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铁路建设作为连接地方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近两年,我国在各地新建多条高铁线路工程,实现了铁路运输的大发展,但新建铁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对新建铁路工程开展环境监理将在改善民生、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牢牢把住环境保护关,实现真真正正的造福百姓、造福国家的工程。基于此,本文就新建铁路工程环境监理的一些工作办法进行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新建铁路;环境监理;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265-01
引言
新建铁路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书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明确工程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影响对象。环境监理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书等技术文件及一定的工作经验,将评价措施严格落实于工程的建设上,也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项目工程建设内容的变化进行及时的监理,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避免造成隐蔽工程与工程建设变更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保障工程顺利完工,确保环境保护的质量,为工程的环保验收提供技术支持。
一、新建铁路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
新建铁路项目在施工内容主要包括线路、轨道、路基、桥涵、站场等。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影响目标为线路及站场周围的环境敏感点。
(一)线路走向的变动
新建铁路的线路往往会穿越居民区与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工程有时为避让村庄或风景名胜区会选择改变施工线路。线路走向变化的多少决定着项目是否存在重大变动,在环办[2012]13号文《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关于铁路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的界定办法明确提出:1.线路横向位移超出200米的累计长度超过原正线长度的30%;2.路基改桥梁或桥梁改路基累计长度超过线路长度的30%;3.正线长度或单双线长度改变累计长度超过线路长度的30%;4.车站数量、位置或规模发生重大变动。所以,线路走向的变化决定着工程整体的评价内容是否需要变动。同时,线路走向的变动也可能造成新增环境敏感目标,及时的核查与防护至关重要。
(二)弃渣场生态影响
弃渣场选择的位置和防护措施对周边的生态保护非常重要。在铁路施工过程中,涉及隧道较多的,会产生较多的弃渣。根据弃渣的类别不同,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可利用的尽量用做路基和站场填料,符合条件的可以作为建筑材料或铺垫道路。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壤养分高的路基、站场表层土根据路线地形可集中临时堆放在相临的新建车站征地内,少量堆放于路基征地范围内的线路两侧,待后期沿线绿化及弃渣场恢复植被利用。弃渣场位置选择的变化易产生对农田及林地的挤压破坏,易堵塞河道,污染淤积河流。弃渣场挡墙与截洪沟的设置往往也容易被施工方忽视或设置不及时,易造成弃渣滑落,弃渣范围变大,构成一定的生态安全隐患。
(三)施工排水
铁路项目在施工期应做好施工场地排水工作,雨水易夹带泥沙流入河中;桥梁钻孔桩基础、隧道施工断面附近应设置沉淀池,并且沉淀池的容量大小要符合实际排水所需沉淀量,容积较小易造成沉淀时间不足,同样易夹带泥沙流入河中造成河流淤积。
(四)噪声影响
铁路工程在运行后主要噪声源为行驶的列车产生的噪声,按照种类属于流动声源,包括轮轨动态接触引起的滚动噪声、高速列车行驶引起的空气动力噪声、集电系统噪声以及桥梁构筑物噪声等,其中轮轨噪声为主要噪声源。根据列车长度、列车数量、行驶速度、周围地理地形和天气变化的不同,噪声声级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噪声源影响的敏感点主要为周围的居民区及学校、医院、养老院等为主。列车经过时,会对周围敏点造成噪声干扰,影响人的正常生活。根据规定,对于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内房屋考虑拆迁措施,噪声防护要配合建设合理的声屏障或隔声窗。
二、环境监理的开展与工作方法
铁路工程属于线性工程,线路长、跨度大、涉及的敏感点多,开展环境监理意义重大。环境监理工作要严格把握“三同时”制度,及时掌握工程的施工进度与细微变化,准确掌握周边的地理信息,观察周围环境敏感点的情况。下面列举几个主要的环境监理方法:
(一)线路走向变动核查
线路走向的变动的核查,环境监理人员可以利用现场GPS工具打点,将关键点位的坐标,例如路基起始点、隧道进出口、桥涵的起始点等落到施工0版图中,重合比对,核查线路走向与重要点位的位置变化。如果某位置的线路走向发生偏移,注意核查线路偏移的摆幅大小及周围敏感点的变化,因为线路走向的偏移有可能造成新的环境敏感点产生,例如村庄居民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除了核查局部线路走向的变化外,还要整体核查线路走向变动的变化量,看是否构成重大变动,如果构成,要及时上报建设单位及环境主管部门,避免造成工程环保死结。
(二)弃渣场防护措施
