把握。作品里透出的平淡质朴的气息,既不同于农民画民谣般的质朴,也不同于归隐文人田园诗式的淡泊,他笔下流露的是乡土气甚浓的现代情感。这诚然就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情结了。
小奇把乡土视之为“母土”。 醇朴、厚重的乡土用五谷杂粮喂养了生灵,既滋润着画家如泉水汩汩流动的艺术灵感,同时又无时不刻地让他陷入长久的沉思。这是一片生长幸福与痛苦的土地。小奇站在乡野上,他感觉一切是那么熟稔,一切又是那么陌生。这些年来,如何淋漓尽致地用笔墨表达出他对于脚下这方“母土”的热爱,让他缠绕心间,难以释怀。因而,每每挥毫之际,画笔起落之间,人生的快意随之而来,跋涉的苦闷随之而来,自然的韵律在笔下跳动,原生态的美在心中、在纸上舞蹈,在灵性与简洁的法度里面蕴籍着。偌大一片乡土在小奇眼里就是一幅水墨画,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甚至一句旁人听不懂的俚语,一声母亲悠长的呼唤,一曲粗犷浑厚的歌谣,都是他要用灵动的线条、用丰富的墨块、用饱满的情感去表现和阐释的。“母土”情结的块垒郁积于胸,陈小奇,因为乡土的朴拙大美而流连忘返,因为艺术路上求索的沉重而快乐自在。如果没有乡土,如果没有画画,你又将何以仗步生活的原野?失落?空荡?抑或苍白?小奇无语,呈我一副难以言状的表情。
江湖满地菰蒲老,风雨经秋稻蟹香。他当然是心甘情愿地经受那样一种乡土“折磨”的。他孜孜以求于他对乡土文化的解析,从艺术的视角去洞察,生活中的美是否等同于艺术的美?艺术为何而存在,是愉悦人的眼睛,还是震撼人的心灵?所谓“天人合一”的化境又应该怎样才能在传统的水墨笔法中得到最完美的诠释?“敏于行而讷于言”的画家总在不断地向自己提出一个接一个的方程式,然后,他再条分缕析地一个接一个地去探究解答。“咬住乡土不放松”,小奇骨子里就有那么一股韧劲。他常年去乡间采风,一去则凡月余,朋友们说他玩失踪之时,他早已沉缅于乡土沟壑纵横的深处,盘桓徜徉在村居的角角落落。光一个大凉山,他已往返了四个回合,得之于自然、成之于胸臆,每次都是一大摞写生稿随其满载而归。但他却一点也不满足,他说还有太多的乡土在朝他招手,在梦里呼唤他,太行山的村落,大西北的黄土地,天涯海角的舢板渔船。。。。。。
哦,我懂得了,在画家陈小奇的心目中,其实有着一片广袤无垠的乡土,他总是怀揣着无比虔诚与敬畏之情,为之牵肠挂肚,为之顶礼膜拜,“为伊消得人憔悴”,也终是无悔的。
画家陈小奇当然是为画而生的,而他的的确确又是属于乡土的。自然的美,乡村的美,无不在扣动着他的心弦,其作品的神韵渗透着时代的喧逐与乡土的厚重。乡土,让他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地”,乡土,不就是他艺术探索上掘之不尽的“宝藏”吗?
