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试卷的评析,是教学和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试卷的评析过程中,必须明确评析的重点,抓住重点内容加以评析,在评讲的准备,课堂讲评,课后的辅导时都必须根据试题的重点考查内容去加以讲解。突出重点去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试题评析;明确重点;提高效益
语文教学如何去提高教学效益,已经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共同的话题。教学效益的衡量的标准很多,其中语文教学的考试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设中建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考试的试题是教学检测的一个重要手段,试卷作为教与学展示的操作平台,就成为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而试卷评讲则是反馈教学成败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老师,进行试卷评讲时,要多激励、少批评,重思路、重方法,努力提高评讲的针对性,从而大力提升课堂评讲的效益。
一、评讲准备
认真地做好评讲前的准备工作,就可以明确评讲的重点,从而提高评讲的针对性。试卷评讲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这样几点。
1.教师准备
(1)浏览全体学生考卷,统计错误率
试卷评讲前,老师要仔细查看学生的考卷,做好错误率的统计工作。这个统计要尽量细致,不仅要统计出每一小题的错误率,还要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是粗心?是审题不清?是方法不对?还是答题不规范?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
(2)分析比较,凸显主要问题。主要是抓住学生错误率相对较高的问题,或是方法上、答题规范上典型的错误,明晰对策,这样在评讲的时候才能明确重点,事半功倍。
2.学生准备
在试卷评讲前,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反思答卷,找出丢分点并再次作答,自我分析出错原因,然后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听课重点。
二、课堂评讲
试卷的课堂评讲是解决问题的主阵地,切忌对答案。 许多老师评讲试卷,总是从头到尾,不分主次,一讲到底。这种讲法,不明重点,效益不高,学生也提不起兴趣,评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课堂评讲这个环节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讨论交流,拨疑释难
教师先不要给出答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我辨析订正,大部分疑问一般能因此弄清楚(这也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然后收集讨论订正的结果,看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再重点拨疑释难。
2.评前提问,熟悉文段
从考试到评讲,已相隔数天,学生对试卷中文段阅读的内容,肯定有所遗忘、生疏,如果此时急于去评析试题,显然不妥。所以在每个文段阅读评讲之前,应先让学生熟悉文段。要熟悉文段,常用的方法是默读,但这样,学生会因“不新鲜”而生厌倦。所以必须设计一些既“新鲜”(试卷中原来没有的),又能达到熟悉文段目的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给文段加标题、写出文段思路、找生词、找关键句、归纳段意之类。
3.介绍背景,帮助阅读
试卷中的课外文段,尤其是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其主旨多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若学生因此出错,评讲之初就应先介绍时代背景。有些说明文,如果涉及的知识学生较为陌生,并因此构成了阅读障碍,教师就必须对相关知识予以介绍。只有排除了这类障碍,学生阅读才能深入。
4.内外结合,总结规律
目前中学语文考试,阅读理解的内容多以课外文段为主,但考点仍立足教材。课外文段中所考的问题,一般可在教材中找到其归属的“类”。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课堂内学到的方法和技巧,课内外相对照,要把课内学到的“本领”运用到课外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5.明晰错因,对症下药
同一个题目,学生做错的原因不一定相同。有的是审题不清;有的是答题不规范;有的是不能联系语境思考;有的则可能是文段内容艰深,与学生认识水平有较大差异。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只看“错误答案”这个思维结果,必须寻根求源,把答案的思维依据、流程了解清楚。让学生写“病历诊断”:答案依据、错误原因、思考过程、治病药方。有了这些诊断,一方面教师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学生也从中吸取了教训,训练了思维和分析表达能力。
6.提示方法,再给机会
对一些曾经学过又较浅易的题型,如果做错的学生较多,评讲时不宜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提示解题方法,让学生重做该题。之后若仍不会做,则可以同类问题为例,演示解答过程,让学生再答,答对后会产生成就感、愉快感。
7.增加问题,激思补漏
试卷中的题目,答错的只是部分学生。那些答对了的学生,对老师的评讲难免会生厌倦。为此,教师必须增设一些问题,或让学生提一些问题,穿插在“旧题”中。这样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思维,调节其情绪。如果增设的问题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则可查缺补漏。增设问题,可依傍原题变换角度提问;也可无所依傍,另设新题。
8.同类延伸,巩固新知
对学生认为较难的考题,可作为“新知”来对待。在引导学生解决该题后,应趁热打铁,设计同类问题,举一反三,巩固新知。如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历来是个难点,试题中若出现,教师可列举“常常、一般、最、可能”等词语给学生分析。
9.列表反馈,合作出卷
如果说“病历诊断”可让师生从微观上了解情况的话,那么“列表反馈”则可从总体上予以把握。列出试卷中所有考点,把每道试题归类到各自所属考点(可制一张表),学生计算出各个考点的得分率。教师找出全班得分率较低的一些考点,要求学生以这些考点为重点,分小组出卷,把试卷评讲寓于针对性实践性强的学习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当然,一套试卷虽然是出题者立足课本,依据考纲,精心选题,但是由于卷面和容量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点面面俱到,这就还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能够根据试卷内容和学生反映的情况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做一题而知一类的目的,既减轻了师生的负担,又提高了效率。