弃渣场的防护措施的落实是保障生态环境的主要手段。首先,要核查现场弃渣场的数量与位置,弃渣场设计位置往往因时间段原因导致需另寻地点弃渣,弃渣位置变化关系着对周围生态影响的变化,要核查弃渣场的征地用地手续,排查周围是否存在环境敏感点,计算弃渣量有没有变化,及时将上述变化信息上报。弃渣场的防护还要注重“三同时”的落实,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先砌挡墙与截洪沟,然后再进行弃渣,还要注意挡墙的高度与梯度,确保挡墙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施工临近收尾阶段,要及时进行弃渣场的生态恢复工作,要严格按照之前的生态恢复方案进行恢复。对征地手续发生变更的,要仔细核对土地部门及地方管理部门的土地用地手续,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三)施工排水管理
施工排水是施工期最主要的环境影响。首先,要注意雨季雨水的冲刷,尤其是在山体施工,要设置足够容积的沉淀池与合理的引流渠。沉淀池的设置要因地制宜,设置几个、设计大小都要切实的符合现场排水需求,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出水量的多少,杜绝含泥沙废水未经足够的沉淀即排入附近河流,造成河流淤积污染。沉淀池的沉淀物要及时清掏处理,避免造成沉淀物上浮,对河流形成二次污染。
(四)噪声影响防护措施
噪声防护措施的具体方案要结合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实际情况,声屏障适用于线路间间,距铁路30~80m 范围的建筑密度相对较高,敏感建筑物高度以中、低层为主。设置围墙适用于站区附近的噪声治理。隔声窗一般在声屏障措施不能达标时采用,或作为声屏障的辅助措施采用。适用于规模较小,房屋较分散的居民区,或降噪量大,声屏障措施不能完全达标时采用的辅助措施。绿化林带适用于铁路用地界内有闲置空地或地方愿意提供土地等情况。由于绿化带需要一定宽度才有降噪效果,且沿线多为丘陵山区。敏感点房屋功能置换结合振动防治措施使用,功能置换距离线路较近的、受影响较大的房屋。要结合周围敏感点的具体情况,选择防护措施才能切实将噪声影响降到最低,并要注意存在敏感点增减而产生防护措施增减变动的,要及时上报变动情况,并对可行性进行分析。
结束语
我国的高铁建设已成为“一路一带”重要国家战略的主要棋子,未来的高铁工程建设规模会更加庞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要牢牢把握住环境保护这个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铁路建设的环境监理开展是确保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符合评价预期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飞涟.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9.1.
[2] 卢春房.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3.1.
[3] 席新林;许兆义.青藏铁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J].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2005.12.30.
[4] 李智星.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疆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5.4.15.
[关键词]新建铁路;环境监理;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265-01
引言
新建铁路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书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明确工程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影响对象。环境监理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书等技术文件及一定的工作经验,将评价措施严格落实于工程的建设上,也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项目工程建设内容的变化进行及时的监理,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避免造成隐蔽工程与工程建设变更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保障工程顺利完工,确保环境保护的质量,为工程的环保验收提供技术支持。
一、新建铁路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
新建铁路项目在施工内容主要包括线路、轨道、路基、桥涵、站场等。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影响目标为线路及站场周围的环境敏感点。
(一)线路走向的变动
新建铁路的线路往往会穿越居民区与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工程有时为避让村庄或风景名胜区会选择改变施工线路。线路走向变化的多少决定着项目是否存在重大变动,在环办[2012]13号文《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关于铁路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的界定办法明确提出:1.线路横向位移超出200米的累计长度超过原正线长度的30%;2.路基改桥梁或桥梁改路基累计长度超过线路长度的30%;3.正线长度或单双线长度改变累计长度超过线路长度的30%;4.车站数量、位置或规模发生重大变动。所以,线路走向的变化决定着工程整体的评价内容是否需要变动。同时,线路走向的变动也可能造成新增环境敏感目标,及时的核查与防护至关重要。
(二)弃渣场生态影响