陈小奇艺术简历
获奖及展览
1998年,《晨雾》参加全国诗书画大赛美术类获一等奖
2001年,《我们在季风中迁徙》参加台湾第一届中国工笔画大展,获“精英奖”
2004年,《天狗吃月》参加全国中青年国画提名展并获优秀奖及“齐白石艺术新人奖”
2004年,《闲暇日子轻松过》在第十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获铜奖
2005年,被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十家媒体评选为“人民艺术家”
2006年,《太阳和他的影子》获全国第六届“群星奖”湖南展区暨湖南省第二届艺术节金奖
2007年,《黄河古岸》获首届“齐白石奖”全国中国画大展铜奖
2008年,《站如松坐如钟行走一路风》入展第29届奥林匹克美术大会
2009年,在齐白石纪念馆举办“水墨陈小奇”个人画展
2010年,在北航艺术馆举办“水墨纵横·陈小奇画展”
2011年,在珠海诚丰美术馆举办“水墨纵横·陈小奇画展”
2011年,《湘江古岸》参加第三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当代名家邀请展”
2012年,十幅作品参加“上海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2年,《青涩时光》参加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水墨青丹·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专辑”
2012年,参加中央党校国际文化软势力研究所举办的“刘大为工作室优秀画家作品展”
2013年,在广州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举办陈小奇中国画展“水墨纵横·带我们回故乡”
活动及专题片
中央电视台曾摄制专题片“画山歌的陈小奇”
湖南卫视国际频道“世界看湖南”拍摄陈小奇专题片
出版物
连环画《傣族——孔雀之乡的泼水节》及《宋词一百首插图》等三本、
《当代著名画家技法解析·陈小奇写意人物》、
《中国当代名家速写集·陈小奇卷》、
《中国当代名家人物写生集·陈小奇卷》、
《当代中国人物画名家精品·陈小奇水墨人物》、
《水墨纵横·陈小奇作品集》、
《水墨陈小奇》
《陈小奇扇画》
个人文集《砚边散记》
小奇一直都在被乡土“折磨”着。是的,我这样子认为。
人的出身是不能由自己选择的,初中毕业后因“根不红苗不正”即辍学回乡,那个处于湘中腹地丘陵地带的小山村从此成为了小奇人生的第一所“大学”,家庭的拮据,生活的重负,是他必须直面的现实。年幼的小奇没有怨恨,他默默地用稚嫩的肩膀开始扛起自己的人生。不管在砖厂做苦力,还是在田地里劳作,那个上初中时邂逅的画画的梦却自此在他心底的沟沟壑壑里落地生根了。
这个梦,没有因为乡土的贫瘠而凋零,也没有因为生活的折磨而有丝毫的褪色。
若干年后的今天,当我和小奇坐在都市里一家典雅精致的茶馆里,听他平静地说起那段远逝的时光,我没有听出他叙述的语气里掺杂有半点不堪回首的感慨。我想,于他而言,那一段磕磕碰碰的岁月,不就是他人生最初的、且是多么珍贵的历炼吗?从他的神情里,我分明读出了他之于那片乡土的浓郁的眷恋。一次看似平常的讲述,其实是又一次款款深情的回望。
质朴感和纯真感相通,其魅力都是通过对人性、人情的真诚表述才获得永恒的。从文与野,从雅与俗,从风俗的质朴与文雅的清逸,你可以从小奇的画里品味出生活与艺术的大融合。是以,每当他提起画笔来,乡村里的各式人物,补锅匠、豆腐佬、张屠夫、小羊倌、纤夫,甚至是拾狗粪的二驼子,七大姑八大姨,一干人等都蜂拥而来,在他笔下或笑或怒或嗔或喜;村子里的山羊、老牛、黑狗,或者老树、山石、野果果,以及镐头、镰刀、竹蓝子,乃至新月、斜阳、春雨无一不在宣纸上本色毕现。那些乡土里司空见怪的事物,总在他的笔底下不期而至,不请自来,成为小奇在水墨世界里精心描绘与倾力打磨的艺术符号。他总在力求对当代中国乡土人情自然纯真的把握。作品里透出的平淡质朴的气息,既不同于农民画民谣般的质朴,也不同于归隐文人田园诗式的淡泊,他笔下流露的是乡土气甚浓的现代情感。这诚然就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情结了。