今天,考试依然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开拓视野,提高应考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试题评析;明确重点;提高效益
语文教学如何去提高教学效益,已经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共同的话题。教学效益的衡量的标准很多,其中语文教学的考试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设中建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考试的试题是教学检测的一个重要手段,试卷作为教与学展示的操作平台,就成为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而试卷评讲则是反馈教学成败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老师,进行试卷评讲时,要多激励、少批评,重思路、重方法,努力提高评讲的针对性,从而大力提升课堂评讲的效益。
一、评讲准备
认真地做好评讲前的准备工作,就可以明确评讲的重点,从而提高评讲的针对性。试卷评讲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这样几点。
1.教师准备
(1)浏览全体学生考卷,统计错误率
试卷评讲前,老师要仔细查看学生的考卷,做好错误率的统计工作。这个统计要尽量细致,不仅要统计出每一小题的错误率,还要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是粗心?是审题不清?是方法不对?还是答题不规范?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
(2)分析比较,凸显主要问题。主要是抓住学生错误率相对较高的问题,或是方法上、答题规范上典型的错误,明晰对策,这样在评讲的时候才能明确重点,事半功倍。
2.学生准备
在试卷评讲前,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反思答卷,找出丢分点并再次作答,自我分析出错原因,然后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听课重点。
二、课堂评讲
试卷的课堂评讲是解决问题的主阵地,切忌对答案。 许多老师评讲试卷,总是从头到尾,不分主次,一讲到底。这种讲法,不明重点,效益不高,学生也提不起兴趣,评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课堂评讲这个环节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讨论交流,拨疑释难
教师先不要给出答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我辨析订正,大部分疑问一般能因此弄清楚(这也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然后收集讨论订正的结果,看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再重点拨疑释难。
2.评前提问,熟悉文段
从考试到评讲,已相隔数天,学生对试卷中文段阅读的内容,肯定有所遗忘、生疏,如果此时急于去评析试题,显然不妥。所以在每个文段阅读评讲之前,应先让学生熟悉文段。要熟悉文段,常用的方法是默读,但这样,学生会因“不新鲜”而生厌倦。所以必须设计一些既“新鲜”(试卷中原来没有的),又能达到熟悉文段目的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给文段加标题、写出文段思路、找生词、找关键句、归纳段意之类。
3.介绍背景,帮助阅读
试卷中的课外文段,尤其是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其主旨多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若学生因此出错,评讲之初就应先介绍时代背景。有些说明文,如果涉及的知识学生较为陌生,并因此构成了阅读障碍,教师就必须对相关知识予以介绍。只有排除了这类障碍,学生阅读才能深入。
4.内外结合,总结规律
目前中学语文考试,阅读理解的内容多以课外文段为主,但考点仍立足教材。课外文段中所考的问题,一般可在教材中找到其归属的“类”。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课堂内学到的方法和技巧,课内外相对照,要把课内学到的“本领”运用到课外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5.明晰错因,对症下药
同一个题目,学生做错的原因不一定相同。有的是审题不清;有的是答题不规范;有的是不能联系语境思考;有的则可能是文段内容艰深,与学生认识水平有较大差异。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只看“错误答案”这个思维结果,必须寻根求源,把答案的思维依据、流程了解清楚。让学生写“病历诊断”:答案依据、错误原因、思考过程、治病药方。有了这些诊断,一方面教师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学生也从中吸取了教训,训练了思维和分析表达能力。
6.提示方法,再给机会
对一些曾经学过又较浅易的题型,如果做错的学生较多,评讲时不宜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提示解题方法,让学生重做该题。之后若仍不会做,则可以同类问题为例,演示解答过程,让学生再答,答对后会产生成就感、愉快感。
7.增加问题,激思补漏
试卷中的题目,答错的只是部分学生。那些答对了的学生,对老师的评讲难免会生厌倦。为此,教师必须增设一些问题,或让学生提一些问题,穿插在“旧题”中。这样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思维,调节其情绪。如果增设的问题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则可查缺补漏。增设问题,可依傍原题变换角度提问;也可无所依傍,另设新题。
8.同类延伸,巩固新知
对学生认为较难的考题,可作为“新知”来对待。在引导学生解决该题后,应趁热打铁,设计同类问题,举一反三,巩固新知。如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历来是个难点,试题中若出现,教师可列举“常常、一般、最、可能”等词语给学生分析。
9.列表反馈,合作出卷
如果说“病历诊断”可让师生从微观上了解情况的话,那么“列表反馈”则可从总体上予以把握。列出试卷中所有考点,把每道试题归类到各自所属考点(可制一张表),学生计算出各个考点的得分率。教师找出全班得分率较低的一些考点,要求学生以这些考点为重点,分小组出卷,把试卷评讲寓于针对性实践性强的学习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当然,一套试卷虽然是出题者立足课本,依据考纲,精心选题,但是由于卷面和容量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点面面俱到,这就还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能够根据试卷内容和学生反映的情况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做一题而知一类的目的,既减轻了师生的负担,又提高了效率。
今天,考试依然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开拓视野,提高应考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