弃渣场选择的位置和防护措施对周边的生态保护非常重要。在铁路施工过程中,涉及隧道较多的,会产生较多的弃渣。根据弃渣的类别不同,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可利用的尽量用做路基和站场填料,符合条件的可以作为建筑材料或铺垫道路。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壤养分高的路基、站场表层土根据路线地形可集中临时堆放在相临的新建车站征地内,少量堆放于路基征地范围内的线路两侧,待后期沿线绿化及弃渣场恢复植被利用。弃渣场位置选择的变化易产生对农田及林地的挤压破坏,易堵塞河道,污染淤积河流。弃渣场挡墙与截洪沟的设置往往也容易被施工方忽视或设置不及时,易造成弃渣滑落,弃渣范围变大,构成一定的生态安全隐患。
(三)施工排水
铁路项目在施工期应做好施工场地排水工作,雨水易夹带泥沙流入河中;桥梁钻孔桩基础、隧道施工断面附近应设置沉淀池,并且沉淀池的容量大小要符合实际排水所需沉淀量,容积较小易造成沉淀时间不足,同样易夹带泥沙流入河中造成河流淤积。
(四)噪声影响
铁路工程在运行后主要噪声源为行驶的列车产生的噪声,按照种类属于流动声源,包括轮轨动态接触引起的滚动噪声、高速列车行驶引起的空气动力噪声、集电系统噪声以及桥梁构筑物噪声等,其中轮轨噪声为主要噪声源。根据列车长度、列车数量、行驶速度、周围地理地形和天气变化的不同,噪声声级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噪声源影响的敏感点主要为周围的居民区及学校、医院、养老院等为主。列车经过时,会对周围敏点造成噪声干扰,影响人的正常生活。根据规定,对于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内房屋考虑拆迁措施,噪声防护要配合建设合理的声屏障或隔声窗。
二、环境监理的开展与工作方法
铁路工程属于线性工程,线路长、跨度大、涉及的敏感点多,开展环境监理意义重大。环境监理工作要严格把握“三同时”制度,及时掌握工程的施工进度与细微变化,准确掌握周边的地理信息,观察周围环境敏感点的情况。下面列举几个主要的环境监理方法:
(一)线路走向变动核查
线路走向的变动的核查,环境监理人员可以利用现场GPS工具打点,将关键点位的坐标,例如路基起始点、隧道进出口、桥涵的起始点等落到施工0版图中,重合比对,核查线路走向与重要点位的位置变化。如果某位置的线路走向发生偏移,注意核查线路偏移的摆幅大小及周围敏感点的变化,因为线路走向的偏移有可能造成新的环境敏感点产生,例如村庄居民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除了核查局部线路走向的变化外,还要整体核查线路走向变动的变化量,看是否构成重大变动,如果构成,要及时上报建设单位及环境主管部门,避免造成工程环保死结。
(二)弃渣场防护措施
弃渣场的防护措施的落实是保障生态环境的主要手段。首先,要核查现场弃渣场的数量与位置,弃渣场设计位置往往因时间段原因导致需另寻地点弃渣,弃渣位置变化关系着对周围生态影响的变化,要核查弃渣场的征地用地手续,排查周围是否存在环境敏感点,计算弃渣量有没有变化,及时将上述变化信息上报。弃渣场的防护还要注重“三同时”的落实,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先砌挡墙与截洪沟,然后再进行弃渣,还要注意挡墙的高度与梯度,确保挡墙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施工临近收尾阶段,要及时进行弃渣场的生态恢复工作,要严格按照之前的生态恢复方案进行恢复。对征地手续发生变更的,要仔细核对土地部门及地方管理部门的土地用地手续,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三)施工排水管理
施工排水是施工期最主要的环境影响。首先,要注意雨季雨水的冲刷,尤其是在山体施工,要设置足够容积的沉淀池与合理的引流渠。沉淀池的设置要因地制宜,设置几个、设计大小都要切实的符合现场排水需求,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出水量的多少,杜绝含泥沙废水未经足够的沉淀即排入附近河流,造成河流淤积污染。沉淀池的沉淀物要及时清掏处理,避免造成沉淀物上浮,对河流形成二次污染。
(四)噪声影响防护措施
噪声防护措施的具体方案要结合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实际情况,声屏障适用于线路间间,距铁路30~80m 范围的建筑密度相对较高,敏感建筑物高度以中、低层为主。设置围墙适用于站区附近的噪声治理。隔声窗一般在声屏障措施不能达标时采用,或作为声屏障的辅助措施采用。适用于规模较小,房屋较分散的居民区,或降噪量大,声屏障措施不能完全达标时采用的辅助措施。绿化林带适用于铁路用地界内有闲置空地或地方愿意提供土地等情况。由于绿化带需要一定宽度才有降噪效果,且沿线多为丘陵山区。敏感点房屋功能置换结合振动防治措施使用,功能置换距离线路较近的、受影响较大的房屋。要结合周围敏感点的具体情况,选择防护措施才能切实将噪声影响降到最低,并要注意存在敏感点增减而产生防护措施增减变动的,要及时上报变动情况,并对可行性进行分析。
结束语
我国的高铁建设已成为“一路一带”重要国家战略的主要棋子,未来的高铁工程建设规模会更加庞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要牢牢把握住环境保护这个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铁路建设的环境监理开展是确保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符合评价预期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飞涟.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9.1.
[2] 卢春房.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3.1.
[3] 席新林;许兆义.青藏铁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J].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2005.12.30.
[4] 李智星.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疆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5.4.15.