小奇把乡土视之为“母土”。 醇朴、厚重的乡土用五谷杂粮喂养了生灵,既滋润着画家如泉水汩汩流动的艺术灵感,同时又无时不刻地让他陷入长久的沉思。这是一片生长幸福与痛苦的土地。小奇站在乡野上,他感觉一切是那么熟稔,一切又是那么陌生。这些年来,如何淋漓尽致地用笔墨表达出他对于脚下这方“母土”的热爱,让他缠绕心间,难以释怀。因而,每每挥毫之际,画笔起落之间,人生的快意随之而来,跋涉的苦闷随之而来,自然的韵律在笔下跳动,原生态的美在心中、在纸上舞蹈,在灵性与简洁的法度里面蕴籍着。偌大一片乡土在小奇眼里就是一幅水墨画,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甚至一句旁人听不懂的俚语,一声母亲悠长的呼唤,一曲粗犷浑厚的歌谣,都是他要用灵动的线条、用丰富的墨块、用饱满的情感去表现和阐释的。“母土”情结的块垒郁积于胸,陈小奇,因为乡土的朴拙大美而流连忘返,因为艺术路上求索的沉重而快乐自在。如果没有乡土,如果没有画画,你又将何以仗步生活的原野?失落?空荡?抑或苍白?小奇无语,呈我一副难以言状的表情。
江湖满地菰蒲老,风雨经秋稻蟹香。他当然是心甘情愿地经受那样一种乡土“折磨”的。他孜孜以求于他对乡土文化的解析,从艺术的视角去洞察,生活中的美是否等同于艺术的美?艺术为何而存在,是愉悦人的眼睛,还是震撼人的心灵?所谓“天人合一”的化境又应该怎样才能在传统的水墨笔法中得到最完美的诠释?“敏于行而讷于言”的画家总在不断地向自己提出一个接一个的方程式,然后,他再条分缕析地一个接一个地去探究解答。“咬住乡土不放松”,小奇骨子里就有那么一股韧劲。他常年去乡间采风,一去则凡月余,朋友们说他玩失踪之时,他早已沉缅于乡土沟壑纵横的深处,盘桓徜徉在村居的角角落落。光一个大凉山,他已往返了四个回合,得之于自然、成之于胸臆,每次都是一大摞写生稿随其满载而归。但他却一点也不满足,他说还有太多的乡土在朝他招手,在梦里呼唤他,太行山的村落,大西北的黄土地,天涯海角的舢板渔船。。。。。。
哦,我懂得了,在画家陈小奇的心目中,其实有着一片广袤无垠的乡土,他总是怀揣着无比虔诚与敬畏之情,为之牵肠挂肚,为之顶礼膜拜,“为伊消得人憔悴”,也终是无悔的。
画家陈小奇当然是为画而生的,而他的的确确又是属于乡土的。自然的美,乡村的美,无不在扣动着他的心弦,其作品的神韵渗透着时代的喧逐与乡土的厚重。乡土,让他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地”,乡土,不就是他艺术探索上掘之不尽的“宝藏”吗?
陈小奇艺术简历
获奖及展览
1998年,《晨雾》参加全国诗书画大赛美术类获一等奖
2001年,《我们在季风中迁徙》参加台湾第一届中国工笔画大展,获“精英奖”
2004年,《天狗吃月》参加全国中青年国画提名展并获优秀奖及“齐白石艺术新人奖”
2004年,《闲暇日子轻松过》在第十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获铜奖
2005年,被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十家媒体评选为“人民艺术家”
2006年,《太阳和他的影子》获全国第六届“群星奖”湖南展区暨湖南省第二届艺术节金奖
2007年,《黄河古岸》获首届“齐白石奖”全国中国画大展铜奖
2008年,《站如松坐如钟行走一路风》入展第29届奥林匹克美术大会
2009年,在齐白石纪念馆举办“水墨陈小奇”个人画展
2010年,在北航艺术馆举办“水墨纵横·陈小奇画展”
2011年,在珠海诚丰美术馆举办“水墨纵横·陈小奇画展”
2011年,《湘江古岸》参加第三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当代名家邀请展”
2012年,十幅作品参加“上海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2年,《青涩时光》参加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水墨青丹·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专辑”
2012年,参加中央党校国际文化软势力研究所举办的“刘大为工作室优秀画家作品展”
2013年,在广州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举办陈小奇中国画展“水墨纵横·带我们回故乡”
活动及专题片
中央电视台曾摄制专题片“画山歌的陈小奇”
湖南卫视国际频道“世界看湖南”拍摄陈小奇专题片
出版物
连环画《傣族——孔雀之乡的泼水节》及《宋词一百首插图》等三本、
《当代著名画家技法解析·陈小奇写意人物》、
《中国当代名家速写集·陈小奇卷》、
《中国当代名家人物写生集·陈小奇卷》、
《当代中国人物画名家精品·陈小奇水墨人物》、
《水墨纵横·陈小奇作品集》、
《水墨陈小奇》
《陈小奇扇画》
个人文集《砚边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